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反思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反思的作文 篇1
昨天刚结束“列方程解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学习内容,所以今天上了一节练习课。这节课我试着交流展示的方法来上,结果耗费了很多时间,课堂容量不足,反思后整理如下。
学习内容:课本第19页,自主练习1、2、3、4。
1、解方程(共六道)。
7x+5x=120 3.8x-x=0.56 x-0.85x=3
反思:我把这前三道题,一起放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三位学生上台板演。由于是第一次做这类练习,我让三人小组内交流了自己的解答过程,然后汇报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这一过程看似很实效,其实时间浪费很严重,三人小组的交流完全可以省去,直接看板书,判断正误,寻找解决不同意见。这样,即省时又扎实有效。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发言的勇气越来越足,例如“我不会计算x-0.85x=3这道题,请大家帮助。”“我认为中间的过程能口算的可以省去。”等等,这是难能可贵的。
16x-7x=27 4x-1.2=74 7x+3x+26=74
反思:这一部分我又重复了前三道的过程,解题-交流-汇报。课后回顾时,方感到虽然学生很乐于参与,但浪费时间的问题应引起了重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六道解方程有点多了,练习的设计明显欠思考。
2、看线段图列方程。
(图片发不上来,只好省略)
反思:我感觉第二题的处理比较理想,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把不同的列式方法板书到黑板上,“3x-x=40”“3x+x=40+40”“40+x=3x”“3x+x-x=40”大家一起讨论辨别。学生的讨论很热烈,不仅讨论出结果,还选出了最佳方法,在判断辨析中强化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3、柏树和松树一共有7500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5倍。两种树各有多少棵?
4、信达公司投资36000元钱为西藏自治区某小学的教室配备了一台电视机和一台十五展示台。每台电视机1200元,每台实物展示台2800元。这个学校有多少个教室?
反思:由于时间问题这两道题没有处理完,没有来得及和孩子们一起回顾、总结、梳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上了一节不完整的练习课。
课后,我一直在思考,小组交流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应该注意活动时机,尤其在练习课上,不适度的交流只一种重复和浪费。练习课究竟该怎样上才能体现自主和高效?是否可以借鉴杜郎口的模式?明天改改方法,把今天晚上布置的几道典型题作为展示交流的内容,看能否起到巩固提升,查漏补缺的作用,交流结束再完成过关题。
反思的作文 篇2
《除法的验算》教后反思这一节课,我开始用生活当中最常见的情境引入,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让学生在模拟解决问题中感受验算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除法验算的兴趣:使学生知道学习除法验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来导入新课。
教学例题4时,我先创设让同学帮老师购买笔记本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出1005=20(本),他算得对吗?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说明他的计算是正确的?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活动概括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教学时要求学生把例4这道题的竖式列出来,按照除法的法则一步一步地计算,在教学的过程中,对题中要求验算的除法算式做了统一的要求:在除法竖式的右边写出相应的乘法竖式.对于题中没要求的除法算式的验算,则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教到有余数的除法,100元可以买几本大的笔记本?1007 = 142,像这样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验算呢?给足学生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出现了多种验算有余除法的方法,如1、147+2=100 2、100-2=147,3、100-2=98 147=98 98=98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过程中明确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在教学新课以后还应引导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加以概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指出:今后做除法题时,凡是题目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练习的设计,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时通过多层分散练习加深对除法验算方法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除法的作用,在练习中感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和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通过练习进一步比较得出有余数除法与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全面的掌握和运用除法的验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整节课,教师能够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内容处理的经验来设计教学环节,处理教材层次清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通过各宗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教师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来展示学生的个性,学生完全处于自主地学习过程中。
本节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学习的怎样直接体现教师教的如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怎样,能力得到了怎样的锻炼,思想方法是否有所提升。这节课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多,但关注学习结果却很少,学生对知识从感性理解到理性掌握,再到抽象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还不够。学生在做练习时出现了书写不规范,格式不正确的现象,如果联系中加入一些判断题型,就会引起学生注意,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增加评价意识,尤其是学生之间的评价。没有评价就没有交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
反思的作文 篇3
开学有两周了,王子月几乎没有在幼儿园吃过饭菜,每次看到餐桌上的饭菜不是说“我不饿”,就是说“我不想吃”,有时甚至吃一口吐一口,厌食的反思。为了能让她把饭吃进去,我们几位老师一到吃饭的时间就想方设法耐心地劝导她,甚至一口一口地喂她吃饭。但是,尽管我们给予了特殊照顾,却仍不见成效。通过分析,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是我们过分的关心,强化了她的厌食情绪,使吃饭成为她沉重的心理负担。在负担的重压下,孩子厌食加剧。另外,造成子月吃饭困难也同我们进餐护理过程中的方法不当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餐护理中,我们关注的是让孩子把饭吃下去,吃够量,却没有细心地体察孩子是怎么吃进去的,缺乏对吃不进去饭的孩子情绪情感上的认同与理解。所以,为了能使本班幼儿都能达到量而不剩饭菜,我们常采用多种方法劝饭、添饭,甚至是喂饭,有时孩子们面对老师的恪尽职守,常是一脸无奈。
对孩子的行为理解了,引导也就更有效了。首先,我们在做好家长工作的同时注意改善幼儿的进餐环境,尽管是带量食谱,但在护理过程中,也力求尊重每一孩子的需要和特点,不让孩子感到紧张为难,幼教之友《厌食的反思》。
其次,为了淡化子月小朋友对吃饭的紧张与焦虑,我们注意多让她做几次值日生。在第一次请她做值日生时,她认真的做,最后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什么也没有说就吃了起来,虽然吃的不多但已有了一定的进步。我们并未在当时当众表扬她自己吃饭了,而是在离园时,奖给她一枚“大拇指”画片,夸奖她值日生做得好。家长第二天反映,王子月回家后非常高兴,说很愿意做值日生的工作。我们的工作有了初步的成效。后来,我们又不断利用餐前的环节,在班上谈论“我最爱吃的东西”。大家吃得非常开心,王子月也很高兴地告诉我们她喜欢吃饺子......渐渐地,她的进餐情绪好转了,有时我们问她是否添饭,她也很痛快地点点头,并能把饭菜都吃完。没有了心理负担与紧张情绪的子月,现在活泼了许多,脸上也有了笑容。
看到王子月的进步,我想了很多:面对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障碍或问题,作为教师迫在眉睫的事情并不是急于施教于人,而是要耐心细致地观察孩子,客观、冷静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并且为了孩子去调整、改进教育策略。
反思的作文 篇4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间,跌宕起伏,五味俱全的初一已经结束,将要到来的是充满考验与困难的初二,等初二过完,初三便会接踵而至,面临的将是中考。
初一,跌宕起伏,五味俱全。刚进入初一生活时,我对所有的事都充满了好奇,都想要去了解它,周围的事物都是以“新”开头的:新学期,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这一切都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不断的去探索,去了解。第一次月考,在我的不断探索之中结束,那是我初一阶段考得最好的一次,慢慢的,我对初中生活渐渐习惯,对事物也不再像刚来时那般好奇,一切开始变得简单与乏味,每天早上早早的起床去上学,下午回来,没有什么特别。渐渐地,我的成绩开始下滑,由第一降到第三,中间的几次考试也都不太理想,虽然我以开始用功,但最后的这次考试,我也仅考了个第四。
这成绩这同学眼里也许是不错的,但是第四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第一。
在我迷茫之时,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使迷茫之中的我豁然开朗,驱走了那团围绕着我的.云团,让我看到了太阳,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初一已经过去,初三还会远吗?中考还会远吗?”是啊,初一都已经过去了,离中考的时间还会有太多吗?如果我再不努力,我将如何面对中考,面对我的人生呢?
所以,在剩下的时间里,我必须刻苦、努力,认真学习,不可再像以前一样不紧不慢的学习了,我要在初二将成绩赶上来,初一时,我们所有的人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同时起跑,现在我落在他人之后,所以我要快跑,我要迈开我的双腿,大步向前跑,努力地跑,不停歇,我相信,我会赶上来,跑在最前。无论结果怎样,我都会全身心投入,奋力一搏向目标冲刺,我要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走向初二,走向中考,迎接未来。
反思的作文 篇5
目前的新材料作文写作中,绝大部分同学选择写作议论文,而几乎所有的议论文又长着同一个模样。综观历年高考优作,几乎看不出有什么模式,又似乎一篇文章中有多种模式的影子。这不得不令人深思:我们的作文训练是不是存在问题,作文模式训练究竟是利是弊。
一、当前模式解读
当前议论文写作训练中常用的结构模式主要有并列式、正反对照式、层进式、六字联珠式等。模式之间本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各种模式均有其优点与局限性:并列式分论点明确,结构清晰,缺点是可以无限制并列下去,容易做成空洞的文化大散文;正反对照式从正反两个层面对比论证,只是结构过于简单让人总觉得少点什么;层进式由浅入深,层次清晰,不失为一种好的结构模式,但实际写作中学生往往失之于机械,做成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道论述题;六字联珠式“点、正、反、深、联、总”作为一种应试作文模式,近乎于无懈可击,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考生的机械套用,应试痕迹十分明显,而“深”部分又始终无法突破,使得整篇文章无新意、无深度。
二、模式构建优化
各种模式都有其可取之处,教师应认真解读议论文特点,尽可能多地掌握其结构模式,扬长避短,优化创新。议论文旨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基本思路应该是提出观点,用论据证明观点。据此,我们可以对现有的结构模式作一些优化的探索和尝试。
(一)优化结构模式
并列式结构的分论点之间容易出现无休止的并列,在设立分论点的时候要考虑层面与角度,力求从不同的维度解读。文章主体部分各段落之间应避免重复的套式,力争要稳中有变。
层进式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写作,是最贴合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的模式,是议论文最基本也最具普适性的模式。写作中,三个部分应顺势提出,而非生硬地贴上标签,不能做成三道问答题,应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蕴含其中,如“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为什么)“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怎么办)三部分应注意详略,“是什么”可以略写,而集中笔墨解读“为什么”和“怎么办”。
六字联珠式被机械套用已成诟病,因此在写作中一是要把握好详略,“深”最详,“正”较详,“点”和“总”略写,“反”和“联”较略。二要做大做优“正”和“深”两部分,正面举例不是事例的描摹与堆砌,而要在叙例的基础上恰当议例;“深”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所在,要避免杂乱无序或浅层次重复,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进行深层次论证分析。三是“联”部分不能为联而联,若确无必要可以舍去,当然也可以在这一部分进行恰当的辩证分析,让文章的论证全面而深刻。
(二)整合结构模式
并列式与正反对照式整合。正反对照式,主体部分正反对比论证,有些同学把主体部分写成了一“正”一“反”两个段落或者两个段落之外显得杂乱无序。我们可以在“正”部分或者“反”部分运用并列式,从两个不同的层面进行论证,使主体结构变成“正、正、反”或者“正、反、反”。
并列式与层进式整合。层进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但很多时候一些特殊的话题在某一部分可能难以展开,我们可以考虑舍去这一部分而将其他部分用并列式拓展。如“是什么”难以解读时,我们可以在“为什么”或“怎么办”部分运用并列式,使整个结构变成“为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者“为什么”“怎么办”“怎么办”。
层进式与六字联珠式整合。六字联珠式作文“深”部分最难处理,我们可以借用层进式的“怎么办”,在深部分集中笔墨解决“怎么办”的问题,确保既有话可说,又思路清晰,论证深入。
(三)创新结构模式
结构模式不是不可变动的金科玉律,实际运用中可以有变化,有创新。当然结构模式的创新不是标新立异,不要刻意求新,不要一味地追求像博文式、跟帖式等所谓的新形式。结构的创新应更好地立足于常用基本结构的优化与整合。
三、模式与模式化
(一)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写作训练的初期,必须教给学生模式并要求他们严格遵照模式写作。有模式才能避免杂乱无章,让学生很快入格。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这时候的模式可以给学生以参照,让他们更为直观地把握文体思路。但是教师必须切记先入格再升格,先死后活,学生入格以后,就不能再用机械的模式来评价或要求学生。
(二)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实际写作教学中,很多教师只训练一种模式,指望用一种模式通吃天下文题,显然是不可能的。比如用六字联珠式写出的关系型话题的文章读起来一定很别扭,也令阅卷老师很反感。同样,一种模式也不能成为写作的套子,写作中不可机械套用,被形式死死框住,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写作的思路和结构。
(三)严防模式化写作
模式是为了给学生写作基本思路的导引,一旦机械地套用某种模式去写作,死搬硬套,将模式变成了模式化,写作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我们写作中千万不能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当所有的文章千人一面,写作也就失去了意义,这样的作文训练显然是没有出路的。
笔者以为现在已没有必要进行模式有无的讨论,需要的是如何优化模式的思考。我们要总结出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模式,给学生以引导,要留给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而不是圈出条条框框,训练新的八股文。
反思的作文 篇6
前不久在荷兰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一个“又”字既包含中国队的成就又一次实至名归,有包含了我们对于成功的反思。
在世界乒乓领域,我们为什么能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一次又一次的包揽世乒赛,奥运会的桂冠呢?有人说他们日常训练极为刻苦,或又有人说乒乓球是国球,有传统优势。而我想会说的则是,中国乒乓球的“实力”在于其运作体制的科学与完善。
曾有一位什刹海体校的教练说过:“我们的训练安排周密而有效,你不会看到哪一个队员闲滞下来,老的队员有经验他们会教给年轻队员各种比赛经验和击球战术方法。”从中我想到的是让一个团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发挥其优势,在团队内部形成良性循环,并且相互借鉴,达到运作效率的最大化,这便是中国乒乓团队的实力所在。
不仅一个团队,如果把这种运作方式有效的嫁接到社会其他领域我想也一定奏效。
20世纪90年代,日韩等国遭受了亚洲范围内较大的经济危机,此时的两国大型企业都在企业内部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并结合本国传统工业优势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式的改变,并且实现由劳动力主导向科学技术主导的根本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成功。
田忌赛马的故事耳熟能详,他的成功也不正像中国乒乓球队一样,其实力的体现在于结构内部的优化。
此时此刻,在中国经济领域的提升也同样可以借鉴其方法。改变现状不是一蹴而就之举,但若能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在内部进行元素间的优化,鼓励创新,我想中国实力之名至实归将指日可待。
近年来,姚明创造了中国第一高度;刘翔创造了中国第一速度;丁俊晖创造了中国第一准度;而李娜创造了中国第一力度!这一个个中国实力的体现,无不是中国近年来在体育领域进行改革,调整运作体制使之科学与完善的结果。
包揽冠军不是目的,而其价值在于一个个的成功实力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其实极其重要的推动与借鉴作用。
一个冷静看待“成功”的民族,才可获得真正的“名至实归”屹立于世界!
反思的作文 篇7
一天,我在小区里散步。突然,一幕情景映入了我的眼帘。
那是一个玩耍的小男孩,约五六岁的样子,旁边紧跟着的也许是他的奶奶。老奶奶手里拿着一块大饼,大饼散发着腾腾的热气。
老奶奶把那块大饼塞到孙子手里,慈爱地说:“孩子,快趁热吃块饼吧!”可是,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那个小男孩把饼随手一扔,撅起了小嘴。老奶奶赶紧捡了起来。
大饼一次次地被扔掉,一次次地被捡起。老奶奶似乎是乐此不疲,弯腰再一次捡起了大饼,小心翼翼地,轻轻地拭去了沾在外边的灰尘,又一次递向孙子,然而孙子还是那个动作,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跑走了。
老人再次捡起饼,放进了自己的嘴里,她使劲嚼着,此时那块饼可能已经凉了。她默默地看着孙子在那边玩耍嬉戏,脸上全是幸福和满足。
在老人眼里,孙子就是唯一的主角,这样做是对还是错啊?而在孙子的眼中,老人又是什么角色呢?
被爱的箭射过的人,才能领会爱的伟大。这位老人有好东西只想着自己的孙子,而她的孙子却不懂得珍惜。让我们珍惜身边爱我们的亲人吧!
【反思的作文】相关文章:
反思作文01-22
作文:反思11-02
作文反思11-28
反思的作文07-20
反思的作文07-19
反思的作文06-20
月考反思作文:在反思中进取07-30
反思再反思作文600字01-05
在聆听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作文12-13
在假期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作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