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

2022-12-24 读书笔记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楼梦读书笔记1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通过阅读了解到作品歌颂了贵族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在写出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也流露出惋惜和感伤的情绪,蒙有一层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红楼梦读书笔记2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好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感情杯具。

  作者曹雪芹经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贾政之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带有黄金琐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所以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欺骗。唉,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它垂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啊!

红楼梦读书笔记3

  漫长的假期,让我有机会重读《红楼梦》。中学时学着林黛玉那般伤春悲秋,大学时为了命运无常叹息,而这一次,却惊讶地发现繁华一梦中的原来还有更多东西值得一读再读。

  《红楼梦》中秦可卿的葬礼那一回,众人人路过一户农家,王熙凤等人“换衣”的时候,宝玉看到一个纺纱车,他觉得很是新鲜就跑去摇,结果一个女孩子出来毫不客气的教训了宝玉一顿。宝玉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很特别,那种不同于府中小姐们的,健康、自然、淳朴的美,竟深深吸引宝玉。待离开的时候,宝玉发现人群里没了那个二丫头,不免觉得怅然。这种浅浅的缘分让他觉得有一些惆怅,这种惆怅是发自一种内心的关照、一种情,对每一个个体生命状态的珍惜。

  佛教里面常讲的“缘”,似乎也是在提醒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偶然的相遇。宝玉的一生,有过许许多多的缘,或刻骨铭心,或相交如水,可贵就在于他一直努力在体会和珍惜这种东西。

  古往今来很多人在写离别,红楼梦里也有很多的告别,宝玉的这一次看似不经意的短暂见面,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总是一带而过甚至毫无印象。而蒋勋却说:“在此作者有一种大悲悯。”因为就在宝玉上车走出不远时,他突然发现了二丫头怀抱着她的小兄弟同几个小女孩说笑着出来。这个场景特别像一个电影画面,耐人寻味。这种匆匆的离别便让宝玉觉得生命中有一个东西没有完成。

  人生就是经历了遗憾才会有珍重。

  夜幕起,华灯上,平日忙碌的十字路口,路灯第一次成为街道的主角,往来的车辆与人群仿佛从未出现过。病毒来袭,我们突然被禁锢在形形色色的水泥建筑之中,与人接触成了不安与恐怖。我们从来不知道,出门、相聚会成为一种奢望。尤其是在中国传统农历春节,节日的仪式感在病魔前也不得不做出让步。人们讲因果,那是什么样的因果让我们和他人的生命产生联系?而亿万人中,也总有我们遇也遇不到的人与事。

  《蒋勋说红楼梦》中提到:有缘见面,不受后有。“不受后有”是指没有后续的缘。我们最不在于的就是这种一生一次的缘分。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宽容一些,善良一点呢?毕竟从此以后,都不会再见了。那个在人来人往中给警察送上口罩的女孩,那些自己打车赶赴火神山医院,建设完后匆匆离开的工人们……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人世间的种种生命个体相遇又分别,也就是《红楼梦》里讲的人世间可知与不可知的缘分。无缘不求,有缘见面,何不且喜且惜?

  陌生人,无论我们是否相见,我都为你祝福。

红楼梦读书笔记4

  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的伟业,则《红楼梦》必是不赞一词,千秋万代的惊世巨著。

  如果色彩斑斓的文化阵地是一代伟人梦想的天堂,则《红楼梦》必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方。

  如果历史遗留的文化巨著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高过一浪,则《红楼梦》必是浪涛的波峰,屹立在珠穆朗玛的顶峰,独现其风采,俯视其万物。

  《红楼梦》的横空出世,使千篇巨著都甘拜下风,俯首称臣。

  走进《红楼梦》,顷刻间大观园的大门为我们打开,使我们认识了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气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干的探春。

  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来历和曾经繁盛的景象,也写尽了大观园里豆蔻年华的热烈,但在那个年代,“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造成了大观园里的重重悲剧:跳井而死的金钏,孤守青灯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青春守寡的'李纨,被折磨至死的迎春,还有远嫁的探春。在封建社会的残害下,那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那纯洁如雪善良的心灵,那如天使般的笑脸,无不让人为之叹息。

  而晴雯却是这重重悲剧的典型代表,她性格倔强,敢怒敢言,敢爱敢恨,她不卑躬屈膝,也绝不向封建势力低头。她说:“难道谁比谁高些,即使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她谁都不愿奉承,也不想奉承,宁愿得罪别人,也不受窝囊气,可见她是多么的狂傲。

  抄检大观园时,在气势汹汹的势力面前,众人无不战战兢兢,俯首帖耳。唯晴雯不然,她“挽着头发,闯了进来,豁锒一声,将箱子打开,手提箱底,往地下一倒,箱里之物都被倒了出来。”这正显示了她对权势的蔑视,但也预示着她悲惨的结局。

  然而红楼梦的主旋律在于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大家的心目中,宝玉的形象简直坏透了,他被家长们看成是“不肖的孽障”、“混世魔王”。唯有和他从小一起长大,从不向他讲那些“混账话”的。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刁剑严相逼”下生活的林黛玉,是她,也只有她,才是唯一的知己。社会相逼,使他们产生了爱的火花,而他们的爱情却是不被支持的,他们爱的越深,当时的社会也就会对他们伤害的越大,他们俩的弱小力量加之黛玉有病在身,怎能和社会力量相较量的。最终,他们的爱情被当时封建社会酿成悲剧,黛玉离开了大家。

红楼梦读书笔记5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未知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而在这同时又从贾府由富贵堂皇走向没落衰败的次线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没落历程和这个看似华丽的家族的丑陋的内在。

  主要故事是从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贾府初识,在成长中相知,以"木石前盟"为信念相爱,但最后宝玉却终究在半清醒状态下被骗而娶了长辈眼中"金玉良缘"的薛宝钗,而林黛玉终只有落得焚稿断痴魂归离恨天,故事是以宝玉清醒后终还是以出家来断尘缘酬知己而薛宝钗怀孕守空房为结局的。

  《红楼梦》从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出发,以贾史王薛四家为背景,反映盛极而衰的规律,又以甄士隐刘姥姥等底层人物体现了社会不平等。

红楼梦读书笔记6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所写的。他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中心,生动地描写了清代末期封建社会的贵族生活。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林黛玉的悲惨命运实在令人感到惋惜,但最让人憎恨的却是当时的封建传统观念。

  作者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服饰、建筑、礼仪、书法、绘画、诗词等各类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了一部封建社会下的人生悲剧。曹雪芹笔下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无不彰显出人物的特点:黛玉的聪明清秀、才华横溢、性格孤僻、心思敏捷;宝钗的美丽娴雅、处事圆滑等等,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红楼梦》这本书古色古香,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读了《红楼梦》后,我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红楼梦读书笔记7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可以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并涉及史、王、薛三个家族,以及官府、市井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全景式地展开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

  看完《红楼梦》,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林黛玉。林黛玉经常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林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 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林黛玉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知道她天生气质如此,对她也就不过分地苛求了。这些姐妹们喜欢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里,我收集了林黛玉的《葬花吟》,从这首诗词中,可以明显看出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今天我开始读《红楼梦》。我把它分为六回读。

  读完第一回,我了解到了贾宝玉是一块儿通灵的玉石变的,那块儿玉石是女娲娘娘补天剩下的没用的一块儿玉石。

  这第一回主要讲了:林黛玉离开父亲,来到了荣国府。初次见到众姐妹,初次见到贾宝玉。她在荣国府的生活。

  我不仅知道了主要内容,还收获了几个好词,几句优美句。

  好词有:

  乐善好施、气派不凡、悲喜交集、仪表堂堂、惶惶不安、有凤来仪……

  优美句有:

  黛玉想不知是怎样一个顽童时,进来一位年轻公子,面如中秋月,色如春晓花,头戴紫金冠,项上系一块美玉……

  我用笔把好词,优美句都标上了记号,还收集到采集本上。这样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读《红楼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熙熙攘攘的人物世界,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也是这此些感动我们的人物,我们耳熟能详的贾宝玉,林黛玉,薜宝钗,王熙凤乃至刘姥姥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人“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脂寓兼具宝钗、黛玉之类“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个人就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女人------秦可卿,秦可卿凭借自己的美丽荣登上了“蓉大奶奶”的宝座,她“蓉大奶奶”的地位与她的娘家的家世不相称,她的家里老父弱弟,无钱无势,而贾府却是京都八公之一。

  《红楼梦》中除了众多的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还的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个主题,他没有明说,但通过这成百的众多人物的神志,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的惟妙惟肖,一个庞大的繁荣的贵族大家庭,到后来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下场,我们不难看出封建资本家的腐败无能以及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长久,文中描述了如林黛玉,贾宝玉………这样的“叛逆者”的形象,他们的爱情没有结果,甚至可以说凄惨,但他们代表的是新生命,敢同顽固不势力作斗争的新主派代表,

  靠在书架上的《红楼梦》,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内涵;它,传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伤……

红楼梦读书笔记8

  薛宝钗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女子,一个很稳重很大气的女子,也因为如此,薛宝钗的年龄和她做的事情并不符合,显得那么成熟。表面看来薛宝钗无欲无求,骨子里却有一颗永不满足的心。如果有人问你,薛宝钗最后嫁给了谁,你会回答是谁?废话,自然是贾宝玉了,红楼梦上明明写的,凤姐用了掉包计,把林黛玉换做薛宝钗,薛宝钗以林黛玉的名义嫁给了贾宝玉,并且有了个儿子,还有什么兰桂齐芳的故事。可是我要说这并非曹公的本意,其实薛宝钗原本是有很高理想的,比如想入宫,选秀女,做皇后娘娘。只是可能年龄大了,或者是上面没有使劲的人,正如薛宝钗自己说我倒想做杨贵妃,可是没有个弟弟做杨国忠。

  既然不嫁给皇宫,有没有可能嫁给贾宝玉。薛宝钗是个心气高的女人,而且一直觊觎二少奶奶的位置,不过后来贾府败落了,只落得大雪茫茫真

  干净。薛宝钗作为一个女强人心里肯定不甘心,她其实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女人,肚子里才子佳人式的故事肯定也不少,可是贾宝玉除了人样子好看,银样镴枪头,稀泥糊不上墙,这个时候薛宝钗还会一心对着贾宝玉吗。

  薛宝钗是个很有城府的女人,一贯会嫁祸于人,曾经偷听大观园里几个小丫头的谈话,结果却嫁祸于林姑娘。那么如果有阻碍她前进的步伐,比如贾宝玉这样的男人,在薛宝钗眼里不过是个不求上进的人,薛宝钗会看上他么,她会把自己的美好年华交给这样的男人吗,一个只喜欢吟诗作赋,只在女孩子嘴唇间搜寻胭脂的小男生,骨子里薛宝钗是没有他的位置的。

  薛宝钗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贾宝玉反感薛宝钗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后来贾府没落了,薛宝钗会不会与贾府分道扬镳,而借机逃遁,实在有这个可能。

  红楼梦里第一回有这么一句话:“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与匣内待时飞”,俞平伯曾考证过,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根据是曹雪芹善在隐语中包含微言大义,这个“玉”当然是黛玉了,“善价”也就是“善贾”——贾宝玉的意思,而“时飞”则是贾雨村的号,“钗”自然是宝钗。当时贾雨村的第二个妻子娇杏刚好死去,宝钗是续弦,如果这么一说大概也能说通,一则实现了薛宝钗的抱负,另外也与薛宝钗的性格冷酷无情,奸险自私相吻合。

红楼梦读书笔记9

  看了红楼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我看见了形形色色的女子,但其中只爱一个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娴静如水的颦颦。

  我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或许“红楼梦”,真的只是红楼的一场梦。

  也许,看过《红楼梦》的大多数人都不理解黛玉,她也无需别人理解,因为不懂得她的人是不会了解她内心深处的向往的。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

  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读书笔记10

  在没看《红楼梦》之前,只对这本书留了个浅浅的印象,只知道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只知道它所讲述的是宝黛的爱情。大一点之后,又知晓了一点,但也不过皮毛表象,明白它讲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之事,无多思考,无甚感想。直到高一,当看了这本书后,思绪竟是不由得冒出来。

  作者从开头就表达了自己远离烟尘人间的淡泊心境。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名字,都揭示了人世中的繁华富贵终究是大梦,身外之外,可来可去。警幻仙姑在宝玉游太虚幻境的时候,也给了他一个警示:如果人活在世上不清醒,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即使你享尽了荣华与富贵,历尽了万般情态,也不过是浮云一片,似在红楼里醉卧做了一场空梦,醒来后只是捂着脸痛哭那虚幻美好的至乐。

  《红楼梦》从刘姥姥进贾府借银子开始讲述家族矛盾。我对文章里的薛宝钗印象深刻,看到文中有一处细节:周瑞家的给宝钗送花时,宝钗满脸堆笑。可见宝钗明白事理,深知规则,她知道喜怒哀乐都要收敛起来;反观林黛玉,在周瑞家的送花时,她当场冷笑,体现了她敏感多疑的性格。因为这个性格,宝钗和黛玉才会有明显不同的受欢迎程度。其实这也符合现在社会上的道理:往往你在夸赞别人时,别人会高兴,但有些话只是说出来给人听听的,其实真是含量还有待可考;而一些难听的话确是符合真实,是现实的体现,说出来却不让人高兴,反倒增加了仇恨。人们只愿意听他们愿意听的话,除非他们自己做出改变。

  宝钗这个小丫头也不是单纯的。作者没有明示,却在暗处给读者提示。例如宝钗先是读了两遍宝玉玉上面的字,再让莺儿去倒茶,为的是让莺儿引出她的锁,以此来证明她与宝玉是最般配的,是金玉良缘,这是宝钗不为人知的心机,这都被掩盖在她的温柔敦厚的淑女形象下。社会上当然不乏这样的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并非是说人们不够善良,只是小时候不明白,大了以后才知道:这社会,没有心机和心眼无法立足,和没有本领与才识就无法受到尊重认可是一个道理。社会为什么有温暖?因为存在温暖的人。为什么存在温暖的人?因为这世界本就残酷,一点点地善意友好就能让人掉以轻心,就能让人沦陷。

  薛家还有一小儿,名叫薛蟠,是薛宝钗的哥哥。与薛宝钗不同的是,他肚子里没点墨水,也没有像薛宝钗那样八面玲珑的心思,他在家庭中倍受指责,在社会上夜市四处碰壁,被人玩弄。他只知用金钱购买,不知道人心不能用真金白银和珠宝首饰买来,除非那颗人心里装着的盛着的只是贪婪和拜金。认可是在挫折后站起来并奔跑起来并达到终点线时才会有的,而不是凭着一颗空空的脑袋和金子做的运动鞋换来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11

  读书笔记《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给我印象最深的最感动的是耳熟能详的贾宝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林黛玉和阆宛仙葩的薛宝钗。

  《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一样,都共有一百二十回,最让我记忆如新的是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说湘云原本说要开诗社,结果因没钱,宝钗给她出主意,说自己有螃蟹,明日先叫老太太来赏花吃螃蟹,人走了后她们再在一起玩写诗。吃过饭后,众人一边继续吃螃蟹一边作出12首桃话诗。林黛玉自然第一。后来吃螃蟹,宝玉又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螃蟹诗,结果引出黛玉宝钗各写一首,宝钗在此露出讽世的感情,十分毒辣。

  后来我查电脑明白了:《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一部中国长篇小说,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红楼梦读书笔记12

  他是她一场好梦,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题记

  提到《红楼梦》,人们想到的大多是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亦或是为林妹妹的香消玉殒而扼腕叹息。而对于薛宝钗,大多数人对她的印象都是虚伪、善于逢迎,认为她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大家闺秀,但内心却很势利,甚至连对宝玉的感情也带着利益的成分。其实我认为未必就真是这样的。首先,宝钗接受过良好的封建正统教育,宽容大度,温婉娴静,是个典型的名门淑女,其次,她博览群书,文采斐然,这从她所作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而说她虚伪、善于逢迎,可就真是有点冤枉他了。宝钗早年丧父,只有一个年事已高的母亲和一个不成器的哥哥,家中的大大小小事情都需要她的操持,她从小就要周旋于各色人物中间,所以养成了“见人总带三分笑的性格”,后来,宝钗因为种种原因而进了贾府,在贾府里,宝钗因为自身温和宽容、平易近人的个性而“大得下人之心”,又因为贤惠能干而为贾母所称道:“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评价可真是极高的。宝钗有了好东西也是与大家一起分享,且从不厚此薄彼。第六十回中,薛宝钗把薛蟠从江南回来送自己的东西,在分送众姐妹时,也送了一些给贾环,贾环的母亲赵姨娘非常感激:“怨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平常看起来果真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几东西来,他挨门送到,也不显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赵姨娘尖酸刻薄,对人总是有三分防范心理,宝钗能够得到她的赞扬,更是说明了宝钗是极为为人处世的,这也是天性敏感孤傲的林妹妹所比不上的。

  贾府里几乎人人都对宝钗佩服不已,连丫头下人们也喜欢和她说话,可就是这样好人缘的宝钗,却偏偏对那“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静若秋波”的风流佳公子暗生了情愫。作为金陵四大家族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之女,他对贾宝玉的感情也和贾府中的其他女子是不一样的。他深爱着贾宝玉,却不似袭人那般对宝玉百依百顺,也不似黛玉那般对宝玉使小性子,更不似晴雯那般处处与宝玉针锋相对。从始至终,他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爱着宝玉。她劝宝玉打马进京,求取功名,丝毫不是为了自己着想,仅仅是希望自己深爱的男子能够成为一个有作为之人,而不是整天流连于脂粉丛中,虚耗大好时光。可是宝玉却对她的善意不予理睬,认为她势力世俗,反而变得和她有点疏远了。

  连后世之人也认为宝钗劝宝玉做官是为了自己日后当宝夫人而做准备,而林黛玉才是真正和宝玉性情相投之人,他们可以在月下共读西厢,可以在花间吟诗作乐,不理会世俗的牵绊,伦理的束缚,是一对真正的神仙眷侣。可如果事情真照这样发展,如果薛宝钗不在宝黛之间横插一脚,结局就真是皆大欢喜吗?我看未必。贾宝玉若是不考取功名,吃穿用度倒是不用愁,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有些才华的败家子而已。而林黛玉任性敏感的性子,也是极不适合做贾府未来当家主母的。更何况贾宝玉天性“博爱”,四处留情,这样的两个人,如果以恋人的关系短期相处的话,还可以比较和谐,但如果是要以夫妻的身份长期和平相处,这是断断不可能的。而只有宝钗大度宽容的性格,才可以包容宝玉的风流和孩童习性。

  或许真的是造化弄人,她会遇到那个清冷得不似人间女子的林姑娘,宝玉对林妹妹几乎是一见钟情,而后来宝钗进了贾府之后,宝玉有一段时间和宝钗走得极近,好似有些冷落了林妹妹,其实不然,宝玉虽然和宝钗走得近,但他心心念念的仍是林妹妹,而非宝姐姐。纵然后来林妹妹一缕香魂终归离恨天,她和宝玉也结成了世人眼中的金玉良缘,可她却终究没能与宝玉举案齐眉。只能在宝玉出家后发出“到底是意难平”的感慨。一座红楼困住了那么多人,而宝钗是其中陷得最深的那一个,在宝玉与青灯古佛常伴之时,她仍是小心的掩了自己的情绪,尽心尽力的照顾着贾府的老老少少。宝玉就像是她的一场梦,纵然并不美好,纵然会使她眉头深锁,她却仍不愿醒来……

红楼梦读书笔记13

  古代女子进宫到底是好是坏?以贾元春为例,当日太监前来宣旨,贾政得知,高兴极了,荣府上下引以为荣,元春进了宫,荣华富贵,金银珠宝,享用不尽,今日回府便赏赐一番。离开父母,离开家园,孤身在异地,温暖少了,欢笑少了,想那元春只身在宫中,昔日的姐妹不在身边,连个说话的知心人也没有,更恨宫廷险恶,处处提防;规矩重重,处处小心,能有快乐吗?说人难做,别说人好做,回头看世间悲喜,自有人评说。

  李嫫嫫呀李嫫嫫,你为什么那么冥顽不灵呢?的确,宝玉自小喝你的奶,你对他有养育之恩,没有你的奶或许宝玉就不会这么壮了,但是,与其说你有伟大的胸襟,不如说你居“功”自傲,厚脸皮。

  做人以谦虚为本,你以为自己了不起,难道别人也这么说吗?放现实点,想想看,宝玉给晴雯的包子你吃了,给袭人的酥酪也装进肚子了,人家没怪你也算运气了。如果宝玉再大发脾气要你走,那个老太太哪会把你留下?骄傲自负的苦果可吃不得。

红楼梦读书笔记14

  花了60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把红楼梦完整的读了一遍,一直都以为这样舞文弄墨的文学著作不适合自己读,但是越读越被其所吸引。原来一切都是自己以为,很庆幸,能在这个年龄读了一遍红楼梦。手指从书中一页页翻过,潇湘馆的竹林便在我指下长出,蘅芜苑的奇草仙藤也爬满了玲珑石,换了冠带的贾宝玉对林黛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刚开始读时,真的被乱到了,各种人物关系,各种姑表亲姨,各种丫鬟小妾,导致每读到一个新的人物都要在人物关系图上去找。最佩服的是曹公,究竟要怎样的生活经历和才思敏捷才能将丰富的中华文化融入到一本书中,全书几百个人物,要根据几十个不同的人物背景和性格分别作诗,同时要求诗作出来让人能一眼分辨得出层次的高低。

  读红楼梦,就是读人物关系,黛玉之清高,宝钗之贤淑,湘云之豪爽,熙凤之精明,丫鬟们也是各显异彩,温柔如袭人,率真如晴雯,知心如紫鹃,刚烈如鸳鸯,‘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的平儿,叛逆而又疯癫的宝玉。

  黛玉如初恋,是刻骨铭心,是单纯的,是美好的,但是和黛玉这样的女孩子在一起应该会比较累吧,结婚还是应该像宝钗这样的,贤淑,面面俱到,平平淡淡。

  最喜欢的还是晴雯,娇好的面容高挑的身材,性格率真而不做作。晴雯并非不爱宝玉。病晴雯勇补金雀裘一回,便把晴雯爱之深描写的淋漓尽致。晴雯的死,宝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在这样封建礼制下,虽说有贾母疼爱,然终是一个弱柔公子,平日里都没几分阳刚,又能做些什么呢?宝玉终究去看了晴雯,又做了诔文。

  越读到后面,越觉得凄凉,金钏儿被冤枉投井而死,元春暴毙,迎春,被夫家折磨致死,探春远嫁,惜春和紫鹃出家,晴雯被驱除病死,贾母王熙凤病死,黛玉在宝玉和宝钗大婚之日伤心而死,何等凄凉。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读红楼梦,真的可以让我们读懂人生,读懂里面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读书笔记15

  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几篇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的女性,大多以反角或配角登场,即使不是反角或配角,也多以不十分光彩的形象出现。《红楼梦》的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毅然冲破这一牢笼,拨云见日,还真理于人间。

  他笔下的云集于大观圆中的女性,大多是一群聪明而富有才智、多情而个性鲜明,洁净无华、敢爱敢恨、清新可人的美丽形象!作者在《红楼梦》中除赞美了众多女性的生命的美和美的生命,还写出这些年轻生命的美的被毁灭―――即青春和命运的悲剧。

  《红楼梦》的开头借“曹雪芹的自云”,说出一番写《红楼梦》的动机,与女子有关。他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哉?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因此要把自己半生潦倒“编述一集,以告天下;我之罪固所不免,然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编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提出要为“我半世亲闻亲见的这几个女子”“闺阁昭传”。为闺阁作传,即为女儿作传,亦即为年轻的、充实的、纯洁的女性作传,表现这一类女性的美的生命和生命的美,以及这种美的被毁灭,。由此,曹雪芹为女儿家立传的初衷也就可见一斑了。

  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几篇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的女性,大多以反角或配角登场,即使不是反角或配角,也多以不十分光彩的形象出现。《红楼梦》的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毅然冲破这一牢笼,拨云见日,还真理于人间。他笔下的云集于大观圆中的女性,大多是一群聪明而富有才智、多情而个性鲜明,洁净无华、敢爱敢恨、清新可人的美丽形。

【红楼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书笔记06-02

《红楼梦》读书笔记精选07-07

《红楼梦》读书笔记08-11

红楼梦读书笔记05-12

红楼梦读书笔记精选09-01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0-02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9-30

《红楼梦》读书笔记06-10

红楼梦读书笔记06-30

《红楼梦》读书笔记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