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节的作文篇1
窗外的杨树有些惆怅的发了新芽,大概是冷的时间太长,就近些前几天人人还都穿着棉衣,如今连野猫都开始欢快了。只是那树上的新芽确有些勉为其难,一个长冬,光秃秃干瘪惯了,某过一夜,添了点新绿,心里固然欣喜,又有些笑不出。
活该这阳光灼眼的媚,无奈我依然会打着瞌睡。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很幸运又固执的坚持着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我们有了那些自以为是幸运,固执就要有人受伤,高雅让人不愿去触碰。这多少是自我戏谑一番,做了罢。还不能埋怨些生活的不如意么?不是怀疑,是无奈。又突然欣喜起来,尘土扑面,大风起兮,与预料般如出一辙。壮观而靓丽的失落感错综的伤害着我们的每跟神经。
我的神经同样被伤害,若爱这春天,实是勉强了点。若说不爱,当真辜负了扬州的烟花夜月好韶光。可我是不喜欢高雅的,灼眼之媚的阳光使我昏睡不堪,可惜找不到合适的墙角。当然,即使生了抓虱子的豪情,也只能作罢。我甚至发现,许多生活开始倒叙,这样的奇妙并非幻觉。这让我对春天有所警觉,生活一旦倒叙起来,有太多的惊喜,亦有太多的大悲痛。走入这样的倒叙,亦另我度过了一个痛苦不堪的时节,杨絮飘落之前,我开始清楚春天没有迟来,反倒是我们,开始时便迟到了。虽然顿有了“我言秋日胜春潮”的惺惺相惜,却也并不喜欢秋天。这样的矛盾也像是倒叙,关于前后的问题上,写满了沧桑的岁月早已不知被谁付之一炬,无处可查了。
临近清明,之于春天,我在灼眼之媚下“刻舟求剑”。从老家回学校的路上,许多坟上多了新土。风实在大,无名的小白花竟着桃李疯狂又一如既往的盛开着。春天的村陌上很少有人会在意这些白色的小花,弱小的总是太普遍,普遍的总是不被人提起。然而它们在风中飘曳起来,似是微笑。人初生是攥拳,应是追逐而来;人仙去是敞着五指,才懂得放下。就人生而言,有一种幸福叫倒叙,同样有一种悲哀也叫倒叙。坟里的人是幸运的,死在人生之前,真的让生活都变得简单纯粹了。可这根本不合逻辑,或许我们可以杜撰一个主人公死在故事的前面,真正的人生谁又配得高尚呢?高尚是自己说别人、别人说自己,“高尚”只因我们太世俗卑微常常互相吹捧又不想历史太平淡才被人们冠以这些冠以那些。这样看来,“高尚”让历史失去了真实,也让人失去了真实。
真实使得苦难常在,苦难就像头上的虱子,你很难捉摸它会在何处。苦难不是痒,是虱子未能除掉。自己头上的虱子自己抓,这有“各扫门前雪”的意思。当然这春天不该有那么多“雪”扫,倒是该有不少花开。我们享了盛世,就也该受这盛世的苦难。苦难和虱子,这让我有了“扪虱话良图”豪迈与激情。我忆起阿Q把虱子咬的啪啪响的时候该也是豪迈的,那我们就理解他要嫉羡王胡竟能抓到更大的虱子的缘由了。又或许他只是单纯的嫌弃自己身上的虱子小罢。是啊,那些苦难算什么,那终究会算什么呢。就像一些自然的死亡并没有太让人伤感,我们有“喜丧”的说法。然而太多的非正常死亡还是会发生,于是,其实春天是让人伤感的季节。
伤感的春天,新坟看旧坟,安静伫立。雨水肆虐后的早晨,鸟儿不合时宜地早早叫醒了喜欢忙碌的人们。东方天际慢慢泛黄,太阳照常升起了。我忖度着一些怀疑似乎是多余的,美好还远远在后面,只是确实不愿意在多等。长长的等待,会毁灭人的心性,猜忌也总是接踵而来。人生呃,该是一段多艰辛的旅程,不仅仅是能依靠宽容和坚韧就安稳度过的,还需要太多。
看着远道而来的春天,惶惶不能终日。春天也需要太多,我们给不了它,只能又是长长的等待。还好,快了,明儿清明了。
清明节的作文篇2
对于很多节日我其实是很麻木,没有多少知觉的。一直不喜欢那些形式的东西,而节日于我总也认为那是人为痕迹太重的形式。
有次同事们闲聊时说到:这人啊,是不是年纪越来越大,心就会越来越硬,越来越麻木,越来越冷漠,有时甚至冷酷冰凉到让自己都不敢相信。我突然心里一动,是啊,我似乎也有这样的感觉。
生老病死,这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是谁也无法逃避的宿命。但在没有真正面对这些的时候,我想我们应该都是极少甚至不会去思考这些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问题的。小时候,我很怕有人去世,完全是出于本能的害怕,害怕鬼魂。村子里有人过世,我从来不敢去看,就是放过的那些鞭炮,我也不敢踩上面走过。有一次村里有个奶奶去世了,她家人把她的`衣服、被子都堆在一起烧了,下晚自习从那里经过,我吓得毛骨悚然,也只有撑着胆子装着自然地从旁边走过,可才走过那片灰烬,我就撒开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跑,回到家,很久,心还在怦怦地跳。
对于爷爷,我没有任何印象,爸爸说,他6岁时就没了父亲。一直到大学毕业,奶奶,外公外婆都还健在,所以,我对于清明的感受也还仅停留在那首妇孺皆知的诗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而至于路上的行人是如何的欲断魂,我仍然无法感同身受。
后来听到一句歌词:要不是痛彻心扉,谁又记得谁。我有的也仅是爱情上的感受:因为痛,所以记得。但是,大学毕业后的三年,对于生老病死,对于清明的感受,我却是有了切身体会。
因为,毕业后的三年,我连续失去了我生命中三个重要的亲人:先是慈祥可敬的外公,然后是疼我有加的外婆和至爱的奶奶。那段时间,我陷在一种深深的悲痛和恐惧里,常常为人生的无常和无奈叹息。然后,清明这个词在我的人生字典里也渐渐立体起来,凝重起来。
再后来,婆婆去世,这是我第一次直面亲人的离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冰凉到心底的颤栗。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我看到了骨肉分离的痛心摧肺,我感受到了缘份的短暂,我感受到了人生有来无还的无奈。
清明前一天,朋友跟我聊到:父母皆不在了,伤心欲尽,感觉自已也不在了。兔死狐悲,他们能走,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走的,为他们难过,也为自己难过,今年我葬花,来年谁葬我。
我安慰他说,不要太难过,这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人生有限,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要懂得珍惜。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对已故亲人最好的怀念。
他总是这样多愁善感,总是这样忧郁低沉。当然,他应该是个很重情的人,一个爱自己父母的人,一个爱自己家人的人,必定是个满怀爱的人。百善孝为先,我认为没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啊,清明,这是一个伤心的节日!
时近中午,大弟来电话了:“姐姐,我们已经到家了,要不要我去接你来吃午饭?”
一早起来就趴在网上的我,面对网海里弥漫的浓郁得令人忍不住要流泪的清明气氛,似乎有很多话要在空间里倾诉,可坐得人都发麻了,结果一个字也没挤出来。而头晚又是熬夜很晚才睡,早餐都没吃,人都发晕了,我对弟弟说:“不要来接了,我休息一下,下午我自己坐公交车回家。”
弟弟显然觉得他们老姐有点不可理喻,但也习惯了,在他们的印象中,他们老姐就是个奇怪的人。
当然,下午时,弟弟还是来接我了。他知道,要等我回去,还不如他亲自来一趟让人安心。5分钟的公交车,我也会拖成至少50分钟的。
天知道,今年的清明,我又多了更多的感喟,添了更多的伤感。
清明节的作文篇3
二十四节气当中,对清明的印象尤为深刻。深刻于它的字中涵义——清淡明智;深刻于那首流传千年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怀意境;更深刻于,这是一个缅怀纪念亲人的特殊日子。
走进四月,暖暖的春意、淡淡的惆怅便在心中腾升,轻烟般萦绕心头。这是每年都要经历的清明情结。于是,宁静地把情绪安放于伤感与思念当中,却也不想走出。
记忆中的清明节,总能看见雨,心想,是否因为悲伤,天也陪着落泪?今年有点例外,没有雨,但仍是轻雾迷蒙。一大早,家中的男丁已在通往陵园的路上,陵园的一处就是安葬先人的所在。几年前,父辈们也把我爷爷奶奶的坟迁到了陵园。那里,依山傍水,算是一块风水之地吧。很遗憾,由于当地风俗,嫁出去的女儿或嫁进的媳妇是不能拜祭夫家与娘家的先人的。此刻,我只能在老家等待他们的归来,只能将哀思寄托不太遥远的那边,我的先人们,我那已经长眠多年的爷爷奶奶。静静地伫立阳台,任由清凉的春风抚着脸庞,掠过发丝、衣衫,带着让人心碎的温柔。满目的黄花,如泉的思绪,就在怅然与怀念中浓浓地泛滥开来。
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并没怎样带过我。父亲年轻时就离家参军了,部队转业后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接着与我母亲建立家庭,再后来有了我和弟弟。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才真正回到现在的家乡。也许因为多年不在他们身边的缘故,总觉感受的亲情是那样醇厚深切。是一种无法割舍的祖孙情,更是一种相互隬补的爱。
当时,我们住在镇上,爷爷奶奶则住在村里。每逢周末,就是我们的相聚日。到了那天,奶奶总会早早地到村里的集市给我们买最喜欢吃的咸鸭蛋和鸡翅膀(当时已经是挺奢侈的了),逢人便喜滋滋地说,我孙子回来了,他们最喜欢吃这个。回家后,便不停手脚地忙碌开来。吃完丰盛的午饭,爷爷会带我们去菜地摘菜去河边钓鱼去生产队看蚕宝宝。还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傍晚时分,要离开了,爷爷奶奶又会把我们送到村口,挥着手直至看不见彼此的身影。那时的周末,是我最向往最开心的,是我从星期一就开始盼望的日子。还清楚地记得,奶奶最喜欢我的头发,每次用布满茧子的手抚摸着,叨念着,我们妞妞的头发好柔好顺,快点长呀,奶奶要给扎漂亮的蝴蝶结呢。岁月恍如昨日,谆谆话语犹在耳旁,美好的回忆至今仍深藏我心,不沾一丝的灰尘。
后来,我到外面读书了,再后来,我远离家乡当兵了。部队四年,是我人生中的丰盈,却也让我生命中有了一个不可隬补的遗憾。在一个热得让人心烦意躁的夜晚,我接到了奶奶的病危通知书。离家几千里之外,等我请得假来,等我风尘仆仆地奔回家时,奶奶已驾鹤西去,我竟见不着她老人家的最后一面!跪倒灵前,我泪如雨下,哭喊着,我声嘶力竭。守灵时,妈妈拿出一罐未开封的饼干,对我说:女儿,这是奶奶留给你的,前段日子,还念着这是你最喜欢吃的饼,不舍得吃,特意要在你年末探亲时再给你,但如今。妈妈哽咽着无法成语。颤颤地接过罐子,抚摸着,我分明触摸到了奶奶的气息,那样的温暖与熟悉呀。颤颤地打开它,和着迸流的泪水,我吞咽着,吞咽着奶奶的惦念与爱护。我,再也没有机会对奶奶尽孝了!我,再也无法承欢于奶奶的膝下了!
后来,妈妈告诉我,奶奶病得很突然,但去得挺安详,唯一的牵挂是没能见着心爱的孙女。永远的殇啊,十多年了,遗憾一直伴我至今,每每念起,心仍感刺痛。在那之后过了几年,爷爷也走了,隬留之际,还说着,奶奶在那边很寂寞,我要陪她去。如今,他们已经在天的那头重聚,继续着他们的相濡以沫。
天空,依然无泪,是否,不想再添感伤;清风,依然沁人心脾,鼓起了衣衫,润滑了面容。仰起头,我竭力把盈眸的泪珠隐忍。我要告诉爷爷奶奶,孙女生活得安然、快乐,并会一如既往。
此刻,一束黄花、一行垂柳、一怀清风,我面对陵园的方向,深深鞠躬。抬头仰望,目光拨开云雾,远远的天边,爷爷奶奶慈祥的笑容在绽放。于是,我也努力绽开了笑脸,幸福的带泪的笑脸。
清明节的作文篇4
清明时节,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在这个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季节,总有一种思绪在涌动,那就是——思念。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清明,是祭祀祖先、怀念先人的时节。借一缕春风,送去你、我、他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我和爸爸妈妈为外公扫墓时,想起了外公。外公比较矮,但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和一头乌黑的头发,走路总是昂首挺胸,显得有风度。外公还有一双长寿眉,邻居们都说他可以长命百岁。谁知岁月不饶人,外公因中风而到了另一个世界。
儿时,外公带我尽情地玩耍。春天,他带着我在开满野花的田地里奔跑,摘酸酸甜甜的草莓给我吃;夏天,他带我去邻居家的田地里,问邻居拿几个又大又胖的香瓜,黄灿灿的,让我垂涎三尺;秋天,他爬到树上为我捉全身碧绿的金龟子,即使被抓得手心生疼也不放手;冬天,他带我在雪地里嬉戏,留下一串串清脆的笑声,留下一串串奔跑的脚印。他的善良和风趣使他和乡邻们相处和睦。夏夜的晚上,我们都喜欢围着他,听他讲故事。大树下、石桥边、田畔上,处处有他的身影,一把大蒲扇,一碗淡茶,伴着外公嘹亮的嗓音和爽朗的笑声,这都让人倍感舒适。
记得有一次,外婆煮了点花生和毛豆,买了些猪头肉之类的,准备给外公当下酒菜。但馋嘴的我和表哥表姐可不放过这个大好机会,簇拥着外公,讨些吃食,甚至动手去抢,外公也不恼火。下酒菜被我们抢光了,外公只得喝点大舅妈买的茶。他喝茶之前先用鼻子闻一闻以后,才轻轻地喝上一口,眯起着眼睛,一边细细的品赏着茶味的清香,一边似乎在悄然的体会百味人生······他还哼哼所谓的民谣和小曲,却总是跑调。哈哈!
外公有许多爱好,最喜欢的非属钓鱼了。我打开他的钓鱼包一看,哇!钓鱼用具应有尽有。一把橘色的中号折叠遮阳伞静静地躺在里边,外公说之所以用橘色既引人注意,是因为能保证自身安全;外公的鱼竿也有四五根,材质也不同,有碳素的,有铝合金的,用它们来钓不同环境、不同深度、不同重量、不同种类的鱼;包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线,型号不一的鱼钩,五颜六色的鱼漂,真是琳琅满目,我忍不住摸摸这个,抠抠那个,外公在一旁不停地叮嘱我,小心不要把他的东西弄坏弄乱,看着外公那“小气”的样子,我也只好忍“痛”收手。他的钓鱼装备自是令同行们望尘莫及,而他自制鱼食、自绑鱼钩,更是令鱼友们对他刮目相看。每次钓鱼前,外公都要先绑好三十个鱼钩备用,按照鱼钩的大小顺序,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鱼线板上。别看外公年纪大,可绑起鱼钩来可是动作娴熟。只见他戴上老花镜,鱼线在手里上下翻飞,左右交替,一会儿缠,一会儿拉,一会儿掏,一会儿系,看得我眼花缭乱!外公像变魔术似的,没多大功夫就绑好了这三十个鱼钩。连我也自叹不如啊!外公自制的鱼食儿对他来说更是如虎添翼,每次出钓都是满载而归。外公把鱼拿回家收拾干净后,便炸成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的小鱼。闻一闻,爱的味道扑鼻而来;尝一尝,爱的味道润入心间。
外公,又是一年清明节,我想你!你的可爱可敬,让我再一次怀念!
清明节的作文篇5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xue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xue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