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行为的总结

2021-06-13 总结

  小学生体育行为是指小学生参加体育行为是在小学生主观意识的支配下完成的。小学生体育认识、体育兴趣和体育动机直接影响体育行为的产生。小学生通过对体育认识的了解,会产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能够积极主动的投身到体育活动中。

  明确小学生的体育态度,正确引导小学生的体育认识,拓展小学生的体育意识,是产生体育行为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小学生的体育态度男生和女生基本相同,对体育活动有同样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是对于小学生体育行为男生和女生的表现会略有不同,男生更加喜欢刺激和对抗性的体育活动,而女生则更加喜欢对抗性较小的合作或者独自的体育项目。

  小学生在校体育特征多以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为主要形式,除了固定的广播体操,校内体育活动形式多以跑步、跳高、跳远、跳绳和球类运动为主要形式。而小学生校外体育活动就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散步跑步、羽毛球、游泳等深受小学生的青睐,校外体育活动不受时间的限制,更好的满足了小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

  榜样的力量为小学生体育参与带来极大的外部推动力,优秀运动员的艰苦拼搏、遵守规则的精神更是值得小学生借鉴和学习。对于体育消费来说,虽然大部分家庭每年体育消费在 800 元以上,但是对于小学生的体育消费形式过于单一,多是以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而轻视非实物性体育消费带来的精神影响。

  学校和家庭体育的开展是对小学生体育行为影响最大的两个方面。小学喜欢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中基本可以得到参与,学校体育设施和使用情况也基本可以满足小学生的运动需求。对于小学生体育活动家长是大力支持下,并且家长可以认识到体育活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庭体育得到快速发展。社区体育的丰富和完善。三者为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提供基础。

  促进小学生体育行为的形成和稳固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加强对小学生体育教育的宣传,积极倡导和大力引导小学生的体育认知。创新小学生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鼓励小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激发小学生体育热情,稳固小学生体育观念,强化小学生的体育行为,促进小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

  目前学校在体育课和课间活动中都会尽量避免过于激烈的体育项目,这也是由于当今无论社会还是家庭对于孩子的过分保护有关,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学校怕承担责任,所导致学校对于体育活动不能大胆开展。应当改变观念,抛开顾虑,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形式,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小学生能够更好的感觉校内体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加强对小学生体育教育的宣传力度,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区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公告宣传,应该利用各种途径进行体育教育宣传工作,提倡“终身体育”并且倡导“全民体育”的体育教育思想,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在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的三重管理下,促进小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

  加大学校对于体育方面的投资,拓展体育场地建设,丰富体育设施的使用。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经常对小学生体育老师进行科研教育,不断更新先进的教育思想,使之反馈给小学生新鲜的能量。

  改变家长认为文化成绩为第一要务的错误观念,积极为小学生营造好的体育环境,促进小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

  “全民体育”的实施,就是要加强社区体育的管理,社区体育内容应该丰富内容并创新形式,鼓励社区居民带动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来,为小学生营造完善的体育氛围,使小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学校、社区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进如亲子运动会的体育形式,可以在学生与家长的互动中,增强体育意识,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能拉近亲子间关系,更有助于体育运动习惯的形成。

  学校体育课,可以适当采用选修分班授课的形式,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充分的培养,发挥学生潜质,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使体育运动的形式和效果得到最好的呈现。

【小学生体育行为的总结】相关文章:

小学生行为规范月总结08-08

小学生行为评语03-07

小学生文明行为课件03-26

小学生行为守则集锦11-22

小学生文明行为守则09-06

小学生行为规范12-06

探究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行为论文06-29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总结02-09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