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湖觞芰图序》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湖觞芰图序》阅读答案1
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12分)
①去年此日,湖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合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②于时,晓凉犹嫩,残暑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
③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净香园小憩也。
④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飔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筩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⑤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⑥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
清·曾燠《秋湖觞芰图序 》
22. 瘦西湖位于姜夔所谓淮左名都,即现在的_____________。(1分)
23.仔细阅读文章第②、③、④、⑤段,仿照表中有关归纳填写下列表格。(2分)
人事
意境
慧因寺发棹
净香园小憩
秀丽、空阔
清幽、气爽
24. 遗山双蕖之怨指元好问《双蕖怨》,其中首句为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灵运五字之诗指谢灵运诗句池中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元好问曾评价说池塘生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作者在文中提及这两位诗人的诗词,其作用是什么?(2分)
25.从全文看,作者具有怎样的心境?说说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6.本文是一篇优秀骈文。请你根据本文,说说优秀骈文的主要特色,同时,谈谈韩愈为什么要倡导古文运动
参考答案:
22、扬州(1分)23、清新、宁静 高咏楼酌酒 明朗、雅致 桃花庵探胜(各0.5分)24、与湖中荷花相映成趣,突出湖上景色独特,为酌酒高咏楼增添雅兴。(2分)25、作者具有自由、高雅、悠然、愉悦的心境。(1分)原因主要有:当时天下太平,年岁丰熟;政治清明,百姓归心。(2分,各1分)26、主要特色:善用对仗,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善用铺陈,能多角度叙事、绘景、说理,表达充分。(2点,各1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是因为,从南朝至唐朝,骈文越来越流于程式化,陈腐有余,灵动不足。同时,由于只重视语言的规整,因此文章就难以自然流畅地表达真情实感而显得空洞无物。(2分,两个要点各1分)
《秋湖觞芰图序》阅读答案2
去年此日,湖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舍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嫩,残暑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②,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③。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④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爰有董、巨⑤山水之家,徐、黄⑥丹青之手,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惠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是为序。
【注】①〔秋湖觞芰〕“秋湖”,指江苏扬州的瘦西湖,作者曾燠(yù)于乾隆五十七年(1992年)出任两淮盐运史,并在扬州设有驿馆,因在闰六月游湖,故称“秋湖”。“觞”,古代称酒杯,此处含有饮酒欣赏的意思。“芰”(jì),指菱、荷一类水生植物。②〔香海之慈云〕指“香海慈云”,它是位于湖中小金山上的一个私家园林,也是古代扬州二十四景之一。③〔远公之社〕指佛教领袖慧远在庐山为弘扬佛法而开创的莲社。④〔双蕖(qú)之怨〕“双蕖怨”为古代乐府曲名。⑤和⑥中的〔董、巨、徐、黄〕指的是董源、巨然、徐熙、黄筌,他们都是南唐——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
1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晓凉犹嫩,残暑欲收 嫩:轻、微。
B.桥亭暂过,天水忽空 空:空旷、开阔。
C.或因人事之乖 乖:不顺、不和谐。
D.可以娱嘉宾,容拙吏 拙:笨拙、不聪慧。
13.D(此句中的“嘉宾”和“拙吏”应是一种对仗和对比的关系,既然“嘉宾”是“尊贵的客人”的意思,那么,“拙吏”就应该是“普通的官员”或“一般的官员”才能体现出对仗和对比。所以把句中的“拙”解释为“笨拙、不聪慧”是不正确和说不通的,应解释为“普通、一般”才恰当)
14.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胜游”(即“畅快游览”)感觉的一组是(3分)
① 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
② 朋友舍离,已殊于前度
③ 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④ 晓凉犹嫩,残暑欲收
⑤ 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
⑥ 竹露品茶,林风醒酒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⑥
14.C(题干上已作解释说明:“胜游”即“畅快游览”的意思。而且题目的要求是找出属于反映作者“胜游”感觉的一组句子。若仔细品析一下试题中所列举的6个句子,不难看出:②是表示作者的一种遗憾,③是表达作者对朋友相聚的热情,④是作者交代出游前的天气。因此这三个句子均不属于作者的“胜游”感觉。而只有①⑤⑥三项,就都包含或体现了作者的“胜游”感觉。其详细解说请参见附录的文言文译文)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这篇给诗集作的序文中,采用了大量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颇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蕴。
B.本文不但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们游览瘦西湖等主要景点的行游过程,而且交代了《秋湖觞芰图》中每幅作品的创作背景。
C.本文不仅行文有序,而且描写生动,议论精当,说明简明,语言琅琅上口,有一种音韵之美。
D.本文虽然只是简要叙述与文人墨客一起闲游秋湖、作画吟诗的情形,但从中也蕴含着一种对当时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赞美。
15.A(根据标题和文本内容来看,这不是一篇给“诗集”作的序文,而是给一本名为《秋湖觞芰图》的“画集”写的序文。B项的文本依据是:文章的第2、3、4、5自然段分别记叙了游览瘦西湖四个景点的`行游过程,同时这四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则就净香园小憩也”“则酌酒于高咏楼也”“则归途访桃花庵也”就是在分别交代《秋湖觞芰图》中每幅作品的创作背景。C项的文本依据:一是文章主要按照时间、行踪来进行记叙,因此“行文有序”;像“晓凉犹嫩,残暑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等句子则都体现的是“描写生动”;像“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这些句子体现的就是“议论精当”;像第2、3、4、5四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则就净香园小憩也”“则酌酒于高咏楼也”“则归途访桃花庵也”和最后自然段中的“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惠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等就都体现的是“说明简明”;同时,这篇序文骈散结合、长短句结合,因而显得“语言琅琅上口,有一种音韵之美”。D项的文本依据是:“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这里面显然“蕴含着一种对当时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赞美”)
《秋湖觞芰图序》阅读答案3
去年此日,湖②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舍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嫩,残署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惠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是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曾燠:江西省南城人,乾隆进士,有《江西诗征》《赏雨茅屋集》等文集。②湖:即江苏扬州瘦西湖。当时作者担任两淮盐运史,在扬州设了题襟馆,与宾客们饮酒咏诗为乐,因在闰六月游湖,故题目中称“秋湖”。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 发:出发
B.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酌酒:斟酒
C.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 已:而已
D.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 凡:总共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踏芳草而旧径出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B.已殊于前度 而耻学于师
C.别港渺以通幽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其图净香园者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一行游玩瘦西湖的几个主要景点,从惠因寺到虹桥、桥亭,再到净香园、莲性寺、筱园、高咏楼,经过别港,最后到桃花庵。
B.本文用了很多典故,但是语言却清丽,琅琅上口,有音韵之美。
C.本文先叙写了作者在观莲节与宾客秋游的情形,最后一段交代客人们作画吟诗的缘由,并抒发了对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的赞美之情。
D.本文是一篇给诗集作的序文,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韵。
19.用斜杠“/”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3分)
⑵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4分)
16.(3分)C(已:停止)
17.(3分)D指示代词,那、那个(A承接/转折; B介词,跟,同/介词,向; C连词,相当于“而”/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18.(3分)D(并非“给诗集作的序文”.应是“题画序”)
19.答案: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共3分,错一处不扣分,错两处扣1分,错三处扣2分,错四处以上不给分)
20.(1)(3分)游船预先停在堤边拐弯的地方,寺庙里的钟声忽然在城北敲响。(得分点:“倏”(“忽然”)“动”(“敲响”),译对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共3分。说明:句中的“阴”,通常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也可泛指“北面”)
(2)(4分)他们分别各画了一幅美景图,合起来看都各具特色。(得分点:“写”(“画”);“胜”(“美景图”);“千秋”(“各具特色”),译对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共4分)
【《秋湖觞芰图序》阅读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