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使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老师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书中的一个个案例总是让我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解开我不少的困惑,而王老师的点评也总会在不经意间敲开我的心门,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正常问题。读了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得体会到:学生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求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能够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就像王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举一个例子,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一般老师会怎么处理呢?我想一般老师都会直接没收(包括我),甚至在课堂上狠狠批评一番,以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当然,王老师也认为学生课堂上看课外书的行为务必制止,但是不能太过强硬,而是至少要进行三次提醒之后,再把书收来放讲台,下课马上还学生,其名曰“以人为本”。我们都知道,课堂上看课外书是不允许的,老师也有义务教育孩子知道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可是由于选择的方法有时趋于极端,所起到的效果很可能是恰恰相反!应该说老师的做法往往都是为学生考虑的,只是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工作得不细致,想得不周全。鼓励和批评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带着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在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
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怎样才能受到学生欢迎呢?乐观?严肃?幽默风趣?还是能歌善舞?学识渊博?我曾经困惑过,迷茫过,不知道如何去做。读了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我茅塞顿开。他的科学与严谨,反衬出我们平时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太多的“想当然”--可以说没有丝毫的“科学”和“研究”的成分,实是惭愧!
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是一线教育专职人员,我们的目标不能是学生学业的监工,纠错的警察和以体力换质量的辛辛苦苦的教育技术工人,而是要努力成为一个与学生共享成长快乐并被学生喜欢被家长敬重的智慧的好教师。
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后,我不得不这样说:许多人教书教了很多年,却没有找到当老师的感觉。更有甚者,有些人辛辛苦苦一直干到退休,被评为优秀教师n次,奖状摞起来高达x米,到头来还是没找到当老师应有的感觉。当老师原来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无聊,它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就拿我们课上常见的学生看课外书的事情来说吧,我们一般情况下,就是没收学生的课外书,或者批评学生上课不应该看课外书。而王老师却认为,学生上课看课外书,只要能不没收,就尽量不没收。一般是提醒他,让他自己收起来。如果他管不住自己,又在看,再提醒。到第三次,才会把书收起来,放到讲台上,但是到下课就会还给他。王老师的理由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如果上来就没收他的书,当然很爽快,管理效果很明显,但是他就失去了一次锻炼自控能力的机会。王老师采取提醒的办法,就是让他逐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老师能永远跟着他吗?不能。所以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老师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育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教育,就是单纯的管理主义,就是形式主义。这种管理是在破坏学生的自觉性,因为管的严,自觉性就没有用武之地,渐渐的,人就会变成两面派。既然你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满意,那么老师不在的时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看似细小简单的事情,原来老师的处理方式要如此有技巧,对孩子的发展有如此大的影响,王老师管理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是为了学生长远的利益所着想。作为今天的新型教师不但要有爱心,对学生关心,在教育教学中,还要随时关心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让孩子在老师的关心、爱护、正确引导下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着。这样的老师才是称职的老师,才是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我想每个人都想做这样的一位老师,但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并不容易。在这次书籍推荐中我看到了这一本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我的感触颇深。
这本书中没有高深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教学事例的剖析,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切入,向我们阐述着做为一名老师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思考和叙述问题的时候,只喜欢朝一个方向走……”“多数老师很不习惯在矛盾中思考,很不习惯在事物的互相联系中思考,很不习惯刨根问底的思考,很不习惯在思考中反驳自己。”“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诸如此类的话语在书中多处可见。
看着书中的一个个案例总觉得自己曾经也有这样的经历,但是自己的处理方式有时候几乎也是没有科学研究,缺乏人文关怀。对于那些喜欢惹事的孩子,我会缺乏耐心,有时候根本就不愿意听他们多解释就把他们“制裁”了,真的像是“教书的警察”。看了这些案例分析后,我觉得我们作为老师在接手一个班后要尽快了解每个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自己要心平气和,了解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在没有结果前不乱下定论,有的孩子的行为是需要时间来改正的,在处理班级问题时需要多一份理智。
看了这本书后,当我在碰到违纪学生,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有次,上体育活动课时,我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有一个学生跑过来告状,说有同学在扯校园绿化树的树叶。我跑过去一看,那几个学生还在用力的向上跳,再看地下,到处都是被扯下的树叶,我大声训斥:“过来,看看你们在干什么,损坏花草树木,到处乱扔垃圾!”要在平时,我一定会把他们课后留下来批评一顿。可现在我想到王老师在书中说到的一种思维误区便是“迷信师严”,我提醒自己要变得“聪明些”,于是要他们每人去捡三十片垃圾为清洁校园出点力。后来只要遇到犯事的学生,我就采取这样的`方法。校园自然清洁多了,效果也不错。
李镇西老师说过:“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多意味深长的描述啊!的确是,《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让我知道如何更好的面对问题,那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问题,必须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选择适当的时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虽然我不能说自己在这方面表现很出色,但起码我也在不断的努力,因为我明白聪明的教师是特别受学生欢迎的。
教育是一种行动的艺术,而不是靠嘴巴吃饭的职业,我们要做一个智慧型的、研究型的教师,要不断地读书学习,要时常重新认识自己,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这本书买来已有一学期之久,奈何事物杂多,始终不曾翻阅。近期,才着手翻阅,不能说对我有很深的受益,却也让我思考良多。
王晓春老师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退休老师,致力于研究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等。在这本书当中,王晓春老师主要针对教师在处理学生一些事情的时候常有的思维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与思考,他从思维方式角度切入,通过一系列案例讨论问题,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学会“认识自我”。王晓春老师说: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外乎客观世界研究和主观世界研究两方面,客观世界包括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对象的认识等。主观世界的研究则主要是教师的认识自我。他提出教师对于主观世界的研究尤其薄弱。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这一点,作为一线教师,我不能否认,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让每一位教师深思的话题。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这90个鲜活的来源于一线教师的案例。这些案例生动形象,反映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面对的各类学生、各色问题,有小学生的案例,也有中学生的案例,各位教师的见解也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爱的教育、批评教育、启发教育等等。而王晓春老师就针对这些案例从思维的角度做了深刻的讲解,有些也让我受益。他提出了一系列思维问题,比如整体思维、简化思维、固化思维、叙事思维、非逻辑思维等等,让一线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有目标与方向了。
这本书我翻阅的很快,但快并不代表我没有学习到东西。一定程度上,这本书的确教会了我如何应对学生生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读罢此书,或许在某些问题上,你会更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一些不必要麻烦的产生。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前段时间,读了一下《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现在谈谈我的点滴感想: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常常感到事情很多,感觉都那么累了,可效果却一般。反思我的工作:为什么我感觉那么累,效果却一般呢?是学校的管理体制的问题?还是我的工作方法有问题?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我应该改变一下我的思维方式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教育者。
王晓春老师对聪明人的界定太经典了: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教师太重要了。所以看了这本书我也思考了,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提炼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教学观:
一、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
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书中谈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
二、做一个聪明的严师,理智地施展师爱。
看了这本书后,当我碰到违纪学生时,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在平时,学生犯了一些错误,我一定会把他们课后留下来批评一顿。可现在我想到王老师在书中说到的一种思维误区便是迷信师严,我提醒自己要变得聪明些,于是我采取让学生做好事来弥补,使他们在做好事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受到教育。后来只要遇到犯事的学生,我就采取这样的方法,效果要好一些。
王晓春老师也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与责任是当代教师之灵魂,师爱是师德之必备。但是,王老师同时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师爱。他说,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其实是把爱当成棍子用,他们的本事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他们嘴里是爱,心里想的是权,是对学生的管、卡、压。王老师指出,现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高唱廉价的爱的颂歌,现实中也的确有老师只求爱岗敬业,而在实践中大碰钉子。我们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心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所以说,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
三、安全与德育,孰轻孰重。
书中,王老师在分析管理与教育的关系时谈到了安全问题。他说,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压倒了教育,学校就不再是学校,变成保险公司了。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时下,安全问题似乎成了一所学校的核心问题,大部分学校一些做法:在校园内不准丝毫地跑跳打闹,不准投掷轻物,有时也会对部分学生狠狠的训斥一番,说不定还会移交给班主任处理,可是孩子活泼爱玩的天性却被压抑了。怎样把握这个度呢?安全问题也成了捆绑学校德育活动开展、削弱德育教育职能、束缚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德育工作的开展依赖于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的核心与载体。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
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因为鼓励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通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