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告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综合管廊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管廊可行性研究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综合管廊可行性研究报告1
一、连锁经营概念
连锁企业作为一种经营模式已存在较长时间,是由连锁商店经营演变而来。根据辞海中解释:连锁商店是商业、饮食服务业的一种组织形式。指在总店管理下,拥有若干加盟店,分散于各地,经营同一类商品或服务,使用基本一致的店名、店徽、商标、服务标准、门面装潢和陈列布置。连锁商店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大体可分为三类:
(1)直营连锁。即单一资本经营,总店对各加盟店有完全的所有权、经营和监督权,实行采购、配送和核算等的统一,加盟店无法人资格;
(2)自由连锁。由独立核算的中小商店组成的联合体,实行统一订货、送货,共同使用信息和广告宣传等,加盟店保持法人资格;
(3)特许连锁店。总店通过合同形式特许加盟店拥有某些商品、服务等经营权或先进管理方法,总店和加盟店同具法人资格。本文所要阐述的连锁经营形式更接近于第三类,但又有所不同,亦不是传统的零售企业,在国内属于新兴行业,笔者所在企业即是如此。
二、公共管廊连锁经营发展概况
1、发展背景
笔者所在企业在十多年的发展中,不断探索、改进、提高公司的经营模式和技术标准,近年来管理已取得阶段性成功。公司独有的运营管理经验、技术标准吸引了国内众多同行关注的目光,并争相效仿。在这种形式下企业的上级公司适时推出“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经过走访考察、可行性研究、寻找合作机会等,最终决定通过“连锁经营”这一模式,向外拓展、延伸我们的管理技术,通过调整产业发展战略,以期得到较好的投资回报。在对外投资项目上,上级公司通过投资取得绝对控股地位和经营管理权,所以搞连锁经营试点要获得对方的支持和理解,以“共赢”作为双方合作的基础。
2、发展现状
2013年起,连锁经营试点在集团公司内部正式启动,并由上级公司牵头成立了各个模块实施小组,笔者参与了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实施。我们的做法是:第一步,以集团公司刚成立的第一家公司作为连锁店试点,各职能模块提出管理构想,对“总店”和“分店”的管理权责进行概念性的划分。第二步,将构想运用到实际中去,制订工作计划实施表和连锁经营各项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连锁经营管理体系。
权责确定后,我们即着手开展对试点地现状调研。待掌握一手资料后我们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初创期的公司组织机构、关键岗位设置、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项等。对中层管理及某些关键岗位人员的招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初创时期人员较少而出现的一人多岗、职责遗漏和无力担当的现象。由于公司成立之初,各方面条件尚不具备,需按轻重缓急设计管理实施项目。待公司进入正常运转后,再逐步实施其它项目。目前,“试点店”正按“总店”制订的标准、制度在开展工作,总体还算平稳。
三、发展连锁经营的优势
集团公司开展本项目的初衷是:
通过建成连锁模式,对“标准、流程、人、财、物及商流、物流、信息流”实施统一的管理,总店对分店的各项事务拥有指挥权和最终裁定权,以规范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它的优势体现在:
(1)资源共享及成本节约。众多分店围绕总店运行,形成较大规模的经营系统,由此形成的规模效应,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节省生产管理成本。
(2)质量与安全的保障。标准化的使用,即以明确的工作标准克服各地差异等复杂因素,简化了经营管理和业绩考核,也有利于总店对分店的监控。
(3)品牌优势。公共管廊这一品牌在国内已初步具备行业领先地位,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打造优良品牌,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合作伙伴的认同度,为企业文化的传播和价值提升搭载平台。
四、发展连锁经营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连锁经营模式的推广已经具备充分的条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1)管理权限划分模糊。分店作为独立法人,总经理有时会坚持自己的管理思路,对总店的标准化制度有不同看法,而汇报流程设计不尽合理的话,更容易产生隔阂和矛盾。所以,笔者认为首先要厘清各方职责,不是简单的口头强调而已,要明确、要见诸条文。尽可能避免多头管理、推诿扯皮、互不承担责任的现象发生。另外,目前总店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每一条线均有人参与管理,因非常驻分店,故短期完全介入并非长久之计,也不利于分店员工的尽快成长。总店通过培训教育工作使分店员工尽快掌握工作标准和流程,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是当务之急。
(2)规范化管理需要制订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需要规范化的环境和条件。因各地在不少方面存在差异,特别是有关的法律法规的执行上,所以我们在制订相关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地方的适用性、差异性,生搬照套效果不一定好。另外,还要注意制度规范的稳定性和动态变化相统一,应根据连锁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实现相对的稳定和动态的变化,政策制度的多变或多重标准会引起无所适从和效率低下。
企业能否健康发展,人力资源是关键要素之一,而目前我们面临的连锁经营人力资源管理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中层管理人员,特别是有行业工作经验的非常缺乏。将来随着多家分店的开张,能胜任的人才缺口更大。受成本费用的掣肘,企业不可能预先招收大量人员储备着,只能跟着扩张步伐走。而且用空降兵还是内部提拔,用空降兵,对相关领域不熟悉、上手慢;一味地从总店内部提拔也会影响企业的自身发展,所以这是个两难的抉择。
适合的人才不充足。尽管上海作为人才聚居地,但因行业的特殊性,人才可挑选的余地本身就不大,更何况其他城市。特别是非发达城市当地人员的素质、结构同上海仍存有较大区别,要花较大的工夫来培训他们。管理的效率仍比较低。尽管有了规范的、统一的连锁经营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但管理的效率似乎提高的并不明显,如何提升分店人力资源部门的能力,实现将来各分店高效能的信息化和战略化管理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五、解决上述问题的思索
(1)连锁经营的高、中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连锁项目立项之初就应着手相关人选的招募选拔,而不是被动的待项目签约后再匆忙确定。从企业角度看,候选人能否胜任、性格特质及发展潜质是否适应岗位需要是要着重考量的,最好避免使用短期替代人选。反观从候选人角度看,企业能否给予相应的职级、职权、待遇、有无发展空间以及家庭情况也是其考量的因素,合适的人或许不愿离乡背井去外地工作。因此,挑选合适人才的工作应尽可能提前做好。可能的话,候选人可以提前入职参加培训,以熟悉了解相关工作,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2)对连锁经营分店所在地的人才招募,应根据岗位设置、发展战略逐步展开。首先是要了解当地的人力和社会保障发展状况,了解当地薪酬福利水平,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应尽可能挑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这样在对中、基层人员挑选时可高效迅捷。同时,要把人才选拔、培育机制尽快地建立起来,以解决连锁经营快速扩张同人才匮乏间的矛盾。
(3)通过集中培训教育等方式,将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公司发展愿景等向员工宣贯。总店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分店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多沟通交流和指导,深入了解当地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通过绩效考核、奖惩、轮(换)岗、企业文化宣传等方式激励员工,以切实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专业水平和积极性。
作为尝试,我们已经走出了第一步,能否成功复制还要时间的检验,希望有一个成功的范例,可一举塑造连锁品牌的形象,并通过不断修正、调节、随机应变来完善连锁经营管理模式,为集团公司“走出去”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管廊可行性研究报告2
1、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配网基建工程在电力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配网基建工程投资不断加大,对其工程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在电网基建的安全质量和工程效率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而配网工程建设则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一直以来基建工程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主网建设而制定,如何及时发现配网基建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改进的措施,是本文分析的主要内容。
2、配网基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技术方面,基建配网工程需要结合不同工程特点,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而现今的配网基建工程管理水平未能随着年度投资的增加而提升,在计划制定、工程招标、管理人员配置、投资分配、设计规范、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可研设计深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对各种主要问题作分析。
2.1公司各职能部门计划时间未能互相配合
众所周知,一项工程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工程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配合,如配网基建工程的计划实施时间取决于公司各职能部门的计划时间。如目前计划部门下达年度资金计划为每年的2月份,资金计划下达后工程施工招标约需3个月。由于工程实施前必须完成施工招标,因此所有配网工程均集中在下半年才能实施,不利于工程的全年均衡实施。又如物资部门要求提前半年进行物资需求预测,否则不予受理物资申报。由于半年前各地区的投资计划未确定,且部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还未审定,因此物资需求预测很不准确。各部门的时间配合成为阻碍配网基建工程顺利实施的主要原因。
2.2工程招标时间长
一般来说,目前我局配网基建工程招标均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由于公开招标要经过发招标公告、评标、结果公示、定标。往后还有合同签订等环节,时间起码花费3~4个月,影响了工程的实施进度。
2.3配网业主项目部人员缺失
在配网基建工程的施工中,一般采用业主项目部进行工程管理。由于部分区(市)局业主项目部人员一人兼多岗,未能真正发挥业主项目部的管理职能。特别是各业主项目部均没有专职的造价管理人员,对工程的造价管理缺乏专业性,不利于工程的造价控制。
2.4配网资金每年投入过大,造成管理人员及施工力量不足
新时期,随着配网业扩配套项目的出现,配网每年投入的资金不断增加,目前我局配网每年投入的资金实际已达22亿,但配网管理人员及参建单位的人员配置均未增加,造成管理人员及施工力量不足,影响了工程进度。
2.5施工单位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由于配网工程点多面广,当施工方承建了大量的配网基建工程时,会造成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的频繁变动,部分现场施工人员未能充分理解执行相关的安全风险管理规定,给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带来隐患。
2.6施工单位对质量管理的落实不到位,存在事后补资料的现象
由于配网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现场施工人员为了赶进度而忽视工程质量,个别单位在完工后才补充质量过程的资料,使工程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2.7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深度及设计深度不足,导致项目实施困难,项目变更金额大
由于部分配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设计深度不足,导致项目实施困难,项目变更金额大。例如部分项目在实施时发现规划道路未实施,电缆管廊建设根本不具备条件,又如电房在河边建设未考虑加强电房基础等。上述由于可研深度及设计深度不够将导致出现方案变更,项目的实施时间难以保证。具体可研设计深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2.7.1可研设计质量深度不够,可研设计图纸不能满足施工的需求,设计人员未充分考虑施工安装条件的可实施性,未对现场作深入了解,出现设计缺漏图纸、缺漏预算。
2.7.2可研设计人员未做好设计前期现场勘察工作,出现现场未勘察或踏勘不仔细现象,对电缆通道地下物未勘探,对独立电房及铁塔基础地质未钻探,使施工时发现地下管廊和地质情况与设计不一致,导致现场地块不足,不能满足电房的建设,在实施时出现电房位置需变化、管廊不通、铁塔基础需变化等需办理设计变更的情况。
2.7.3可研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可研设计预算错漏较多,预算与设计图工程量不一致、材料错漏,可研设计图纸前后矛盾,设计图总说明与设计图纸的工程不对应,导致设计变更。
2.7.4可研设计人员设计经验不足,对设计方案和供电局对配网建设的相关要求理解不到位,对现场施工环境考虑不充分,可研设计预算中出现漏市政赔偿费、青苗赔偿费、安键环标示牌等费用;工程赔偿费用预留不足、材料数量统计不足。
2.7.5物资申报时与设计图纸所选用的物资、数量不相符。
3、具体解决措施
为使配网基建工程管理不断提升,下面针对前面所分析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3.1各部门做好计划统筹
公司各部门应以计划部门牵头统筹,做好全年的配网基建工程的计划实施安排。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计划部下达的计划时间做好相关配合安排。计划部制定实施计划时应根据全年投资情况考虑分批次下达,避免全年施工集中在同一时间。物资部应根据计划部门下达的计划时间安排好物资需求预测时间及物资招标计划时间。
3.2合理安排招标
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可考虑采用年度框架招标的形式,提前开展招标工作。例如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均可采年度框架招标的形式,对紧急项目、业扩配套项目等突发类项目的施工单位也可考虑提前进行年度框架招标。招标工作越早完成,后续的工程实施时间越长,有利于保证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3.3加强配网业主项目部人员配置
各区(市)供电局应根据项目管理要求加强配网业主项目部的人员配置,使项目的安全、质量、技术、进度、物资、造价、档案均有专人管理,为规范化项目部建设打下基础。同时,要树立配网示范业主项目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业主项目部的规范化建设。同时,要加大配网业主项目人员的培训工作,采用月度专题和集中培训等形式,加强对业主项目部管理人员的一体化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业务流程的培训。
3.4合理控制配网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的资金分配机制
根据配网基建工程的管理力量及施工力量,合理控制每年的资金投入。同时,根据各区(市)供电局每年的投资完成情况及工程施工质量来调整各区(市)供电局的投资分配,确保各区(市)供电局的配网管理人员及参建单位的人员与投资额度保持在较为均衡合理的范围内,进一步健全资金的分配机制。
3.5向电网公司争取有我市特色的设计标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虽然电网公司有统一的设计标准,但由于我市地区的工程实施有一定特殊性,应争取有我市特色的标准设计,确保在地少人多的市区路段可以顺利进行电力工程建设。
3.6加强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加强工程建设入网资质审查
业主单位应不断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定对安全工作相关执行情况的考核管理标准。不断加强工程建设入网资质审查,强化外包工程管理,严格执行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施工人员状态进行管理,为安全风险管理提供支持。例如可建立统一的施工人员信息数据库,采用身份证、社保号等唯一识别码对施工人员参与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各级管理部门可通过此平台查询、记录其信息,为安全风险管理提供支持。
3.7加强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健全考核标准
为防止施工人员因赶进度而忽视工程质量,应加强施工全过程的工程质量监管及落实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单位的三级验收。施工全过程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应有影像记录等资料。每年对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进行评分,并逐步完善质量分析统计资料,作为施工招标的参考依据。
3.8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深度及设计深度管理,建立考核标准
针对由于配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设计深度度不足,导致项目实施困难的现象,要建立健全考核标准,对相关可研设计单位进行处罚,并在合同条款中给予明确。作为主业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规范可研设计管理:
3.8.1针对可研设计质量深度不够的情况,凡新建电房或在原电缆走廊敷设电缆,要求可研设计单位在施工图审查及系统中附加现场堪察的照片、相关地质堪测资料及原有电缆沟内走廊照片,凡缺失的均要有原因说明及进行风险评估。
3.8.2可研设计单位必须配备足够的施工图复核人员,对施工图及预算进行认真复核,真正起到二次复核把关作用,各设计单位应将施工图复核人员数量、名单、资质及复核审核的过程管理报业主单位备案。
3.8.3施工图预算必须严格按照统一的清单库进行编制,业主单位应组织相关单位定期对清单库进行更新维护。
3.8.4对由于可研设计人员经验不足或责任人不强,使设计深度欠缺造成变更的,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处罚。
3.8.5对由于受物资供应影响造成的变更,由业主单位统计分析,并协调物资部门对相关厂家进行通告处罚。
3.9探索配网工程总承包模式,减少管理环节
以往工程承包模式只用于主网工程,建议配网工程也可试行配网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行的工程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不仅业主能够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投资控制和风险规避,且由于设计与施工均为同一单位,可以减少设计与施工的交接时间及相互的协调时间。工程总承包商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提高工程质量。简言之,配网工程总承包模式对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有效控制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配网基建工程中推广应用。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对配网基建工程管理的精细化要求不断提高,我们需要及时发现配网基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使配网基建工程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综合管廊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8.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