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22-02-21 09:23:16 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1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农村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按照有关工作要求,我县组织人员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工作现状

  近年来,在市文明办的领导和关怀下,我县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搞的不错,截至目前,已有国家级文明乡镇2个,省级文明乡镇3个,省级文明村3个,市级文明乡镇4个,市级文明村25个,并且以这些文明村镇为主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特别是“文明创建”系列评选活动一直坚持的很好,评选出了一系列“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道德模范”、“卫生示范户”和“文明家庭”,可以说是有活动、有制度、有载体、有成效;同时,各乡镇以道德讲堂、老年活动中心等互动平台为载体,开展了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特别是像南辛店乡的“孝和堂”,开了我县农村群众自发以国学经典教育村民的一个先河。

  二、 主要做法

  1、以各类评选活动为主,抓典型、树先进。根据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要求,把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作为我县精神文明创建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对农民教育的力度,坚持开展“文明创建”系列评选活动,县、乡、村三级评选“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卫生示范户”、“文明家庭”等活动,通过层层评选、层层推荐,确保了活动的参与性和客观性。

  2、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主,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目前,襄汾县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但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依旧是各级文明单位,志愿者也基本集中在县城,农村志愿服务依旧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激发乡村干部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热情,我们协助各乡镇建立了由村“两委”干部、包村干部参与的民事代办志愿服务队,每周定期为村民受理群众需要办理、咨询的事项,帮助群众办事,受到了群众好评。帮助乡镇建立了法律服务、科普宣传、文明礼仪、医疗健康、平安建设等志愿服务队伍,指导他们定期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帮助残疾人、宣传法律、科技知识、爱护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在传播文明、消除陋习、帮扶弱势群体上发挥积极作用。

  3、以活动中心为平台,扶持发展乡镇文化队伍。以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为平台,组织县文化局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文化培训下乡”,帮助农村百姓提升文化艺术水平,帮助百姓编排以他们的事迹为原型的各类歌舞、小品、相声、眉户剧等,进一步带动和繁荣全县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10余个戏迷俱乐部,50余个文艺舞蹈队。

  4、以道德讲堂为平台,狠抓道德建设。我们将道德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一个重要抓手,在乡镇机关开设道德讲堂,指导各乡镇开展活动,利用道德讲堂组织乡村干部学习《道德经》、《弟子规》等优秀传统文化,以“身边人讲身边事,感动教育身边人”为主要形式,让身边的先进典型现身说法讲故事,在全县各乡镇营造了“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让乡村干部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带动全乡群众身体力行,做有道德的人。特别是南辛店乡的北贾村,我们通过抓典型培育,示范带动,全力打造北贾“孝心示范村”名片,响亮提出“孝心北贾”的口号。北贾村采取传统文化标语宣传,大造舆-论,用传统文化凝心聚力,组织村民学习传统与经典,并于20xx年8月,新建了240平米能容纳三四百人的“孝和堂”,用于组织村民学习传统经典,用国学经典教育村民,培养村民仁慈善良的道德情操,达到“以德树人、以德立村”的目的,目前已举办31期传统文化讲座。

  三、存在的问题

  1、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指标,只有物质文明建设才是硬指标,抓精神文明建设不如

  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影响大、政绩好、见效快,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2、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方式方法单一、思路狭窄,还停留在喊口号、刷标语的老路子上,缺乏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基层工作者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乡镇缺乏专业人才,组宣委员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导致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度不快、质量不高、后劲不足,创建的效果不明显。

  3、精神文明建设步伐没有跟上当前形势的变化速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压力迫使农村里更多的人将精力和思想都用在了怎么赚钱上,片面地认为只有金钱才是实的,“一切向钱看”,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想索取,不想奉献;以我们县赵康、永固一带为代表,农村的壮劳力几乎全部都在外打工,驻守农村的就只有老人和儿童。面对这种思想和对象的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却还依旧沿照着旧路子进行,没有及时进行方式方法的转变,造成精神文明建设要么是没人关注,要么是没人参与。

  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同时也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并使之与实现“中国梦”的要求相适应,已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个重要课题。最近,石门县委宣传部与县文明办、县政协、县文广新局、县广播电视台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石门县地处湘鄂边革命老区,总面积397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区)、4个农林场,人口68万,其中,农村总人口57万余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关心农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求实创新,锐意进取,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持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目前,全县已涌现国家级文明镇1个,省级镇2个,市级文明乡镇2个,省市级文明村(社区)15个。

  1、坚持以德育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一是通过抓宣传推进素质教育。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活动。特别围绕“三德”教育,投资三万余元把文明公约、文明家庭格言、十不守守则、移风易俗规定等印制成精美的宣传招贴画向全县农户发放,以及在镇村主要驻地街道、生活小区设置了1000余块道德规范宣传牌等,较好的塑造了新时期石门农民诚实守信、文明开放的崭新形象。

  利用乡村“道德讲堂”活动载体,从基本的文明礼仪知识普及入手,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如:石门县新铺乡“周日夜讲坛”,采取“人人当学员、个个当教员”的方式进行。每周星期天晚,以班子成员为主讲,邀请企业老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干部、老百姓等社会各界代表人士走进“周日夜讲坛”,自选讲题,讲解业务理论、工作方法和具体实践,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并不断拓展讲坛的深度和广度,使机关公务员及全体职工在“讲坛”平台上共同交流共同提升基层行政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好务,受到广大群众欢迎。二是通过抓典型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在尊老敬老、家庭美德建设、民俗改革、科技致富等方面选树典型1000余人。仅今年以来,结合常德市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推荐了石门县白云乡退休教师文非、石门县壶瓶山供电所所长覃道周、石门百货二楼梦洁商场总经理覃石清、石门县意尔康总经理覃玉华四人参评评选。推荐了石门县百货二楼梦洁商场总经理覃石清,作为“诚实守信”候选人参评中国好人榜评选,并入围6月份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为了加大对典型的媒介宣传,在县内报纸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并选拔事迹突出的典型组成报告团在全县巡回报告,受教育干部群众达到十万余人次。典型宣传,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促进了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农村孝敬老人、邻里互助、关心集体、富而思进、人心向上的人和事不断增多,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三是通过抓活动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县文明办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十星级文明家庭”的评选标准及规范化管理办法。在“家庭自评、小组互评、评委审核”的定星评选程序基础上,全县各乡镇各村建立了星级家庭创建档案。县文明委统一印发了十星级文明家庭标准,并实行动态管理,对不合格者收回标牌、证书,并撤销其荣誉称号,保证了星级家庭的先进性、代表性。我县皂市镇、白云乡坚持8年评选“十星级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活动,并印发光荣册,制作精美光盘,发至文明户,鼓励先进,带动后进,使评先树优活动近八年长盛不衰。如:石门县夹山镇为促进“平安夹山、幸福夹山”建设,在探索推进农村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开展了以“格言治家”的实践活动,以“格言”正家风,以家风正民风,以民风正社风,以社风正作风,使该镇社会管理提升到一个更新、更高、更好的水平。四是通过创品牌推进素质教育。各乡镇努力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模式,取得了突出效果。如:罗坪乡推行的“支书读报”经验在全国推广;新铺乡推出的“周日夜讲坛”和夹山镇推出的“格言治家”都为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2、坚持以点带面,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近年来,我县不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采取先县城、再集镇、后屋场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县广泛开展文化活动,通过活动陶冶农民思想道德情操。一是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纳入乡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对已有文化设施的管理,确保农民群众有文化活动场所。二是坚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今年以来,县电影放映站、县荆河戏剧团等单位为农民群众演出300余台次,放映电影620余场,发放科技书籍340册,计生服务200多人次,免费写(赠送)春联2000副,送医、送科技下乡180余次。三是开展全县农村文艺团体摸底调查。我县的民族风情独特浓郁,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活动开展频繁。石门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区,对各民间文艺演出团体进行了摸底调查,统计出全县共有民间业余文艺团体101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四是积极指导各乡农民自制节目内容质量,努力提高农民文艺团体整体水平。县文广新局组织专业人员深入20个乡镇区对各民间团体加强业务指导;组织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收集整理、创新创作了反映“现代石门”、“活力石门”、“生态石门”等建设成果的剧本30多件,提供给各参赛团体排练演出。在县文艺工作者的用心指导下,我县罗坪乡被评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五是文化舞台农民唱主角,彰显新农民新风采。连续两年全县举办的“百团大赛”和广场健身舞大赛共带动全县101支农民艺术团体参加,演员均来自乡镇农民,他们用本土的剧种、说本土的话、唱本土的事、展示本土的变化,达到了文化育人、农民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的目的。六是提炼乡镇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部分县政协委员深入各乡镇开展了特色文化乡镇建设专题调研视察活动,明确了十个特色文化名乡、名镇的目标任务:罗坪乡山歌文化建设、维新镇楹联文化建设、所街乡土司历史文化建设、蒙泉镇管乐文化建设、夹山镇禅茶文化建设、皂市镇史前文化建设、子良、南北镇边境文化建设。

  3、坚持以城带乡,农村环境面貌彻底改观。一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全面加强了农村路、水、电、气等的公共建设。仅20xx年,完成畅通工程73公路,新农村公共交通线路基本全线开通,完成64个村的电网升级改造,新解决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建设,我县投入资金10亿多元,全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整体提升。二是开展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在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厨的同时,建设农村垃圾填埋场126个,建设垃圾围、垃圾箱1000多个,配备农村专(兼)职保洁员400余人。三是开展村镇容貌综合整治。各乡镇成立了环境容貌综合治理办公室和执法中队,层层落实责任目标,并把综合整治列入了百分考核。县综治办采用明查、暗查、联查、复查、抽查等多种形式,每月对各镇村容貌治理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予以通报,确保农村容貌有人抓有人管。四是组织镇村生态文明联创。以镇村共同整治为手段,以镇村环境美化为目标,在全县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的联创活动。通过整合项目、加大投入,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推进镇村同治联创。通过努力,我县太平镇被评为全国第三批文明村镇、全国生态环境优美乡镇;维新镇被评为移民新镇、特色文化旅游乡镇、县级示范乡镇。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程度不均衡。由于全县镇与镇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村与村之间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认识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不一样。有些经济基础好的村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要好,村民的文化生活相对丰富,软硬件设施明显较强,反之有些经济基础差的村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村民的文化生活及文化设施等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2、部分镇村干部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农村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任期内注重短期效应,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能立竿见影,不如抓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于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号召多,落实少。

  3、农村文化设施跟不上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的镇特别是自然村,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硬件建设投入少,文化阵地少,设施老化,无法发挥作用,一些乡村的文化活动场所形同虚设,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在无处可去可乐的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乘虚而入,侵蚀人们的思想。有些封建迷信活动也打着弘扬民俗文化的幌子借机敛财、贻害百姓。

  4、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规划、措施和手段。一方面部分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随地吐痰、便溺、乱倒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另一方面是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5、一些镇村的社会风气有待进一步改善。个别镇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现象等有所抬头,丧葬复古现象也很严重,有请阴阳道士念经超度的,有邀流行乐队、地方戏班演出的,弄得烟熏火燎,吵得四邻不安。个别子女为赡养费斤斤计较,为照顾老人互相推诿,闹得兄弟反目,妯娌失和,老人寒心。

  三、 措施与对策

  1、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首先要完善领导机制,解决好谁来抓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改进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意识,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加实效。二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解决好抓落实的问题。搞好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党支部、村委会的建设,使之成为能够带领农民进市场、勤劳致富,进行三个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三要发挥群众组织作用,解决好合力抓的问题。充分发挥村委会、民兵、妇联、共青团组织以及其他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形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各基层组织协调运行,民主管理新体制。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意识形态阵地,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2、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用好乡村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些教育阵地,针对当前价值取向错位、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编印通俗易懂的德育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移风易俗和行为养成教育,要引导他们讲给家长听,要求家长做,从而促进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3、加强镇村环境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分阶段实施、按能力建新、有重点改旧、全方位整治”的要求,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把集中整治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注重日常维护,巩固整治成效。通过行之有效的乡规民约来规范村民的行为,改变农村公共卫生无章可循、无人监管的状况。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违章搭建、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不仅要进行舆论谴责,而且要严格予以惩处。建立保洁队伍,除了做好日常保洁工作之外,还要定期组织村民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县综治办要继续加大检查力度,并把检查结果列入千分计奖考核。

  4、深化民俗改革,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要严格区分合法宗教信仰和非法迷信活动的界限,坚决禁止有组织、大规模、集体性的封建迷信活动,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在殡葬改革方面,要针对某些地方仍有存在的葬仪铺排的现象,健全管理规范、加大执行力度、完善服务设施,防止变相回潮。在婚丧嫁娶方面,要继续通过村级红白理事会来加强引导,通过修改完善有关村规民约来加强群众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进一步树立农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不办的新风尚。

  5、加快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要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文体站为龙头、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要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活动、有效益、有吸引力。重点抓好影剧院,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中心、文化夜校的建设。村级文体设施建设要结合农村三个一工程,按照“三室”(图书室、广播室、综合活动室)、“一台”(农村小戏台)、“一校”(现代文化夜校)的要求,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把设施建设作为“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6、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利用农民夜校、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农技推广服务站等教育培训资源,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民营机构等组织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形成多渠道对农民培训的机制。依托产业发展,重点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前的定向、订单培训。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智力资源,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引导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努力培养造就一批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

  7、继续开展星级系列评选活动。文明户是文明村镇的基础,创建文明村镇要从创文明户抓起。只有抓好文明户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才能进村、入户、到人,才能落到实处。要继续认真开展星级系列创建活动,组织各村镇继续把这项活动扎实开展好。要以明星镇村为旗帜,树典型,带全面,不断扩大先进面,推动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断提高。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先进,鼓励上进,对农村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并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

  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3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公民素质、繁荣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创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1664个、示范村705个。第二,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我市深入实施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扎实开展乡村道德典型选树活动,目前,全市有70%的行政村建设了“一堂、一墙、一榜”(即建设一批道德讲堂、一批乡村文化墙、一批善行义举榜)。第三,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我市通过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制定红白事参考标准、建立完善奖惩机制,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目前,全市有131个乡镇、2227个行政村成立了“一约四会”,1984个行政村将移风易俗内容修订纳入村规民约。第四,逐步完善农村文化服务中心。全市建成16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38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其中99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实施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实现了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二、存在问题

  (一)重视程度有待提升。调研发现,我市一些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存在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不像物质文明,看得见,摸得着,因而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精神文明建设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一些地方偏重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个文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个别地方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机制创建等方面做得不够。

  (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健全。调研发现,我市部分农村水、电、路、网、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健全,污水管网、垃圾处理设施相对滞后,虽然贫困村实现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但是很多非贫困村至今没有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民活动室等文化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普遍滞后。

  (三)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调研发现,一些农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符合新型农民的标准,一些不良现象在我市仍然存在。比如个别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民风不够淳朴;个别农民孝道缺失,“重小轻老”,老人既要照顾孙辈的日常起居又要从事田间劳作;个别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个别农民集体观念不强,不履行村民义务,不讲社会公德;个别农民思想落后,不信科学信迷信,痴迷封建活动;个别农民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喝酒打牌是生活常态。

  (四)文化阵地功能有待强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的淳朴乡风受到较大冲击,乡亲邻里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逐步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目前,我市部分农村文化阵地功能不足,文化载体相对单一,与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有些农家书屋的图书种类单调、陈旧过时;有的村民文化广场建成后长期闲置,利用率低;有些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的节目内容落伍,质量不高;个别农村的文化阵地被低俗文化和宗教活动占领;很多传统文化活动像高跷、肘阁、旱船、秧歌、舞龙、舞狮、锣鼓等缺乏创新,重复表演,受众群体有限,个别民间活动因缺少市场化运作传承乏力,后继无人。

  三、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重视程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搞好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坚决克服轻视精神文明建设的错误倾向,真正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二是资金投入到位。相关部门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各级财政出资、后盾单位帮忙、社会机构捐赠、民间资本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保障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工作落实到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软任务变为硬指标,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评价体系,把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任务指标化、定量化,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四是人才配备到位。各乡镇、村要健全文化组织机构,配齐乡镇文化站专业人员,落实编制,保障待遇,形成农村文化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基础设施。以我市正在开展的“六村共建”为载体,加大我市农村水、电、路、网、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改良等工作,扎实推进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加强我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建文化网络体系,做到县城有图书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大院,特别是要加大对非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使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民活动室等惠及全市所有农民,为广大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

  (三)加强思想建设。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树立良好的乡风民风。尊崇孝道,使尊老敬老爱老成为做人的基本原则,让百善孝为先的理念深入人心;选树道德典型,重点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创评活动,推动道德典型选树活动常态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在全市各行政村完善“一约四会”制度,积极发挥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一约四会”的调解、监督和服务作用,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坚决治理农村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

  (四)强化文化功能。一是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阵地功能。培育好村民课堂、农民夜校、图书室、阅报栏、宣传栏、乡村文化墙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二是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加强乡村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农村文化阵地。三是挖掘传承民俗文化。积极传承淮阳泥泥狗、担经挑,项城官会响锣、肘阁,沈丘槐店文狮子、顾家馍等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创新、提高。四是丰富文化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如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和农民文化节等,引导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五是创新文化产品。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巡回演出,要以文化下乡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4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吉林市文明委高度重视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认真研究制定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努力优化文明环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近3年来,全市78个乡(镇)、1400多个行政村中,曾创建全国文明(乡)镇4个、全国文明村5个、省级文明镇39个,省级文明村58个,市级文明村138个。

  一是文明素质不断进步。随着村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行为习惯在不断向好,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不断增多,休闲方式逐渐多样化。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唱歌跳舞、健身娱乐成为了一道风景,农村的“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村级文化场所扎实开展。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政策法规宣传及市直各部门组织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使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二是创建活动日趋多样。各地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比如红叶文化活动、金色文化活动,各民间文艺团体创作编排的舞蹈、戏曲、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人心。星级文明户评比、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子等系列创建活动载体,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进村入户,深得人心。运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花会、灯会、庙会、歌会、社火等民俗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富人文情怀,让农村更具情感寄托。

  三是阵地建设更臻完善。各地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90%的村建起了农家书屋。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些村镇设立了“好人榜”,各中小学校建起了“文化墙”或文化长廊,以优美的方式,充分表达了农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同时,一些村子建起了“百姓讲堂”,以身边人的感人事迹,传播崇德向善的道德力量。整合电视、广播、手机、宣传栏、小广场等各种有效的'载体,开展宣传活动,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文明卫生意识渐浓。农村经济条件的好转带来外部环境的极大改善,近十多年农民建房多数是砖混结构,公路沿线结构房屋比例约占90%左右,即使在最偏远的村,农民的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变化,农民改水、改厕等成效较明显,农村“脏、乱、差”的形象得到扭转,涌现了不少美丽乡村。村民着装、饮食、习惯逐步向城市化转变,特别是青壮年农民,文明卫生意识与城市居民越发接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覆盖。很多青壮年进城务工,长期不在村子里,留守的老弱病幼人员居多,老年人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学习,休息时间往往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村社活动室因活动主体缺乏而有闲置现象。

  二是受物质利益的影响,一些村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度不高。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影响,有些村民往往唯金钱论长短,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虚的、空的,即不顶吃又不能喝,没什么用,搞不搞都行,不如有时间挣点钱来的实际。同时,宗教势力在有些地方向农村蔓延,争夺精神文明建设阵地的现象不容忽视。

  三是文化队伍比较匮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动力不足。现阶段抓精神文明建设的队伍编制不够,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专职人员特别少,而且交流学习机会不多,综合素质不高。同时,部分乡镇宣传委员不固定,处于经常换、经常走的状态,使文化阵地宣传、教育、辅导、娱乐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是受一些历史传统中的不良因素影响,一些村民的陋习仍然存在。部分人的文明素质差,不愿意遵守道德规范,婚丧嫁娶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封建习俗沉渣泛起,盖房出殡要选择风水宝地,娶媳嫁女要选择黄辰吉日,占领着一部分农村、农民的思想和精神文化领域。

  五是经费保障力度不够,制约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目前,文化阵地建设有较大的提高,但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专用资金有限。比如,有的村虽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场所,但设备不全、图书更新不及时,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部分边远乡村没有文化活动室,没有图书阅览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

  三、下步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是突出宣传教育内容普及。要用好县乡媒体和农村大喇叭,评身边好人、讲好人好事,揭坏人坏事,具体生动宣传核心价值观。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和文艺活动,发挥“文化墙”、公益广告牌等宣传载体作用,营造浓厚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适应“新媒体”、“微时代”的要求,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方式传播核心价值观,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覆盖面。加强农民群众法律知识、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宣教,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是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善于发现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精心打造“好人品牌”,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道德榜、百姓讲堂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道德热情,培育和传播乡贤文化,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每年重点培育一批“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文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着力实现“十三五”期间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全市村镇总数量50%以上的目标,示范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三是建乡规民约,促移风易俗。发动农民讨论制定乡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并依靠“一约四会”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与服务,推动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整治农村封建迷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丑恶现象,

  四是培育骨干队伍,提高工作能力。要采取设立编制、横向交流、组织培训、内部挖掘等方式,建强县乡(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骨干队伍。发挥村民代表、村民小组联络员和“五老”人员作用,构建群众认可度高的精神文明建设队伍。按照“找、请、推”相结合的办法,组建起乡贤队伍,大力弘扬乡贤文化,发挥乡贤队伍在道德示范引领、抵制不良风气、化解矛盾问题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动城乡共建,鼓励引导群众文艺团体、文明单位与村子结对子共建,实现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

  五是落实保障措施,推动工作持续深入。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全年重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投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骨干作用、贤人能人带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将村镇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文化建设情况作为村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作为文明村镇评选重要依据。市财政落实专项资金对工作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高,形成特色品牌的村镇给予资金奖补。

  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5

  近期,瓜州县委宣传部成立调研工作组深入乡镇、村组及相关单位,就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近年来,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农户、诚信文明户创建活动,农村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理论宣讲对谈、千台大戏送农村、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产生了广泛影响,切实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1、抓生产,促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物质基础不断夯实。

  坚持把发展一特四化现代农业作为转变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的首要任务,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快了传统产业向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转型步伐。以蜜瓜、枸杞、甘草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32.7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5.4%。全面推进养羊大县建设,全县牛羊饲养量达到68.5万头(只),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坚持政府鼓励推动,政策扶持引导,市场服务运作,城乡统筹兼顾的思路,建立健全乡、村两级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累计输转劳务6.8万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4.85亿元。老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元,农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

  2、抓基础,促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各乡镇始终坚持以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建设。紧紧抓住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的大好机遇,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市率先编制了《瓜州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完成了15个乡镇规划和73个行政村的村庄建设规划。20xx年在来,通过将村组道路、抗震安居房工程、农村沼气、安全饮水、中低产田改造、扶贫开发、农村教育卫生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整合,集中连片组织实施,争取整合农村项目资金两亿多元,农村乡镇共开工建设各类新、续、扩、改建项目40多项,积极推进集镇道路铺筑、人行道改造、树木栽植、环卫设施配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商业门店改造以及小康住宅建设等工程。示范村也大力实施通村道路铺筑、铺筑人行道、生产通道整修、五改四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已建成居民点改造提升点59个,完成农村住房建设总投资过亿元,完成新建市级高标准小康住宅建设350户,县级分散小康住宅20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已落实8750户。投资9.33亿元,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双塔总干节水改造、生态节水灌溉、水库除险加固、渠道改造维修、饮水安全、农村沼气等项目;投资2.2亿元,实施了通乡油路、通村油路等通乡通村道路,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18公里,通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抓整治,优环境,努力打造清洁优美新农村。

  针对农村环境卫生差的状况,出台了《瓜州县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考评办法》和《瓜州县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考核验收标准》,通过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机构,落实专(兼)职保洁队伍,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初步建立起卫生清扫垃圾集中清运制度。县建设局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编制了《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村容村貌整治的标准要求。各乡镇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参与、集中整治的要求,实施了城乡清洁工程,以公路沿线、村庄周边房前屋后和集镇市场为重点,在所有乡镇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组织广大村民广泛参与,清除陈年垃圾,打扫卫生死角,有效改善了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以林业项目建设为支撑,投资1.05亿元,突出抓好千米农田防护林、绿色通道、日协贷款石岗墩风沙口二期治理、退耕还林工程续建、封滩育林、三北四期防护林、重点生态公益林和防护林等林业生态项目,生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一五期间,共完成人工造林10.36万亩,天然林草植被封育200万亩,义务植树220万株,全县森林面积达到2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较2016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好转。

  4、抓教育,树典型,新型农民培养成效显著。

  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狠抓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编印《瓜州文明公民读本》8000多册,下发《文明礼仪读本》、《酒泉有礼》等4000册。大力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连续多年开展冬季集中教育活动,加强了农民党员的培训,提高了群众的政治素质。注重典型引导,大力组织开展道德模范、飞天骄子、陇原骄子等典型推荐评选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和农民道德教育以及科普知识,狠抓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创业技能培训,五年来,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 260 场次,培训农民2.35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的道德素养、文化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投资670万元架设172.9公里的电视广播信号主干线,解决了265个村民小组5.9万人收听广播、收看有线电视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移民群众生活内容,使农民群众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明显转变,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在逐渐形成。

  5、抓载体,创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各乡村把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作为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全县广大农村组织开展五好家庭、致富能手、创业标兵、敬老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文明诚信农户、文明村镇等评选活动,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文明乡镇、文明村创建成绩斐然。止目前,共创建全国、省级、市级、县级文明单位(村镇、社区)分别是1个、12个、44个、194个,占全县单位总数的98%以上。全县信用社共评定信用乡1个,信用村24个,评定信用农户15387户,占总农户的70%,对信用户予以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对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民风及诚信的社会氛围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把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动作为实现乡风文明的抓手,组织了千台大戏送农村移民乡镇文艺调演活动,在春节期间开展了大型秧歌调演、传统灯展、烟火晚会、戏剧晚会、书画展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了瓜州的特色地域文化,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的提升。把建立一套符合农村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作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的保证,近年来,我们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目标考核、监督激励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在管理上,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综合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考核。同时,依托省、市文化项目,加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全县15个乡镇都建起了文化站,配有文化专干20人;59个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室,占行政村总数的81%,建成农家书屋67个,今年计划再建的7个书屋已列入20xx年全省农家书屋工程配送计划,届时将全面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形成了一批集村级阵地、文化室为一体的群众活动场所,并以此为依托,切实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1、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农村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生产、抓收入、抓增收的问题上,对村民精神文化、道德层面的东西抓得不够紧。

  2、部分乡镇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物质条件滞后,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由于全县乡镇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村与村之间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认识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不一样。我县被纳入省级扶贫参照县管理,贫困面大,特别是移民乡村财力困难,对村民的文化生活和文化设施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村容村貌改善不大,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

  3、移民乡镇村民的思想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县是重点移民大县,大部分移民群众思想观念保守,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与本土农民反差较大,生产生活习惯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依然没有摆脱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崇尚科技文化氛围不浓。

  4、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投入不足与作用发挥不尽充分的问题并存。随着文化惠民的工程的落实,村级图书室、农家书屋、村级健身场所等逐步建立起来,但由于村干部大部分都不能脱产,公共场所开放时间得不到保证,文化资源作用发挥不尽充分。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领导组织机制。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各部门各行业的业务工作,尤其要把各级领导抓农村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要着重改变目前乡镇党委副书记兼职过多的现象,乡镇应配备专(兼)职人员,明确每个干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形成人人抓,人人参与的格局,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有人抓、抓得起。

  二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形成完整的考核体系,量化、客观、全面并重点考核工作创新、社会效益和长远规划。要逐步改革投入模式,探索实行以奖代补等方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工作进展和群众满意率同班子主要领导绩效考核、物质奖励相结合,按照工作绩效,奖优罚劣,进一步调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实效性。各乡镇要结合县十三五规划,制定精神文明建设长、短期规划,通过制定规划明确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对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的内容要有明确的规定,对各部门单位、个人担负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有明确的要求。通过规划对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起到导向作用,促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将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

  (二)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是以加强群众教育为切入点,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快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要加强对农民的传统文化与形势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农民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培养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是以培育文明乡风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各乡镇、各村要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风尚出发,制定出得到普遍认可的乡规民约,使农民在乡规民约的约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形成自身的文明乡风。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农村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崇尚科学的文明新风,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三)以三园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载体。

  一是以文化乐园建设为切入点,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但移民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迫切需要以思想文化阵地为依托,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完善文体设施。要通过政府和社会化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下功夫建设好包括农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阅览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把思想宣传工作、文体活动向农村延伸、向农民渗透,把教育农民的工作做实。

  二是以 清洁家园 建设为切入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乡村面貌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要把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容村貌建设纳入村镇发展的总体规划,从教育引导农民改变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抓起,把经常性工作和集中整治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和制度规范结合起来,下功夫解决脏、乱、差问题,努力建设环境整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管理规范有序的新农村。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要按照三个一标准,建立农村环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建立一支卫生保洁队伍,建设一批环卫保洁设施,制定一套卫生管理制度。乡镇要建立专职农村环境监察队伍,村组要设立监督员,真正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三是以 生态田园 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增加群众收入。认真实施清洁秀美工程,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工作,保护好土地、森林、地下水等自然资源。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强生态产业建设,按照一村一品和工农对接的思路,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县路灯节能情况报告02-09

服务业开展情况调研报告02-16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02-16

县环保调研工作简报12-06

听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01-02

市农村电网改造情况调查报告01-20

县领导调研禁毒工作简报09-15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研报告02-09

农村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范文12-30

农村环保调研工作简报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