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电影》观后感

2022-02-18 15:04:12 《八佰电影》观后感

  电影《八佰》观后感(精选46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八佰》观后感(精选4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八佰》观后感1

  一九三一年,日军在那年的今天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十几万东北父老乡亲成为了亡国奴;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国共联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年十二月,南京沦陷,三十万人惨死于日军屠刀之下;一九四五年,历经14年浴血奋战,成功迫使日军投降,抗战胜利。在此期间,总计有3600多万军民牺牲,将他们的满腔热血泼洒在了这片他们钟爱着的土地上,其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人民筑起了一道防线,在四行仓库坚守四天四夜,也为中国人民在世界的谈判桌上挣回了份量不轻的筹码。他们就是国军八十八师第三百六十二团,史称“八百壮士!”

  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过后不久,淞沪会战爆发,这是中国对日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总计十几万中国军队却在两万日军的进攻下一败涂地,在上海经历惨败之后,便向南京撤退,仅留下八十八师第三百六十二团不到两个营的兵力,他们在背靠英法租界的四行仓库之中建立阵地,经过一系列战斗之后向英法租界撤退的故事。我看得泪流满面,但是我也为其感到愤恨!一开篇便出现了逃兵,有人说战争可怕很正常,逃跑是人性,也是每个人的本能。我一听便心头火起,呸,本能?那像郑凯演的陈树生为了保住阵地和战友,不惜身上绑满炸弹,纵身从四层楼高跳下,与日军同归于尽;李晨演的齐连长总是冲锋在前,勇敢无畏,最终带领小队掩护大部队撤退而壮烈牺牲,……,他们为什么不逃?照这种说法,每个人都有本能,那还有军队打战吗?为什么这“八百壮士”不逃?进了军营,就要有血性,就要时刻准备迎接死亡!再说了,你们跑得脱?古话说得好“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那几个逃兵哪个有好下场?一个脸上被打了一枪,一个手指被打断,还有一个逃跑途中遇到日军,在河道里为了不被发现而被活活闷死了,还有被枪毙的。同样是军人,连死法都天差地别,一些死得光荣,一些死得憋屈,是个人都想青史留名,逃,我反对!如果人人都向陈树生他们那样不惧牺牲,小日本也不会在这里赖14年不走!

  还有一个镜头是他们拼死护旗,有人说,一面旗有什么大不了的,那么我想说你大错特错了,军旗是军队的荣誉,而且,英法租界那的外国人、中国人都看着它,一但它倒下,说明军队倒下了,国家倒下了,以前一部电影,一个小国同一实力雄厚的大国开战,就因其打掉了对方旗帜,对方军心大乱,最后被攻破,这更好地说明了军旗乃军队之核心。英烈们护住了旗,就是护住了部队,就是护住了国家,就是护住了希望!

  “八百壮士”等英烈用血肉之躯撑起了一片天,令我们有了现在这样的美好生活,这部电影上映时期非常好,9·18前后,更好地让人们记住了今天。今天是9月18日,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的烈士们,请安息吧;今天是9月18日,向为我们奉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烈士们致敬!我们唯有努力学习,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才能回报烈士们付出的生命!当年国家战乱,民不聊生,英烈们奋勇抗争是报效祖国之方法。而今,疫情肆虐,人们各司其职,做好了应有的贡献,这是今天报效祖国的方法。我们呢?未来属于我们,我们报效祖国之方法在于奋发努力,日后将祖国建设得更好,使国家地位蒸蒸日上。同学们,为了日后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吧!

  电影《八佰》观后感2

    2020年可以走进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大概有半年多之久没去电影院看过电影,以至于之前的最后一场电影和谁看的?看的什么完全没一点印象。时间的流淌,真无情,但是真实发生的那些事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即使那时的我们未曾经历。

  说说不久前看的一部爱国教育片《八佰》。看这部电影也是因为妹妹的推荐才去观看的。这是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何香凝先生的一句话,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那一群让我热血沸腾的将士们,深深的感染着我。

  仅仅一河之隔,形成强烈的对比,此岸炮弹声此起彼伏,中国军人在流血流泪,堪称人间地狱,另一岸租借里的百姓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么强烈的对比,让我感受到当时的无奈,但更多的是悲伤痛心。

  那场战斗已经是淞沪会战的最后,国民党已经是伤亡殆尽,对于当时还在拼死抗战的国民党军队来说,这场战斗是看不到任何希望,也看不清意义,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张足够绝望且彼此的战斗,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未曾后退,到生命的最后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军队,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不屈精神,这一点很多的细节有所体现,将士最后仍然奄奄一息,镜头不断的诉说着最后的遗愿,一组组的战士们在生命的尽头牢牢的抓住守代表中国军队还在的旗帜,还有那幕排着队,身上扎着成捆的手榴弹从几层楼的跳下去引爆,瓦解敌人的铜墙铁盾,那句“绑紧点”这一句,戳中了我的泪点,戳痛了我的心。

  对岸的百姓们从一开始享受着英国带来的和平,把自己置身事外到自愿报名奔赴前线,集物资,目睹了战争的惨烈,中国军队的牺牲,对岸的百姓们一点点的发生了变化,民族意识一点点的觉醒,人们终于愿意伸出手,为中国的未来而愿意为之努力,

  这场战争注定不能胜利,但是它是火苗,在燃烧,叫醒对岸的中国人,唤醒中华四万万同胞。从开始不允许中国军队跨河,到最后伸出想要帮助他们跨过那座桥,商女不知亡国恨也渐渐地消失,越来越多的奋不顾身。

  炮弹伤了多少同胞?中国的军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让国人不得不警醒,国不太平,何以为家在影片的那匹白马,在战争的废墟中一跃而起,飒爽飞驰,其中的意义也是令人无比的亢奋。

  电影《八佰》观后感3

  其实,我有点不想去看《八佰》,果真,声音震耳,战斗的血腥和激烈。好几次,我都是捂住耳朵,妈妈问我,你害怕,靠着我,我摇头耳朵捂得更紧了,我才不靠呢,都初中了,我要锻炼一下自己的胆,看看是否可以克服。不过,看着看着就完全被电影的战争场面和特效,深深地震撼到。它是一部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斯巴达三百勇士》的中国式战争电影。

  这是一场政治博弈的战争,仅仅只搁着一条苏州河,就活生生的演绎着天堂和地狱的故事。一边的纸醉金迷,另一边的奋勇抗敌,中国的军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对岸的同胞。

  如果没有强大和统一的国家,就必然会遭袭外敌的侵袭;如果没有军人不计牺牲的奋勇杀敌,就没有对岸和平安稳的生活。

  八十八军最后的坚守,虽然仅仅只是沦为政治博弈的筹码,但此一役打出了国军的壮烈,也激发了对岸所有百姓强烈的抗日情怀,就犹如星星之火一般。小女孩,向对岸军人行一个敬礼,无数国人涌向栅栏,手伸向在战斗中的军人

  看完电影,意犹未尽,很值得观看的一部国产大片呢!

  电影《八佰》观后感4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中国军队奋勇抗击日军,在上海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较量,这就是著名的813事变。也称淞沪会战。然而仅仅几天,上海就变成了一片废墟。蒋介石为了保住南京,从他的精英部队八十八师中抽取了一个团做垫后的任务后,便让国民党大军撤至南京,电影中八百壮士的故事,就发生在上海苏州河岸边的四行仓库中。

  电影开篇,是一位老奶奶的旁白。四行仓库保卫战开始的时候,她还年幼,对战争的记忆,只是好奇欢吃那一年的酒酿圆子。在电影里,我们听到一个小女孩,喊着吃酒酿圆子的声音。隔着苏州河的另一岸,战火连天,这个细节动人真实,也有些残酷。不过,当时对岸的营长谢晋元说过一句话: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总要有人在地狱做抗争,对于普通人来说,吃到酒酿圆子的甜,是因为有人在拼尽全力去守护。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守军有400多人,为了迷惑敌军,谢晋元对外宣称八百人。在以前,谢晋元率领的五二四团一营作为加强营,确实有近八百人的兵力。可是在之前的战斗中,几乎全部牺牲。这已经是第五次补充兵力了,军队中大部分都是没有作战经验的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八佰不仅是一组数字,更是一组民族精神。影片中的一匹白马,从刚开始的慌乱逃跑到之后的驰骋战场,它代表的,就是在战争中逐渐成长的年轻人。

  电影中,最震撼我的还是那场跳楼戏。在及时洞察到日军爆破的企图后,机枪连的士兵在身上绑着炸弹从楼上跳下去,实现自爆,打乱敌人计划。当这些士兵在空中大喊自己的名字,爆炸时被炸得血肉横飞,说实话,我当时泪目了。他们冲锋陷阵,奋不顾身的精神让我感动,他们临危不惧的勇气让我泪目。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唤醒了民族的斗志。

  这部电影没有主角,但这些将士们个个都是主角。让我们为这些八佰英雄致敬!

  电影《八佰》观后感5

  很久不曾写什么东西,今天,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回想不久之前看《八佰》的场景,我决定,还是提笔,写一写自己的观后感受,都说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下内容毕竟是一家之言,真有措辞有误之处,还望各位见谅。

  观看《八佰》,何香凝的这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堪称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整部电影是基于四行仓库之役来创作的。电影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应该是这三个场景:

  一是谢晋元收到撤退命令,得知真相后说的那句你们就是这样定义这场战斗?语气里的崩溃,痛心的眼神,只能一个虐心表述我内心的感受。

  二是主动殉战的陈树生,在他自爆前的那个敬礼,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在他的脸上,没有后悔,没有难过,有的只是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三是租界巴蜀商会的刀子请愿以身涉险,给国军运送电话线。

  说真的,三个场景,导演都狠狠的抓住了我的泪点,我想,这应该是所有观影人的共同感受,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电影的精彩,震撼我承认,但或许是应为艺术创作的原因,历史上,四行仓库之役的撤退,其实是得到日本军部同意的,可是,影片的展示让人觉得有点不解,影片中,部队的撤退部分,个人看起来更像是导演的一次个人煽情。

  我也知道这不是一部纪录片,更不是教科书,只不过是一部电影,我们就应该允许他有创作空间来表达这场战役,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创作空间,让人感觉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同时也有些严重美化了GMD抗战之感。取材毕竟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我们在创作之时,还是应该尊重历史,不应太过美化,特别是对于那些熟知历史,了解八百壮士最后的结局的人来说,这样的结局或许会让人难免有些憋屈。

  电影《八佰》观后感6

  《八佰》这部电影整体拍得还是不错。如若从场景和音效8.0分,但是人文情怀可以9.8分。

  加入四行仓库保卫战的除了原88师524团一营的,都是收拢来的逃兵,最初他们都很害怕,都想跑。老算盘说出了心声:我只会算盘,日本人需要有人打,你们是英雄,我佩服你们,但我不行。

  苏州河的北岸是四行仓库,南岸是公共租借,北面的中国士兵在浴血奋战,尸横遍野,犹如地狱一般,南面的商人和富太太在喝茶,搓麻将,纸醉金迷,犹如天堂,真是讽刺。谢晋元说:中国病了,需要有人去叫醒。于是,陈树生身绑炸药,一跃跳入日寇的铁板攻城部队,他用自己的鲜血写下:舍身取义,儿所愿也。一个又一个士兵学着陈树生,前赴后继的跳入日军中,这一声声爆炸声,一声声遗言,反复敲击着逃兵们和公共租借内中国人的心。

  端午不再害怕,小湖北不再害怕,租借内的中国人终于团结起来,他们醒了,因为他们是中国人。谢晋元说:靠我们四百人无法赢得胜利,要靠四万万人。

  山东兵说:我不要当刘备,我要当赵子龙,他可以护着国。小湖北的梦想要当赵子龙,骑着白马,冲进敌阵杀个七进七出。最终,最为朱元璋的子孙,小湖北没有选择逃走,他说:别人打到家门口,我们跑了,没人去守。他和羊拐,老铁,山东兵等留下来阻击日军,为大部队撤退赢得时间。

  最艰苦的时候我们挺过来了,今人应当继承前人的精神,负重前行。作为集成电路的从业人员,面对眼前的一切困境,应该迎难而上,破冰逆行。

  这不仅仅是一部爱国情怀的电影,更是一部展现中华民族精神意志的一部电影。

  电影《八佰》观后感7

  今天,妈妈带我和姐姐去电影院观看了《八佰》。

  电影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队为了留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与日本敌人顽强抗争了四天四夜,一条河的距离,也是生与死的距离,河对岸的人们时刻都在关注着这场战争。

  我们没有先进的武器和增援队伍,仅有400多名士兵与敌人进行抗争。每当日军被击退时,河对岸就会响起一阵欢呼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敌人用铁皮装甲做掩护,想凿开墙角用炸药摧毁整个仓库,紧要关头,战士们自愿身缠炸药包,跳向敌人与他们同归于尽。国旗升起的那一刻,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日军开着飞机向战士们进行轰炸,战士们用自己的身躯护卫着旗子。河对岸的人们都默默地流泪。

  看完后,妈妈对我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这些英雄战士,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少年强则国强,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电影《八佰》观后感8

  我军抗战早期要有国军中央军的火力,哪至于抗战熬8年。为什么这么说?国军差就差在没有我军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部队纪律、对步兵操典的贯彻,以及最重要的对士兵的珍惜和爱护。八路军差,主要是差在装备上。

  淞沪会战,蒋介石为了作秀,为了所谓的国际干预,把国军中央军包括地方武装的精锐,差不多全填进去了,30多万的伤亡啊!战后汪精卫这些投降派占据了上风,国军整建制的投降。更不提豫湘桂战役了,1944年,鬼子的兵源已经良莠不齐了,最后鬼子以2.4万人的伤亡取得了战果不说,我们还伤亡50多万!

  再看看八路军的百团大战,在当时所谓国军精英看来,真的是一群土货,有的部队连电台都没有,有的部队两人、三人分一支枪,还是汉阳造,清末的枪,但看看战场的组织能力,可以说是如臂使指。

  八路军参战人数40余万,但彭总和左将军对部队的把控甚至可以到营连一级,各级对上级的命令绝对服从。最后且看战果,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八路军伤亡1.7万人,中毒2万余人。

  但国军的伤亡到底是怎么回事,相信大家都清楚。诚然我们是以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迎战一个完整的工业国,日本军队的装备比国民革命军好太多,但是国军伤亡大部分的直接原因并不是装备!

  同样是国军投诚的部队,在朝鲜打装备有代差的美国鬼子,一个比一个虎,一个比一个意志力强,打日本人的时候呢?大部分时候国军只有投降才是整建制。谢承瑞团长居然是被溃兵踩死的,还是在教导总队这样的德械部队!

  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短短4个月时间,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电影《八佰》观后感:如果八路军有国民党中央军的火力装备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我还是那句话,同样的装备,同样的士兵,把国军的军官从高层到基层全部换成我们的人,我们的伤亡决没有这么大,我们的胜利会提前到来!

  电影《八佰》观后感9

  昨天晚上和同学一起去看了电影《八佰》,今天想写一点看这个电影的感受。

  电影的大背景是在日军入侵上海的情形,该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整个电影内容让人看着还是很热血的,河对岸的灯红酒绿和这边的一片狼藉和废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同阶层的人的心理状态刻画的也入木三分,故事人物特别多,每个角色都是“小人物”成长起来的。从刚开始的唯唯诺诺,想当逃兵,一步步的在队伍顽强的抗战、殊死拼搏中被感染,成长成为用身体挡住日军一次次突袭的军人。

  整个战争场景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感觉的的确确就像是真实的场景。武器装备的悬殊和中日两国军队素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它不需要用第三人称旁白的表现手法,从战斗的过程中就表现的淋漓尽致。战争太残酷了,国军表现的特别顽强,誓死保卫国民党旗的那一段很燃。

  机枪连轮流抱着炸弹往下跳穿透日军铁桶阵的这部分,表现的太好了,直接戳中了我的泪点,情不自禁的流下两行热泪。正如电影里面说的,倘若所有中国人都抱着这种必死的信念去御敌,何愁有外敌。(原话应该不是我这样说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谈到这个,我觉得看历史总要从中感受点什么。为什么国军那时候好几百万的军队打不过只有自己十分之一的日军呢,这个真值得深思。中国人民得团结起来,我们是一个拥有5000年传承的泱泱大国,如果所有中国人拧成一条绳,何愁别国来欺负我们。

  最近美国经常在外交媒体上对中国发难,作为每个中国企业,每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站起来了。我们背后的国家很强大,但国家之强大,需要我们国人来充实它,建设它。不仅仅是在军事上,更应该在技术、科技、文化等方面一步步走向国际的领先,相信不久的将来,再不会有其他国家敢拿中国说事!

  电影《八佰》观后感10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

  10月26日晚,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8师第524团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这是一项死亡任务。

  当时,大势溃败,为了保住大部队撤退,留下了这400余人,他们都是乱世中的小人物,也是日后无名的英雄。

  指挥官谢晋元接到的命令是: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

  最后的阵地,便是后来的文具市场,曾经的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始建于1931年,五层楼高,曾是4家银行共用的仓库,毗邻苏州河,河的另一边是租界。

  站在最高处,可以看见国际饭店。

  1936年3月初,卓别林携带新婚妻子宝莲·高黛等一行四人到亚洲蜜月旅行,与梅兰芳和电影明星胡蝶等100多位上海文艺界人士就在那座国际饭店谈笑风生。

  没成想,一年后的上海,已陷入硝烟之中。

  1937年10月,上级对谢晋元说:你们是孤军,没有后援。

  这句话,等于间接的判了他们死刑。谢晋元带着400多名士兵在四行仓库里宣誓:此地就是我们埋骨之处!

  10月27日,日军开始进攻四行仓库,但毗邻租界,日本人不敢使用重型武器疯狂轰炸。

  悲壮的一幕出现了,对岸的上海市民隔着苏州河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争,成群结队的人站在那里为对岸的将士们呐喊、助威。

  有人举着大黑板高呼,告诉将士们日军的行动,当一个日本兵被击毙后,岸那边就会响起阵阵欢呼声。

  这是历史上少有的一幕悲怆,多年后,每当听到上海的老人提起,那眼神里除了泛着泪花,还有一种坚定且无法言说的力量。

  往事藏着吾辈之气节和精神图腾。

  电影《八佰》观后感11

  周末,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看后,我深有感触。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第88师262旅524团副谢晋元率四百二十余名战士(对外号称八百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的故事。

  跃

  “卖报了!日本人说只用三个小时就能攻下四行仓库!”这次的报纸在租界轰动一时,很多外国人都在下注,看看究竟是中国人能坚守抵抗,还是日本人会强行攻占。这边是天堂,那边却是地狱。

  四行仓库的墙体正被敌军扒开,并被粗鲁地塞进了一个个炸药包,只要外面一炸,里面的人就必死无疑了。但是,日本人还是小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一个个战士,背着炸药包,一边喊着自己的名字,一边纵身一跃,在那些日本人惊讶的眼神前,绽放出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光辉。我看到这里,不禁热泪盈眶。是啊,假如没有他们的跳跃,哪有今天中国的飞越呢!

  举

  在面临坚守两天的重任的同时,团副谢晋元在征得了大家的同意后,毅然决然地命令士兵第二天一早,就将军旗升起来,尽管这样会激起日本人的怒火,但他们不怕,因为他们是中国人。

  军旗升起之后,果然激怒了日本人,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对军旗进行扫射。我们的战士,第一批死了,第二批补上,第二批死了,第三批再补上。这面军旗,不仅是国人不屈精神的凝聚,更是用战士的生命染成,高高地举起来的。看到这里,我眼眶泛红,泪水滑落了下来。

  送

  一根电话线,一座桥,一个狙击手。

  一根电话线是连接两岸的工具,一座桥是连接两岸的通道,但是一个狙击手,他是阻断连接两岸的人。租界里的人,任务是跨越桥,穿过狙击手的封堵,将电话线送进四行仓库去。这谈何容易?但是仍有一大批中国人请愿,去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枪,两枪,三枪,四枪……桥上躺满了尸体。终于,有人爬到了最后一个桥墩,但是在他向外爬出的那一瞬间,子弹击中了他,他将手中的电话线,连同自己的生命,一起扔了出去。我的嘴角忽然一热,满嘴咸苦。

  我想,电影开头那只钻入洞中的白鼠,不正是对那些躲在租界里的中国人的臆像吗?但是,在中国士兵无惧生死、奋勇守卫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变了,变成了一匹匹白马,驮着像赵子龙一样的战士们护国杀敌。

  先烈们,中国已站起来了,已傲然挺立在这个地球上,愿你们安息!

  电影《八佰》观后感12

  今天我们去看了《八佰》,这部电影每一个触目惊心的情节和英勇无畏的角色,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刻在了我的心上。

  影片的开头,一群来自湖北来支援上海的士兵,而前面,则是硝烟四起的上海。

  “快跑!是本鬼子!“开启了整部影片。一路逃避日本人的追杀,他们也伤亡不少士兵。他们来到了“四行仓库”,这就是影片的主要发生地点,接连几次的攻击也让我见识到了日本人的残暴、卑鄙和无耻。

  对面就是租界,也就是谢团长说的:“这边是堂那边便是地狱中的天堂了,为了让敌人战败,战士们接连背上炸弹跳下楼来进行自爆。

  租界,就在四行仓库的对面,军人们每日夜里都会听到这里戏院的声音。人们也在给战士们送必要的东西。

  到最后,特派员说要他们撤离到租界。因为国民党对谢团长说,没有在三时内攻下四行仓库是他们的耻辱,晚上要和他们绝一死战。接连倒下的战士们,用进最后的力气也要冲进租界。临近尾声谢团长也受了伤,他对战士们大喊:“不要恋战,全体冲桥!”

  这部影片使我最震撼的是中国军人的那种毅力,坚持不懈。这影片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电影《八佰》观后感13

  前几天终于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身边的家人朋友几乎都看了这部电影,拖到现在就只能一个人去看了。这部电影从8月21号上映,截止到今天19天,票房达24.5亿,光看预告片就

  热泪盈眶,激发出满满的爱国热情,发自内心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大卖,众望所归,票房一直遥遥领先。

  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谢晋元率420人在四行仓库与日军厮杀4天,死伤38人,毙伤日军200余人。4天后,谢晋元奉蒋介石命率部382人退入英租界,由英国人掩护撤出上海。然而,英国人突然变卦,强行收缴了将士们的武器并将他们关在租界北部的一个战俘营里。关押生活持续了近3年,期间谢晋元将军被叛徒杀死。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向英宣战并攻入了英租界,将剩余将士俘虏后罚为苦役。至1945年抗战结束后,420人只剩不到150人。

  聊聊我的几点感悟

  1、和平是用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战争的环境极端恶劣,要忍饥挨饿,甚至饥寒交迫,睡不好觉,受伤了没有好的医疗救助,随时都有可能丢掉性命,还要时常面对战友在战场中血肉模糊牺牲的画面,但是为了祖国,再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哪怕恐惧死亡,也会迎难而上,拼死杀敌,捍卫祖国。有一段话令我非常感动,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耻辱,光默念都会感动到哭。

  终于明白格局创始人为何坚持援助抗战老兵,敬重每一位战士,有机会我也要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珍惜当下的温饱和平

  上一次触动我有这种感受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时隔七年,那份激情所剩无几,今天被八佰再次激发出这种感受。相比起在恶劣环境下浴血奋战的战士,我们真的太幸福了,一日三餐,冬暖夏凉,有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有相亲相爱的家人,休息的时候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下的温饱与和平全都是浴血奋战的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是当代战士兢兢业业勤奋工作换来的,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温饱与和平,也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实现温饱。

  3、生命有限,乘风破浪,不枉此生

  既然基本的温饱解决了,世界也算和平,我希望自己努力赚钱,努力学习,先让自己强大起来,然后去帮助他人。生命有限,敢于乘风破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断突破自己,不断精进,不虚度光阴,先自立,再帮助他人,不枉此生。

  最后,用电影里我非常喜欢的两段话结尾:

  有胆怯,有顾忌,危难关头仍义无反顾;

  有嫌隙,有猜疑,大敌当前仍同仇敌忾;

  生难做人杰,死亦非鬼雄;

  他们渺小而真实的活过。

  宁愿死,不退让;

  宁愿死,不投降!

  电影《八佰》观后感14

  蝼蚁尚且贪生,在战争的巨大威胁下,老鼠也要求一个生。正如预告片中,闸北的大批难民正在涌向灯火辉煌的租界。

  有人求生,有人却在赴死。

  上海郊外的田野中,一群军人正在艰难地行军,操着湖北口音问离上海还有多远。这个细节很带感,因为该团其实之前已经打残,一半士兵是从湖北保安团补充的。

  而远处的上海城,已经在连番战斗之后遍地烽烟、残垣断壁。

  一座仓库,四百多人,四天四夜,淞沪战场的血肉磨盘,已经将整个城市化为废墟。当谢晋元站在楼顶远望南岸,那一片灯红酒绿的繁华气象,越发衬托得北岸宛如地狱。

  预告片有一点非常有趣,至今没有出现任何一位主演的正脸,但这或许就是电影的本意:没有个人命运,只有家国;没有个人生死,只有八佰。

  电影的.历史考据也做得很好。因为怕重武器打到对岸的租界引起国际冲突,当时的日军也只能用轻型坦克和步枪攻击四行仓库,双方大多数时候都是短兵相接,而预告片里短兵相接的镜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包括后面,几名战士在楼顶牢牢抓住一杆千疮百孔的战旗,这应该就是四行仓库战斗著名的护旗之战。电影中将如何呈现,非常值得期待。

  从预告片来看,管虎导演一贯的手持写实画风和快节奏叙事依然得以延续,电影可看性极强。那种血火之间的残酷与忠诚,得以一览无余地表达。

  对应片头的偷生老鼠,预告片结尾也是动物,一匹雄壮的白马从残破的战场中一跃而起,飒沓飞驰,其中的隐喻意味令人无比亢奋。

  电影《八佰》观后感15

  周日和室友去看了最近很火的《八佰》,这是影院复工以后看的第一部电影,一部热血沸腾的爱国教育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华夏热血儿郎的家国情怀!

  剧情主要是讲淞沪会战后期,谢晋元所率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四行仓库一战我守军利用有利地形,毙敌200,自己伤亡20。实际我守军人数大概是400人左右,对外宣称800勇士。震撼人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管虎导演大场景的调度非常恢宏,场面营造相当出色,苏河两岸的地狱天堂,视效设计可以说比较完美。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辈们舍命维护祖国,维护上海,给这个民族带来希望,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们负重前行,影片真的不错,大投入,大制作,演员演技到位,值得一看的好影片!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印象最为深刻!

  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面是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一桥之隔,是光明与黑暗、百姓与军队、未来与当下、生与死的遥遥相望。一桥之隔,是这些小人物从懵懂到觉醒的成长;一桥之隔,也是个人融于集体、报效国家的蜕变;一桥之隔,同样是中国人民从浑浑噩噩到独立抗争的思想转折。

  观影途中,就听见有窸窸窣窣的哭泣声,很多人都被电影中的民族情怀所感动。看完从影院出来时,心中百感交集。影片所表达出来的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单单只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我们整个国家!中国加油!中华加油!

  电影《八佰》观后感16

  片名用“佰”而不是“百”,是在提醒我,“八佰”不只是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他们是英雄,也是人,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爱与恨。

  舍生取义

  日军开始拼命挖四行仓库墙洞,企图安装炸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年仅21岁的陈树生直接抱着炸弹从楼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给母亲留下“舍身取义,儿所愿也”八个字。而其他战士不但没被敌军的枪炮吓倒,而是一个个绑好炸药,排着队,依次报出自己的名字、籍贯,毫不犹豫。战士们逐个跳下去,用自爆来阻止敌军攻击,无人畏惧。而仅仅一河之隔,如天堂般的租界,老百姓望着对岸如地狱般的残忍恐怖的战场,咬牙切齿着,义愤填膺。

  算计三逃

  老算盘,账房的会计,凌乱的头发配上圆眼镜,眼神总是闪躲着。怯懦卑微中藏着最显著的特点“算计”,千方百计地想逃出去。第一次意外发现一匹白马,而马受惊冲出去,念头落空;第二次顺水道游进苏州河,日军试图进入楼中,犹豫之后选择大喊示警;第三次吸取教训,换了军服,被战友发现,为保命跪地求饶,暴露了他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性,成功逃进租界。

  蜕变觉醒

  端午第一次遭遇日军,被吓得惊慌失措,眼神里充满恐惧,浑身颤粟,队伍被打散,便逃进四行仓库。意外发现出口通往租界,被误认为是英雄,又回去尝试做一个真正配得上群众欢呼呐喊的英雄。短短几天,一次次面对死亡,第一次面对亲人被敌军杀害,第一次杀敌军,第一次中弹。护旗促成他最后的蜕变,挺身而出,忘了恐惧,举枪击回日军飞机。战胜恐惧的本能,心中只有责任与使命,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中弹。

  端午的觉醒代表着“八百壮士”身后的普通中国人的觉醒,结尾一双双伸出围栏,施以救援的手,带给我们足够震撼,激起每个国人爱国热诚。

  我们从电影中一个个小人物的成长中,反思战争的残酷。每一个有血有肉的战士的成长都足够震撼我们的心灵。新时代青少年作为强国的建设者,我们要铭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坚定志向,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电影《八佰》观后感17

  《八佰》又名《八佰壮士》,是一部抗日题材影片。

  起初,我是不愿意看的,我胆子小,这种血腥残忍的故事,估计看了晚上也会做噩梦,但票都已经买好了,还是去吧。

  《八佰》讲的是淞沪会战最后的艰难四天,在上海的四行仓库,至今还有此库遗址。如果你看的够细致的话,不难看到四行仓库那些大大小小的不规则圆孔,几十年前,日军的子弹就从这里穿过,打伤我们的战士,打死我们的同胞。

  电影很长,感人的地方也很多,似乎数都数不清,观影过程中我的泪,滑过两颊,滴进我的心坎。电影中有一片段让我久久无法释怀,这个片段发生在第二天的战斗。

  四行仓库的墙有一米多厚,拿炮也炸不开,日军就决定让多个日军士兵,用钢板构成一个可移动的堡垒,在墙上凿洞,准备用炸药把墙炸开。守军战士一边朝敌人开枪,一边想办法阻止日军炸墙,逐渐变得急躁起来:拿枪打也打不中,拿手榴弹炸也没地方炸,难道就这么干等着,看着敌人们冲进来,看着上海完全失陷?

  底下的敌人在破墙,上面的守军在思考,谁也不可能注意到,二连四班副班长陈树生,正用力把手榴弹绑在自己的腰间,冲向被炸开的一面围墙,对着“堡垒”大喊自己的名字“陈树生”,带着他21岁的人生纵身跃下。脚落地那一刹那,火光电石一并发作,伴着战士满腔的爱国之情炸开了可恶的侵略者,只留下一纸遗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陈树生以其无畏的勇气,无比热忱的爱国之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四行仓库最坚实的屏障。

  后面的战士也纷纷效仿,接二连三跳了下去,炸死了日军,播种了希望。他们中有的人可能还没有孩子,可能没有妻子,也可能早已失去家人。他们跳下去的那一刻,没有痛苦的哀嚎,也没有撕心裂肺的尖叫,而是怒吼着自己的姓名与家乡。他们对祖国做出了最后的呐喊。这些勇敢而忠诚的爱国将士们,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会亡。此刻,荧幕内外,一片寂静。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电影播完了,故事讲完了,但它给我的震撼已无法描述,它会永远保存在我的记忆中,滋润着,荡涤着我心灵。致敬战士!也致敬当年的爱国者!

  战士们,你们可能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但你们却永远是最可爱的,永远是我们心里的璀璨明星!

  永远只记团长那句“八佰”。

  电影《八佰》观后感18

  《八佰》的故事就是描写淞沪会战末期,国民党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420人留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狙击日军的故事。为壮声势,对外号称800人。

  上海四行仓库和英法租界只有一河之隔,租界里灯红酒绿,赌场、戏院正常营业,街道上熙熙攘攘。河对岸团附谢晋元告诉大家,这里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是我们的坟墓。

  谢团长接到上峰的命令,要死守四行仓库,仓库的对面就是英法租界。死守的目的就是死给你看,换取英美等国际势力的同情。战斗很惨烈,英美也很同情中国,各大国际报纸的记者纷纷架起设备在对岸拍摄,报导战况。同时更多的是河对岸的中国看客。他们把战斗当戏看。而我坐在荧幕前看着他们,我心里怒斥这些看客。然后电影里飞艇上的外国观察员指责中国看客的冷漠。

  这400人并不是想当英雄,也不想撑英雄。四百壮士英勇抵抗日军,意思没错,但进到历史现场确不是这样的。他们有些是农民,稀里糊涂被抓来当兵。张译演的文职军官也只会打算盘,不会打枪。他们心念的是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影片的第一幕不是打日本,而是中国军队在枪毙逃兵。

  懦夫经过战火的洗礼变成战士这是基本套路。对岸观战的大学生看到国军应勇战斗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们,他们对战争有着浪漫的想法和期待,他们眼中的战争是一些书本上的传奇。当见到强大的敌人,枪火纷飞,尸横遍地时,这种浪漫就消失殆尽了。真正见过战争的人是不相信英雄那一套的。姜武饰演的老铁,不管你怎么骂我,羞辱我,老子就是怕死,就是不想死。看到身边兄弟受伤,他也生恻隐之心要去救人。等他付诸行动时,战争马上就给了他教训,让他负了伤。

  最后他们奉命撤退。上面知道继续表演没有意义了,英美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不会支援中国。谢团长希望战斗能重新激发战士们对战局的信心。

  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说,上海沦陷大局已定,七十万国军都没干成事,你们四百人能成。

  谢团长还不甘心,希望这场战斗能激发对岸群众的战斗热情。

  黄晓明冷冷回到,他们的热情马上就会消退,这些人的热情改变不了战局。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

  这个真相是告诉特派员告诉谢团长的,也是导演想告诉观众的。

  你们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后人会如何评说。八佰的幸存者杨养正晚年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个军人,为国家打日本。

  电影《八佰》观后感19

  管虎抗战题材新作《八佰》8月21日在全国上映。这部影片根据真实的上海淞沪会战末期,谢晋元团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事实改编,再现了八十三年前那段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历史时刻,通过独特的视角、多纬度人物角色、宏伟的战斗场面、逼真震憾的场景、音效,赢得一片赞誉,好评如潮。

  2020年9月8日下午,南通路网中心组织全体党员观看《八佰》电影。

  影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战士们为保卫仓库,浑身绑满了手榴弹和炸弹高喊自己名字排队从顶层跃下,与敌军同归于尽,他们自报家门跳下楼以身殉国时,每一个名字和每一个跳跃的身影都炸出若干鲜血和泪水。其中一位战士陈树生在一件白汗衫上给母亲写下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女童子军杨惠敏用油布包了一面大国旗,在枪林弹雨之下,游过苏州河,将国旗送入国军手中;誓死保护战旗能够矗立不倒,前一排的战士倒下了,后一排的战士前仆后继……

  “捐躯赴国死,视死忽如归”。国难当头,八百名壮士为了主权为了民族而斗争,为了祖国而奋不顾身,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不屈不饶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今天和平的时代是这些无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电影《八佰》观后感20

  暑假里的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一部名叫《八佰》的一部电影。

  1937年,日本侵略上海,国民党组织70万军队发动了淞沪战役,由于当时国家不够强大,淞沪战役失败了。国民党在大规模撤退以后,组织420人留守四行仓库,为上海抗战保留了最后的希望,史称“八佰壮士”。

  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的这种爱国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所有中国人学习。如果我长大了,中日再发生战争,我一定会献出生命,像那些英雄们一样,奋勇保护自己的国家。我希望,中国人民团结起来,让中国更加强大,永远屹立在世界之林。特别让人感动的是所有贴近人性的真实表达。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在成为英雄前他们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转变非常贴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后无论是正规军,杂牌军,还是游击队,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荣誉而战斗,用谢晋元团长的那句话,是作为种子去叫醒另外的人。当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苏州河》响起,迟迟不愿离开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实人物介绍,知道他们的名字和籍贯,有的战士甚至连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影片尽量给我们还原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拍摄场景震撼,拍摄手法巧妙,镜头设计总是巧妙从租界记者的望远镜内转场到战场,强烈的对比感震慑着每一位观众,无论是彩色繁华的租界,灰黑破旧的四行仓库形成的对比,还是镜头的最后,高楼林立的现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满布弹孔的大楼旧址。看完影片,心中除了感动佩服,更多的是致敬,致敬那场战役中牺牲的以及幸存的人们,无论是留下姓名的,还是不知名的英雄,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你们都是好样的。

  电影《八佰》观后感21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清晨,朗朗书声的校园里时常会出现这一幕——庄重而严肃的升国旗仪式,每当此时,颈系红领巾的同学们顶着烈日,将右手高举过头项,注视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敬。

  我心中的国旗,是那高高挂在天空,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它矩形的红色旗面,象征着革命,象征着中华民族不败的灵魂;在这硕大鲜红的旗帜右上方,缀着五颗金黄的五角星,大星居左,四颗小星,环绕在大星之右。那颗大五角星正代表着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而四颗小五角星则代表四个阶级,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的大团结。

  记得从幼儿园起,懵懵懂懂的我们在心中却已知国旗的神圣,这是一种信念滋养在心间。每当周一上午,国歌奏响时,那些顽皮的、爱上蹿下跳的小朋友们,此时此刻都安静了下来,抬头挺胸,那冒着豆大汗粒的额头下,那双似乎要瞪出眼眶的大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

  上小学了,学校经常邀请一些老党员、老红军来学校,给我们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悠久历史及优良传统,那时的我们还不懂事,总是觉得反反复复听了那么遍,甚至都有些不耐烦了。可是我们当时何曾想过,这一次次的宣誓、演讲、解说,积累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友爱,和我们今天幸福生的来之不易啊。

  上中学了,伴随着功课多元化的增加,我们肩上的学习担子愈加变沉,在老师和学校的教育下,我们对党、对国旗的认知愈加深刻。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成长环境,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我们也为着心中的理想,在不停奔跑、努力奋斗,这不就是我们的初心吗?我们在国旗下成长,在党的陪伴与守护下长大。

  五星红旗,伴我们成长;五红红旗,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为五星红旗祈祷:原将来的我们,都能成长为栋梁之才,化作五星红旗上面一颗颗小小的星星,为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奉献出我们的一腔热血、一份力量。

  我们在国旗下快乐成长,我们在国旗下幸福生活,让我们在五星红旗的带领下,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电影《八佰》观后感22

  星期五下午,妈妈带我和妹妹去电影院看了一部抗日爱国电影。它的名字叫——《八佰》。电影里的故事让我感动地哭了!

  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佰壮士”奉命坚守上海的四行仓库,在以少敌多的情况下顽强抵抗日军四天四夜而最终取得胜利。

  在这部电影中,有两处场面令我热泪盈眶。第一个场面是日军来临,他们有防强盾,组成了一个大盾疯狂向仓库攻击,想把四行仓库铲成平地。国民党用枪打,无疑是以卵击石。在这危难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的往自己身上绑炸弹,跳下楼去牺牲自己,一个没有炸死,第二个跳下楼去炸,直到日本人全都炸死为止。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抗日英雄用身躯和鲜血换来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国家有用之人像他们一样保卫这个国家。

  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个场面,让我感动的地方。在第三天的时候,要把中国国旗立起来的场面,因为挂国旗是无疑是对日本人说的“三天拿下四行仓库”是个极大的讽刺。所以日本人开着飞机用炮弹扫射他们。那个场面看起来很愤怒,他们按原先的计划一队一队护住红旗不倒,第一队倒下第二队继续上,他们用身躯护住国旗不倒。其中一名战士虽然血流不止,但是他一直用手撑着国旗也不让它倒下,直到飞机被另一个战士打跑了,但这个战士不幸中枪牺牲了。这时我发现我的口罩早已被我的眼泪浸湿。我对国旗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非常难过,有这么多的英雄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卫这个国家,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为生活在中国感到自豪,我爱中国!

  电影《八佰》观后感23

  昨天天气挺好的,下午饭后妈妈带我去看了新上的电影《八佰》。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只在书本里看到过董存瑞和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故事,这次在电影院里看到很震撼,也很触动。

  故事背景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说的是松沪会战期间,中国国民革命军88师的一个德械加强营,在营长的带领下留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与英租界一墙之隔,孤军奋战4天4夜,当时日军进攻太过于猛烈,留守的伤的伤,死的死,他们为了突破敌人的装甲坦克进攻为了阻击日军进攻,把自己的浑身绑上了炸药,给家人写下书信,然后报出自己姓名,英勇地跳上了日军的装甲车……其实只有四百人对外却称有八百人,历史上为了铭记他们的英勇就义,史称“八佰壮士”。

  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惨痛的灾难,是这些英雄们的壮举和革命先烈们一辈辈的付出,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我们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人都不要忘记历史,忘记过去,忘记英雄。

  电影《八佰》观后感24

     八佰讲述的是1937年日军侵华中国军人奋勇战斗的故事。

  在东北沦陷后,日军到达上海,当时在上海四行仓库只有420名军人,团长为增长我军气势,就告诉记者这里有八百名军人,并且会坚守上海到最后一刻。在实力非常悬殊的情况下,团长带领四百名军人奋勇前行,战争面前,战士们只有向前冲。

  一道桥将四行仓库和租界隔开。桥的这边,硝烟弥漫,战士奋勇杀敌。桥的另一边,歌舞升平,百姓和租界的外国人观望着。当战争进行到第三天,一名叫陈树生的战士将炸药包绑在自己身上,跳入日军的聚集处,炸死了数名敌人,他自己也壮烈牺牲。这一幕,感染了隔桥相望的百姓,感染了士兵们,这种不顾一切保家卫国的精神,才是真正的英雄。

  最后,这四百人撤离了四行仓库,留下来一支敢死队。再撤离的过程中不断遭到日军的攻击,虽然他们只有区区四百人,但是,在战争面前,他们一个人就是一直队伍,战争夺取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如今的太平是他们用牺牲换来的。电影最后,播放了一段当时的影响记录和当时团长的照片,遗憾的是,那位叫陈树生的士兵,没有留下任何照片。他是真正的英雄。 

  电影《八佰》观后感25

  看电影《八佰》,第一次跟家人,感动于军人的英勇,悲恸于战争的惨烈。第二次跟同事,则多了几分理性,可以更细致地分析这些所谓“逃兵”的转变,更深刻地体会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我想,从下面两点,谈谈感受,一是动机,二是合作。

  首先谈谈动机。影片中,一河两世界,一边宛若天堂,一边满目疮痍。影片主要讲述一支被收编不太正规的军队,可以说是东拼西凑起来的,有账房先生、有种地的、有跟原部队走散的……当看到河对面歌舞升平的景象时,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火光中闪现出的一个全新的世界。是什么,让他们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继续坚守四行仓库呢?

  大家还记得沿着水道逃出来的端午和老算盘吗?虽然他们都回头了,但我想,原因是不一样的。老算盘是因为租界警察的警告,而端午,是因为使命感——当他听到租界的百姓们喊着“你是英雄!”“好样的!”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这里,让我联想到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同样都是返回了四行仓库,老算盘是因为外在动机,端午,是因为内在动机,所以比较终,老算盘还是想方设法苟且偷生,而端午,与大家并肩作战英勇奋战到比较后一刻。现在,我们可以明白,是什么让这些人坚守四行仓库呢?是他们的内在动机——为了身后租界百姓的安全、为了给谈判争取筹码、为了民族精神不倒……

  反观我们,是什么让我们努力工作呢?相信多数人,都会说,为了赚钱啊!没错,为了赚钱,可是有没有想过,是为了赚小钱,还是赚大钱呢?如果,是为了当下的一份收入,你一定会去计算,我今天工作了多次时间,干了多少活儿,拿了多少工资。这是小钱。如果,是为了当下的生活不被轻易改变,为了未来的生活更有品质,为了深爱的家人有更多选择,你是不是会更加努力呢?因为你身上多了一份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责任感,就是你的内在动机,推动你赚更多的钱,这,是大钱。只要我们的内在动机足够强大,我们的意志也就会更加坚定,也许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跟我们期待的未来相比,这些都不值一提。那么现在想想,你的内在动机是什么呢?

  其次,谈谈合作。整个影片升华的片段,也是全剧的泪点——送电话线。跑过去一个,被打死了。再跑过去一个,又被打死了。直到比较后一位刀子,成功把电话线扔过去了,自己还是被日本人打死了,看得人全程泪奔。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去就是送死,但就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舍身一试,才让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比较后成功了。而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每个人的力量,也都是渺小的,如果因为自认为不可能,就轻易放弃,那我们的目标,将永远只是梦想。所以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家庭中,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一个赚钱养家一个辅导孩子作业,各司其职,才能稳而不乱。在工作中,同样没有一个人是全才,能够做好所有的事情,只有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持久发展下去。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组,要共同完成一篇论文,每个人写其中一个板块,要求由组长比较后收集好提交完整的论文,可是到截至时间的时候,因为其中一人没有完成,导致组长没能按时提交,全组没有完成任务。下次如果你是组长,你会怎么做呢?没错,提前去跟每一个组员要作业,给自己预留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各种意外。本身这个任务里,并没有要求组长去提前叮嘱大家交作业,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需要考虑得更加全面;二是以结果为导向。因为合作的时候,很难做到所有人的想法一致,而每个人又无法左右别人的想法,所以,不如简单一点,大家都以结果为导向,忽略过程中的分歧,多考虑对方的不确定性,我想这才是合作的本质。

  电影《八佰》观后感26

  昨晚,去电影院看了电影八佰,观众非常多,而且女性观众多,这在战争类电影当中是非常少见的情况。感觉这个电影,是看过的电影当中,对日军还原程度最好的电影。日军很多战术动作都可以和抗战老照片当中的日军直接对上。

  包括日军小分队半蹲着隐蔽在战壕后面,包括,日军喜欢两列纵队进行两翼包抄,在最后突围的时候,日军在侧面设置机枪阵地,在上海日军威胁动用重炮,包括日军的服装道具,特别是日军海军陆战队的形象,都是非常真实的再现。

  1939年,我们对日军的分析是,日军特点是,下级军官动作娴熟,士兵射击沉着娴熟,不乱射不空射,尤以狙击兵对于目标之选择发现,甚为敏感适当。这个特点在电影当中,已经得到了非常深刻的体现,日军狙击手射击相对比较准确,普通士兵进行步枪射击都是瞄准射击,很少乱开枪。无论攻防,均重视构筑工事,工作力亦强。步炮空协同确实。惯用锥形突击的战术,同时,向对手的侧翼与后方实施大迂回、大包抄,对对手重兵集团“包饺子”;长于声东击西,佯攻与主攻相结合,奇正并用,让对手防不胜防。

  这些特点是电影当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包括,日军正面攻击,掩护挖土机侧面工作,日军在两翼包抄上去想使用炸药包炸墙等等,步机枪掩护步兵爬梯子等等。善于侦察,收集情报和分析情报,比如在淞沪抗战的时候,第51师从陕西汉中到上海参战,从宝鸡上火车,一直到南京车站,可以说走到哪里,就在哪里遭到日军飞机轰炸。在淞沪抗战,记者去第72军采访,这个部队还很有警惕性,记者刚走不久就转移了军部,结果很快军部所在观音堂就遭到日军舰炮轰击。在电影里体现为,谢晋元部队在深夜秘密突围,结果就遭到了日军的预设部队打击。

  而且,从八佰这部电影当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日本步兵散兵群战术,在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时候,日军就已经开始善于使用散兵群战术,就是,一个步兵班,还要分成3个战斗组,以横-散,纵-散队形攻击前进。基本就是,第一组,快跑前进,距离各8步,突击组火力掩护,以此类推,利用地形地物,各个跃进。

  而当时,我们才有散兵线战术,相隔各3步,步兵散开构成火力线,一个步兵排分成3个班,一个班正面40步,一个排纵深100米。但是,这种战术导致对抗日军散兵群战术的时候损失惨重,后来,德械部队也开始采用以轻机枪为核心的散兵群战术。

  当时记载,不懂得散兵群战术,还在使用散兵线战术的1个步兵连,遇到日军一个分队,可能5分钟就会损失殆尽。电影八佰当中的日军进攻,不再是人海密集冲锋了,比较好的还原了日军1个步兵班分成3个组进行散兵群进攻的战术。

  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符合历史原貌,毕竟不是军教片,也不是纪录片。而且,这部电影是服装,道具,上也非常不错,可以一看。这部电影最感动的一句话是,我们是湖北保安团,我们是来保卫大上海的!

  电影《八佰》观后感27

  电影《八佰》毫无疑问将成为影院复工复产后的爆款,仅8月17日的点映,票房就突破了五千万,上座率34.9%(8月14日起影院上座率限制将放宽到50%,取消120分钟片长电影中间休息的规定)。

  先下结论,《八佰》是一部合格的战争片或商业片,但不是优秀的历史片。因其设置的高光情节,几乎都属于胡编乱造,至少是有严重的夸大。本文所采用的历史资料来自网络,不可尽信,仅做参考。

  电影《八佰》在叙事上大致按照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时间顺序,并设置了十数个高光情节,本文将基于观影记忆和史料来探讨一下这些情节。

  其一,杀俘虏。国军将士俘虏了数名日军,试图用杀俘虏的方式来训练新兵。虽然考虑到侵华战争中日军泯灭人性的行径,本人对于杀日军俘虏并无反感,现场的观众似乎也只觉得痛快。但此事并无史料记载,也在互联网上引起了颇多争议。

  其二,日军泅渡偷袭仓库。电影中,日军穿短裤衔短刀通过水路试图偷袭四行仓库的守军,被逃兵和对岸租界的民众发现后警示守军,经过激烈的短兵相接后,四行守军击退了日军的进攻。这段战斗场景是电影浓墨重彩的一部分,但并无史料记载。

  其三,数名战士前仆后继,身缚手榴弹纵身跃下,与试图安放炸药的日军同归于尽。历史上确有此英雄,名叫陈树生。在10月28日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日军一组十几人的小分队潜至四行仓库楼下,企图安装炸药,进行爆破。陈树生身上捆满手榴弹,拉响导火索后,从六楼跳进了日军突袭小队之中,与十几个日军同归于尽。陈树生牺牲时年仅21岁。陈树生在仓库里给他的母亲写了一封遗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向英雄致敬,这一点电影里体现得很好。但并无数名战士受此鼓舞,前仆后继的记载。

  其四,国旗保卫战。10月28日夜间,杨惠敏将一面12尺长的中华民国国旗裹在身上所穿着的童军服底下,冒着战火危险自公共租界出发成功泳渡苏州河,并获得谢晋元的接见将国旗送至四行仓库。这一段情节电影并未做明显夸大。但电影设计了守军列队升旗,日军出动飞机扫射国旗,守军以血肉之躯誓死护旗,守军将日军飞机打冒烟等情节。这些情节的故事张力都很足,但均属捏造。

  其五,也是电影最后的高潮,守军撤回英租界。在守军坚守四夜后,由英军将军斯马莱特出面,联络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和上海警备司令杨虎谈判,试图让守军离开四行仓库。蒋介石也认为四行仓库的死守已经没有价值,让这300多名战士死守牺牲没有太大意义,同意四行守军撤退。撤退途中,他们刚走到新垃圾桥上,无耻之极的日军居然向他们开枪射击,当场打伤了10人。直到英军将军斯马莱特亲自站到桥头怒骂日军背信,并且命令英军用平射炮朝天开炮威慑,日军才悻悻的停止开枪。而电影则将这段撤退刻画成了一次及其惨烈的突围,仅在撤退过程中倒在桥上的国军将士就超过了史料记载的四行守军伤亡的总数(一说三十余人)。

  其他不合理情节设计不再赘述,最后再谈几处我个人不太满意的地方。导演似乎过于浪漫主义,设计了很多诗意化的意象。如以戏剧中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类比守军,如白马意象,如“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般而言,这些设计不能算不好。但正如前面夸张的情节设置一样,真实的历史不够吸引人吗?

  当然,对历史的夸大和“改编”是中外战争片和历史片的通病,我们也无法要求电影还原成历史纪录片。前不久热议的反潜艇电影《灰猎犬号》,“抗德神剧”《狂怒》,狗血爱情《珍珠港》,这些电影都是不错的商业片,但不免对人们的历史观产生极大的误导。

  电影《八佰》观后感28

  “淞沪大战”日本不敢对租界轰炸,鬼子与西方列强达成了协议,保护十里洋场他们的利益,就有了背靠繁华的租界,在一幢六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高大坚固四行仓库里,弹丸之地上,第五二四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所部第一营的官兵一共只有300多人,为鼓舞士气,扩大声势,故号称800战士,孤军奋战四天四夜,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完成使命后,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的历史事件。

  电影战争场面宏大,立体感强,如临其境。炮火下残垣断壁,一开始就是打逃兵,战争是缺少兵种的,可依然在稀缺里自动减少人员,残酷性就是这样在血腥中展开,活命生存是原始人性,而战争是最反人性的。掉队与逃兵有时是混搅说不清的,而逃兵是要掉脑壳的,影片一开始就给小老百姓普及了一点部队知识。为后面的残酷性埋下伏笔。

  外围有几十万日军,以寡敌众,可不是要抱必死之心吗?影片就有部队初进四行仓库军官的训话,这段我本人觉得不是多余,而是必要。夜晚,对岸灯火通明,一个婀娜的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把战士们都吸引住,脸上呈现快乐的笑容,此刻忘了这战火连连满目疮痍的战场,而楼顶上瞭望台上团长谢晋元感叹:一半天堂一半地狱。

  士兵里有13岁的小湖北和长几岁的端午,贪生怕死的老铁,老算盘,久经沙场的老兵老葫芦,羊拐。通过不同类型兵种在战场上的表现,把有血有肉的士兵呈现在观众面前。

  特别一提的是,四行仓库圈养的一匹白马,暗喻三国里的赵子龙保家卫国英雄典范。骏马奔腾在江河两岸,中华民族不屈精神得以传承,电影近结尾团长谢晋元骑着白马与日军将领谈判,再次把暗喻引到台面。真实的历史确有白马赠英雄,被导演引用到电影,非常巧妙,值得一赞!

  看哭的那一刻,是日本人在装甲车掩护下要爆破墙的那一幕,战士们排队自杀式排除危机,喊着自己名字视死如归。这一刻我们相信战争在军魂的照耀下没有那么可怕了,我们民族有强悍的意志力的真正的军人。这一刻,八佰影片高潮到来。再就是对岸送来的国旗,被日本飞机不停徘徊轰炸,依然被中国军人护着飘扬在天空,这是影片另一高潮,我们敬佩的八佰勇士在对抗中没有退缩———

  13岁的小湖北一直被军人们关照着,无论死去的老葫芦喊话长他几岁的端午,要照顾好小湖北,还是老兵连长齐家铭都对他照顾有加,当他炯炯有神望着白马,他就演变未来的赵子龙,中国未来的接班人,这又是导演的一个隐喻,伏笔。中国军人有接班人,历经战火成长起来的接班人!

  还有趟过河的3个稚嫩学生,老兵说:“看好他们,他们比我们金贵”,这是觉醒的知识分子,热心青年,中国未来抗日的中坚力量。可惜被流弹击倒,战场只有训练有素的正规军才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再说说姜武饰演的老铁,胡子邋遢胆小如鼠,反差萌非常搞笑,到处找地方躲藏,为自己怕死找各种理由,但看到战士中弹倒地,临终挣扎的悲惨状况,还是忍不住去拉一把,结果脸颊与身上都中了弹,包着脑壳还不忘流连人生的美好:女人娇嫩的身躯是他大老爷们的念想,最后自动留守掩护战士撤离,嘱咐战友将来告诉儿子,为了儿子才惜命的,其实他爸爸不怕死。老铁形象塑造的很好,从惜命到玩命,心里过程交代的很清楚,侵略者把胆小老实的百姓逼出了勇敢的战士。

  影片有很多亮点,不一一述说。现在说说它的瑕疵,历史上八佰是掩护大部队断后的支队行为,为造成国际影响与日军交战的一次行为,不管兵种来自哪里,其实开战前战士们都报了必死的决心,因为再没有后续部队接应,背水一战。所以有一个姜武演的老铁就够了,没必要演这么多怕死的人物,反而给人以画蛇添足感觉,添加这么多分枝反而拉低分,打个比方,一个作文主题是夏天,你把春天写的再美也是跑题。八佰是以少胜多,血腥的战争,不屈顽强抗击是主旋律,起码团长谢晋元的戏份不够,他是这场仗的中国指挥官,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军官,能取人数军力,武器悬殊巨大还能抗击得4天4夜,与他的指挥密不可分,从后面历史上日伪围攻密杀他就知他在日本人眼里的分量。而他带领的部下也个个坚贞不屈,宁可做受苦虐死战俘也不做舒服苟且的伪军。

  八佰意义:此一战,证明中国军人不惧来犯倭寇,唤醒国民抗日之勇气!在与日军屡战屡败的背景下,八佰淞沪会战最后一役确实起到了振奋国民的效果。作为中华儿女,在这被外敌卡脖子时代,看看历史片,不忘国耻,也是必须的、

  电影《八佰》观后感29

  1945年9月2日,在同盟国联合受降仪式上,日方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确认,2020年9月2日,时隔七十五年,我走进熟悉的影院,看了一场最近风靡的《八佰》。影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八佰壮士”留守四行仓库,孤立无援,用智慧、勇气和鲜血与日军奋战4昼夜的悲壮故事。

  战争伊始,四行仓库被日军反复围攻,英勇的战士接连倒在血泊中。一条不宽的苏州河隔开南北两岸,南岸是英美租界,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是天堂般的存在;北岸则是被日军蹂躏的国土,枪林弹雨,尸横遍野,是无边的地狱。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一幕会想:既然注定了失败,这样的坚守有何意义?都是鲜活的生命,都是爹娘的孩子,就这么白白牺牲了?起初河对岸也是这种看客心态,让租界的人毫无防备,再后来也遭受到了日军的侵袭。当我看到陈树生为了粉碎敌人炸墙的企图,和一众战士身捆炸药,奋不顾身时;当我看到一群怯懦的小人物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勇敢的举枪反击时;当我看到南岸的国人渐渐红了眼,群情激愤,纷纷声援时,我清楚的看到了这场战斗的意义,不是用惨烈去博取西方列强的同情,而是用鲜血去唤醒愚昧初醒的四万万国人。

  这也让我联想到这次疫情初期,很多人不把病毒当回事,四处串门,仿佛与自己无关。结果不仅传染了家人,还造成了恶劣影响。如果大家都能抛弃偏见,心怀善良,共克时艰,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毕竟,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淞沪会战失败了,四行仓库终究还是失守了,但不代表我们就输了。忍辱负重,永不放弃,整个14年抗战期间,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尽管艰苦卓绝,但最终我们胜利了!上海苏州河畔,一面布满了8个炮弹孔和400余个大小枪弹孔的高墙,记录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八佰壮士”用生命唤醒了国人,“中国不会亡,中华民族不会亡!”从过去的抗日战争,到现在的抗疫、抗洪,也正是有无数的无名英雄奋战在抗疫一线,甚至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今日的和平与安宁。

  电影《八佰》观后感30

  周一晚上,妈妈公司又组织员工去看电影。妈妈说这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于是我又屁颠屁颠跟着妈妈去了。

  这部电影叙述了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市,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第88师524团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继续阻击敌人。谢晋元所部约四五百人,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宣称八百壮士。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战士们一个个背着炸药跳下楼,与敌人同归于尽。还有影片最后战士们像潮水般冲过桥,我都数不清他们流了多少血,但不管流多少血都阻挡不了他们为国捐躯、一往无前的脚步,还有战士们舍命护国旗的决心。这就是我们中国军人的英勇与壮烈,他们不惜丢了自己的性命,只要老百姓们平安无事,他们就安心了。所以我们现在幸福快乐的生活,是无数军人用生命换来的。

  仅仅是一河之隔,一边是炮火纷飞,一边是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妈妈和她公司的老板娘坐在我身边哭得稀里哗啦,眼泪都停不下来。

  电影结束后,妈妈告诉我:国不太平,何以为家?妈妈说,现在的太平盛世,我应该感恩,更不能忘记历史。我一定会记住妈妈的话......

  电影《八佰》观后感31

  观看抗战影片,追忆峥嵘岁月。近日,为重温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业绩,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爱国热情,便利大本营(北京)国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便利大本营”),组织全体员工观看抗战题材电影《八佰》,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青春志向和红色生涯。

  当历史赤裸裸摆在你的面前时,你会有何感想?

  作为一个80、90后,历史对于我们来说,从来都是存在于初高中课本上的文字,而今天,当那段血淋淋的历史摆在面前时,才发现,那些简单的文字,记录的是一个时代,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当年那场劫难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今天回头再看依旧让人感觉到悲痛。

  《八佰》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以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为题材的战争片,讲述了史称“八佰壮士”的军人于四行仓库浴血奋战、阻击日军的故事。

  这场战争非常惨烈,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有400多人,但他们要面对的是30万日军。

  这样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原本注定是败仗,但是那400多人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在这部电影中,没有主角,但又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个听着普通却又无比响亮的名字,如陈树生、端午、谢晋元、老算盘之类,其“舍生取义,我所愿也”的豪情壮志无不感动着每一个热血儿郎。

  观影中,便利大本营的每一位家人无不被影片的剧情所感染,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懂得唯有更加珍惜当下拥有,才能为未来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更知珍惜,就要更加努力。曾经屈辱的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是不能忘记今天的和平都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努力下的成果。

  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是属于先辈们的革命记忆;

  以史明智、继往开来,是当代人身上应肩负的责任。

  疫情肆虐的2020年一切都是这么艰难,通过重温波澜起伏的抗战往事,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在当前形势下同舟共济、共度难关,更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见言见行、勤勉工作,为公司的生存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人依旧是当年那个不畏生死,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但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中国了,曾经那个落后挨打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国力强盛的新中国。这从来不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如今依然有国家在经历着战争与苦难,我们只是足够幸运的,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一生最让我值得骄傲的事情,大概就是我是一名中国人!

  每一个中国人,请记住曾经前辈们为了祖国付出过的惨痛代价,时刻警醒着自己,只有中国强大了,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才能够更强大。

  无论电影拍得怎么样,我想说的是,现在我们国家能够在世界话语权中占据越来越重的位置,是无数先烈英雄们用命换来的,就像电影当中,他们中绝大多数是没有留名的。

  铭记历史,方能展望未来。

  电影《八佰》观后感32

  电影《八佰》“轰炸式”的宣传让我的心蠢蠢欲动,昨日,我和妈妈终于一起去看了这部最近很火的国产抗日片,看完后心里对那些抗日牺牲的英雄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敬佩。

  这部影片是从1937年10月底“淞沪会战”的尾声战役改编而成的,主要讲了“八佰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最后成功突围到租界的故事,场面非常的震撼。

  当然影片中也有很多让人泪崩的地方,触动我的泪点是一位战士把炸弹绑在身上,然后拉开引线往楼下跳,因为当时日军要用炸弹炸楼,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么四行仓库就全没了,然而日军他们有盾牌举在上面,手榴弹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战士们只能这样从高空跳下去,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战士牺牲,且在跳楼前还报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儿不孝了!”彻底让我忍不住了大哭了起来,他们也是有爸有妈的孩子啊!但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的精神,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自豪,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我们那份爱国的精神和那颗爱国心是一成不变,是一直长存的。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

  看完这影片,我的眼睛哭肿了,迟迟都缓不过来,能让我哭得这么厉害的电影,这是第一部,等长大了我一定要去四行仓库看看,一定要记住这些先烈们,勿忘国耻!

  电影《八佰》观后感33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和烧结厂的同事们一起观看了《八佰》,感谢公司,感谢阚总给予我们这次特殊的观影机会。

  电影刚开始的几分钟,感觉很压抑,透不过气。同事说我,这是最基础的战争题材,你连这个都看不了?看完整部电影,在我看来这不是战争题材,这是一部民族主义历史沉淀片。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情:当他们在自己身上绑上炸药喊出自己的名字义无反顾的跳下去的时候,当他们说来生再见的时候......

  四行仓库与租界隔河而望,形成了鲜烈的对比,一线天堂,一线地狱。连接租界和四行仓库的桥叫浙江路桥,也叫老垃圾桥,长59.741米。影片的最后是生的希望,而这生的希望就是穿越这59.741米,许多人留在了这59.741米上。

  观影后觉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实在是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当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压力。许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昼的时间无法自处。或许这是社会现状,形成这样的原因是我们不够强大,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多。和《八佰》里面的战士一样,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对自由的向往,就不会再有崩溃的时刻。

  我们没有生在战争时代,我们的今天是祖祖辈辈为我们创造的。当我们有了梦想,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要去拼搏。为我们美丽的特钢,我们的德龙集团贡献出一份力量!要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学习上。努力学习自己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学之所用在阚总的带领下会建设出一个更美好的新特钢!在厂领导的推动与鼓舞下我们会更出色的完成每一项任务,努力向上!

  电影《八佰》观后感34

  整场电影看完,心情无比沉重,久久不能平复。

  回想小时候,爷爷跟我讲述他们在战场上的悲烈,奶奶跟我说白洋淀百姓在日军侵略时对枪炮声的恐惧。至今还记得他们最喜欢看电视剧是《长征》。

  电影《八佰》场景高度还原历史,代入感非常强烈,给人一种置身苏州河对岸的真实感。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战役的最后一役,留下的是以谢晋元为首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坚守四行仓库,他们这四天的生生死死就是《八佰》。

  四行仓库,一个特殊的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灯火辉煌的英美租界,光怪陆离,歌舞升平;一边是浴血奋战的四百战士,血肉横飞,硝烟弥漫。一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场历史直播战役,通过电影形象描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战士们保家卫国,壮怀激烈的决心,电影中微观战场的刻画,击爆无数人泪点,蝼蚁尚且贪生,影片中就连老鼠也要求生,有人却在赴死,为抵挡日军进攻,陈树生抱着两捆炸药包,纵身一跃,留下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在他之后,一个个战士拉响身上的炸药包,大喊着自己的姓名,跳下仓库。“护旗手”坚毅的守护旗帜,整个过程,就像是接力赛,那面飘扬的旗帜却更显悲壮。

  电影的燃点与泪点太多,战士们保护的不是旗帜,而是民族尊严,战士们激发的是整个民族的血性!这场电影用历史警醒我辈,勿忘国耻,奋勇前进。

  电影《八佰》观后感35

  看完《八佰》这部电影,战争的炮火、硝烟和血腥以及爱国战士们熊熊燃烧的爱国之情,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佰》主要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国民党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奉命坚守上海闸北,留守四行仓库。实际人数四百二十余人的队伍为壮声势而对外号称八百人,这便是片名《八佰》的来源。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获令撤往英租界的动人故事。

  《八佰》中的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却一半天堂,一半地狱。当河的这边战争打响,血雨腥风之时,河的那边却还在打麻将,玩乐,连物资也不舍得捐赠。甚至还有人荒唐地寻问着:“有人买望远镜吗?可以把对面看得清楚一些。”由此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当时的中国人麻木不仁,软弱,没有一丝反抗意识,以至于令人心寒和后怕。这与如今校园欺凌,车祸等事故发生之时,不少人袖手旁观,凑热闹却不伸出援手有什么区别呢?

  但幸运的是当时的中华民族最终还是清醒了起来,团结了起来,反抗了起来。从最初的漠不关心,到后来举起了枪向敌人射击,河两岸的人民终于联合了起来,一同守护祖国疆土,着实令人感动。如今的我们也应向前辈们学习,勇于出手,敢于帮助。

  另一个让我感到震撼的场面是机枪连排队跳楼去炸厚钢板的场面。一个个的烈士报上名字和家乡,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线,以血肉之躯去博取一丝胜利的希望,怎不令人泪下呢?当好不容易炸开一个口的钢板阵正缓缓愈合之时,大家紧张着,盼望着,一名战士毅然站在楼边,随着一声带着浓浓陕西腔的“娘,孩儿不孝了!”后为国捐躯,这是多么大的决心和信念啊!这段直接将整段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感动的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每一个烈士,不仅是国家的希望,更是家庭的支柱,一位位烈士身后,便是一个个家庭,向烈士致敬,向烈士家庭致敬。

  影片结束,电影画面一幕幕闪过,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庆幸自己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庆幸自己被那么多人保护着。此时,我们正当少年,满怀希望,满腔热血,寄托着先祖们强国和平的希望,砥砺前行吧,纵使荆天棘地,也不负此行!

  烈士已故,战魂不灭,各尽其责,共护和平。

  电影《八佰》观后感36

  当我成尘时,你必能看见我的微笑。——题记

  有句话说得好:“天堂离地狱只有一步之距。”电影里的800壮士也正是如此。在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也听说过一些关于800壮士的故事,但看完电影之后还是会忍不住落泪。1937年,抗日时期,中国在淞沪战争最后只留下了一个师的军力去打后卫,抵抗上海日军,最后却零零散散只剩了几百人。他们只有400多人,对外却宣称有800人,而他们的勇气和力量也远远不止800人。日军用尽了一切非人的手段,但他们一次次的扛了下来,用行动告诉世界,中国人还没有放弃!

  四行仓库在苏州河的一岸,而另一岸是租界。开头,我看到了那些租界里的国人如鲁迅先生笔下一般的麻木不仁:夜晚的租界依然灯火通明,仿佛对岸的战争不存在一般,有些人竟然还在赌博,这也是将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现的淋漓尽致啊。

  电影中,端午和小湖北都是孩子,他们在影片的最后都“醒了”,成了当时的勇士,他们的举动与影片中的老算盘和一个老头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心中刚开始还在各种纠结,最后也为国家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后者为了自己活命,想尽办法逃离战场。最后一战时老算盘看到对岸的战况,他下了车,也去岸边望着,虽然只有一个镜头,但忍不住让我产生遐想,他是不是后悔了?他是不是也想回到对岸,帮助他们去击退日军?他是不是也“醒了”?

  电影中还有一个情节:日本人准备摆好钢板阵,向四行仓库进行攻击,于是那里的战士个个都绑上炸弹,跳到日本人的阵形里,才使日本人撤退,爆炸声响彻天际,对岸租借的人也是十分惊讶,日本人说好的三小时攻下四行仓库也不了了之。

  他们跳下楼时我十分惊叹,世界上真的有不怕死的吗?没有,他们也怕但他们却有舍己为人、前仆后继、奔赴战场的精神,这是最可贵的。

  前年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上海旅游,自然也去到了四行仓库的遗址。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依然很清晰破烂不堪的墙体,上面有一堆又一堆被于弹打了凹陷的印子,黑一块白一块完全无法想象当时战况究竟有多激烈。

  狼烟四起,枪声余音缭绕;待到破晓,奔赴战场怀抱,挚友已故,精神终究未倒;故土燃烧,保卫者奔向风暴:无憾与你相遥,幸而留下微笑!

  “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电影《八佰》观后感37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的生命如稻草般脆弱,可一旦做了平常人做不到的事,那就不再平凡,不再平庸,变得坚不可摧。我们存在于这个时代,就必须肩负起这个时代的命运,无论是鼎盛还是衰败,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做这个国家的支柱,一个人或许是渺小的,但所有人都是同一条心,那一定是不可摧折的!

  回顾历史,显得的当下存在太美好,与那时的人们比起来,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幸运?

  革命烈士用满腔热血谱写着这个民族的魂魄,可一旦这个民族病了,只凭屈指可数勇敢的、无畏的人民是不够的,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不能留给外人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在遭受危难时是不容易被打败的,从古至今,顽强的精神一直流淌在革命的路上。

  1937年10月,上海沦陷,遍地狼藉。从影片中看到,一江之隔一面的大地上富丽堂皇,灯红酒绿,河水上映着对岸台子上的戏子,满脸洋溢着笑容,台下人在喧闹中有说有笑,孩子们在宽阔的街道上轻盈的跑着,时不时回回头看看自己的父母有没有跟上来,路边卖糖葫芦的专心收着钱。这边没有硝烟,这里是租界。

  一面的大地上,千疮百孔,肮脏的水潭里沉寂着泥土和血迹。仓库的楼被摧残的奄奄一息,楼内壮士满身伤痕,一个又一个生命在支撑着这片土地。第二日,日本人向四行仓库攻击我们没有足够先进的武器,即使日本人即将炸破楼梯,我们也没有办法……只能用一个又一个生命背着炸弹去破坏日本人的进攻,壮士们连续的把自己投入敌群,就是这样才阻止了日本人进一步攻击。可上海四万万同胞呢?去哪里了?还是在租界里面贪生怕死,每天一推开窗子,听见的就是枪声、炮声,就看见四行仓库的人拼命与敌人抗争。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谁又不怕死呢?还是眼睁睁的看着这片土地被各国列强瓜分,还是看着同胞们白白地失去生命,上海之所以沦陷,并非中国人少,而是我们不够团结,如果同一条心,我们或许不会让壮士们用身体当炸药,活生生的被炸死。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国民族正是有这些精忠报国的人,这个民族才没有亡!追溯历史,这个民族有过兴盛,有过衰败,却从未惧怕过!

  拯救中国并非是靠四行仓库内的800人,壮士们的牺牲,只是为了点醒这个民族,点醒我们的魂魄,抗日的精神在于顽强,在于活着,生命给予这个民族最纯真的感情,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

  电影《八佰》观后感38

  今天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电影《八佰》。在这之前,听朋友们谈论说这部电影很精彩,当我在影院坐了两个多小时从头到尾看完后,内心更是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的历史,继东北沦陷、华北沦陷后,国民党军队大规模撤退时,谢晋元团长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军团却坚决地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杀敌,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国军人的骨气和血性!

  留守的人中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其他县市支援的人,有的人意志不坚定,有的人想回家娶妻生子,有的只是想看看大上海的繁华……他们却不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整个中华大地,硝烟四起,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日军的铁蹄践踏着祖国母亲的每一寸身体,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人类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不变法则!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这是怎样的家国情怀,当国民党军队都在撤退时,这群人却是当时的逆行者!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却有让全世界都敬畏的信念,那些浑身捆绑手榴弹,纵身跳入敌人钢板阵中的一个个“陈树生”,早已抱着必死的决心投入这场敌我力量悬殊的决战,国难当头,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不朽丰碑!

  在战斗之初,生活在依旧歌舞升平的租界里的同胞,似乎还觉得此次战斗与己无关,但看到壮士们一个接一个跳入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后,中华儿女骨子里最深沉的民族精神被激发了出来,捐款、捐物……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积极支持前线的战士们!爱国是需要传承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无数先辈们前赴后继的奉献才有了如今的太平盛世!

  电影中令人感动的地方很多,看完后我的内心很受触动,被那个年代的人们所感动,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愿我们珍惜幸福生活,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愿世界没有战争。

  电影《八佰》观后感39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题记

  X月X日晚上下班回家,晚上没吃晚饭于是便买了块吮指原味鸡和妹妹急匆匆去电影院看《八佰》。

  租界一端,十里洋场,声乐鼎沸;一桥之隔,却已满目疮痍。目下所及,俱是残腿断臂,血肉横飞;耳边所闻,只得炮火轰鸣,喊杀嘶吼;四下环顾,绝无可生之境地。椎心泣血,涕泗横流之际,胸中之火,已然烧上心头。四行仓库里一个个没留下名姓的英雄,用人肉堆出来了这一寸领土。所展细节,处处令人动容。借用其中片中一段遗言必有一日,我军旗帜将插上富士山头,使我子孙后代,再不遭此屈辱。

  影片放完,泪目,开场前买的原味鸡一口未动,已然凉了。一部影片有人吹捧就会有人去踩,抛开性质不谈,可是这讲的是历史,可以说近10年来说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抗日电影,除《唐山大地震》后第二次让我泪目的电影。

  最后一句话:吾辈当自强!

  电影《八佰》观后感40

  作为一部饱受期待的爱国主义电影,我在《八佰》上映的第二天得以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看了这部战争片。我自认为我的泪点还算挺高,上一次哭成傻子还是在看《寻梦环游记》的时候,但这部电影属实给了我很大刺激与震撼。出场时心情高涨,感慨良多,因此趁着热情写下这篇观后感。

  《八佰》可以说是一部极其硬核的战争片了。它毫不避讳地直接拍出战场上的惨烈景象。尸横遍野,血流满地,无数战士中枪倒地,痛苦呻吟,中间一段拼刺刀的戏码更是紧张刺激,可以看出无论是演员的化妆、现场的声效、场景的描绘都可以说是极其用心,剧情方面后期总感觉略微有点拖长,但作为门外汉的我无法给予正确评价,因此不过多赘述,总体来讲是一部很良心的电影。

  接下来进入正题。

  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日军侵华中,淞沪会战打的最后一场战役,由谢晋元和杨瑞符率领的八十八师以四行仓库为据点进行的防守战。蒋司令希望以八十八师的奋力抵抗与牺牲赢取来自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因此下令八十八军固守四行仓库七天。

  不同于以往,从一个宏观的大局角度上描绘一个战争的进程,《八佰》采用了群像式演出,毫不避讳地展现出每一类人在面对绝境时心态的转变,为观众呈现出脆弱的人性在面临极端情境时的摇摆。

  在影片的开头,士兵们的命运便借营长之口宣告而出:这座仓库是坚实的阵地,更是我们的坟墓。近乎绝望的现实,不免让人催生逃跑的心理。端午曾经试图通过河道逃生,老算盘则是人如其名,无时无刻不在打算着如何才能离开这个鬼地方。我们在批判这些人想要逃跑的小心思时,不妨深思一下倘若换做自己,自己又会怎么做呢?

  战争总是要结束的,总有人要活下来的,我上有老下有小,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啊!老算盘跪下求着端午放过他的场景到现在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

  是啊,试问谁会喜欢死亡呢?当士兵中弹倒下,绝望地伸手试图抓住战友,一句我想活下去!真是让我心都碎了。但军团身后,即为国门。失去了国家,也就失去了信仰,民族的意义更是不复存在。为了民族,为了国家,无数战士挺身而出,一腔热血怒撒沙场,终是战胜了死亡的恐惧。

  那一个个绑着手榴弹跳下去的战士,我们无法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但我们都知道,他们每一个人都怀有一颗热爱的心,用自己的躯体筑成血肉的长城。

  在这部电影里,没有所谓的绝对男一号。每个人在经历战争的洗礼后都多少有所改变。

  端午从试图逃跑,到舍生举旗;老铁从不断牺牲队友,到自己最终国家拼搏;就连十三岁的小湖北的眼神,都从逃避,呆滞变得坚定,沉着。战争是一场血与火的试炼,它终究改变了所有人。

  电影采用阴冷的色调和巧妙的运镜向观众传达了反战的思想。苏州河一面歌舞升平,一面战火连天。天堂和地域仅仅一线之遥,但却难于登天。

  在保卫战开始之初,战士们拼死拼活与敌人抗争到底的时候,民众如同一群看客,点起的烟花让我心寒,仿佛眼前的一场好戏与他们毫无关联。鲁迅先生笔下所描绘的麻木的中国人,大概便是这样的一番神情吧。

  但当民众们看到每一位战士的神情,意识到每一位战士为了国家付出的努力,他们的民族之魂终于被激发。嬉闹般的叫好声销声匿迹,有的只有信念与物质上的支持。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目的便达到了。区区几百人,面对数量庞大的敌人又能改变什么呢?但他们的努力激发了国人的血性,激发了四万万人一致抗日的决心。

  或许旗帜的树立使得八十八军更快的遭到了敌军的疯狂攻击,但竖起这面国旗表明了中华民族将要抗争到底的态度。这是向敌人的宣告:只要这面旗帜还立在这里,中华民族便永远不可能倒下。

  有的人故意抹黑,声称这部电影是给gmd洗白。但我认为,当倭寇入侵到家门口时,挺立在防线前的战士永远都会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不如怀着一份敬畏之心,好好看看这中华男儿的气概。

  电影《八佰》观后感41

  整个影片呈现出一种灰暗的色调,黑白肃杀,唯一的颜色的就是鲜红的血,随着一颗颗子弹射进人体后喷涌而出,在屏幕上渲染出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八佰》就是这样带我进入了这段惨烈的岁月当中。

  1937年10月,上海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国民党第八十八师524团团长谢晋元率领四百二十余人坚守在四行仓库,与上万名日军对抗四天四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不屈服,与日军抗战到底的决心。

  片段一,上海法租界入口,灰暗的背景之下,雨未停,大桥之上,众人打着雨伞等待进入法租界,偶尔传来几声枪响,让人群更加躁动,上海大部分地区已经沦陷,只剩下法租界这边是安全的,一条河之隔,这边是流光溢彩,歌舞升平,那边是硝烟四起,断壁残垣,泥泞的道路,还有随处可见的战壕,暗红色的血迹,一副人间炼狱景象。

  片段二,日军来犯,坚守四行仓库的士兵们立即开始拦截阻击,一颗颗子弹挟裹着收割生命的戾气快速的飞过来,那些无畏的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守护着四行仓库不被敌人攻陷,自己的兄弟倒下去了,旁边的人赶紧补上,子弹打入人的身体,有的来不及挣扎,瞬间毙命,生死只在刹那。

  片段三,日军被打退,终于可以歇口气的兵士们,趴在窗户那里,看着对岸的歌舞升平,那里有戏台、有热气腾腾的包子铺、有人来人往的赌场、有穿着旗袍的美女在窗边远眺,那边才是他们向往的生活,可是作为一名军人,他们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他们要保护那些平民,保护他们安宁祥和的生活不被敌人侵犯,为此,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

  片段四,敌人再次进攻,重炮攻击,眼看四行仓库被炸的满目疮痍,更多的士兵倒了下去,敌人又拿着钢盔甲护住下面的工兵对墙体进行凿破,埋入炸药,如此猛烈的炸药,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守护在上面的士兵扔手榴弹,想炸开他们的防护,可是钢板太厚,一点作用都没有,如此危急的时刻,他们的士兵站了出来,身负炸药,义无反顾的跳了下去,顿时,一声巨响,火光冲天,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逝去,但是敌人并没有退缩,我们的士兵身上绑缚炸药,排成一行,前赴后继,他们站在那个洞口前,高喊着自己的名字和籍贯,挨个跳了下去。对岸的人们听着那边的爆炸声和士兵们最后的呐喊,都眼含热泪,深深的鞠躬。

  片段五,为了给对岸的八十八师的勇士们送电话线,法租界这边的人们纷纷过来报名,只是当他们踏上那座桥的时候,日军埋伏在不远处的狙击手顿时将他们射杀,可是这边的人们还是义无反顾,哪怕在这座桥上走不到两步路,就倒下去了,最终将电话线送到军人身边的是那位看似冷漠的开赌场的痞子青年小刀,当他忍着剧痛,将电话线扔到接应他的士兵身边时,他终于如释重负,倒在血泊之中。

  片段六,爱国女青年从水里游到对岸,冒死将一面国民党的旗帜送到留守的军人那里,当他们在大厅内商议,这面旗帜到底要不要升起,上面的命令是让他们再坚守两天,如果不升这面旗帜的话,他们咬紧牙拼一下还能完成任务,但是如果这面旗帜升起来,就是对日军的挑衅,那么日军将会发动更猛烈的攻击,那么他们估计一个上午就难坚持。最终他们决定升起这面旗帜,因为这里面不仅仅包含了他们的意志和信仰,也包含了他们奋战到底的决心。当在四行仓库顶楼升起了这面旗帜之后,对岸的人都沸腾了,还有英法等外国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永不屈服的民族,哪怕流尽身体里的最后一滴血,也要和敌人抗战到底。他们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活。

  片段七,坚守在四行仓库里面的军人接到新的命令,让他们离开四行仓库,从那座桥撤回法租界,哪怕谢晋元团长据理力争,想要留守在这里,继续和日军抗战,但是为了大局着想,他不得不下命令,让他的战士们收拾行囊,重整军容军纪,以尊严、守纪的队伍从四行仓库撤离到法租界。日军自然不会放过此等机会,八十八师的士兵们分成一支支小队分批通过,团长下令,哪怕爬也要让他们爬到对岸去,为他们以后的抗战积攒力量。

  谢晋元带头冲了出去,他们这一支队伍几乎全部牺牲,他已经冲了过去,但是看到后面受伤的士兵,他又折返了回去,当一支支队伍冲过来的时候,牺牲的战士也越来越多,看到此刻,对岸的女人和孩子们自发的将挡在桥上的栅栏掀开,嘴里喊着,你们快点啊,快点,那一只只手往前伸着,想拉住她们最可爱的战士们,此时镜头定格在这里,全片结束。

  其实从《八佰》首映,引发的热论都不减,他们都说,看过此片,心中热血沸腾,感动的热泪盈眶。前两天,看新闻,一位老兵看完此部电影,在电影院里久久不肯离去,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哭的不能自已,我实在是不敢想象自己看过这部电影会是什么感觉。

  同事提议去看电影,我稍微有些犹豫,但是从她口中说出《八佰》,我顿时有一种强烈的欲望,一定要去看,走之前,带了一包纸巾,因为,真的怕自己忍不住会落泪。

  果然,当看到那些军人们不顾生死,坚守在四行仓库,在日军的攻击之下,他们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去,有一个士兵临死之前,拼着最后一丝力气向老算盘拜托道,求求你,顶替我的位置,守护住这里,不要让敌人攻进来,我瞬间眼泪止不住流下来了。

  当看到那些士兵身负炸药,从楼上跳下来的时候,电影院里的人们几乎都屏住了呼吸,我们呆呆的看着眼前的一帧帧镜头晃过,这虽然只是电影,但是在过去的那个年代里,战争只会更加的惨烈。

  电影定格在最后一幕的时候,音乐停止了,影院里一片寂静,在那长达十几秒的时间里,没有人动,也没有人发出异常的声音,这种寂静没有人敢打破,灵魂被深深的震撼,那一刻,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我想他们也和我的心情是一样的吧。

  我们都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那么悲壮、那么残酷的战争,但是对于这段历史我们永远都不敢忘,也不能忘,因为正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对那些革命先烈,我们会永远怀念他们,他们的民族大义,他们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将会代代相传,而我们也会接过他们的传力棒,将我们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惊叹,让那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望之却步,永远不敢再生出侵略我们的不轨之心。

  电影里那些演员,我几乎都没有认出来,除了欧豪,是不是得夸赞一下他们的演技!

  虽然没有看豆瓣评分,但是我相信这部电影的得分应该不会差,抛开那些影评人吹毛求疵的各种找茬,我觉得我能给它90分。

  因为,和我一起观看电影的人们,都被感动了。

  电影《八佰》观后感42

  《八佰》这部电影描述了在淞沪会战尾声时期在四行仓库发生的一场战斗。电影开篇演出经过近三个月的苦战,中国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军心士气严重低迷,比刚挺进上海时的雄赳赳、气昂昂完全不同。在血与火的战场,再勇敢的战士也经受不住身边战友们的持续牺牲。大撤退的命令一下达,军队在撤退中陷入混乱状态,在日军突击分队的攻势下,建制几乎被完全打乱。国府高层考虑九宫公约即将召开,决定留一支部队坚守苏州河岸的四行仓库,以显示国军仍在坚守上海,在国际社会上寻求更大帮助。

  电影然后描述了溃散的十余名士兵加入了守卫四行仓库的五二四团第一营,这些溃散的士兵,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部队,有的甚至是新兵,有的也已被日军吓破了胆。随着战事的激烈程度,这些加入的散兵在身边战友的感召下,找回了杀敌的勇气。守军们的顽强奋战被河对岸的外国侨民和中国百姓都深深看在眼里,在坚守了四天四夜之后,遵照上级命令退入了租界。

  在观看完这部电影的感觉,就是开篇很宏大,结局却显得有些意犹未尽,遗憾点太多,更重要的是鉴于历史后来对这支孤军的下场结局并不好,团长谢晋元被叛徒杀害,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孤军营又被日军俘虏受尽磨难。给人感觉就是比起屈辱被俘倒不如与日军血战到底来的痛快。

  比起2020年播出的《捍卫者》有明显的差别,《捍卫者》描写的是淞沪会战初期的宝山县城保卫战,姚子青营长率部死守宝山县城七天七夜,最终英勇战死。两场作战规模非常相似,都是敌强我弱的局面。但在本质上却有明显的区别,宝山保卫战姚子青率部守卫国土,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因素,宁可全军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也不会受到其他的干扰。四行仓库保卫战是谢晋元团长率部守卫四行仓库,其发起意义在于国府高层想要通过在上海的坚守,引起九国公约在国际上更大的帮助中国,这是一场因政治外交发起的一场军事作战,军队必须要接受政治的指令行事。守军就不可能放开手脚的作战,在坚守四天四夜之后,谢晋元团长只能率部退入租界,结束这场战斗。军人不畏死,就怕死的不明不白。最后向在抗战中为国家牺牲的中国将士致敬!这是小生看完《八佰》这部剧的感想,欢迎诸位看官游览,留言指出不足之处。

  电影《八佰》观后感43

  刚开始我并不知道《八佰》这部电影讲述了什么故事,只是知道它在网上的争议很大,为了保持对电影内容的好奇心和神秘感,我也没有过多去了解。今天我去看了这部电影。本来有千言万语,但是看到B站,微博上已经有太多人点评分析过了,我也说不出什么新意,那就从我个人的角度,不参杂任何历史,谈谈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吧。

  整部电影给我映象最深的就是隔着苏州河迥然不同的天堂和地狱。当仓库内死守的战士筑建防御工事的时候,河对面的人们喝酒听曲唱戏,富太太们照样喝茶打麻将嚼着上海话吐槽老公微薄的工资。当日军围攻仓库,扬言三个小时攻下仓库时,河对面的人们抱着看戏的心态,戏虐的下赌注,抢观戏的最佳位置。当仓库内战士现场直播式的以血肉之躯与日军拼死相搏时,河对面的国人心底产生了或是怜悯或是悲愤的情感。当看到仓库内的战士冒死也要守住国旗时,河对岸的民众的爱国之情真正被点燃。在最后战士们争分夺秒的过河时,河对岸的民众更是不顾一切的冲破铁丝网要和战士们同在。

  这整部电影不仅仅是在写仓库中每位战士的成长,不仅是端午(欧豪饰)从刚开始的懦弱到最后护旗牺牲;不仅是小湖北(张俊一饰)从一个被保护到主动拿起枪投入战斗,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不仅是老铁(姜武饰)从刚开始胆怯消极应战到最后掩护主部队撤离;不仅是陈树生(郑恺饰)留下舍身取义儿所愿就身绑手榴弹英勇跳下与敌人同归于尽,以及一个个和他一样甘愿牺牲的勇士他们的牺牲当然是我们应该歌颂的,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我辈皆应如此!

  但是我觉得导演好像并不满足于对这些单个人物的成长和表达,导演想要传达的是一种大视角,大格局。苏州河一侧满目苍夷,断臂嶙峋,寸草不生,尸横遍野。苏州河另一侧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灯火通明,近在眼前的战争好像与他们毫不相干。只要自己还能生活的好好的,什么国家,民族,大义统统不关我的事!不禁让人感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在近距离的直观了仓库内战士的战斗后,租借内的国人整体上也在逐渐转变成长。这也许才是导演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导演不仅想让河对岸租借内的国人成长,更希望给每一个观影的观众以启迪:国家遇到危难时,每一个国人都不应该也不可能是身外人,战火时刻都会因为你的漠不关心和高高挂起而愈烧愈烈,烧到自己身上只是迟早的事,所以我们必须同仇敌忾!

  电影《八佰》观后感44

  在看之前我已经在各大社交平台表明了我对这部影片的态度,但是为了能更好的了解这部影片导演编剧想要表达的意思我前两天还是特意去了趟影院一探究竟,又用了几天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绪,现在和大家谈谈我对这段历史和这部电影的最终看法!

  历史回顾,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为阻击日军进攻并掩护大部队后撤,更为了能够博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援,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在团附谢晋元的带领下留下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电影讲的就是这个历史故事!

  那么首先我们从当时的政治军事角度来讲,如果日军使用飞机舰炮等重武器全力进攻,那么上海四行仓库还是好打的。但问题就出在这,四行仓库离西方列强的租界只隔了一条苏州河,一旦使用重武器进攻那么稍有差池就会影响到西方列强租界的安危,而当时小日本还是比较忌惮西方列强的,所以最后也就用轻武器配合步兵来了一波进攻,然后就被我守军击退了!

  其次从这部电影叙事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是在走爱国英雄主义的路线,说实话看到我国士兵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的那一刻我也是鼻子酸酸的,差点流泪。还有黄志忠扮演的老葫芦也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台词:国军在跑路。但是这部电影也有让我比较无语的桥段,比如说有纹身的鬼子泅渡渗透,当时看到这片段我就在想他们是日军?还是青帮?当然让我无语的还有天台护旗这个片段,因为这么做在战争中是非常不合理的,其情节和神剧没什么两样!

  最后,我再说一个发生在影院的小插曲,坐在我身旁的两个妹子在电影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哭的稀里哗啦了!与此同时我又听到有人在谈论那段历史,其内容大概就是美化夸大果党和果军在抗战中的作用,哎,我真不知道他们是从那部地摊文学小说作品中看到的这些内容!哎,怪不得有人说:任何影视作品都是输出意识形态的载体。现在看来这句话一点错都没有!

  电影《八佰》观后感45

  怀着激动的心情,东明店全体员工一起观看了《八佰》。感谢公司,感谢胥总给予我们这次特殊的观影机会。

  电影刚开始的几分钟,感觉很压抑,透不过气。同事说我,这是最基础的战争题材,你连这个都看不了?看完整部电影,在我看来这不是战争题材,这是一部民族主义历史沉淀片。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情:当他们在自己身上绑上炸药喊出自己的名字义无反顾的跳下去的时候,当他们说来生再见的时候......

  四行仓库与租界隔河而望,形成了鲜烈的对比,一线天堂,一线地狱。连接租界和四行仓库的桥叫浙江路桥,也叫老垃圾桥,长59.741米。影片的最后是生的希望,而这生的希望就是穿越这59.741米,许多人留在了这59.741米上。

  观影后觉得有些与现实何其相似。都说成年人的世界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每个人都有不可说的压力。白天努力工作,夜晚开始崩溃。许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昼的时间无法自处。或许这是社会现状,因为我也经历了一段这样的时光。形成这样的原因是我们不够强大,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多。和《八佰》里面的战士一样,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对自由的向往,就不会再有崩溃的时刻。

  我们没有生在战争时代,我们的今天是祖祖辈辈为我们创造的。当我们有了梦想,有了要保护的人,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没有时间去崩溃,只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想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学习上。努力学习自己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努力锻炼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努力的守护家人。

  愿大家都能勇敢的面对来自于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努力向上。

  电影《八佰》观后感46

  以一条苏州河为界,一边是天堂,另一边便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一个从楼顶高喊出自己的名字无畏跃下引爆自己时,不仅喊醒了河对麻木的民众更是炸醒了民族的热血。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的手伸出时,中国人的抗战情绪才被真正的唤醒了。

  邯郸金隅太行团支部孔祥卿

  中国军人誓死捍卫上海四行仓库的的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四行仓库保卫战。四行会战在历史战争的长河中算不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战役,甚至在淞沪战役中并不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但该战役在民众的心中却是意义重大的,是人民抗战意识空前高涨的引线,在四行仓库房顶上他们升起的不仅仅是旗帜,更是坚定不移的信仰,是国家的希望和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作为一颗种子,去叫醒更多的国人。

  邯郸金隅太行团支部范弘芳

  八佰壮士他们只是一群普通人,可能是家里的父亲、丈夫、儿子,可恰恰是这样一群普通人,在面对日军猛烈的进攻时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宁死也要坚守阵地。在国家大义面前再普通的人都可能成为民族英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八百壮士们的爱国精神让我们感动,牺牲精神让我们敬畏,抗战精神值得我们传承。愿所有人牢记: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作为金隅太行人,我们也应以史为鉴,知耻而后勇,奋发图强,在工作中做努力奋斗,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邯郸金隅太行团支部刘涵

  影片的最后战士们撤退到了租界,被租界军队缴械并集中看押到了兵营,无法撤离上海,直到最后被日军俘获。归根结底还是那时的中国不够强大,上海流离的百姓竟要靠租界保护,撤离的国军被羁押,强如日军面对租界时还是要看各国脸色给几分面子。一句话:弱国无外交,只有让人民群众觉醒来使我们的祖国的国力越来越强盛,才会有如今天这般的话语权。

  邯郸金隅太行团支部李天龙

  赵云七进七出,以一敌百。而八百壮士们面对的浩浩荡荡的日本军队,同是毫不退怯。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片中多次出现了白马,一开始白马受惊四处逃窜,如同刚刚入驻四行仓库时惊魂未定的守军战士,胆怯畏战;而后白马重新出现来到四行仓库就好比国军战士坚定信心,誓死守卫;最后出现的白马则或许意味着新的民族希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片中直接同白马产生交流的小七月和小湖北是八百壮士中年纪几乎最小的,汉室中兴待后生国家的复兴与民族的希望正是寄托在这些具有民族热血的晚辈的身上。 

【《八佰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八佰观后感怎么写02-15

观八佰有感02-12

电影《无双》观后感02-17

电影观后感——《廊桥遗梦》02-17

《飞天》电影观后感12-09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06-26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06-26

《死亡诗社》电影观后感02-11

电影《大玩家》观后感02-09

《金色记忆》电影观后感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