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另,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带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倒装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
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要补充出来。
省略宾语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训练题
一、复习:根据上面的内容填空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
2.为为所表被动。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
(2)用者的后置。如: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
(2)承后省。如:
(3)自述省。如:
(4)对话省。如:
2.省略谓语。如:
3.省略宾语。如:
4.省略介词宾语。如:
5.省略介词于。如:
二、习题演练
1、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D、斯固百世之遇也
2、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B、洎牧以谗诛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智勇多困于所溺
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安在沛公能急人之困也D、何由知吾可也
4、选出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选出不属于状语后置句的一项
A、洞庭君安在哉B、以勇气闻于诸候
C、青,取之于蓝D、虽董之以严刑
6、选出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
A、今以钟磬置水中B、吾从而师之
C、沛公居山东时D、百姓之不见保
7、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何以能鼓乐也B、不然,籍何以至此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B、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9、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此世所以不传也
C、夫水,智者乐也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10、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而诸侯敢救赵者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而封之以膏腴之地D、客有吹洞箫者
11、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既而得其尸于井B、句读之不知
C、蜀道难,难于上青天D、会于西河外渑池
12、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王语暴以好乐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13、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为大梁夷门监者②至于激于义理者不然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④忌不自信
⑤见羽旄之美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⑦未可以为信也
⑧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⑨赵氏求救于齐⑩南冥者,天池也
A、①⑩/②⑤/③④/⑥⑧⑨/⑦B、①⑦/②⑩/③④/⑤⑥/⑧⑨
C、①⑩/②⑧/③④/⑤/⑥⑨/⑦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⑩
14、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惟兄嫂是依
④得双石于潭上⑤居则曰:不吾知也⑥竖子不足与谋
⑦数十年,竟为秦所灭⑧予购三百盆,皆病者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⑩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卮酒
A、①⑧/②⑦/③⑤/④/⑥⑩/⑨B、①⑤/②⑦/③⑥/④⑨/⑧⑩
C、①⑧/②⑤/③⑥/④/⑦⑩/⑨C、①⑧/②⑤/③⑥/④⑩/⑦⑨
15、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戍卒叫,函谷举
C、断头置城上有碑仆道
D、而今安在哉余是以记之
16、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师不必贤于弟子尝学瑟琶于穆曹二善才
B、羸闻如姬父为人所杀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秦虎狼之国
D、俯察品类之盛时有宦人密视君者
17、将下列文言语句按不同句式归类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凌万顷之茫然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臣未之闻也⑤下流多谤议⑥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⑦不能容于远近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⑨战于长勺
⑩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⑾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⑿何故不使知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18、指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莫乐为人君
②惟其言而莫之违
③师旷侍坐于前
④太师谁撞
⑤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⑥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⑦以为寡人戒
19、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
译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译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
参考答案
1、B(B项为宾语前置句)2、C(C项为状语后置句)
3、A(A项为状语后置句)4、B(B项为判断句)
5、A(A项为宾语前置句)6、D(D项为被动句)
7、D(D项为一般句式,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8、B(B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为被动句)
9、D(D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为判断句)
10、C(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定语后置句)
11、B(B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为状语后置句)
12、A(A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省略句)
13、C(依次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14、A(依次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
15、A(A项分别为判断句和省略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省略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
16、B(B项分别为被动句和一般句式,A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
17、判断句:①③被动句:⑤⑦宾语前置句:④⑾
定语后置句:②⑩状语后置句:⑧⑨省略句:⑥⑿
18、①省略介词于,没有比做人君更快乐的了。
②宾语前置,只有是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他。
③状语后置,师旷在前面陪坐。
④宾语前置,太师撞谁?
⑤状语后置,现在有小人在旁边说话。
⑥判断句,这不是当国君的人说的话。
⑦省略代词之,把他的话作为我的警戒吧。
19、(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
【文言文句式的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文言文常用句式之习惯句式06-11
文言文常用句式06-11
文言文句式详解06-14
文言文固顶句式06-13
文言文句式复习06-14
常用文言文句式03-27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03-15
文言文的句式知识06-13
文言文的句式介绍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