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全文赏析

2024-08-04 张九龄

  张九龄的《赋得自君之出矣》描写了丈夫远行的妻子在家中的孤单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诗人用月亮的比喻表达含蓄、婉转的思念,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赋得自君之出矣

  (唐)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赋得自君之出矣》注释

  ⑴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

  ⑵君之出矣:夫君离家。之,助词,无实际意义。矣,了。

  ⑶不复:不再。理残机:理会残破的织布机。

  ⑷思:思念。满月:农历每月十五夜的月亮。

  ⑸减:减弱,消减。清辉:指皎洁的月光。

  《赋得自君之出矣》译文

  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我再不去动破旧织机。

  想念你犹如天边圆月,一夜一夜减弱了光辉。

  《赋得自君之出矣》赏析

  《赋得自君之出矣》是唐代宰相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描写了丈夫远行的妻子在家中的孤单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是赋得体,无论是赋诗得题,还是赋诗得句,总之是拟作。自六朝至唐代,拟作者代不乏人。诗人拟之,自是一次学诗演练。

  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良人离家远行而未归,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良人离家有多久,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思: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

  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古诗十九首中,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写得相当具体突出,而在这里,诗人用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夜夜减清辉”,诗人用月亮的比喻表达含蓄、婉转的思念,形象生动,又真挚动人。比喻美妙贴切,想象新颖独特,使整首诗显得清新可爱,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拓展阅读:张九龄的超凡天赋

  唐代名相张九龄,自幼天资聪慧,才智过人,五六岁便能吟诗作对,一时人称神童。七岁那年春天,张九龄随家人游宝林寺。宝林寺是名刹,香火鼎盛,风景秀丽,游客如云。张九龄被迷住了,看得津津有味。忽报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员进香朝拜。殿前香客赶忙回避。张九龄把进寺前折的桃花藏于袖中,若无其事地看着太守随从摆弄供品,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太守见九龄活泼天真十分可爱,想试试他的才气如何。便问:“你莫非想吃供果?我出个对子,若对上,就给你供果吃。”张九龄信口道:“好呀。”太守早已看见九龄袖藏桃花,就出了个上联“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

  九龄接口应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太守思忖,这小孩真是个神童,再考考他。又出一对“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张九龄猛一抬头,正对面前三尊大佛像,触景生情,便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太守与随从无不惊叹:此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

  张九龄拿着太守赏给的供果去后面玩,被一和尚看见,以为他偷吃供果。九龄说是太守赏赐的,和尚不信:“凭什么说太守给你的?”九龄诉说原委。和尚好生奇怪,便让九龄说太守出的对子。九龄念出太守上联,和尚又问“那你又是怎应对的。”九龄灵机一动,便说我对的下联是:“满寺和尚,偷猪偷狗偷青菜。”和尚一听下联,心头一惊,便拔脚要追太守去说个明白。

  • 相关推荐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全文赏析】相关文章: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练习题10-22

唐代诗人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4-14

自君之出矣古诗词鉴赏01-24

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全文07-15

《后赤壁赋》全文赏析10-19

后赤壁赋全文赏析05-29

前赤壁赋全文赏析01-24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文及鉴赏07-17

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赏析06-21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