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教学设计

2024-10-08 一剪梅

  引言:一剪梅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教学目标

  1、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

  2、掌握、理解诗词意境及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学其诗,就得知其人!李清照,(生于1084-卒于1155年),自号 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由于当时豪放词派大家辛弃疾字幼安,也是济南人,人们共称他们为“济南二安”。她贤惠多才,十八岁嫁于金石家赵明诚为妻,夫妇感情深厚。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北宋灭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她颠沛流离于江南,在孤寂中度过晚年。由于身世及时代变化的缘由,她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风格顿变。她兼擅小令和慢词,往往能别出心裁,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她的词集名称是《漱玉词》 。她还写有《金石录后序》和《论词》等散文。

  二、解题

  《一剪梅》是词牌名,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腊梅香》。 其词体特点是,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一般以书写爱恨离愁为主要内容。本词就是以表达相思之情为题材的一首“婉约中调”。

  三、注解

  红藕:荷花的别称。古时候很多诗词都可见“藕”常用来形容女人美丽的手臂或小腿,那么红藕就是指人!谁?就是依然美丽粉嫩的李清照。

  香残:这里指荷花的香味已经快要消散了。

  玉簟:(dian)光洁似玉的竹席,席子的美称,簟的本义是竹席。

  罗裳:(chang)丝织的下衣、摆裙。

  兰舟:木兰树做的船,船的美称。

  锦书:前秦人窦滔的妻子苏惠思念丈夫,就用锦织成回文诗赠给他。后来便称夫妻间的书信为“锦书”或“锦字书”。这是作者用的一个典故。

  雁字回时:是指大雁排成人字或者一字的形状飞行,称作雁字。雁字回时就是说大雁排成一行往回飞

  四、赏析

  宋词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象征之一,人们在评价词这种文体的时候,以有意境为最高的标准。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词的意境。这首词是作者在丈夫出行在外,寂寞难耐之际写下的性情之作。

  “红藕香残玉簟秋” 荷花已经凋谢,它的香味也点点离散,那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秋凉。这首句便清秀不凡,作者着一“秋字”而境界全出,为什么这样说呢?诗人刘禹锡有一句诗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显然秋天是四季中最为悲凉的岁月,这里用一个秋字,不仅点明了节气时间,而且指出了就是这样一个萧瑟之秋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写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如此,写凄凉而不见一“凄凉”字,含蓄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同时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即就是“凄凉哀愁”。

  作者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瑟的景象,就免不了要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一般,当人们经受愁苦的折磨的时候,总是要想办法排遣一下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垂泪啼哭,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于是她就自然而然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轻解罗裳”这句又再一次强调季节的转换,此句虽没有点明解罗裳换上秋装,但我们明白,她这一次泛舟而游,衣着也随季节变化了。“独上兰舟”重点突出“独”,即孤独。曾经是和心上人双双泛舟,今天却独自拨桨击水,于是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并不能排遣郁闷。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紧接着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我们想,作者在雁字飞回之际,不见锦书,只好系舟归来,“无言独上西楼”,然而“月光如此皎洁美好,却只能独倚栏杆”,眼前有景赏不得,她所能做的就只有独自发愁。那么究竟是怎样一个“愁”字呢?作者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里的“花自飘零水自流”又是一处绝笔。我们想,作者为什么在写“闲愁”之前,凭空来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呢?这其实就是周杰伦《菊花台》中唱的“花落人断肠”、刘禹锡诗中的“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李煜词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写是用自然界没有情感体验的落花流水来衬托、暗示作者心中的“闲愁”,因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感,油然自作者心头升起。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心头又开始烦乱。这“离愁”,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确实是一句完美的收尾,其流连哀思,一唱三叹,令人回味不已。

  如何理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词人在思念丈夫的时候,也很肯定身在异地的丈夫也在因为见不到自己而发愁。这是不是一种面对男女之情的“自信”呢?显然是。那么换句话说,假设如果是“一种相思,一处闲愁”的话,那么就是单相思了,这里用了想象的手法。

  另外,词中还透露出处了合情合理的一个事实:易安和丈夫赵明诚之间是心心相印的。试想,如果他们两个天天呆在一起吵架,那么分开之后肯定不会“明月千里寄相思”的,说不定赵明诚出去就到秦楼楚馆里搞外遇了,李清照也会偷偷乐道:杀千刀的,终于走了。正是由于爱得深沉,才会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悱恻。

  五、写作技巧

  首先是首句的含蓄(秋者,愁也);再其次是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的倒装;第三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映衬;第四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上眉头,却下心头”的对偶。最后,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说席子时不说席子,而说玉簟;说小船时不说小船,而是说兰舟。这是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陌生化,来营造诗词所具有的特殊意境。

  六、作者情感分析

  很明显,作者主要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哀愁之情,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第二种情感?我们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如此肯定地说“只有一种相思”,必然有“两处闲愁”,可见易安和丈夫赵明诚之间是心心相印的,她很肯定丈夫也在因为见不到自己而发愁,这是不是一种面对男女之情的“自信”呢?显然是。那么换句话说,假设如果是“一种相思,一处闲愁”的话,那么就是单相思了,由此可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妙味所在。

  另外,词中还透露出处了合情合理的一个事实,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这个事实就是“他们两人是相当恩爱的”,试想,如果他们两个天天呆在一起吵架,那么分开之后肯定不会“明月千里寄相思”的,说不定赵明诚出去就到秦楼楚馆里搞外遇了,李清照也会偷偷乐道:杀千刀的,终于走了。正是由于爱得深沉,才会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悱恻。

  七、小结:

  同学们,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们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再者,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句话说得好“一剪梅花万首诗,一段材料多角度”,诗词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品,对于本词的内涵,我更希望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不同的新意,这才是“学诗之道”。

  下面我给大家放一段音乐,在音乐声中让我们结束本课的学习。

  八、板书:

  室内秋簟、室外残荷——→登舟排遣,见:雁字飞回、期盼锦书,只有月满西楼——→看落花流水——→愁上心头。(愁中有自信)

  作者情感:哀愁、自信、真诚。

  手法:含蓄、倒装、映衬、对偶、陌生化。(把例子加上,简要阐释)

  • 相关推荐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05-14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10-14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10-08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教学设计09-03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全文及鉴赏07-16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赏析02-26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赏析07-04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赏析09-25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品鉴赏09-27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鉴赏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