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导读练习

2024-07-09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文笔简练,前后照应,结构紧凑。下面是它的导读练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课文导读

  (一)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 》。作者 ,字子厚, 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二)要点提示

  1、 重点字词

  (1)掌握下列加点字注音。

  清洌( ) 为坻( ) 佁然( ) 俶尔远逝( )

  翕忽( ) 参差( ) 犬牙差互( ) 悄怆幽邃( )

  (2)掌握下列一词多义词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水尤清冽

  从 清

  隶而从者 以其境过清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其境过清

  可 以

  不可久居 卷石底以出

  全石以为底

  为

  为坻,为屿

  (3)重点词语解释

  水尤清冽( ) 为坻( )

  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 )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

  斗折蛇行( ) ( )

  犬牙差互( ) 悄怆幽邃( )

  四面竹树环合( ) 无所依( )

  2、 理解性默写

  (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 , 。

  (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 , 。

  (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 , , 。

  (4)、用比喻写溪流,写岸势的 , 。 , 。

  (5)、写小潭最突出特点的句子 , , , , 。

  3、 重点句子翻译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8)、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4、 知识梳理

  第一段写潭,写树。

  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

  第三段写源头,写岸势。

  第四段写感受,抒愤懑。

  最后缀述了同游者,属游记的一般格式。

  5、主旨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静穆和幽美,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悲凉凄苦之情。

  6、重点探究

  (1)说说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有哪些特点,并用原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小石潭的特点是“石底”“水尤清冽”。文中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不仅写出了石底的特点,而且写出了石底翻卷出水面的种种形态。文中写“水尤清冽”是通过写潭中的鱼来实现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都是水清所致,写鱼就是在写水。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应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作者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潭中幽深冷寂的气氛其实是作者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

  (3)说说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

  本文写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合”“青树翠蔓”的环境,“卷石底以出”的特点,写了水清鱼欢、源流曲折、岸势参差。

  7、写作特点

  (1)、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

  石: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四个“为”字形象写出石的千奇百怪。

  水:从声音写起,“闻水声,如鸣珮环”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声音清脆嘹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正面写游鱼的生动活泼,又从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透明。

  (2)、写景动静结合

  写游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动静结合,惟妙惟肖写出鱼的情态——“乐”,也从侧面写出了水之清。

  写潭四周的树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有形有色,动静结合,生动传神,语言精练。

  写小溪,“斗折蛇形”就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蜿蜒,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形象地写出了小溪的“曲折有致”形状。

  (3)文章写景,情景交融。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描写结合起来,寓情于景。如:作者描写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时,心情是快乐的,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中流露出凄凉忧伤的心情。这既是对环境凄凉的感受,也是政治受挫遭谪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

  8、开放性试题

  1、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

  下句:

  2、文章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句子:

  分析:

  3、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二、语段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佁然不动_________ (2) 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

  (3) 悄怆幽邃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4、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 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

  (3)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古代写景记游,借景抒情散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从这个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来看,教材的编写意图意在继续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2、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

  (1) 知识目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背诵课文。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

  (3) 美育目标:体会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4) 情感目标: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景物特征仔细观察,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

  这一重点是根据本文的特点所定。

  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确定依据:学生年龄尚小,对生活的理解能力有限,很难体会作者由“乐”而“忧”的感情变化。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确定的教学方法如下:

  1.诵读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良好的传统教学方法,特别是对这种文质优美散文。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鉴赏的主体。

  2.讨论点拨法。在讨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纠正认识的偏颇。

  3.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的意境美,进而激发学生想象。

  4.迁移练习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的写作中。

  三、说学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培养学生主动自学的好习惯,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默读去进一步自学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纳,总结,识记感知课文的内容,以达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人”的教学效果。

  四、说远程教育在教学在运用

  随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发展,现在农村初中学生拥有计算机的台数增加了,我们学校网络也连通了,技术的支持,保障系统和相应的硬件设备的完善为师生提供了各种多媒体,多功能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节约了教育资源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授本课时,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作者的生平,以及有关文章的写作背景;搜索一些风景优美的图片并试着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了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提供的教育资源备好课外,还利用网络资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在课堂上做到声、情、画、文并茂。本课件的资源均来自中国教育资源网,运用Ath软件,建立操作平台,整合他人上传的教学资源制作而成。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学生的写作实际设计导语:同学们,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你肯定有无限的感慨,肯定想用最美的语言把它形象生动的描述出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唐代大散文家柳宗元的写景美文《小石潭记》,想念他写能教给我们一些好的写景方法。这样导入就把课堂和学习的内容拉近我们的生活,创造出良好的情景,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

  (三)作者及文体简介。这既增长学生的文学常识,更为后面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打下基础。

  (四)整体感知

  a)朗读课文:多媒体播放优美的山水画面,同时显示字幕,声频播放配乐课文朗读。目的是使学生能读准字音,在优美的画面中感受课文的美,感悟作者的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b)提示一些字的读音。(多媒体显示)(目的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c)自读课文,落实词义,读通全文,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新词词义,能通译课文。

  (多媒体展示资料,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d)学生依据多媒体展示的问题有感情的朗读文中的句子。

  ⑴写发现小潭经过的句子。

  ⑵描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

  ⑶描写水和鱼的句子

  ⑷描写潭上景物的句子。

  e)每段用四字短语概括游览内容,理清游览顺序。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氛围)

  通过有目的的读,一方面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胳,学习游记的写法,另方面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尽量做到当堂背诵。

  (四)研读、探究。

  (多媒体展示以下四个问题:)

  ⑴作者在叙述发现小石潭经过时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设计这一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移步换景,全景描写特写的方法。

  ⑵潭中的水和鱼各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⑶作者描写小潭源流各抓住了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⑷潭中的气氛如何?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设计这几个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各种描写技巧描写景的方法。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完善板书设计,这一板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景物特点,写作方,抒发的情感一目了然。)

  b、探究思考:在行文中,作者前后一乐一忧,该如何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目的是为让学生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准确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及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根据学生实际,教师不断在旁边提示、点拨,然后让各组代表发言、尽量使师生在课堂上互动起来。

  (五)总结、扩展

  总结:本文生动描绘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并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之情

  主要写作方法有:移步换景、全景描写与特写相结全,动景与静景描写相结合,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

  设计意图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的理解。

  扩展:优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观察细致。如鱼在水中“然不动,尔远逝,往来忽””的情态;溪水时隐时现明灭可见的景象。若不是亲临其境、进行细致观察是难以描写出来的。

  扩展的设计是强化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以致用。

  (六)朗读背诵:

  依据多媒体展示的一幅幅画面朗读背诵课文。这样做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又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七)巩固迁移:观察某一地方的景色,运用移步换景,定点特写的方法,写一段话。

  这样做的目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 相关推荐

【《小石潭记》导读练习】相关文章:

《小石潭记》练习03-22

《小石潭记》练习与答案03-24

《小石潭记》随堂练习04-19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04-21

《小石潭记》课文练习03-28

《小石潭记》随堂练习与答案04-05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04-20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练习04-11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答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