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温庭筠的《苏武庙》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此诗是作者瞻仰苏武庙时所作,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怀。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呢?
写作背景
苏武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被扣留匈奴期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十九年如一日,爱国挚情丝毫未减,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英雄气概。《苏武庙》一诗是温庭筠在凭吊苏武庙时的临风怀想之作,咏叹了苏武坚贞不屈的壮举,赞颂了苏武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⑴,古祠高树两茫然⑵。
云边雁断胡天月⑶,陇上羊归塞草烟⑷。
回日楼台非甲帐⑸,去时冠剑是丁年⑹。
茂陵不见封侯印⑺,空向秋波哭逝川⑻。
诗意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首句着笔就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他已经获释可以回国时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魂销”二字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苏武当时内心与外在的的的非常情态,深刻地显示出其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这句是苏武生前事迹的一个特写镜头。次句写苏武庙中的建筑与古树本是无知物,它们都不知道苏武生前所历尽的千辛万苦,更不了解苏武坚贞不屈的价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这句是写苏武的身后。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两句,是用逆挽法来追忆苏武生前的苦节壮举,怀念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云边雁断”句不仅叙出了苏武被流放北海时与国音讯断绝的史实,而且表现出苏武只要一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园,每天希望鸿雁传书于国、直盼到月上中天的爱国忠心。这句主要写苏武思国的心境。“陇上羊归”句则主要写他胡地牧羊时环境的艰辛、荒凉,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颔联两句是从广阔的空间角度来写苏武留胡时内心与外在动态、环境。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这两句是从相隔迢遥的时间的角度上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苏武出使是汉武帝为之赐节饯行,他自己那时也正在壮年,可是归汉之“回日”,汉室江山虽然依旧,然而人事却迥然有异于前了,这里面包含了极其深沉的感。“回日”句是写朝廷人事的变更,“去时”暗示了苏武个人生命历程的转换,两句通过对时间转换的形象描绘,显示了苏武留胡时间之长,读者从此也可以想象到十九年中苏武所经受的磨难之多。
结尾二句“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是说苏武归汉后,倍加怀念汉武帝,因为派他出使的汉武帝已寝居茂陵作古,不能亲眼见他完节归来,表彰其爱国赤心。这样就使他更加为岁月的流逝而伤叹。
赏析
全诗八句,实际只有第二句“古祠高树两茫然”描绘了苏武庙的景象。其余诗句如同一篇苏武的小传,简述了苏武在匈奴持节不屈十九年,终得回归汉室的经历。汉昭帝继位数年后,汉匈通过和亲重新达成和平协议。汉使在匈奴得知苏武仍被扣留,便称皇帝在上林苑射猎时,得到雁足上所系的帛书,言苏武在荒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国。该诗首句便选取了苏武初见汉使的场景。十九年流落异域,多次挣扎在生死之间,节旄落尽,故人寥落,乍见国使,得知还乡之讯,苏武心中该是何种强烈的感受呢?只怕任何文字都难以准确地描述,因此诗人仅用“魂销”二字概括苏武的心境,又倏地将场景拉回现实,以“古祠高树”的肃穆景象衬托出久远的年代感。而“茫然”既是对实景的描写,又带入了诗人的情绪,仿佛其寄身于苏武,透过岁月的尘烟,看到遥远的北地。仰头望,是“云边雁断胡天月”;身畔瞧,是“陇上羊归塞草烟”。天地茫茫,家国万里,音讯阻隔,能在这无边的荒凉和孤寂中坚守的,唯有一心而已。现在,这心愿终于达成,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赋予他出使使命的君主已然辞世,自己从冠剑出使、意气风发的壮年变成皓首苍颜的老者。“甲帐”,据《太平御览》引《汉武故事》曰:“上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甲帐”不仅代表着汉武帝的权威,也是那个繁盛时代的标志。以“丁年”对“甲帐”,不仅语词工整,而且生动流畅,如刘克庄所评:“‘甲帐’是武帝事,‘丁年’用李陵书‘丁年奉使,皓首而归’之语,颇有思致。”(出自《后村诗话续集》)这一联先述“回日”,再追溯“去时”,被诗评家称作“逆挽法”。沈德潜认为此联可与李商隐“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出自《马嵬·其二》)并举,称“律诗得此,化板滞为跳脱矣”(出自《唐诗别裁集》)。苏武归来后,昭帝拜其为典属国(后汉宣帝又赐爵关内侯),并“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以完成他的心愿。而汉武帝已经长眠茂陵,看不到苏武完成使命归来了。河川东去,逝者如斯,苏武的一腔情怀只能“空向秋波”而诉。汉武帝在苏武的心目中,是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是有知遇之恩的长者,也是故园家国的象征,他的悲恸为汉武帝而发,于情于理于历史背景皆是应当的,自不必纠结忠君与爱国之辨。苏武十九年的坚守终成为忠贞不渝的世代传奇。千年以降,温庭筠在苏武庙前,放任思绪穿梭时空,是否也寄托了自己的心意和希冀呢?
温庭筠是唐太宗时名相温彦博的后人,虽相貌寝陋,却天资聪颖、文思敏捷。晚唐科考有八韵律赋,温庭筠一叉手便成一韵,八叉完稿,故有“温八叉”之称。他还曾为宰相令狐绹做过“枪手”,写了二十首《菩萨蛮》词进于唐宣宗,又将此事告诉了别人,想必他对令狐绹的才华、人品都是不屑的。已然得罪当朝权贵,又恃才傲物、不拘小节、纵酒狎游,更有公然藐视科场、不顾告诫而替八人写文作弊的不良行为,温庭筠自是在仕途上寸步难行,甚至因“文多刺时,复傲毁朝士”(出自《全唐诗话》)累及其长子温宪的功名。《唐才子传》记载:“庭筠仕终国子助教,竟流落而死。”这样的才子却自甘沉沦、自毁声名、郁郁而终,除本身性格使然之外,还映射出他对现实世界的深深失望。时人纪唐夫曾有赠诗,将温庭筠比为汉末狂士祢衡,曰:“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出自《送温庭筠尉方城》)生活在晚唐的温庭筠,他的词便似鹦鹉这种“西域之灵鸟”的“采采丽容,咬咬好音”,而在其诗中却有着“归穷委命,离群丧侣”(出自祢衡《鹦鹉赋》)的失路之叹。他心慕苏武的守节报君、名垂青史,可身似李陵的“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出自李陵《与苏武》)。其志向在“过尽千帆皆不是”(出自《望江南·梳洗罢》)的漫长等待中消磨逝去,而其诗作却在迷惘中开出别样的花朵,异常绮丽,流照千秋。
拓展
苏武牧羊
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长期交战,致使两国国力削弱。匈奴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当汉朝派使者回访时,匈奴却扣留了部分人质。公元前100年,正当汉武帝打算出兵匈奴时,匈奴又派使者来求和,并答应释放以前扣押的汉朝使者。汉武帝得知后非常欣喜,于是,他派中郎将苏武携带汉朝文书和象征他使臣的旄节出使匈奴,副手张胜还有随员常惠也一同前往。
然而,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发生了内讧,苏武等人也因此被扣留了下来。
匈奴想让苏武归降,便派来了曾是汉臣,后来投降匈奴的卫律去游说他。
卫律说:“我归顺匈奴后,单于赐我爵号,让我称王。现在我拥有成千上万的奴隶和牲畜。如果你投降,我保证你也会和我一样享受荣华富贵。否则,你性命难保!”
苏武当即痛骂卫律道:“好好的汉臣你不做,偏偏要对侵犯喊人的匈奴摇尾乞怜。你背叛皇上、抛弃亲人,不顾君臣之礼、手足之情,你有什么颜面来见我?”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一怒之下把苏武关在一个露天的地窖里不给他吃喝,想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腊月寒冬,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没有水喝,就捧着一把雪止渴;没有食物,就扯下蓬上的粘毛充饥。
就这样过了几天,单于见苏武居然还没死,更没有投降的意思,一怒之下就把他送到了北海边(今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牧羊,并对他说:“既然你不肯臣服于我,我就派你去放羊,等公羊生了小羊,我就放你回去。”公羊怎么能生小羊呢?单于这么说,只是想长期监禁苏武罢了。
寒冷的北海荒无人烟,苏武只能挖掘老鼠的食物来充饥。在这里,唯一和他作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汉朝使臣身份的旄节。他每天都挥着旄节放羊,睡觉时也把旄节放在身边。日复一日,旄节上用来装饰的牦牛尾巴几乎全部脱落了。
公元前85年,这时汉武帝已死,由其子继位,即汉昭帝。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求单于放回苏武。单于却骗汉朝使者说苏武已经死了,汉朝使者知道苏武依然健在,便严厉地说:“匈奴既然有心同汉朝和好,就不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带,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大惊失色,他以为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天地,连大雁也替他送信给汉昭帝!于是,他连忙把苏武放了。
苏武在匈奴苦熬了十九年之后,头发、胡须全部都白了。苏武手持旄节回到长安的那天,所有人都出来迎接,人们都被苏武的精神感动了,纷纷称他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 相关推荐
【杜牧《苏武庙》写作背景及苏武牧羊】相关文章:
温庭筠《苏武庙》08-18
温庭筠《苏武庙》试题05-13
温庭筠《苏武庙》的赏析08-10
温庭筠《苏武庙》赏析11-22
《苏武庙》诗词鉴赏08-19
《苏武庙》温庭筠唐诗鉴赏10-03
温庭筠《苏武庙》阅读答案11-14
温庭筠《苏武庙》阅读练习05-24
温庭筠《苏武庙》阅读题及答案11-13
温庭筠《苏武庙》原文翻译及赏析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