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教案

2020-11-28 陶渊明

  一、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用一个词来形容与世隔绝,人们安居乐业的境界叫世外桃源,这个词源于《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写出了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优秀诗篇。请同学们背诵他的名篇《归园田居》。

  二、正字正音

  嗜 shì 辄 zhé hè 箪瓢dān piáo 屡lǜ 黔娄qián lóu 汲汲 jí jí 衔觞 xiánshāng chóu

  三、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分钟)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

  3、学生有感情的齐读(配乐朗读)

  四、译课文

  1、点出课文中的难解字词:

  造饮辄尽(往、到就)

  既醉(……以后)

  环堵萧然(冷清的样子)

  曾不吝情去留(不曾)

  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期在必醉(希望,愿望)

  兹若人之乎(此人,这个人)

  2、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3、师指点:

  ⑴ “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木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⑵ “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 “欣然”是高兴的样子,“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⑶ 指定一个学生起来读他的译,老师归纳整理,学生校对。

  五、寻读探究

  1、读完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五柳先生平时有什么爱好吗?有几种爱好,分别是什么?

  明确:三个,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著文章。

  2、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

  课堂设想: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

  3、师:钱钟书在评论《五柳先生传》时曾说过“‘不’字为一篇眼目”。接着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学生自由讨论,师总结)

  ⑴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⑵ 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⑶ 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⑷ 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⑸ 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⑹ 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六、小结

  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相关资料: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世族豪门形成了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富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一代雄豪曹操也未能摆脱对豪门的依赖。②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与读书人的自由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压迫,往往借酒浇愁,在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平静。这是他们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陶渊明平淡自然诗文风格探源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