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蟋蟀

2022-08-20 诗经

  《国风·唐风·蟋蟀》出自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为先秦时代唐国(晋国)华夏族民歌。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感物伤时,劝诫自己和别人勤勉,或说有劝人及时行乐之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蟋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以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注释:

  1、堂:堂屋。天气寒冷时蟋蟀从野外进到堂屋。

  2、聿:语气助 词,没有实义。莫:同“暮”。

  3、除:消逝,过去。

  4、已:过度,过 分。大康:康乐,安乐。

  5、职:常。居:所处的地位。

  6、好:喜欢。 荒:荒废。

  7、翟翟:心中警戒的样子。

  8、迈:消逝,过去。

  9、 外:指份外的事。

  10、蹶蹶:勤劳敏捷的样子。

  11、役车:服役 出差乘坐的车。休:休息。

  12、韬:逝去。

  13、忧:忧患。

  14、休休:安闲自得的样子。

  译文:

  蟋蟀鸣叫在堂屋,一年匆匆到岁末。

  贤者懂得要约束。蟋蟀鸣叫在堂屋,

  若我现在不行乐,转眼光阴白白过。

  寻欢作乐别过度,自己地位要记住。

  行乐不能荒正业,一年匆匆到岁末。

  若我现在不行乐,转眼光阴白白过。

  寻欢作乐别过度,分外的事要惦记。

  行乐不能荒正业,贤者懂得要勤奋。

  蟋蟀鸣叫在堂屋,岁末役车也休息。

  若我现在不行乐,转眼光阴白白过。

  寻欢作乐别过度,国家忧患记心头。

  行乐不能荒正业,贤者懂得要节制。

  赏析:

  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瓦位如雪。”岁月的无情,人生的短促,早被人们领悟透了,写绝了。怎么个活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似乎只有享乐和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两端。要么是及时行乐,荒淫无度,醉生梦死,要么是立功立名立德。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另一种活法:既要及时行乐,又要有所节制;既要充分享受人生,又要保持忠于职守的精神和忧患意识。在荒淫和苦行之间选择一条中间道路,似乎是一种符合现代意识的活法。日本人信奉拼命地工作,拼命地享受(实际上是工作多于享受),如今被我们拿来当作一种活法的标本。其实,这样的标本早已有我们自己的祖先作了示范,何须从东洋人那里去学。

  充满世俗精神和气息的既享乐又干活的“中间”活法是非常现实,也非常有吸引力的,大概可以算得上一种比较理想的活法。它不要求我们像浮士德那么不断地去进取、开拓、发现,用不着去冒险寻求刺激。不要求我们像西西弗斯那样不断徒劳地推巨石上山,也不要求我们像教徒那样去修道院禁欲苦修,不食人间烟火。

  不过,要真的实行起来,中间活法怕是有相当难度的。人是一种不大经得起诱惑的软弱的动物,具有自制力和理性精神的'人毕竟很少,不知不觉或有意识放纵自己的人却很多。我们实行起来多半不会偏于苦行和工作狂的一面,而会偏向纵情于声色犬马凤花雪月而不能自拔的一方,时常乐而忘返,乐不思蜀。

  尼采曾用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来代表人类的狂欢和理性两种精神。或许这是上帝的有意安排,把这两个对立面放进我们体内,让我们自己去作选择:或者纵情享受,或者拼命干活,只有不同寻常的人才会把二者结合得很好。选择就是考验,答卷要由我们自己来填写。

  作品赏析:

  就诗论诗,此篇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此篇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感物伤时。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这一年已到了岁暮。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九月在户”与此诗“蟋蟀在堂”说的当是同一时间。《七月》用夏历,此诗则是用周历,夏历的九月为周历十一月。此篇诗人正有感于十一月蟋蟀入室而叹惋“岁聿其莫”。首句丰坊《诗说》以为“兴”,朱熹《诗集传》定为“赋”,理解角度不同,实际各有道理。作为“兴”看,与《诗经》中一些含有“比”的“兴”不同,它与下文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但在深层情感上却是密不可分的,即起情作用。所以从“直陈其事”说则是“赋”。从触发情感说则是“兴”。诗的三、四句是直接导入述怀:诗人由“岁莫”引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宣称要抓紧时机好好行乐,不然便是浪费了光阴。其实这不过是欲进故退,着一虚笔罢了,后四句即针对三、四句而发。三章诗五、六句合起来意思是说: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承当的工作,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可见“思”字是全诗的主眼,“三戒”意味深长。这反覆的叮嘱,包含着诗人宝贵的人生经验,是自儆也是儆人。最后两句三章联系起来是说:喜欢玩乐,可不要荒废事业,要像贤士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向上。后四句虽是说教,却很有分寸,诗人肯定“好乐”,但要求节制在限度内,即“好乐无荒”。这一告诫,至今仍有意义。

  此诗作者,有人根据“役车其休”一句遂断为农民,其实是误解,诗人并非说自己“役车其休”,只是借所见物起情而已,因“役车休息,是农工毕无事也”(孔颖达《毛诗正义》),故借以表示时序移易,同“岁聿其莫”意思一样。此诗作者身份难具体确定,姚际恒说:“观诗中‘良士’二字,既非君上,亦不必尽是细民,乃士大夫之诗也。”(《诗经通论》)可备一说。

  全诗是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以重章反覆抒发,

  《诗经》介绍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诗经》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诗经》的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

  《诗经》的编纂者,多传是孔子。孔子与他的学生们可能是为这部诗集进行过编排删订等工作。但是恐怕这并非编纂工作的全部。在孔子之前,为此巨著作出贡献者,恐怕还有很多人啊。

【诗经:蟋蟀】相关文章:

诗经《蟋蟀》08-26

诗经·国风·唐风·蟋蟀11-24

诗经《国风·唐风·蟋蟀》原文赏析09-18

诗经11-04

《诗经》11-04

《诗经.》09-19

诗经《还》09-07

《诗经》全文讲解 诗经赏析10-09

蟋蟀诗歌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