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诗歌活动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诗歌活动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知识性,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用动作理解诗歌中的动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快乐宝宝"。
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谁会是宝宝的摇篮?""你想想还会有那些宝宝?谁又会是他们的摇篮?"。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第三种方法是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想象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尝试,进行诗歌仿编的方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时,提供了各种小宝宝的图片。由这些图片引起幼儿的思考,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教学的难点。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过程
教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听音乐"模仿动作"导入课题,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白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并用语言说:"白云白云飘啊飘,飘到蓝天上。"教师再将白云的图片贴到天空的背景图上。通过动作模仿来初步理解动词"飘、吹、翻",为诗歌的学习做基础。第二部分展开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送宝宝回家"。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样哄?"通过集体想办法,把小宝宝送到妈妈的怀抱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第四段"妈妈得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即而启发幼儿想"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又在哄宝宝睡觉?"给幼儿充分的游戏空间,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边操作边表达。比如幼儿会说:"星宝宝的家在天上,白云是星宝宝的摇篮,月亮在哄星宝宝睡觉。"可能幼儿的想法和诗歌中的内容不同,可是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因为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写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扩展幼儿的思维。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们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教师进行配乐诗朗诵)听完后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啊?"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第三环节分段跟诵。首先,幼儿自选图片扮演各种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起幼儿的感情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然后教师在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地过渡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示各种宝宝的图片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利用这些图片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样哄?"比如这只鸟宝宝,幼儿通过探索思考有可能编出这样的诗句"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沙,鸟宝宝睡着了。"通过这样的仿编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适时地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第三部分结束,音乐游戏"快乐宝宝"。教师进行情感启发:"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宝宝们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那种仿编诗歌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爱妈妈的情感。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他有关于摇篮的诗歌,或组织美术绘画等延伸活动,体现了各科教学的整合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幼儿园诗歌活动说课稿 篇2
一、简析教材
1、说教材内容:诗歌《家》选自南师大出版的“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语言大班上册。《家》这首小诗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幼儿所不熟悉的事物引入他们熟悉的经验内,将大海、云朵、地下、森林想象为珊瑚、大雨、石油、蘑菇的家,让幼儿产生无限的遐想,又调动起孩子已有的经验,使幼儿有一种亲切感,帮助他们从这样的视角去看待和想象周围的世界。在结束句“小朋友到动物园玩,可别忘了回家”将幼儿的想象拉回现实,使他们更贴切地联想到自己,更真实地感受到家的重要性。这样的结尾对幼儿很有趣,也有余蕴的感觉。这首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整首诗歌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幼儿喜爱和接受。重复性的句式让幼儿更加便于记忆和创编。符合大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学习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及作品的情感脉络,依据文学作品提供的想象线索,联系个人已有经验扩展想象,并创造性地进行表述。”因此适合大班教学。同时,通过仿编,可以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力,还能提高幼儿与同伴交流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说教学目标:《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确定以下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把握这首诗内在的温馨和美的情感脉络。
(2)引导幼儿以艺术的方式观察周围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
(3)教幼儿按照诗歌的重复结构仿编,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说教学重点、难点: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因此,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是教学活动的重点。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把握诗歌内在的温馨和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有感情的朗诵。在平时的语言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本班幼儿在进行创编时有一定的困难,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我把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定为教学活动的难点。
二、说教法
1、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的原则,采用了以下教法:
(1)游戏法: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因此我设计了“找家”的游戏置于学习诗歌之前。为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提供人手一份材料,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材料。使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家的内涵。在理解学习诗歌过程中采用后半句接龙,轮流等趣味性游戏使幼儿感受到诗歌的内在语言韵律。
(2)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包括自由结伴讲、分组讲,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视、听、讲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配合教师亲切自然富有感情的激励语言,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等,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欣赏力及理解力。
2、教学准备:为了使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情景及游戏中,特做以下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教师在活动前运用视频资料、挂图、图书,利用散步、谈话引导幼儿学习以艺术的方式观察认识、了解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有关于事物归属关系的经验。
(2)物质准备:根据诗歌内容,制作教学视频画面,蓝色的大海及海中生物,黑色的云朵及雨、雪等、深深的地下及地下生物,密密的森林及林中动植物等。
三、说学法
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了给幼儿今后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奠定基础,本次活动运用的学法有:
1、观察法:教师在活动前利用散步、谈话等引导幼儿以艺术的方式观察周围事物,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温馨和美。日常活动中利用挂图、图书、观看视频资料等引导幼儿观察,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有关于事物归属关系的经验。在仿编的过程中调动这些已有的经验想象,让孩子在活动中言之有物。
2、倾听表述法: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3、探索仿编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建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同时,提供了视频画面,蓝色的大海及海中生物,黑色的云朵及雨、雪等、深深的地下及地下生物,密密的森林及林中动植物等。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学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本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1、观察感知,积累经验
这是一个课前准备的环节,需要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完成。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这一特点,在平时利用视频资料、图片、图书、周围环境引导幼儿观察,以获得有关于事物归属关系的经验,为理解诗歌内容,仿编诗歌做铺垫。
2、操作探索,具体感知
这一环节为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做准备,在诗歌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方面,不要让幼儿机械记忆诗歌内容,减轻幼儿在学习时的记忆负担,以便他们将注意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设计了“找家”的游戏置于学习诗歌之前。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提供人手一份材料,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材料。幼儿游戏时,全面观察幼儿操作,了解需要,及时予以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使幼儿充分感受家的内涵。游戏后,启发性地提问:你帮谁找到了家,为什么这么找?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弥补感知的不足,为下阶段活动奠定基础。
3、理解学习诗歌
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发展是他们自己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因此活动中大量运用观察、游戏、欣赏等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先朗诵诗歌,使幼儿对诗歌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再提问引导幼儿结合图片回答,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回忆操作探索时获得的知识经验。然后通过整体朗诵,前后半句接龙,轮流等趣味性方式组织幼儿学习朗诵,使幼儿掌握诗歌的重复结构,感受到诗歌的内在语言韵律。
4、扩展想象,仿编诗歌
在幼儿语言仿编活动中可要求幼儿通过交换词句,使诗歌画面出现新的内容。由于在平时的语言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本班幼儿在进行创编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通过对话、示范、讨论等方法引导幼儿仿编,突破难点。
(1)扩展想象,回忆经验。我启发性的个别依次提问,如蓝色的大海还是谁的家?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回忆经验,表达自己的理解,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作,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在画面上添加。为幼儿的创编留下完整的视觉印象。
(2)学习仿编。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生动的语言示范仿编:“现在老师要把大家说的这些东西都编进儿歌里……”,让幼儿更加明确诗歌的句式,知道仿编时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变,只要改动后半部分就可以了,掌握诗歌的重复结构,为幼儿的下一步自由创编奠定基础。
(3)分组讨论,自由创编。引导幼儿分组讨论,以强带弱、大胆创编,在讨论过程中,我根据具体情况随机指导,针对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成为他们的合作者。让幼儿乐于尝试,乐于合作,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独立自由、大胆构思的好习惯。
(4)集体交流。在幼儿个别自由交流后,为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请他们在集体面前朗诵自己编的诗歌、诗句,并组织其他幼儿学习优秀诗句。这样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使活动在高潮中结束,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五、活动特色
本次活动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科学地设计了直观、操作、探索、尝试、讨论、趣味性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条件,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尊重理解幼儿,使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幼儿园诗歌活动说课稿 篇3
设计意图:
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表现形式,以优美的语句和意境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在教学活动中,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和图片,给幼儿强烈的视听刺激,提高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诗歌《春天》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语言教材,适合大班幼儿学习。这首诗歌把春天的色彩、形象、声音都描绘的有声有色,作品不仅画面感强,而且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有较强的音乐性,既让幼儿欣赏春天的美景,又让幼儿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同时又能激发幼儿动手描绘和制作春天美景的强烈愿望。
本次活动的知识点:让幼儿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课前老师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季节的变化,让幼儿用感官去感知春天的特征,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重难点:
熟悉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的.优美语句,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会用感觉器官感受春天,并能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4.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体会文学语言美。
教学准备:
1.春天的图片
2.彩笔、贴纸、胶棒、剪刀等。
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根据《纲要》中对语言教学的要求: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讨论法、视听讲结合法、完整跟读法、动手操作法来进行教学。通过直观教学法、讨论法、视听讲结合法、完整跟读法,让幼儿更好地掌握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法让幼儿进一步熟悉诗歌的内容,同时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
学法:
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让幼儿在听听、看看、讲讲、做做的过程中轻松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程序:
一、导入活动。
在欢快的《春天在哪里》的歌曲中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师)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呢?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你都看到、听到了春天的什么变化呢?
请幼儿自由谈一谈自己用感官感受到的春天。
(师)总结:春天里各种颜色的花都开了,小朋友开心地笑了,连小燕子和青蛙都唱起了歌。
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看到和听到的春天。
(播放图片)
二、欣赏诗歌,初步理解作品。
老师把这些编成了一首诗歌,请你们听一听,听完之后告诉我在诗歌你听到了什么?
(配乐朗诵)
设计问题:诗歌的题目是什么?在诗歌里你听到了什么?
三、欣赏诗歌,感受文中的优美意境和诗歌的语言。
春天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配乐朗诵)
设计问题:
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都有什么颜色?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谁在笑?小池塘为什么笑了?(帮助幼儿理解风吹出的波纹)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谁在歌唱?
这首诗歌真美,让我们在来欣赏一遍,大家边听边跟着一起朗诵。(全体)
四、动手操作
1.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现在用你们灵巧、能干的小手相互合作把春天的景色做出来、画出来吧。将幼儿分成2大组,再自由结合分成6小组,分别做彩色的、会笑的、会唱的春天。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每组推选一名用诗歌里的语言朗诵自己的书。
4.分组读
5.集体读
活动结束:小朋友们制的书真漂亮,我们去请别的班的小朋友来看看好吗?
延伸:准备材料放在操作区,幼儿可以随时进行操作。写上XX班出版,也可以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书,带回去给家长看,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幼儿园诗歌活动说课稿 篇4
一、说活动背景:
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作者从孩子的眼光以拟人化的手笔向我们展示了小池塘白天和晚上不同的美丽画面,为我们创设了一个儿童想象的世界,涌动着孩子对周围世界的纯真、喜爱的情感基调。中班的孩子喜欢活泼、有趣的文学作品,能理解简单的诗歌内容,能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但对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体验不够。因此这也是老师在引导中班孩子情感体验方面的一个教学方面的挑战。于是,本活动我主要抓住实物和倒影的关系,通过理解几个动词,如:抱着,摇着,照相、捉迷藏,帮助孩子体验诗歌展示的大自然的美,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新《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活动目标:
1、在欣赏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积极参与文学活动,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体验诗歌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快乐的情绪。
二、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在白天和晚上观赏同一处美丽景色,让孩子感知其中的区别。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两幅场景图,一幅是小池塘白天的景色“小池塘里映着太阳,小鸟和彩云”;一幅是小池塘晚上的景色“小池塘里映着月亮,星星,小鱼在游动。”配有动画以及配乐朗诵的诗歌。
三、说教学方法:
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形象的教具和教学方法,我会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四、说活动程序:
本活动我主要安排了四大环节,接下来我具体谈谈每个环节是怎样开展的。
第一环节:观赏动态画面,激发讲述兴趣。
教师点击课件,屏幕展示动态画面,说:小朋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呀?这里为幼儿创设了自主观察,大胆表述的空间。中班的孩子一般表现为看到什么就讲什么,因此,说的会比较零碎,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孩子有顺序的讲述,可以先说说这幅图上有……。有……。还有……。;那幅图上有……有……。还有……。,帮助幼儿能比较完整地讲述,隐性提示幼儿整体观察,然后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这里两幅画面说的是小池塘白天和晚上的景色。那么,小池塘白天是什么样的?晚上又是什么样的?我们来听诗歌《我家门前小池塘》。
第二环节:欣赏、理解诗歌,体验诗歌中美的意境和快乐的情绪。这是本活动的重难点所在。我分三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骤:欣赏诗歌,理解、感知诗歌第一段。
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动态场景,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丰富的表情、合适的体态语,吸引幼儿专注、认真地倾听,帮助幼儿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美的语言和美的意境。接着老师提问:小池塘白天是什么样子的?把画面切换到小池塘白天的景色,并单独一张放大。此时中班的孩子可能会结合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的语言零碎的说出一些内容,老师要注意及时反馈和梳理,从而丰富诗歌中的句子“白天抱着金太阳”“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相”并鼓励幼儿说一说,做一做。然后老师问:为什么说是“抱着”金太阳?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相”呢?这里,老师重点抓住两个动词“抱着”“照相”,通过做一做,玩一玩,帮助孩子加深这两个词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进一步感受事物和倒影的意境美,感受小池塘的温馨和快乐。最后,带领幼儿有感情的念念诗歌第一段,在诵读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就会自然而然的激发出来了。
第二步骤:再次欣赏,理解、感知诗歌第二段。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并伴有配乐朗诵,引导幼儿倾听。由于第一遍欣赏相隔了大约7———8分钟的时间,对于中班的孩子要去回忆诗歌第二段的内容,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理解、感知诗歌第二段前有必要再安排一次视听结合,为接下来的交流信息提供服务。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结合,感知效果最佳。通过多媒体课件直接作用于幼儿的眼、耳,能大大增强幼儿的感官刺激,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诗歌。诗歌第二段的学习方法基本和第一段一样,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摇着”“捉迷藏”这两个动词,通过玩一玩,做一做等方式帮助幼儿感知和体验。当幼儿讲述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和丰富诗句,并引导幼儿说一说,做一做,最后鼓励幼儿有感情地念一念。
第三步骤:以朗诵第三段的形式小结。
教师说:我家门前小池塘,白天晚上都漂亮,难怪柳树整天乐,沙沙沙沙笑声响。稍作停顿后说:小池塘的景色可真美呀,让我们跟着念一念吧!自然过渡到第三环节。
第三环节: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本环节我也分两个步骤开展。
第一步骤: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鼓励幼儿一边欣赏一边跟念。跟着录音朗诵,有二段心理就没有负担,而且在前面的环节里幼儿已学说了诗歌中大部分的语句,跟诵就显得轻松而自然。
第二步骤:教师带领幼儿加上动作、表情有感情的朗诵,在朗诵达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验诗歌中快乐的情感。
第四环节: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教师说:如果你家门前有个小池塘,还会有怎么样的景色呢?
这里又给了孩子一次讲述的空间,鼓励孩子用较连贯的语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专注微笑着倾听,对于表述不太清的孩子委婉的给以引导,用清楚规范的语句反馈给他。最后老师鼓励孩子在美工区把想象中的池塘景色画下来。
幼儿园诗歌活动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诗歌是最美的,最简约的语言。它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古典诗歌是所有高职院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之一,课程设置的意义无需多言。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它包蕴了作者的情思,渗透着民族气息,承载着文化精神。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研读,能体味其中的人生百态、历史文化和情感生活,学生在诗歌的浸润与熏陶下,一定会更好地谱写自己的诗意人生。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认为本诗的教学目标可归纳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诵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形成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味作者的审美情感,感受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和教法与学法
(一)学情
学生自小学甚至更早就开始接触到诗歌,他们有比较长的诗歌学习经历,对于诗歌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从小学、中学的学习经验看,他们的学习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且相对于通俗易懂的现代文作品,诗歌单元也有一定难度,尤其是非文学专业的学生,语言基础和知识积累相对不足,因此在此单元,教师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和学生共同学习这些诗歌。
(二)说教法
1、方法导学,授人以渔。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三)说学法
在充分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个性,体验、感悟、参与、创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音响设备给同学播放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营造氛围。
2、学生自由发言:用回忆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复习。
(二)基础知识:
1、对历史上各个朝代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者做一个系统梳理和介绍。
2、关于诗歌体裁、诗歌风格、常用艺术手法的介绍。
(三)整体感知:
因为第一单元的诗歌篇数很多,为了做到全面去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教师给同学们指出较难且比较经典的诗歌,如《诗经·采薇》、《诗经·氓》、《短歌行》、《春江花月夜》等,这些诗歌是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画出相对简易的诗歌,如《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虞美人》等,这些难度不是很大的诗歌让学生分组讨论与讲授;剩下一些比较简易的诗歌,如《泊秦淮》、《梅花》、《鹊桥仙》等留给学生自学。
(四)课后作业:
预习本单元的第一课《诗经·采薇》,了解《诗经》有常识。
四、板书设计
在板书的设计方面,主要突出了重点内容,概括诗歌基础知识,展现诗歌时间发展脉路图。体现了概括性、简洁性。
先秦,诗经,楚辞,两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魏晋南北朝,三曹,建安七子,陶渊明,谢灵运等诗,唐朝,四杰,王孟,李杜,小李杜等
宋朝,江西诗派,苏轼,中兴四大诗人,王安石等,元明清,元好问,前后七子,赵翼,龚自珍等
六、教学理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在自己的教学中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导,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在多媒体设备健全的今天,在课堂上辅以音频和视频资料,听觉与视觉的冲击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做到寓教于乐,提高教学的效益。同时教师应具备反思意识,在课后多听学生的反馈信息,多学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完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幼儿园诗歌活动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最后一首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之前诗歌鉴赏的延伸和提高,对后边的宋词鉴赏起示范作用。《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饱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胡应麟推崇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第一。”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掌握古诗鉴赏方法,为提高高考古诗鉴赏作好铺垫。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在初中学过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有一定的古诗鉴赏基础,但对诗的了解较浮浅,除背诵、记忆外,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使其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其受到熏陶而有所感悟。
三、基于以上原因,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技能
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意,能知人论诗,把握全诗脉络。
2.反复诵读,学习其寓情于景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深层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怀走进诗人情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郁情。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步骤:解题、释句、入境、会意。
2.了解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并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
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情境导入法。多媒体展示萧萧深秋,重阳佳节日作者独登高台,忧国、忧民、忧身,无尽悲凉,带领学生走进课文。
2.诵读感知法。反复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激发想象力,进入诗歌意境。
3.讲析法和点拨法。由于学生知识积淀有限,难以理解诗人的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因此,做一些课件补充杜甫及当时历史的有关重要信息,并进行必要的点拨。
4.讨论法。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对文本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讨论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需要,激活课堂气氛。
学法:
反复诵读,使学生自主地思考、讨论问题,从感知到理解,从“学会”到“会学”,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能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又培养想象力,感受到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投影画面,配乐欣赏)
在一千二百年前的一个秋天,夔州江边,一个年迈狐愁的老人,在一个本是阖家欢庆的日子,九九重阳节这天,独自一人拖着多病的身体登上长江峡口的高台,寒风凛冽,万木凋零,混浊的江水汹涌奔腾,几只孤鸟回旋在天空,远处不时传来猿的哀鸣。面对这一切,老人万千感慨涌上心头:半生怀才不遇,晚年穷困潦倒,孤独在外漂泊,仍不忘国家的战乱。俯仰之间,咏出一首千古绝唱!大家能猜到这位老人是谁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老人,欣赏他的著名诗篇《登高》。
(投影课题)
(二)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及诗歌背景,知人论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当补充。(多媒体展示)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于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其作品有《望岳》、《丽人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背景: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秋天的重阳节,当时诗人离开成都,衣食无着,年老多病,住在夔州,以水急风大、猿多著称。写这首诗时,虽安史之乱已结束,但地方军阀乘时而起,互夺地盘,社会仍一片混乱。
(三)指导诵读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如何更好地诵读?1.老师范读2.学生听读3.个别朗读
(投影诵读要领)
1.理性把握:理解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内心中去,与作者产生共鸣。
2.感性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
(四)赏析诗句
1.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让学生思考,这一句中有哪“六景六色”?
明确:对仗工整,语言精炼,十四字写出“六景六色”:“风”、“天”、“猿”、“沙”“鸟”,分别用“急”“高”“哀”、“清”、“白”“飞回”描写。
(2)教师点拨,师生共同讨论
句式结构契合,渲染出秋天来临的紧迫感。“风急”、“天高”、“猿啸哀”均为仰视,“渚清”、“沙白”、“飞回”,又从俯视到仰视。在这俯仰之间,秋风扑面而来,极目所见,高天在上,猿鸣耳畔,沙渚在下,鸟转空中,使人卷入无尽秋意之中。景物全出,视野开阔,胸怀博大。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江苏滚滚来”。
这句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想联系杜甫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到了生命之秋。“漂漂何所以”生命是短暂的。作者写这首诗时已55岁,去世前三年写的。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这使我们不禁联想起“逝者如斯,不舍昼夜”。面对滔滔而逝的江水,作者无奈的感叹时光如东逝水,自己一生功业难成。但作为一个有阔大胸怀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或对生命短暂的想不通,他知道自然规律,能豁然对待。这足以让我们看到他坦荡、胸襟的开阔。它起到了烘托气氛,渲染悲凉的作用。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赏析这句时,我为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试作具体分析(投影展示)
明确:万里—漂泊地远—悲悲秋—时之凄惨—悲
作客—羁旅—悲常作客—久旅—悲
百年—迟暮—悲多病—衰疾—悲
台高—迥处—悲独登台—无亲朋—悲
作者将上两联景物描现实写中蕴含的感情明朗化。久容最易伤秋,多病偏听偏爱登台,“万里”与上联的“不尽”相关照,写出时间的悠长;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把自己的悲苦表现得既为深且广。这不是常见的客居乡愁,人生有限方觉秋之悲愁,诗人分明是在慨叹有限人生与永恒存在的深刻矛盾,以及人生矛盾面前的种种无奈。
4.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与颈联紧密衔接,因果相承。“艰难苦恨”四字蕴意丰富,诗人忧国、忧民、忧身,忧愁得两鬂斑白,要借酒消散这无尽的忧愁吧,却因为疾病而断酒了。又添一恨,无限悲慨。
“白日放歌顺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石”。在这里为何又“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特爱喝酒,我们学过的诗句有:
(五)思考与探究(结合作者生平,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1.如何理解杜甫的悲秋?
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
2.试总结杜甫晚年律诗特点。这首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整首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突破早期较多实的风格,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融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空灵洒脱。
(六)作业:
看谁背的杜甫名句多,同桌互查。
六、课堂评价
学生能整体把握诗歌脉络,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诗歌情境,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郁情怀。并通过反复诵读,学习文本寓情于景的表达技巧,从而鉴赏诗歌的深层含义。
幼儿园诗歌活动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要说的是中班语言活动:诗歌家。我对《家》的说课做了如下设计。
一、说教材
《家》这首诗歌语言朴实、浅显易懂,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描写了一个具有依属关系的大自然和谐美景,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清清的河水、快乐的幼儿园,让幼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想象周围的世界。结尾处用一句“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由物及人,让幼儿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体验到家的深层含义。
这首诗歌文字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中班教学。
二、说目标
根据中班语言教育目标,教材特点及本班幼儿新生多年龄偏小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活动的教育目标是:
1、欣赏、理解诗歌,能够结合图片朗诵诗歌。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诗歌的句式仿编诗歌,体验的仿编乐趣。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自制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
2、白云、小鱼、小鸟、小羊的头饰,各占本班幼儿的四分之一。
3、蓝天、河水、树林、草地大幅画。
4、配乐朗诵录音
四、说幼儿
农村的幼儿在语言表和我理解方面都发展的不是很好,要做好语言学习的铺垫准备。做中班有了一年的幼儿语言学习,也能完成活动目标。针对这一点,我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来学习语言,通过游戏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五、说重点难点
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上这节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幼儿缺乏仿编诗歌的经验,基于这一点,确定教材的重点为理解,掌握诗歌内容,难点为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六、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提问法、引导法等来组织我的教学活动。
七、说学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本活动采用了观察法、游戏法、直观感知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语言、游戏、操作探索等活动,优化教学过程
八、说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
㈠观察感知,积累语言
这是一个课前准备的环节,需要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完成。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前我将幼儿带到户外,让他们用眼看、手摸、鼻子闻、肌肤感知等方法寻找事物:学习蓝蓝的天空、白云、清清的小河、绿绿的草地、小羊、密密的.树林、小鸟等语言,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的存属关系,
㈡操作探索,具体感知
这一环节为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做准备,约需5—8分钟
有关理论指出:诗歌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方面,不要让幼儿机械记忆、背诵诗歌内容,减轻幼儿在学习时的记忆负担,以便他们将注意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设计了找家的游戏置于学习诗歌之前,以为迷路的小鱼、小鸟、小羊等找家为由,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探索,探讨小鸟、小羊、小鱼等与树林、草地、小河等之间的依属关系,幼儿游戏时,我全面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了解需要,及时予以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使幼儿充分感受家的内涵。
游戏后,我发出启发性地提问:你帮谁找到了家,为什么这么找?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弥补感知的不足,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事物的归属关系,理解家的含义,为下阶段活动奠定基础。
㈢理解学习诗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约需10分钟
首先,我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结合PPT朗诵诗歌,使幼儿对诗歌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
接着概括性的提问:诗歌中说了什么事,引导幼儿结合卡片回答,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回忆操作探索时获得的知识经验。然后通过整体朗诵,前后半句接龙,轮流等趣味性方式组织幼儿学习朗诵,使幼儿感受到诗歌的内在语言韵律。
之后,我发出邀请:“现在要请小朋友来扮演,白云、小羊、小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幼儿自由扮演角色,大胆地用肢体语言表现诗歌内容,使他们沉浸在表演的喜悦中,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
㈣扩展想象,仿编诗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约需10分钟
中班上期幼儿语言领域发展目标提出要求:在仿编活动中只要求幼儿通过交换词句,使诗歌画面出现新的内容。
由于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学习仿编,感到比较难,因此我通过对话、示范、讨论等方法引导幼儿仿编,突破难点。
1、扩展想象,回忆经验。
我启发性的个别依次提问,比如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外还可以是谁的家?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回忆经验,表达自己的理解,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后添画。为幼儿的创编留下完整的视觉印象。
2、学习仿编
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生动的语言示范仿编:“现在老师要把大家说的这些东西都编进儿歌里……”,让幼儿更加明确诗歌的句式,知道仿编时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变,只要改动后半部分就可以了,这样为幼儿的下一步自由创编奠定基础。
3、分组讨论,自由创编
引导幼儿自由组讨论,以强带弱、大胆创编,在讨论过程中,我根据具体情况随机指导,针对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成为他们的合作者。让幼儿乐于尝试,乐于合作,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独立自由、大胆构思的好习惯。
4、集体交流
在幼儿个别自由交流后,为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请他们在集体面前朗诵自己编的诗歌、诗句,并组织其他幼儿学习优秀诗句。这样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使活动在高潮中结束,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本次活动我根据“开发幼儿潜能,培养完整幼儿”的整合幼儿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科学地设计了直观、操作、探索、尝试、讨论、趣味性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条件,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尊重理解幼儿,使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幼儿园诗歌活动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考点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古代诗歌里形象的主体应该是由是个里的“人、事、景、情、物”等具体内容构成的。其中人物形象是考察的重点之一。
2.学习目标
掌握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提高答题的规范性。
要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掌握诗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所以确定第一个学习目标;在掌握塑造人物性的`方法之后,还要明确答题的步骤,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在高考中要取得分数,必须落实在卷面上,所以规范答题就非常重要和必要。
课时安排:1课时
3.学习重点
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小说作品,对人物行的塑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各种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小说的相通的,但在具体答题时,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所以将解答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确定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4.学习难点
提高答题的规范性。许多同学对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答题时却不够规范,导致失分。学生答题不够规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了解答题步骤,二是书写不够规范。所以提高答题的规范性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生
高三一班学生普遍热爱语文,作为理科生,对诗词的兴趣非常浓厚,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然而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
三、说教法
“讲练结合 ”的方法。因为学生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所以在一节课中,讲练结合的方法既能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又能起到巩固的作用。
“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总结的规律运用到实践中。
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语:(设计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人物竞猜
(设计理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高考面对面
1.考纲诠释:(设计理念:让学生明确《考纲》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2.方法指导:(设计理念: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三)典型例题:(设计理念:精选典型试题,通过讲解让学生有规律可循。)
(四)课堂练习:(设计理念:学以致用,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五)课堂小结:(设计理念:总结方法,让学生答题是有法可依。)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
(结合诗句简析形象)
(3)形象的意义——情感
(六)延伸阅读室:(设计理念: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明确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人物形象分析
什么形象——身份
形象特征——性格
形象意义——情感
六、课后反思
通过典型例题中五首诗的分析讲解,学生掌握了诗歌中人物鉴赏的分析方法和答题步骤,上课学生反应积极,对诗中人物形象把握到位。但由于时间关系还需多练习方能得心应手。
幼儿园诗歌活动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一)、考点分析
《考试说明》中对古诗词鉴赏方面的总体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题型和考察的内容上具体可以做以下阐释:
1.了解诗词的体裁、题材,格律等基本常识
2.理解词句的内涵
3.品味精彩词语的意蕴(炼字)
4.鉴赏诗词的思想内容:体味感情,把握主旨,分析领会意境
5.对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进行赏析
6.对诗词进行比较、赏析、评价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准确而高效地地完成高考语文试卷中诗歌鉴赏部分的三道题目,提高同学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学习能力,我认为在高三的复习课上可以针对同学们现在的缺陷,如主旨把握不准,容易断章取义,瞎猜乱蒙、语句含义弄不清,容易表面化等问题,在教学时抓住他们这些鉴赏的“软肋”,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总结鉴赏古诗词的规律和方法,不断地将同学们引向规范化思考、规范化答题的要求中。基于这些考虑我制定了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1、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
2、学习、掌握诗歌鉴赏中的把握感情、领会主旨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体验并总结关于领悟思想感情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1、古诗词中善于用“表现技巧”委婉地表达“情志”。
2、句子的含义需要用宏观地眼光整体把握、全面理解。
二、说教法
1、讲授法:高中课本的诗词中表现出的各种情感、从题材上的分类等。
2、讨论法、发现法:在课堂上多结合例证加强感悟,发现并归纳准确把握诗词主旨、感情的方法。
3、探究法、迁移法:通过复习高中课本的诗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迁移到没有分析过的'诗词中,总结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并分析它们对体悟感情、把握主旨的作用。
三、说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复习高中五册书中的诗词,梳理诗、词、曲的文学常识。了解诗人在作品中常常抒发哪些情感?(怀才不遇、建功报国、离愁别绪、思乡念远、向往归隐等情感) 《诗经》(《蒹葭》)、(《采薇》)“五经”与“六义”
先秦 《楚辞》(屈原《离骚》) “风骚”
古体诗
两汉 乐府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乐府双璧”
诗歌
东西晋 (东晋)陶渊明《饮酒》
(西晋)左思《咏史》 “左思风力”
初唐:“初唐四杰”
唐诗 (近体诗) 盛唐 山水派:王维《终南山》、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从军行》
“李杜”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 《登楼》、《月夜》
中唐 白居易、刘禹锡、李贺 “元白”
晚唐“小李杜”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杜牧《过华清宫》
宋诗 陆游《书愤》
词 婉约派: 李清照《声声慢》
秦观《踏莎行· 郴州旅舍》
周邦彦《苏幕遮》
柳永《雨霖铃》
豪放派: 苏轼《水调歌头》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登快阁》
曲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元曲四大家”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2、找典型例子加以分析、归纳鉴赏的要点。课堂上与同学分析黄庭坚的《定风波》、苏轼的《阮郎归·初夏》、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定风波(知人论世)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阮郎归 ·初夏(整体理解)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 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塞上 听 吹 笛(艺术手法)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3、教师小结诗歌鉴赏中把握主旨、领悟感情的三个要点
第一,了解作家、把握时代,诗人论世。“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大部分诗歌是作家自身遭遇和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对于重要诗人,要了解其经历和风格,对于一般诗人,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留心“序”、“注”)
第二,解读形象、领悟意境,情景结合。“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艾青)解读形象,从诗歌表现的人、事、景、物等景语之中体味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运用想像)
第三,揣摩诗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诗词中多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艺术手法的使用让诗词更加含蓄、生动、有内涵。它们也是体现作家创作水准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评价鉴赏诗词作品、帮助我们理解作品感情、主旨的重要媒介。(常用的手法有“情与景、动与静、直与曲、虚与实、对比手法、烘托映衬、对面着笔”等)
4.教师提出阅读古诗词的两点建议:
一是建议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常见意象的特殊内涵、典故、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资料等。
二是建议同学们要精读细品,不要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考场做诗歌鉴赏题时,也应该把诗歌默诵几遍,不要急于作答。
幼儿园诗歌活动说课稿 篇10
一、分析教材
《家》这首诗歌语言朴实、浅显易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概括事物的依属关系,诗中大胆的想象一下子调动起幼儿亲切的感觉,帮助他们从全新的视角想象周围的世界。结尾处用一句“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将幼儿从想象拉回到现实,更贴切地联想到自己,给幼儿以有趣有余蕴的感觉。这首诗歌文字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中班教学。
根据中班语言教育目标,教材特点及本班幼儿新生多年龄偏小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活动的教育目标是: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把握这首诗歌的内在情感脉络。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
3、学习仿编诗歌,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本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上这节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幼儿缺乏仿编诗歌的经验,基于这一点,确定教材的重点为理解,掌握诗歌内容,难点为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本活动采用了观察法、游戏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语言、游戏、操作探索等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
㈠观察感知,积累经验
这是一个课前准备的环节,需要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完成。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前我将幼儿带到户外,让他们用眼看、手摸、鼻子闻、肌肤感知等方法寻找事物:如蓝天、白云、小河、草地等,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的归属关系,并在平时利用挂图、图书引导幼儿观察,以获得有关于事物归属关系的经验,为理解诗歌内容,仿编诗歌做铺垫。
㈡操作探索,具体感知
这一环节为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做准备,约需5―8分钟
有关理论指出:诗歌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方面,不要让幼儿机械记忆、背诵诗歌内容,减轻幼儿在学习时的记忆负担,以便他们将注意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设计了找家的游戏置于学习诗歌之前,以为迷路的小鸟、小鱼、小羊等找家为由,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探索,探讨小鸟、小羊、小鱼等与树林、草地、小河等之间的归属关系,幼儿游戏时,我全面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了解需要,及时予以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使幼儿充分感受家的内涵。
游戏后,我发出启发性地提问:你帮谁找到了家,为什么这么找?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弥补感知的不足,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事物的归属关系,理解家的含义,为下阶段活动奠定基础。
㈢理解学习诗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约需10分钟
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发展是他们自己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因此活动中大量运用观察、游
戏、欣赏等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首先,我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结合卡片朗诵诗歌,使幼儿对诗歌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
接着概括性的提问:诗歌中说了什么事,引导幼儿结合卡片回答,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回忆操作探索时获得的知识经验。然后通过整体朗诵,前后半句接龙,轮流等趣味性方式组织幼儿学习朗诵,使幼儿感受到诗歌的内在语言韵律。
之后,我发出邀请:“现在要请小朋友来扮演,白云、小羊、糊蝶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幼儿自由扮演角色,大胆地用肢体语言表现诗歌内容,使他们沉浸在表演的喜悦中,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
㈣扩展想象,仿编诗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约需10分钟
中班上期幼儿语言领域发展目标提出要求:在仿编活动中只要求幼儿通过交换词句,使诗歌画面出现新的内容。
由于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学习仿编,感到比较难,因此我通过对话、示范、讨论等方法引导幼儿仿编,突破难点。
1、扩展想象,回忆经验。
我启发性的个别依次提问,比如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外还可以是谁的家?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回忆经验,表达自己的理解,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后添画。为幼儿的创编留下完整的视觉印象。
2、学习仿编
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生动的语言示范仿编:“现在老师要把大家说的这些东西都编进儿歌里……”,让幼儿更加明确诗歌的句式,知道仿编时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变,只要改动后半部分就可以了,这样为幼儿的下一步自由创编奠定基础。
3、分组讨论,自由创编
引导幼儿自由组讨论,以强带弱、大胆创编,在讨论过程中,我根据具体情况随机指导,针对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成为他们的
合作者。让幼儿乐于尝试,乐于合作,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独立自由、大胆构思的'好习惯。
4、集体交流
在幼儿个别自由交流后,为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请他们在集体面前朗诵自己编的诗歌、诗句,并组织其他幼儿学习优秀诗句。这样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使活动在高潮中结束,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自我评价
本次活动我根据“开发幼儿潜能,培养完整幼儿”的整合幼儿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科学地设计了直观、操作、探索、尝试、讨论、趣味性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条件,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尊重理解幼儿,使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附资料:
家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
红红的花朵是蝴蝶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幼儿园诗歌活动说课稿 篇11
一、教材理解与教学指导思想:
由于高中二期课改的教材没有完全铺开,我校仍选用沪版的《音乐欣赏》这本老教材,但我用新的教学理念设计了这堂课。二期课改注重音乐的文化性及学科的综合性,基于此教学理念,我选择了这一课题——《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本课题的教学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文学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和喜爱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本节课讨论重点是西方的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其次,立足于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
在制定教学目标前,我仔细地研究了教材,选用了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魔王》、《乘着歌声的翅膀》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其次,对学生的音乐知识背景作了一定的了解、分析,同学们在初中时学习了回旋曲式、曲式结构、琶音音型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表现能力,对于作曲家也有所了解。上理工附中是一所区重点高中,结合高一学生的特点,在强调音乐人文性与学科性的融合。
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及做法: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视听导入,听一听、演一演、做一做四个部分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旋律模唱、歌词创作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
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学生活动,如根据音乐编排正确的诗歌顺序、扮演不同角色、自己创作诗歌来演绎歌曲等,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课堂最后结合现实生活,告诉学生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也有许多,激发同学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关注,为下节课分析中国诗词与音乐的结合埋下了伏笔。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特点:
1、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欣赏三首音乐作品,师生共同研讨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增进学生对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作品的关注程度、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2)感受不同作品所带来的音乐语言、音乐形象、音乐表现力和诗歌之间的融合,进而了解诗歌的创作要符合音乐的意境。
(3)参与表演、讨论等互动活动,加深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理解,提高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并在创作中培养学生创编表演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难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音乐的角度分析《魔王》三个角色的形象。
重点:感知、理解、表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2、本课的教学特点是:
首先通过周杰伦的歌曲《菊花台》导入,耳熟能详的旋律曲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告诉学生《菊花台》歌词来源于唐朝末年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中的诗句,同时切合了音乐与诗歌交融的这个主题。
其次,教学过程分成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听一听:采用了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作曲家在作曲的过程中选用了十四行诗,详述了音乐的内容。初听时把诗的顺序打乱,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对诗重新排序。在听的过程中提醒学生主题的多次出现,从中复习了回旋曲式的知识。第二次听乐曲时出示诗正确的顺序和曲式结构,让学生知道音乐与诗歌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通过诗歌可以更好去理解音乐的内容,使音乐这门抽象艺术有了具体含义。
第二板块是演一演:选用了《魔王》这首叙事诗,为了让学生能够活动起来,请三位同学朗诵表演诗中的三个角色,体验三个角色不同的语气情绪,同时让全体同学通过他们的朗诵,体会到三个角色的不同形象。这是本堂的难点部分,引导学生层层递进从音乐的角度分析《魔王》三个角色的形象。于是在初听一遍歌曲后,把音乐截成了若干个唱段,让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分析体会三个角色的不同形象。学生能经过这个环节说出孩子是声音出现一次比一次高,需要求援,最后推向高潮,突然停顿,预示着死亡的悲剧;父亲是音区低,稳重、保护孩子,柔声询问和安慰,试图解除孩子的恐惧;分析魔王三次出现的钢琴伴奏是有些难度的,因此我在钢琴上弹奏三拍子的舞蹈音型和琶音音型塑造魔王的现象。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基础,我弹琴时放慢了速度,引导学生理解三拍子的舞蹈音型和琶音音型代表魔王甜言蜜语的诱惑力。
这首歌曲有个富有特色的前奏并且贯穿始终,我通过钢琴模奏同音上的三连音,让学生体会到这段音乐是模拟了疾奔的马蹄声。听后使我们马上感到一种紧张、局促不安的心理因素,同时也给整个故事定下了悲剧性的基调。
这个环节体现了音乐与诗歌之间成为均衡关系,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音乐的表现力和诗歌的戏剧性都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与细腻的交融。
第三板块是做一做:我创设了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在音乐中畅想做一回小诗人。通过门德尔松《乘着这歌声的翅膀》的音乐,启发学生去联想音乐所表现的美丽风景、温馨歌颂美好生活的情境。然后根据我发下的两乐句歌谱,同学们来做一回诗人,以4、5个人为小组,集体创作诗歌形式的歌词。在此过程中,我教学生先写诗,然后把词语逐字逐句的填到谱子里。在比较各个小组的创作歌词后,我发挥学生们的长处,请一位学生代表朗读自己的作品,另外一组演唱填进谱子的歌曲,让同学们体验创作的乐趣。最后我示范演唱由海涅作词门德尔松作曲的《乘》。通过欣赏原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词与曲巧妙的契合,学生在今后的音乐欣赏或是创作过程中都应注意词曲在意境与情感上的结合。
通过整节课的教学,让同学们从感受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到分析《魔王》中三个不同音乐角色,最后到创作诗歌作为歌词,层层递进,从理论到实践,使他们理解音乐不再是曲高和寡,诗歌也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有机的结合,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感受到诗歌的韵味,两者的艺术魅力得到最大化的释放,获得多方面的享受和情感体验。
最后,我结合现实生活,告诉学生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也有许多,激发同学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关注,为下节课分析中国诗词与音乐的结合埋下了伏笔,整节课在以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歌曲中结束。
- 相关推荐
【幼儿园诗歌活动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大班诗歌说课稿06-09
诗歌的活动总结02-22
诗歌教研的活动总结01-30
【热门】诗歌活动总结02-12
【热】诗歌活动总结02-12
诗歌教研活动总结02-07
诗歌教学活动方案01-09
【推荐】诗歌活动总结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