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详解: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2024-09-08 三字经

  幼年志在求学,长大以后,步入社会就要学以致用,将自己的学问反馈给社会,上报效国家,下为苍生造福。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上面用了男女老幼作为具体的例证,为我们树立起做人的榜样,下面再以动物为例子,激励我们后人立志向学。

  狗 会在夜晚看门守夜,防止盗贼入侵。公鸡会在黎明时报晓,提醒人们天亮了。这个世间最卑贱的不过是鸡犬,他们尚且有功于人类,我们生当为人,如果不求进取只 是苟且度日,就连动物也不如,哪里还有资格做人呢?谚语说:“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这样的人就与马、牛同缀连襟了。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蚕与蜂是动物里面最小的,但做出的贡献又是最大的。蚕能吐丝,供给人类作衣服的原料,蜜蜂能采花酿蜜,供人食用。如果不肯努力学习,不为这个世界做一点贡献,岂不是连小昆虫都不如了吗?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幼 年志在求学,长大以后,步入社会就要学以致用,将自己的学问反馈给社会,上报效国家,下为苍生造福。孔子在《论语》中也反复强调,“学而时习之”的重要, 学了知识,要能够随时思考、随时见习,随时要有体验,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如此,你才有能力上报国家,下安百姓,为人类造福。

  一般人认为读书就 是作学问,其实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在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知识渊博、文章写得好,只是一个人的文学素养高,不认识字的人, 倒不一定没有学问。学问是要将圣贤的教诲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随时将所“学”,“问”于自己的行动,也就是用实践来验证圣贤的教诲。“学”即是文,问就 是化,要把所学到的圣贤之“文”,用来变化自己的气质,使自己升华,才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曾国藩也说过:“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自卫其身。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 相关推荐

【三字经详解: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相关文章:

致E君散文09-22

致w君散文08-11

李君虚幼有清誉阅读答案08-28

三字经详解06-30

三字经的详解10-31

李君虚幼有清誉的阅读答案总结06-10

三字经详解汇总06-29

三字经全文详解09-25

三字经详解合集10-22

谈谈欧阳修幼学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