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浙中旅游,天不作美,细雨绵绵,一片白茫茫。忽然记起鲁迅《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一个潇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后悔来得不是时候。
经过五个多小时,穿二十条山洞,终于到达目的地。同伴大都是走南闯北的驴友,知名的大山大河见多了,对地貌平平的山野不屑一顾。来到这偏远兔子不拉屎的山沟,难找亮眼点。
下车,雨停了,眼前的景象豁然一亮:牌坊、雕塑、彩画、灯笼、水车,组成静态小景致。不同风格的新屋错落有致,古树、廊桥,奔腾的流水,像一幅幅壮美画卷,焕发雨后清新。
路边停了不少大巴。许多挂上海、安徽、江西、河南、山东等外地牌照。
一车人立即振奋,掏出手机,相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不相信这是农村!
农家旅店设施完善,我放下行李,迫不及待地约老伴先睹为快。
街上摆摊,摊主笑脸相迎,争着介绍桃子,醉李,鱼虾……
穿过街心,有一水塘,绿树环绕,各色花卉,竞相绽放。中间有飞檐翘角方亭,曲桥相连。有三男士在垂钓,好不悠闲。
与老伴穿桥而过。上了岸,见几盆花木摆路边,结满鸽大的金橘。我惊讶地感叹:“硕果累累,竟没人动?”
老伴说:“果子没成熟,谁动?”
我说:“孩子好奇,忍不住要采下观看。我小时候会采得一颗不剩。”
“爷爷不是管你很严吗?”
“我顽皮,怕挨打,转身便不知天高地厚。”我同老伴一路走着,忆起往事:“穷了,饥不择食。冬天整地刨茅草根,缕去泥土,咀嚼甜味。地蝗是宝贝,放灶堂焐,待变僵硬,一咬脆香,吃三四条,会蹦脚跳:‘真好吃,有二斤肉。’奶奶笑我:‘傻小子,十只也没一两,还二斤?’有没有不重要,反正我吃到了!春天刨苦菜根,拔刚出土的草苞,摘才绽放的榆钱、洋槐花、枣花......”
“枣花一点大,怎么吃?”
“花瓣上有蜜,舔甜味。那时馋,桃子鸟蛋大便采下来,往衣服上蹭毛便吃,苦涩全然不顾。田里的小麦刚满粒,便搓着吃。夏天,田里的高粱秸、玉米杆,拣紫色的,水分足的咀嚼。秋天满山采酸枣,拣尿瓜,捉蚂蚱。那带尾巴的草蝈蝈、大螳螂、豆虫,一肚子籽,烧熟一咬格崩……”
老伴瞪大眼睛,说:“你家不是富农吗?”
我说:“你可能不信。天天玉黄饼子,就是玉米和高粱面掺合着吃,没有豆面,咬上去全是牙印。大年夜吃黑面饺子,素的,正月初一才吃白面荤的。探亲的白馍里包着黑面。富农如此,穷人更可怜。说起来像胡诌。”
老伴感慨地说:“现在家家大米白面,天天过年,过去无法比!”
“孩子掉进蜜糖罐,太幸福了!”
正在桥头拍照,有两老太坐在屋檐下向我们频频招手。盛情难却,只好过去。老人移了一下位置,用手抹去灰尘,让我们坐中间。
方言听不懂,无法交流。正尴尬,五十多岁妇女抱孩子路过,请她翻译。
她热情地说:“她们是亲家,都八十多岁。与孩子住一起。见到你们很高兴,说欢迎去她家,经常来。”
我被好客感动,说:“这里发展真快,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一点不假。这里空气好,风光也美,远离城市的喧哗,真正世外桃源!”
她说:“原来也是穷乡僻壤。我嫁过来时,家里不少人反对。一间破屋,泥墙,草房,外面下雨里面小雨。爸妈养我这么大,不能白送,根据当时行情,要八万元彩礼。女婿光棍一条,穷得叮当响,一千也拿不出。我暗示他,先借两万付上,以后加倍偿还。爸妈才勉强答应。嫁来后,贷款借钱买地皮造新房。他干木匠,我养鸡鸭,慢慢还清债务。开始搞农家乐都想不通,担心穷山沟没人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慢慢地,来的人多了,有了效益,尝到甜头,才兴盛起来。”
平坦的路,蜿蜒起伏。河水清澈,流水淙淙。拱桥内几只羊在跳跃。远处山青翠碧绿,微风拂面,感觉真好。
我说:“村里真下本钱,下田路都这么好!”
她纠正说:“国家重视三农,投资修的!”
我回忆起我年青时在老家撅腚弯腰推小车的情景,除了沟壑便是石头,七高八低,车轮边推边跳跃,累的上气不接下气,浑身是汗,那有这路?现在条件好了,小车也被拖拉机,汽车,摩托车取代了。
她抱着孩子陪我们走着,我怕她抱不动,建议返回。
她坚持说:“再往前走一段,前面是我家地。”
客随主便。她紧走几步,指着一片葱郁,炫耀说:“这是菜园。”边说,边在棚架上采黄瓜、番茄,热情地递我们手中说:“绿色食品,请放心吃。”
黄瓜清爽、嫩脆。番茄也甜酸,口感挺好。
见我们津津有味,她很高兴,又走进菜田,说:“喜欢采些拿着。”
我们忙摆手:“谢谢,不用了。”
“自己种的,别客气。”
见我们坚持不要,她采了几只给孩子。
孩子腼腆,只笑不说话,手里擎起给我们看。
菜园郁郁葱葱。墨绿的茄子,红润的番茄,带花的黄瓜,彩色的辣椒……挂满架,老伴忙掏手机拍照……
孩子扭动屁股,“哼哼唧唧”向后瞅着。
“噢,奶奶在后面。”那妇女说:“孩子与你们有缘,在等奶奶哪!”
我忙叫老伴快赶上来。
“欢迎你们秋天再来,我的葡萄园种了好多优良品种,可来采摘。没农药,用的全是鸡粪有机肥。绿色食品,可放心吃。每年都来不少人……”说起她的园子,满脸绽笑。她指着一片有棚的葡萄园自豪地说:“这全是我的,每天上午在这修理。今年挂果多,生长旺盛,又是丰年!”
她滔滔不绝地谈了一路,叙说未来的梦。指着不远一幢六层楼房说:“那就是我家,进去坐坐,喝杯茶!”
我望着楼层的装饰和停放的车,感受到她的幸福。这里空气好,环境不错。虽普通,但实惠。不想耽误她功夫,忙说:“谢谢陪我们一路,介绍不少情况。祝大家越来越好!趁天好还想多逛逛,不进去了。”
她不再坚持。仍补充说:“好日子才开始,我父母住一层,孩子住一层,全家在一起真好!”
见我们离开,孩子趴怀里不高兴。她拍打孩子安慰:“爷爷奶奶有事,不哭,不哭,快与爷爷奶奶说再见……”
孩子挂着泪,摇摆起小手……
小河穿街而过,河上搭起造型各异的桥。商店,农家乐,有的时髦,有的古朴,造型各异,列在两边。楼宇内不断传出歌声,弹奏声。
弄堂内,低矮的旧居仍保留着:泥墙被风雨蚕食得遍体鳞伤,屋内黝黑,已无人居住。无声地叙说岁月的沧桑。与旁边的新楼形成鲜明对比。
有一精致小院,进门水塘,站立桥上,可观赏金鱼,四周花卉散发着淡淡清香。步入房内,两边挂布帘:右边画红黑相间的莽汉,左边画涂脂抹粉的娇娘。以为是戏曲馆所,正踌躇,一穿黄衣的清洁工介绍:“这是洗手间!”
我好诧异,掀开右边门帘,还真是。便池,洗手盆,手纸俱全,太高级了!
“这里是厕所革命的发起地。”
听到清洁工自豪地介绍,不觉刮目相看。
走出院子,樱花步行道依河而建。走在道上,听潺潺流水,观四季花卉,神仙一般逍遥。
文化广场、假山、小溪,亭、榭、台、桥,娱乐中心,宣传廊,隐在绿荫花坛之中,雅致,幽静。
一个扫地的大妈笑着问我:“菊苑,竹苑,月季苑去了吗?”
见我们愣着,知我们刚来,忙告诉我们路线。
这里不仅景美,民富,老人孩子都知道热情待客是他们的致富之道。
沿着小河,砌了不少拦水坝,造型各异,保住河水,养起鹅鸭、金鱼。水流由高泻下,有的如瀑布,有的像溪流。如遇雨季,咆哮奔腾,吼声震耳,好不热闹。河一边是百米长廊,翘檐红柱,防雨防晒,可坐可卧;一边水泥路,花坛半人高做护栏,悬挂红灯笼,映在水中,令人心旷神怡。
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发展日新月异。我又想起自己的故乡,多年没回去了,真盼能像这里一样,来个惊喜!家乡山上怪石不少,可修栈道引游客观看。但缺水,河流是季节性的,留住水风景才有灵性。真想回老家看看。
愿乡亲们都富起来,盼祖国处处美如画……
- 相关推荐
【初进山乡的散文】相关文章:
山乡秋雨散文06-08
忆初-散文09-03
初读初荷-叙事散文06-16
初养小狗感触散文07-16
散文:秋风初起时06-26
初窥命运的映像-散文08-01
冬日初寐-叙事散文06-23
《最美的初遇》散文08-11
初登长城的感叹散文08-09
散文阅读:初木屋小聚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