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
闪烁在时光深处的眼睛
寒瑟而凄清的严冬遁迹而去,温润而丰盈的盛春款款而来。这个清晨,我难得地起了个大早,搬把椅子坐在后院,感受一份与季节无关的诗意。
田野还是记忆中的田野,我曾经厌倦她,厌倦到无时无刻不期待有朝一日与她失去关联。现在好了,真的没什么关系了,可以单纯地欣赏她而无需付出艰辛的点缀。
油菜花依旧金黄地绽放,野草依旧铺天盖地的绿,蝴蝶翩然而舞,燕雀飞歌而旋。离日出尚早,周遭充满了潜伏式的宁静,沁凉的晨风习习拂来,裹夹着阵阵馨香,烘托出一种久违的意境。
我闭上眼睛,在记忆里搜寻这样的景象。她并不陌生,陌生的只是当初的时境、当初的心绪。其实,我没有理由厌倦她,我的厌倦因时而生,又因时而散,与她毫无关联。
我终于明白了平淡的生活所累积的那一分厚重,每一个晃悠悠的今天又何尝不是在篆刻一份沉甸甸的记忆?
辛勤劳作的过往,就在时光深处闪烁。身处其间时,我只想逃离,逃离小村落、土砖房,逃离“满腔诅咒”的农田和“鬼哭狼嚎”的“双抢”,逃离到一个没有农事不谈农药化肥的世界去,宁肯少吃不睡付出千倍百倍的努力去追求一种完全不同的生存,因为有梦想,所以既苦且快乐。
我追求了,也真的逃离了,尽管之后“有违初衷”地来到监狱农场,再次与农田建立了新的联系,但毕竟不是直接的“厉害”关系,我为此感到庆幸。于是,我习惯用一种陌生的眼神看待一切熟悉的农事,很多年心底深处都充满了“抗拒”,抗拒自己与她依然存在的某种根深蒂固的渊源。
每一天,我都心甘情愿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小心翼翼地处理每一项细小的事务,从未厌倦,也不敢懈怠。珍视自己拥有的一份工作,是因为曾经真切地体受过“被土地奴役”的滋味,更何况与挥汗如雨不分昼夜的“双抢”相比,现在几乎没有不可承受的“劳累”。然而,即便如此,生活也远远谈不上轻松惬意。
我常常在思考,既然义无反顾地逃离那些不尽人意的过去,就是为了争取一个更加真切更加舒心的现在,那么,现在果如预期那样真切而又舒心么?内心的疑问或许已经诠释了一切。
事实上,人生处处从来就没有纯粹的`轻松,只有更加真切的感悟,经受磨砺的过程也许比努力的结果显得更加深刻、更加令人怀念。
时光静静流洒,从额头辗转滴落,从眼前倏忽而去,所有的日子轻轻浅浅、波澜不惊,然而,每一刻有每一刻的烦心事,每一时有每一时的不如意,因为总是不能自制地期待,总是无法抛却一种无形的责任,所以自始至终体尝着生活的艰辛。
只是,我不再厌倦。人生原本如此,谁又能将自己紧紧包裹与俗世的喧嚣彻底隔绝呢?我也不再拒绝。艰辛只是彼时的生活感慨、此刻的人生积淀,有什么样的磨砺,才能有什么样的境界,这不正是人生永恒的追求么?
青春易逝,去而不返。蓦然回首时,物欲世界的点点滴滴早已陌生,只有一份历受艰辛的充实慰藉灵魂。珍视人生,就珍视每一天的生活吧,不拒绝片刻的安逸,也不回避艰辛的磨砺,时光的深处自有一双饱含欣慰的眼睛在注视着每一个平凡的生命。
幸福只是个笑话
我习惯一个人呆在夜色里胡思乱想,眼前属于我的除了家徒四壁就剩头顶那片巴掌大的天了。
总是在路上疲于奔命的感觉,总是在为了面子、里子、为了名、抑或是利身不由己的随波逐流,总是在为了别人不断的修正自己……总有无法排解而又无法言说不可名状的孤单、失落、无奈、迷茫、沮丧、压抑、烦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轮番袭来蚕吃桑叶般咀嚼你的心。
颓废、消沉,虽然不全是为了钱,但这日子过得最累心。
眼前又是一年的春天。又是一个桃红柳绿的春天。又是一个让人可以美好憧憬、无限遐想和悸动初心的春天。可我的春天,早已破碎在那浑浑噩噩的往昔里。余生这个概念重来没有如今如此的触动内心,而今后无论长短好坏只能是余生后话了。
今天给谁聊天,他说哥你总是这么伤感。可能跟自己的经历有关吧,我听的看的写的大都是那种或浓或淡忧愁和感伤,我写不出那种恣意张扬的幸福和酣畅淋漓的兴高采烈来。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作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喜欢这段话。每一个字,习惯性地从唇齿间泻出,那无尽的愁,仿佛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那种渗到骨子里的`无奈,带来无尽的凄凉,锥心刻骨。
愁,犹如树上数不尽的叶子,在风中飘转,在雨中徘徊,然后,悄然的落下,一片又是一片。太多的世俗纠缠,太多的是非恩怨……我真的怕了,怕的我想逃。
有些事明知道是错的,却还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道是爱的,可是却选择了放弃,因为那没有结局。有时候,明知道没有路,却还要选择前行,因为已经习惯了习惯……一直认为幸福就在远方,在可以追逐的未来……后来发现,那所谓的幸福原本是个廉价的笑话而已。
许多事在眼前一幕一幕,变得那么模糊。曾经那么坚信的、执着的,一直相信的,其实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突然发现自己傻得不行。我们总是在重复着一些伤害,没有人可以躲藏不被痛划到,却还一直傻傻的等待,到失望,再期待,再失望……
忽然恍然大悟般的醒:浮云而已,总会总该总是要散去的。惟其如此,失望和孤单的时候,不怪别人,而是有些事原本就太虚妄了……
那一步,走远了
小木是一个不喜欢写日记的人,因为需要记下来的东西都在她的心里,如果写在纸上每读一次,她就会伤心难过一次,她已经撕了好多她写的东西了。但是那次她写了,她每一天都写了,而且保留到现在。那时的心已经被恐惧,无助所占据,她的心没有多余的地方了。
小木是一个不算特别漂亮的女孩,但是她的朋友们觉得她的容貌及身材都恰到好处,有属于她自己独特的美。小木性格直率,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多一句都不会跟你说,她也是一个慢热的人,和陌生人相处总是特别谨慎,她总是喜欢在一旁静静的观察。通过她的观察觉得这个人适合做朋友,小木会对她特别好,小木还是一个心思特别细腻的人,对于朋友提出来的要求她二话不说一定会满足,只要是答应别人的事她一定能办到。
小木是从很远的地方嫁过来的,小木和他老公相识在天津,他们一见钟情,他们相差八岁,两个家庭相差六千多公里,但是小木依然义无反顾的嫁了。结婚后就要孩子了,那时候她还不到二十五岁,其他这个年纪的女生还在玩,还在享受青春带给她们的美好和刺激。小木就已经成为人母,每天忙碌在孩子,老公,家务活之间,那时候小木的生活只有这些,没有一个朋友,周围都那么的陌生。不知道是因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还是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找不到安慰,慢慢的小木开始沉默寡言。有一年小木瘦了,不吃饭,总发烧,直接从一百二十多斤瘦到到一百零二斤,不到一年时间,小木生病了,那时候孩子六岁了。从那天开始小木和她老公每天都跑在看病的路上,从小医院跑到大医院再到外省的医院辗转了一个月才确诊,病的很严重,必须住院治疗。
从那天开始小木开始每天都写日记。办完住院手续,小木就把她老公赶走了,让他赶快回家去,小木害怕让她老公看见她哭的样子,家里孩子更需要他,治疗需要更多的钱,小木看见她老公走的时候满眼的泪水,他没有回头,小木也没有去送,两个人为了彼此都独自承受着一些东西。小木也没有过多的告诉家人,只是告诉爸爸妈妈病能治,需要住院,她自己能行。小木心里想我需要人陪,我需要母亲,父亲,哪怕任何一个亲人都好。可是不行她知道相隔几千里地,家里有地,有无数的农活需要他们,最主要的事如果让母亲看见她住院的样子,不知道又要哭成什么样子,不知道又要难过多久。她决定要独自承受病痛的折磨,还有恐怖,孤独,无助还有更多。
从此小木就一个人战斗了,每天从早上九点开始点滴一直到下午一点,每周一次气管镜。大家都知道做气管镜有多么恐怖,住院的时候小木是她哪个病区的女超人,干什么都是自己,从没有家人陪着,有一次做气管镜,因为用了麻醉剂,她起不来了,医生在门口大喊,家属呢?家属过来扶一下,喊了好几遍,也没看到有人过来,问过才知道小木是自己来治疗的,她没有家属,后来医生就知道了,每次做气管镜之前都会和小木聊天,聊聊家常,好让她放松放松,可是并不是每次都很顺利。那次小木在手术台上,小木的体温骤降,心跳加速,这对气管镜来说是极大的阻碍,医生停下手里的活,到小木身边摸摸她的手,告诉她放松,医生们都开始安慰小木,主治医生摸摸她的额头安慰她。小木当时感觉到摸她额头的那双手是多么的温暖,比太阳还要温暖,这只手更像是父亲的手,瞬间让她有了安全感,她的心也暖和过来了。她开始调整呼吸,脑子里全是父亲的身影,她想象着如果有父亲陪着的话她是不是就没有这么紧张害怕了,因为父亲的身材很结实,很牢靠,很有安全感。那天晚上她哭了,哭了很久,很伤心,她渴望有一个温暖的怀抱,渴望有一双温暖的手扶她一把。但是不可能了,因为当时走了那一步,走远了。
虽然相隔几千里,但是亲人的关心和呵护一点都不少,母亲专门发红包,告诉她让她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她那在读研究生的妹妹,用自己的奖学金从网上买了好多好吃的,让她补补身体,更是每天只要有空就,和她聊天,担心她自己会孤独寂寞,每天还会发一些美丽的风景照片,很是担心她胡思乱想。妹妹也是比较了解一个人独自在外的心情,从上大学到读研究生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外地。每天都会鼓励她,给她发很多笑话,这让她开心不少。同病房的大姐和阿姨,都是家人陪着,每天有人送好吃的,有人帮忙换药,有人听她们发小脾气。
时间久了互相比较熟悉了,大家也会帮帮小木,又一次点滴的时候小木睡着了,药都没有了,要不是旁边的阿姨帮她,可能有更麻烦的事情发生。慢慢的她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习惯了消毒水的味道;习惯了每天点滴时胃里头的翻江倒海;习惯了每周一次的气管镜;习惯了换班护士扎不到地方上埋怨血管太细;习惯了手上一排排的针眼;习惯了每天来送饭的每一张脸;习惯了一个人;更是习惯了当时那一步走的太远。但是我怎么也习惯不了,有人会跳楼自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病的特别严重,住院之后儿女们就没有人管,没有人问,吃饭吃药,交住院费都没人管了,一个清晨老爷爷自己从六楼跳了下去,结束了一切。也许那些不管他的人省去了一个麻烦,也许他们的生活会更美好。但是他是她们的父亲,至亲得人不是吗?死了就没有了,那可是养育过他们的人,人性竟如此凉薄。那时候小木觉得自己很幸福了,自己有人关心,有人牵挂,病情在好转,不会因为生病被抛弃。还有什么能比活着更好的了。此时她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在医院的时候,时间是最富有的东西,小木每天都在想,想好多事,尤其是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当时义无反顾的远嫁,心想着有姐姐们呢?不差我这一个,可是等到她有了自己的儿子她才明白,子女对于父母意味着什么。她想她生病的时候都那么的需要亲人,她的父母呢?每一个孩子对父母都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感情,没有什么能够代替的,父母无时不刻在牵挂每一个孩子。每次有不舒服的时候总是姐姐们在忙,带父母去体检,给买衣服,买好吃的,过节带着孩子回去看看他们,这些小木都做不到,她只能是两年或许更久回去一次,每次从网上买的衣服鞋子总是不合适,要么大了,要么小了,要么就是等东西到哪了,过了穿的季节了。每次听到父母农活特别忙,家里需要有人帮忙的时候,那种有心无力,罪恶,自责,痛恨的感觉。就是因为当时的那一步。 小木想我终于为我的自私付出了代价,还让她的父母也付出了代价。
但是她的父母从来没有责怪过她一句,永远都是家里很好,什么都有,你姐她们总往家捎东西你就放心吧,在那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孩子,每次听到这些话她的心像刀扎一样,她恨不得把自己千刀万剐。走那一步的时候,她以为像她这样并不优秀的人走的远一点也许大家都会感觉好 一点,直到那一次回家,和姐姐们聊天说起这个话题,姐姐的话才让我焕然大悟。原来我是错的,而且是错的无可救药。姐姐说“你手伸出了十个手指一样长吗?你掐那个手指不是心在痛”。走出那一步时,留下的距离,已经无法弥补。
生活依然继续,距离依然是存在的问题。而且会在一辈子,永远。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每个人也有放弃的权利,但是当责任这把刀落在你的肩膀的时候,你别无选择。任何的父母对儿女都是不求回报的,你想要的,你选择的,她们都会支持,那时候她们只知道这是我的孩子,只要她幸福就好。但是到我们呢?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只记得我们是父母,我们已经忘了我们还是孩子,我们还有一份责任被我们给遗忘了。有多少人在关心孩子冷不冷,孩子热不热的时候能想到自己的父亲母亲呢?每个周末她都要带孩子回爷爷家吃饭,开始孩子总问,“为什么要去爷爷家吃饭?小木告诉他这是应该的”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问过,每周都去爷爷家吃饭。人们常说养育一个孩子,也是大人的一个成长的过程,孩子更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当孩子让你生气的时候,你会伤心难过,你是否会想到曾经你的父母也是如此;为什么说老人愿意惯着孩子,愿意疼着孩子,那时因为你是她们的孩子,惯着你的孩子,就像小时候惯着你一样。
不要总嫌弃父亲母亲麻烦,唠叨,总和他们争吵。和老人相处我们要懂得变通,她们的要求不高。趁着父母在身边,趁着父母还年轻,多陪陪她们,多教她们一些新鲜时髦的玩意儿,多带着孩子和他们一起吃吃饭,多和他们聊聊天,他们喜欢给你讲他们年轻时的故事。要是父母在身边的,那你是很幸福的,每天能看见他们也是一种幸福。每天进门给他们一个拥抱,每天让你的孩子给你一个拥抱,你就知道那种感觉是多么美好。我们都有老的一天,而且时间过的很快,我们有很多东西要教给我们的孩子,我们能回报父母的还有更多。如果像小木一样,和父母相隔几千里,那就经常打电话,和他们分享每一件有趣的事情,不能经常帮父母做一些事情,那就做好自己,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照顾好自己,把回家陪父母纳入自己的人生规划,等孩子上大学了或者再早一点,或者再晚一点,就回到父母身边和他们待在一起,趁着时间来得及的时候,做我们该做的。父母是孩子的教科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走了那一步,远了的距离,我用剩下的半生来缩短它。
【心情随笔的散文】相关文章:
伤感心情随笔散文03-22
心情随笔散文关于友谊05-12
季羡林散文精选《漫谈散文》01-25
经典散文(精选)07-26
经典散文07-01
散文07-19
西湖的散文01-27
抒情经典散文03-23
周国平散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