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练习题,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习题,使得我们得以有机会认识事物的方方面面,认识概括化图式多样化的具体变式,从而使我们对原理和规律的认识更加的深入。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习题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精选2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1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参考答案
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
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或物象)表现出来的;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
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
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2
满庭芳·碧水惊秋
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1.词作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2.词中流露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或词作开篇描绘碧水放冷光,黄云聚集,大地苍茫,落叶满阶,又有砧杵声声入耳之境,视听结合)(动静结合)(2分),营造衰飒、萧索的意境(1分) 渲染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悲苦心境(2分。
(手法答出拟人,可酌情给分。)
2.(1)故人故园之思。(1分)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2分)(2)时光流逝的慨叹。(1分)惊秋,砧杵声催让诗人不觉生出时光飞逝的慨叹。(2分)(3)贬谪之后知音难觅的慨叹。(1分)“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婉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的孤单,“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流露知音难觅无人理解的悲苦。(2分)(答出两条就可给6分)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3
南乡子
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1.这是一首题画词,词中徽真的形象是怎样的?词人主要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4分)
2.词人观赏画作之后有什么“堪恨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徽真是一位双眸明澈、红唇娇小、(半)身姿妩媚的美丽女子。(2分)词人主要是用白描的手法表现画中人的形象。(2分)
2.“堪恨处”是画中人的“无情”,只是美人图。(2分)从词的感叹之中不仅间接地表现了画中人物之美,也从侧面赞赏了画工艺术之精。(2分)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4
眼儿媚
秦观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一双燕子,两行归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注】清朝黄苏《蓼园词选》中云:“此久别忆内词耳”。
1.上片开头两句“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在词中有什么作用?(2分)
2.“一双燕子,两行归雁”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3.清人黄苏认为下片是“意中摹想所得”,“意致缠绵”。请对此说作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交代了时间节令等,为全词营造了凄冷寂寞的氛围。
2.反衬。抒情主人公以燕子双飞反衬自己的孤独,以大雁回归反衬自己无法归家。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之情和对妻子(家人)的思念之情。
3.下片先想象家中妻子面对大好春光孤独无语的情形,又设想妻子眼睛依旧如秋水般清澈,眉毛依旧如春山般秀美。通过对妻子动作、神态和容貌的想象,把思念之情表达得细致而深切。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5
点绛唇 桃源
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此词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
1.词的上片第一、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3分)
2.作者在词的下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参考答案
1.词人醉意朦胧,轻漾小舟,随着水流来到花林深处,兴奋不已(2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喜爱和向住之情。(1分)。(得分标准:心情2分,结合诗文分析1分)
2.“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勾勒出一幅壮阔而又迷濛的黄昏景象(1分),表达诗人被贬之后天涯飘泊、凄冷之情(1分)。“山无数,乱红如雨”,描绘了一幅萧飒的暮春画面(1分),写出了诗人前途迷茫、无法实现理想的无奈愁苦之情(1分)。(先分析两景,后分析两情也可。)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6
风流子·初春
秦观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注】绍圣元年(1094)春,时年四十六岁的秦观在由汴京被贬谪往杭州的途中创作了此首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于此词调牌下题目作《初春》。
1.结合词的上阕内容,分析词句表达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5分)
2.清朝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评论词句“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时说“情致浓深,声调清越,回环洛诵,真能奕奕动人者矣”,结合词句对此评论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被贬之后复杂的内心情感:①流露出内心归隐的无奈心情;②被贬的凄凉、孤独、寂寞;③离开汴京南下时纷乱、郁闷的心情以及无限的离愁和伤心;④暗叹自己前程一片迷茫,对自己落寞的仕途悲观失望。(答出3点给5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1点给2分。)
2.词中四句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2分) 词人宦游失意,被贬南行,不得不与情人分手,但“回首西楼”之后,自是生出绵绵长恨,凸显逐客迁臣沉重难释的积怨悲怀,情也深沉,情也绵绵,打动人心。(2分)另外,四句对仗工整,文句整齐,且声律和谐,词藻华丽,给人以美感,诚所谓“情致浓深,声调清越,回环洛诵,真能奕奕动人者矣” 。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7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持取,捻弄
1.请赏析上阕的意境。(4分)
2.下阕“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参考答案
1.残花纷纷飘落,铺满小路。池水盈盈上涨,小雨霏霏落下,杜鹃声声啼鸣,园林天天憔悴。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营造出一幅衰败憔悴的晚春图,表现了词人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4分)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4分)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8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眉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1.词中有四个单音形容词用得很妙,它们分别是 ,它们传神地表现出 (感情)。(3分)
2.有人认为,“‘天涯旧恨’四字已将一篇本事(指故事的基本内容)全部揭出。”你同意此看法吗? 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四个词是:旧、尽、长、困。(1分)独处女子怀人的苦闷(或“离愁别恨”、“愁苦”)(2分)
2.同意。“天涯旧恨”四字总起了全词,下文都是围绕它来展开。“天涯”写出彼此分隔之远,“旧”写出离别时间之长,“恨”道出离愁之深。(3分)。女子相思,故燃香排遣;愁思难遣,依旧愁眉不展;身心交瘁,倚楼远望,渴盼鸿雁传来音书,但鸿雁过尽,音书全无,一次次失望,一层层将独处怀人的.苦闷推上极致。(1分)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9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鸳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鸳鹭:两种鸡,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花影乱,莺声碎”中“乱”“碎”用得极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2.词中划线句子是传颂千古的名句,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碎”形容鸟鸣声纷纭杂沓,莺声呖呖.用“碎”字概括,已可盈耳;“乱”字状花之纷繁,花影摇曳,以“乱”字形容,几堪迷目。(2分)用“乱”和“碎”同时也传递出词人心绪的复杂纷乱,(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给人以凄迷的感受。 (2分)
2.“春去也”一语双关,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言简意深:“飞红万点”运用了借代,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有惊心动魄的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以海喻愁,新颖奇特;“愁如海”同时也是化抽象为具体.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词人谪恨之深之广,这愁既有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指出任意两种手法,并作分析即可得4分)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10
好事近·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舞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秦观,字少游。在哲宗绍圣元年(1094)被贬为监处州酒税,三年徙郴州。这首词大约作于二年的春天。
1.上阕描绘了词人梦中奇丽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色的奇丽之处。(5分)
2.词的结尾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春路上下了一场春雨,浥尽尘轻;春雨过后,春花盛开,绚烂无比;春花拂动,整个山间一片春光明媚,如入仙境;行至小溪,曲径通幽,无数黄鹂顿时喧腾起来。(3分)用梦中优美的景色反衬作者现实中的郁闷和极度的失落感。(2分)
2.词的结尾写作者醉酒酣睡在古藤浓阴下,全然不知东西南北。(2分)为了排遣在现实中遭受的贬谪之苦,常常幻想遁入梦境,躲进醉乡,消极出世。(2分)酣然醉卧,物我两忘,表达对黑暗现实的消极反抗。(2分)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11
如梦令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1.分析末句“瘦”在词中的妙处?(3分)
2.本词前两句与后面几句,在情感上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人与绿杨俱瘦”用了拟人手法,一个“瘦”字,写出了主人与绿杨的消瘦与憔悴,人物因伤春而瘦,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春忧思哀伤之情。
2.前二句直笔写春,写莺歌啄花,写燕翔点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三、四句却转作悲苦语,一个“冷”字,一个“寒”字,一个“瘦”字,表达了伤春凄冷之情。由赏春到伤春的变化。本词用了反衬的.手法,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表达了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感,因伤春而引发怀人之悲苦与忧伤之情。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12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1.本诗中“山抹微云”中“抹”字历来为人称颂,请根据语境进行赏析。
2.试简要分析此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参考答案
1.“抹”字写出了林外的山痕和山间的云迹,诗中有画;“抹”字突显云淡山远之貌,与后文“天粘衰草”一同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渲染了离别的愁绪。
2.此词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表现男女分别时难分难离的情状。借助景物渲染凄恻哀怨的离情,如开篇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为全诗笼罩上浓浓的苍凉的气氛,诗人又借“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的景物描写,通过“移情”表现手法抒发了悲凉的心境。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13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1.“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2请解释“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的内容。
参考答案
1.漫漫长夜难尽,孤独、凄凉的愁绪如同如水的长夜一样排遣不去。
2.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关山,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14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请对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行乡子》一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3分)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2分)
2.下面示例答出某一个,分析恰当即可。
示例一:动静结合。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示例二:白描手法;例如“有桃花红”三句,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再如“正莺儿啼”三句,在客观的再观中,营造—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画图。
示例三:寓情于景。整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小园”—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兴。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15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
秦观,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熙宁十一年(1078年)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年)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后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于绍圣元年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其散文“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其词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终究气格纤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南宋张炎之《词源》:“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文苑传》。著有《淮海集》40卷,以及《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等作品。其所编撰的《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极善书法,小楷学钟王,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行楷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后世称之为“淮海公”。
【生平】
未仕期
秦观在未仕期间,大多在故乡高邮居家耕读,为科举做准备。然而亦时常游历于江淮吴楚之间,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在这段期间秦观的主要出游地有二:一为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秦观同孙莘老、参寥子游访漳南老人于历阳惠济院,浴汤泉,游龙洞山。又往乌江拜谒项羽墓,极尽山水名胜。此次出游共赋得诗词三十余首,并作《汤泉赋》一篇,以记途踪。二为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秦观前往越州省亲,适逢苏轼自徐州徙往湖州,于是便乘苏轼官船一同南下。途经无锡,与苏轼同游惠山,又经吴兴,泊西观音院,同访诸寺。端午过后,遂别苏轼赴越,中秋时,与参寥子、辩才法师同游龙井,其后又与郡守程公辟游玩鉴湖、拜谒禹庙,相得甚欢。直至岁末年关家书催归,秦观始依依不舍的乘船北上。写下著名的《满庭芳》(山抹微云)来描述离别情意,透露出对此段漫游岁月美好的缱绻不舍。
“学而优则仕”是天下读书人的梦想,秦观亦不例外,然而秦观的科举征途却屡遭挫折。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秦观第一次参加科举应试,却是抱著满满的`期望换来落第的命运,于是他便马上“杜门却扫,日以诗书自娱”,可见这一失败,对他而言,是精神上的打击。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秦观再次应试,却依旧名落孙山。科举的接连失利,使得秦观心境更加忧愁悲郁,认清了“风俗莫荣於儒,材能咸耻乎未仕”的社会现实。因此只好改变态度,学习时文并向时人投献诗文,望获举荐。“功夫终不负有心人”,秦观在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参加第三次科举考试,终于成功考取进士,踏上其同样屡遭挫折的十年仕宦之途。
入仕期
朋党倾轧是北宋政治上的大难题,更是令朝廷不安的一大乱源。秦观入仕之时,适逢北宋朋党斗争日益激烈之际。秦观于此亦身不由己地陷入了这场政治漩涡之中,无法自拔。元丰八年(1085年),秦观登科以后,任定海主簿及蔡州教授。因其亲附苏轼,被视为“旧党”,从此党争的迫害便从未间断。元佑二年(1087年)苏轼、鲜于侁,共以“贤良方正”荐秦观于朝,无奈却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诬告。元佑五年(1090年)方由范引纯引荐,得以回京任秘书省正字。元佑六年又因“洛党”贾易诋其"不检"而罢去正字。接二连三的政治迫害,使得秦观大受打击,对政治开始灰心,且有退隐之意。元佑七年(1092年),秦观授左宣德郎,又由秘书省正字,左迁国院编修官,参修《神宗实录》,甚得恩宠。数月之间,拔擢连连。此三年亦为秦观仕宦期间最顺遂的时候。宦达未久,元佑九年(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亲政。“新党”之人相继还朝,“旧党”之人则连遭罢黜,秦观历时七年的贬谪生涯从此开始。
贬谪期
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亲政。政局瞬变,“旧党”出京。秦观作为“旧党”核心人物,亦在所难免。秦观首先被贬为杭州通判,因御史刘拯告他重修《神宗实录》时,随意增损,诋毁先帝。因而在前往杭州途中又贬至处州任监酒税。在处州任职之时,秦观学佛以遣愁闷,常与佛寺僧人谈佛聊禅,并为僧人抄写经文。他的词作《千秋岁》在回忆当年盛会时,抒发了很深的感慨与愁情: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无奈小人诬陷,状告秦观私撰佛书,便又因此获罪。《宋史.文苑传》云:"使者承风望指,伺候过失,既而无所得。则以谒告写佛书为罪,削秩徙郴州"。削秩是将所有的官职同封号除掉,是宋朝对士大夫最严重的惩罚。贬黜南蛮时,秦观心情悲怅,早已绝了希冀,便作《踏莎行》词。虽将《千秋岁》的直抒换为比兴,没有“愁如海”之类的字眼,然而内心深处却依然郁结难解: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方至郴州又移至横州编管,元符元年(1098年),移迁雷州编管。眼望离京师越来越远,归乡无期,秦观自赋挽词。此词道尽心中凄苦,叫人心生悲惋。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政坛局势变动,迁臣多被召回。秦观也复命宣德郎,放还横州。当年五月行至藤州,出游光华亭,索水欲饮,水至,笑视而卒。张文潜曾作《祭秦少游文》云:“呜呼!官不过正字,年不登下寿。间关忧患,横得骂诟。窜身瘴海,卒仆荒陋。”道尽了秦观坎坷一生,句句痛彻心扉。一代文人,命运竟是如此的坎坷曲折,最后竟死在荒蛮之地,令人无限感慨。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1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虞美人
秦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 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词的开篇“和露”两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作者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与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
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E.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15.“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14.解析:选BC B项,“轻寒细雨情何限”一句写花在暮春轻寒细雨中的动人情态和作者的惜春情绪,并非“以动衬静”;C项,“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错,应为“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15.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的形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第一问是问碧桃这一形象的特点,紧扣这两句中的“乱”“深”“可惜”“如画”“为谁开”可以概括出桃花美丽、生长环境恶劣、无人欣赏的特点。第二问是问这一物象的作用,秦观叹碧桃实则是寄寓自己“不为世所用”的身世之感,这一点借助注释也不难答出,作答时应指出手法。
答案:碧桃的特点:①美丽。“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艳。②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乱山深处”一“乱”一“深”,写出碧桃托身非所、处地荒僻。③无人欣赏(不得意的遭遇)。“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每点1分)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17
行香子①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②.倚东风,豪兴徜徉③.小园几许④,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⑤青旗⑥,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注释】①行香子,词牌名。
②陂(bēi)塘:池塘。③徜徉(cháng 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④几许:多少,这里表示园子不大。⑤飏(yáng):飞扬,飘扬。⑥青旗: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
(1)请描述上阕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不超过50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你列举两种。
(3)整首词表现了词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词中能直接体现这种情感的句子是:
[分析]《行香子树绕村庄》,北宋词人秦观的词作。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上下两阕的风景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解答](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概括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两句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分的`春花。“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几句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动静结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3)本题考查词作内容概括及词人情感分析。这首词中描写了春天的很多景物,集中在“水满坡塘”写春水,“倚东风”写春风。“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写了桃花、李花、菜花三种花。“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集中写春天的鸟、蝶等动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村野田园风光图。从“豪兴徜徉”、“偶然乘兴”等词语可直接看出作者轻快和舒畅的心情。
译文: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18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注:此词作于公元1097年(北宋绍圣四年),作者谪处郴州时。
8、“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两句,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在抒情上有何不同?(5分)
9、这首宋词抒发的情感是悲还是喜?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抒情手法不同,(1分)“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比喻抒情,(1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址抒胸臆;(1分)抒发的情感不同,“任人笑生涯,泛便飘萍”表现人生漂泊无依之痛苦,(1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表现年华逝去功业末成的感伤。(1分)
9、表面抒发怡自得的恬淡喜悦之情,其实抒发了郁愤不平之气。词人描绘芦叶乱、玉露寒、霁天空、楚江清,独钓孤舟,牵动一潭星的景色,烘托了一种冷清凄凉的氛围,为抒发凄苦之情奠定了感情基调。词人任人嘲笑自己的一生如同浮梗飘萍,表达了深深的.愤懣之情。词人借酒浇愁,酒醉便睡,日高不起都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之意。(悲喜皆可,表明观点给1分。)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19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①(其二)
秦 观
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网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②多怀将相思。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③
【注】①太守向公,指向宗回,时任蔡州太守,有治绩。向有《登楼眺望》诗,此诗为次其韵而作。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汝水流经城旁,入夏以后水患严重。②庙食,蔡州有祀狄仁杰的狄梁公庙,有祀李想的李太尉庙,秦观曾代州守为文祭告以上先贤。③李斯,上蔡人,官至秦朝宰相,秦始皇死后,他与献高合谋,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一度成为二世帮凶。后为赵高所忌,被腰斩。临刑时,李斯顾谓其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庖烟遥认孤村,天寒未见人影,诗人借助“庖烟\“二字,于无人处写出 人来。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B.水灾之后虽然人们生活艰难,但是祠畔的明月光辉依旧,给人以希望,“销魂\“二字点明诗人的欣喜之情。
C.从五、六两句看,汝南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古城,人们立庙祭祀先贤、追怀恩泽,民风古朴淳厚。
D.诗人由当地灾情联想到历史名人,咏史悯时,感慨良多,其心系百姓生活、着眼国家利益之心,令人赞佩。
16. 这首诗是用哪些手法表达诗人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B(“给人以希望”“点明诗人的欣喜之情”错,诗人借明月来表达哀愁之情。)
16.(6分)①借景抒情,前四句描绘了水灾过后的.萧条景象,诗人触景伤情,表达了对灾民处境的深切同情。(3分)②对比,后四句将对当地百姓有恩、至今享受祭祀的将相与李斯作对比,向太守含蓄表达了要关切百姓生活、以史为鉴的劝勉之情。(3分)(如答“化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20
《鹊桥仙·纤云弄巧》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判断题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柳永《鹊桥仙》(纤云弄巧)。( )
答案:×
2、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题材取自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故事。( )
答案: √
3、秦观是苏轼的得意门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
答案: √
4、秦观是苏轼的得意门生,是苏轼之后重要的豪放派词人。( )
5、历来人们多以“情韵兼胜”、“语工而入律”评价秦观的词。( )
答案:×
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个精妙的比喻写尽牛郎、织女的相见之欢和离别之苦。( )
答案: √
7、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这首词主要表达作者理想的爱情观。( )
答案: √
8、秦观虽出自苏门,但其词却另辟蹊径,自成一家,被后世公认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 )
答案: √
9、哀怨感伤、柔媚清丽是秦观词最突出的特色。( )
答案: √
10、“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为柳永千古传诵的名句。( )
答案:×
二、问答题
1、简述秦观的婉约词风。
答案:秦观词融汇小令和慢词的长处,文字工巧精细,音韵谐美,缘情婉转,历来词誉甚高,有“情韵兼胜”、“语工而入律”之评,其哀怨感伤、柔媚清丽的词风,最能体现词的当行本色,被后世公认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
2、简要分析《鹊桥仙》(纤云弄巧)的爱情观。
答案:
作者在词中巧妙地利用牛郎、织女离合悲欢的故事,热情歌颂了诚挚不渝的爱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金石般的警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即“两情”“久长”。只要两人有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即使是在天各一方,见难别易,爱情也会与日俱增,历久弥深,远远胜过只追求朝夕不离的庸俗情爱。
3、简要分析《鹊桥仙》(纤云弄巧)利用传说故事的表现手法。
答案: 此词借写牛郎、织女这个人所共知的传说故事来表达自己的理想爱情观,构思极为巧妙,表达极为自然。字面上,处处写天上,句句写牛郎、织女,而实际上句句写人间,写人间的真情,于传统题材中翻出新意,主题健康,格调爽朗,而又深感余味不尽,颇受启迪,遂成为七夕诗词中久传不衰的佳作。
4、请简要分析“忍顾鹊桥归路”的“忍”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 “忍”:怎忍,岂忍;全句意思是:怎么忍心回头看那从鹊桥回去的路呢?“忍顾鹊桥归路”巧妙地表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和怅惘。
5、分析这首词的修辞特点。
答案:①拟人。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在牛郎、织女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相会渲染气氛。
②对比。如“一相逢”与“无数”,“久长”与“朝朝暮暮”,表现了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的爱情。③比喻。如“柔情似水”,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佳期如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暂,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鹊桥仙赏析】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秦观的这首《鹊桥仙》独具丰彩,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好作品。它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抒,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沈祖棻《宋词赏析》:这首词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文史知识》(1982.12):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上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发抒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而不衰的关键所在。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21
临江仙①
秦观
千里潇湘蓝②浦,兰桡③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④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释:
①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
②蓝:形容江水的清澈。
③兰桡:兰舟。
④妃: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
阅读练习题
(1)“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3分)
(2)“遥闻妃瑟泠泠”句中的“遥闻”该如何理解?(3分)
(3)请简要赏析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4分)
答案:
(1)清寒(冷)、幽静。孤独、悲凉的心情。(3分)
(2)远远地听到(1分);确有闻其声,通过想象把它幻化为娥皇、女英在鼓瑟(或理解为特定情境中的历史联想产生的错觉或幻觉)。(2分)
(3)以景语作结(1分),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或化用前人诗句1分,自然、贴切,1分);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曲终之后词人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1分),体现了他刚毅不屈(高洁)的性格(1分)。
秦观词作鉴赏
此词当为作者于元符元年(1098)由郴州贬徙横州途中所作。词中描写了泊舟之地——潇湘浦的夜色,以及作者独倚船桅的凄清心绪。起两句总叙:千里潇湘江上,浦口水色似揉蓝。桡,船桨。兰桡代指木兰舟,这是对舟船的美称。《楚辞。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有寄》有“骚人遥驻木兰舟”之句。这首词中的“兰桡”即指骚人屈原所乘的舟船。这一带正是当年诗人的兰舟曾经经过的地方。首句写眼前景,却从“千里潇湘”的广阔范围带起。次句由眼前景引出“昔日”楚国旧事,显现出朦胧的历史图景,暗示自己如今正步当年诗人的足迹,千里潇湘之上走着迁谪的行程。
接下来“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三句续写泊舟潇湘浦所见:夜深了,月轮高挂中天,风已经停息下来,清莹的露水开始凝结。眼前的潇湘浦口,微波不兴,澄碧的.水面荡漾着一股寒气,满天星斗正静静地浸水中。这境界,于高洁清莹中透出寂寥幽冷,显示出词人贬谪南州途中的心境。
风定露清,波平水静,一切都似乎处于凝固不动之中,但词人的思绪并不平静。“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说这清寂的深夜,词人泊舟浦口,独倚高樯,内心正流动着无穷的忧思,隐约中,似乎听到远处传来清泠的瑟声。
此处用舜妃娥皇、女英之典。“遥闻妃瑟泠泠”是特定的地点和清泠的现境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并由此产生一种若有所闻、似幻似真的错觉,这潇湘深夜的泠泠瑟声都曲折地透露了词人自己凄凉寂寞的心声。“新声含尽古今情”写作者对江上瑟声的感受,说词人与湘灵一样,有着无穷的幽怨。瑟中所奏的“新声”,包含了古人和今人的共同感情。古,指湘灵;今,指词人自己。
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如同己出,活化出作者曲终之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性格。
全词渗透着楚骚情韵,通篇写景寄情,情景交融,运笔细腻,意境幽深,委婉蕴藉,韵味无穷。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22
点绛唇阅读答案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
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
②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2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赏析。(3分)
22、这首词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4分)
23、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24、词的最后三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2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1分)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给2分。)
22、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乱生二字,显出荒芜之状。谁为主的叹问(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濛濛细雨飘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以下几句写离情。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赏析,即可得分。手法2分,分析2分。)
23、(4分)描写了枝头稀疏的余花随蒙蒙细雨飘落满地的春色凋零情景。(2分)流露出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为了阕写离别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2分)
24、(4分)作者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天涯。(2分)以景写情,以凄凄春草喻无边离愁,渲染了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感情。(2分)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23
(宋)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
①霁光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②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
③春泪:雨点。
1.“一夕轻雷落万丝”句中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2.“有情芍药含春泪”这句诗写得生动传神,请作赏析。(3分)
参考答案
1.春雷、春雨。春雷隐隐作响,春雨轻柔细密。(3分,意思对即给分)
2.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芍药在春雨滋润下的娇态。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的情感。(3分,意思对即给分)
二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图,请为这幅图画拟一个标题(6个字以内)。
2.描摹传神是这首诗的特点。请对最后两句诗中的“含”“卧”二字作赏析。
参考答案
1.景物:雨丝、瓦、芍药、蔷薇(任意写出三种即可给1分);画名如:雨后春光图、春日雨后图(点出“春”及“雨后”两个关键点得1分)
2. “含”字和“卧”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芍药和蔷薇的娇弱情状,表达了诗人的惜花之情。
赏析
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景。
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与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雨后的芍药,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史湘云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这醉卧中浑身洒满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24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①。倚东风、倚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弄堂。飏②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释]①陂(bēi)塘:池塘。②飏(yáng):飞扬,飘扬。
7.对这首词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绕村庄”两句,从整个村庄写起,所写之景,显然是春到农村的标志,也是词人行近村庄的第一印象。
B.“倚东风”两句,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兴趣正浓地信步漫游村庄,欣赏着春天的风光,表达了词人喜爱农村景色的神态。
C.“小园”两句,写词人在漫游中为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春光一览无余。
D.这首词语言典雅生动,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画面。
8.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篇写景,寓情于景,描绘了“小园”一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自然流露词人愉快的心境,全词意兴盎然。
B.上片“有桃花红”三句,属白描写法,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春天绚丽的色彩,旺盛的生命力。
C.全词动静结合,上片侧重描述动态景物,下片侧重描绘静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互相映衬。
D.这首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7、D
8、C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25
点绛唇·桃源
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此词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
1.词的上片第一、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3分)
2.作者在词的下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参考答案
1.词人醉意朦胧,轻漾小舟,随着水流来到花林深处,兴奋不已(2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喜爱和向住之情。(1分)。(得分标准:心情2分,结合诗文分析1分)
2.“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勾勒出一幅壮阔而又迷濛的黄昏景象(1分),表达诗人被贬之后天涯飘泊、凄冷之情(1分)。“山无数,乱红如雨”,描绘了一幅萧飒的暮春画面(1分),写出了诗人前途迷茫、无法实现理想的无奈愁苦之情(1分)。(先分析两景,后分析两情也可。)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 26
【原文】: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释】:
①千秋岁: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绍圣元年(1094年),秦观因元党祸,贬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贬监处州酒税,此词作于处州任上;②西池会:元七年三月上巳,诏赐馆阁花酒,游金明池,琼林苑,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
【翻译】
浅浅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悄一悄地溜走了。花影摇曳,莺声呖呖。因人在外地漂零,不能在一起喝酒,彼此相思,衣带也宽松了。所等之人迟迟不来,同自己相对的只有黄昏天边的碧云。一忆往昔汴京金明池相会,同僚们一块乘车出游。握手言观处,今日还有谁在?回到皇帝身边的好梦破灭了,一照镜子才发现容颜渐老。好的光景不再,官僚们的愁苦如海深
【赏析】
该词一起句就标明了作者身处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水边沙外”。地点:栖霞寺外的沙洲上,瓯江边,面对青田县城(后文再作补叙)。时间:暮春季节。以“外”字连带“城郭”,正是“城郭轻寒退”的时候。城郭:孟子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如青田水南村,石郭、平堰(平演)、西门外、后山等周边地区。这里已是绿意盎然。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言不论水边沙外还是内城外郭,已是一片暮春气息。“春寒退”,春天即将归去。这种恋春、惜春之情,也正是词人惆怅失意的感情流露。“花影乱,莺声碎”,写“花影”,可见阳光明媚;写“莺声”,可见境界清幽。“花影”、“莺声”相互照应,应是一派明柔春景,加上“乱”、“碎”二字,联系上文的惆怅之情和下文的“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两句看,则乱者情也,碎者心也。春光虽好,但已入暮,身世如斯,怎不令人心碎意乱。这就自然地引起“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的怀人之情。“飘零”是说自己遭受贬谪,“酒盏”是指与朋辈把酒共话。一个“疏”字,写出词人仕途坎坷,半生飘零,因而久已未和好友同游共饮、谈诗论政了。对这种友情的无尽相思,使人衣带渐宽身渐瘦。“离别宽衣带”所说的“离别”,不是普通的离别,而是因政治原由各遭贬谪,天各一方,前途未卜的离别,所以其痛苦更甚。“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词人明知相见不易,却又无时不产生强烈的`愿望。但翘首远望,昔日挚友又在何处呢?看到的只是在寂寂暮色中渐渐聚合的天空碧云。思念、失望、孤寂、苦恼,在“人不见”、“空相对”里得到深刻地表露。
下片“忆昔西池会,鹭同飞盖”两句,这里的“西池”,即指金明池;“鹭”是两种鸟名,因其飞行有序,故常用以喻班行有序的朝官;“盖”,车盖,指车。这两句是追忆当年与同僚友好,飞车赴会的盛况。这次盛会,参加者三十六人,皆当时名公文人,他们纵谈阔论,宴饮畅游,从早至晚,极尽欢娱。但,俱往矣!如今朋辈星散,各贬他乡,抚今追昔,不能不使词人发出“携手处,今谁在?”的凄怆悲呼。“日边清梦断”,“日边”指帝京,词人越是忆念昔年帝京携手共游旧事,越意识到既往之日不可复回。本来,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往往可在梦中寻求,但是“清梦断”,词人清醒地认识到重返帝京、旧友重聚已不可能。这种不满当前流离生活又深知前途无望的双重感情,使词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因而憔悴衰老,以至“镜里朱颜改”。难怪孔毅甫见“镜里朱颜改”一句时,惊道:“少游盛年,何为悲怆如此。”“春去也”呼应开篇“春寒退”,且在感情上表现得更沉重,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而“飞红万点愁如海”,以落花飘零衬愁情,其悲怆绝望的心情更令读者惊心,以海喻愁乃词人内心深处的断肠泪凝聚而成。
此词为怀念友人而作,更沁透着词人贬谪之怨,因而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上片主要写离情和思念之苦,下片则抚今追昔道出了如海愁情。在语言上不脱清丽俊逸本色,虽有仿用前人诗词语意之处,但却自成格调,情韵天然。
【阅读训练】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6分)
3、“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一句中“乱”和“碎”,用词极为工致,“乱”写出了花的;“碎”写出了莺声的。
4、近人夏闰庵云:“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如海之愁”有哪些内涵?
5、有人说,“花影乱,莺声碎”一句中“乱”和“碎”用词极为工致,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6、秦观朋友孔毅甫读到“镜里朱颜改”之句时惊呼:“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请结合下阕简要赏析秦观是如何表达这种心情的?(5分)
【参考答案】:
1、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2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1分)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
2、“春去也”运用双关。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夸张的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指出任意两种手法,并作分析即可。6分。)
3、“乱”字写出花的纷繁、摇曳;“碎”字写出莺声的清脆、杂乱。
4、“飘零疏酒盏”一句,他乡逢春,因景生情,亲友离别,产生飘零憔悴之愁;“忆昔西池会”一句,抚今追昔,政治风云变幻,同僚好友多被贬谪,天各一方,有忆念故人之愁;“日边清梦断”一句,青春年华消逝,政治理想破灭,有抱负难伸之愁;“春去也”一句,暮春时节,落红无数,感叹岁月流逝,良时难再,有惜春伤己之愁。
5.“乱”字写出花的纷繁、摇曳;“碎”写出莺声的间关、杂乱,形象生动,描写精当。(2分)眼前“花影乱”,耳边“莺声碎”,“乱”、“碎”实际是写失意飘零的词人内心的烦乱,以乐景写哀情,给人凄迷之感。(2分)
6、虚实结合,回忆过去,感慨今天的遭遇坎坷,词人两次被贬,遭受了沉重的挫折和打击,他自觉再也没有伸展抱负的机会了。“日边清梦断”,可见他对朝廷不敢抱有幻想了;朱颜改,指青春年华消逝,寓政治理想破灭,飘泊憔悴之叹。(3分)运用的,将飞红比喻成海,不满当前流离生活又深知前途无望的双重感情,使词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因而憔悴愁苦。孔毅甫理解这种感伤所以要惊呼。(2分)(答借景抒情也可给分)
- 秦观词原文阅读练习题以及答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秦观词原文练习题与答案】相关文章:
5首秦观词原文阅读练习题以及答案10-22
秦观《秋词二首》原文阅读与答案08-27
秦观词阅读答案06-02
秦观《纳凉》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11-03
秦观《精骑集》序 原文翻译与练习题附答案10-12
秦观劝学阅读练习题答案06-15
秦观词《江城子》原文鉴赏10-10
秦观词《点绛唇》原文鉴赏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