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中的一段话为我们解说了如何通过身体的其他部位来判断寿命的长短。快来看看自己是否具备长寿的身材吧!
【原文】
黄帝曰:何谓形之缓急?伯高答曰:形充而皮肤缓者则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则夭;形充而脉坚大者顺也,形充而脉小以弱者气衰,衰则危矣。
若形充而颧不起者骨小,骨小而夭矣。形充而大肉坚而有分者肉坚,肉坚则寿矣。形充而大肉,无分理不坚者肉脆,肉脆则夭矣。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气而视寿夭者。必明乎此立形定气,而后以临病人,决死生。
《灵枢·寿夭刚柔》
【白话译文】
黄帝问:什么叫做形体的缓急,对人的寿命有什么影响?伯高回答:形体肥壮充实,皮肤有弹性的人长寿;形体肥壮充实,但皮肤缺少弹性,纹理致密的人短命。形体肥壮充实,血脉充盈,切按坚实者,是生机旺盛的表现。虽然形体肥壮充实,但血脉弱小者依然是气衰的表现,是生命危险的`征象。如形体肥壮充实,面部颧骨低凹或低平,不突起者是骨骼弱小,这样的人寿命较短。
形体肥壮充实,臀部肌肉丰满,且在其肩、肘、髋、髀、膝等处突起的肌肉坚实,皮肤纹理清晰者,就叫作肉坚,这样的人可长寿;如果形体肥壮充实,臀部肌肉瘦削,没有皮肤纹理,皮肤松弛不坚实者叫作肉脆,人会短命。
以上这些都是由先天禀赋不同所造成的,所以通过观察外部形体和内在之气的盛衰,便可以观察、推测出人的寿命长短。
作为医生必须明白形体缓急与寿命长短的关系,知道如何判定人形体的强弱以及气血的盛衰,观察形与气是否平衡协调,然后根据这些在临床上诊察病人,决定治疗措施,预判生死预后。
【形体与长寿与否的几个特征分析】
1. 从皮肤缓急看人的夭寿
而所谓“缓”是指皮肤弹性好,抓起后能迅速恢复原位,但皮肤与肌肉包裹紧密;所谓“急”就是皮肤弹性不足,抓起后不能迅速恢复原位。
健壮结实的人无须多论,即使是形体略显肥胖的人,只要皮肤与肌肉紧密相连,皮肤弹性十足,也证明身体营养充足,身体消化系统及其他系统相对正常,营养成分利用率高,这样的人为长寿体征。与此相反,形体虽然充实,但皮肤弹性较差者,这样的人往往很少有身体健壮者,大多为形体虚肥,故长寿者少。
2. 从形体壮弱、血脉盈亏看人的夭寿
血脉流动靠身体气机的推动,血液量充足才会使脉搏充实,鼓动有力,脉搏是否充盈盛大,是健康与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形体充实,脉搏坚实,证明形与脉相应,也是健康长寿的标志之一。即使形体充实,但脉搏细小无力者,说明是肥胖而非健壮,表明气血不足以鼓动血脉运行,这样的人寿命期限也较短。
3. 从骨骼大小看人的夭寿
《灵枢·五变》篇说:“颧者,骨之本,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颧是外部的骨性标志之一。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颧”通“权”,颧大是有权的标志。根据《内经》的论述,这与中医观点也是相一致的。颧大骨大髓满的人,往往精力过人,有成就大事的条件。谚云:“男子颧骨高,必定成英豪。”但形体充实,颧骨凹陷或低平的人,往往骨小髓虚,身体虚弱,这样的人大多精力不足。骨骼较小,肌肉薄弱的人容易患病,这种人常觉四肢没有力气,下巴部位色夭不泽,髓海不充,因此体质较差,生命期限较短,也没有成就大事业的条件。
4. 从肌肉的坚弱看人的夭寿
形体充实,肌肉结实有力并富有弹性,皮肤纹理清楚,肌肉突起棱角分明,这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这种体型的人生命期限较其他人为长。如果形体充实,但该突起的部位不突起,臀小肩削,肌肉松懈无力,没有棱角和纹理,此为形体虚肥的主要特征,这种类型的人寿命期限也相对较短。
拓展阅读:内经名言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生气通天论》
【论述】
“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意指得到阳气之精粹的温煦,可以使人精神爽慧。而得到阳气之温柔的养育,可以使人筋脉柔和,肢体运动自如,指出人体之神,得阳气以温养,才能保持正常的意识思维活动;人体的筋,得阳气的温养,才能弛张自如,使肢体屈伸灵活。临床上阳气亏虚患者常见精神委靡,思维迟钝,形寒蜷缩,肢体疼痛等症,这时当温阳补气。而阳气暴张,又可导致中风,使人神识昏迷,肢体偏瘫,这时又当平肝潜阳。可见无论人之形或神,均不能离开阳气的温煦作用。而人身之阳气,既不可亏虚耗损,亦不可暴亢无制。
【病案举例】
《名医类案》中载有明代汪石山所治一病案:一人年逾三十,神色清减,初以伤寒过汗,嗣后两足时冷,身多恶寒,食则易饥,日见消瘦,频频梦遗,筋骨疼痛,久伏枕榻。医用滋阴降火,罔效。汪视左脉浮虚而缓,右则浮弦而缓,此阳虚耳。病者曰:易饥善食、梦遗,似属阴虚,若作阳虚而用参、芪,恐益予病。汪曰:古人谓脉数而无力者,阴虚也;脉缓而无力者,阳虚也。今脉浮虚弦缓,则为阳虚可知。以症论之,病属阴虚,阴虚则发热,午后属阴,则午后当遍身热发,不恶寒,揭胸露手,蒸蒸热闷烦躁矣。兹患是症俱无,何以认为阴虚?夫阳虚则恶寒恶风,虽天暖日融,犹畏出门庭。今患两足时冷,身多恶寒,皆阳虚之验。又汗多亡阳,非阳虚而何?食则易饥者,非阴虚火动也。盖脾胃以气为主,属阳,脾胃之阳已虚,又泻以苦寒属阴之药,故阳愈虚而内空竭,须假谷气以扶助之,是以易饥而欲食,虽食亦不生肌肉也。《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曰:饮食不为肌肤,其此之谓欤!梦遗亦非特阴虚,《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今阳既虚,则阳之精气不能养神,心以藏神;神失所养,飘荡飞扬而多梦;阳之柔气不能养筋,肝主筋以藏魂,筋失所养,则浑身筋骨因以疼痛,魂亦不藏,故梦寐弗宁,安得而不遗乎?《经》曰:气固形实。阳虚则不能固而精门失守,此遗之所以频而不禁也。《经》曰:肾者,胃之关也。今若助阳以使其固,养胃以守其关,何虑遗之不止。乃以参、芪各二钱,白术一钱,甘草五分,枳实、香附、山楂、韭子各五分,煎服半载,随时令寒暄升降而易其佐使,调理乃安。
按语:本例患者症见两足时冷,身多恶寒,明为阳虚之症,而食则易饥,日见消瘦,频频梦遗,又似阴虚火旺之象。前医不明阴阳,用滋阴降火之法未效。汪氏据其脉浮缓不数,断为阳虚,并用《内经》理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正确解释了“频频梦遗,筋骨疼痛”之症状。因其辨证准确,因而取得疗效,可见熟读了《内经》,临床当受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