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教学设计

2024-06-17 李清照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你知道她是谁吗?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

  走近李清照:

  1、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词》。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2、李清照大事记: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18—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42岁: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3、代表作品:

  (1)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后期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李清照和“闺怨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三、诗歌赏析对比鉴赏,“愁”之不同

  下面我们就来走近《李清照词两首》,来感受一下这两首词分别写出了什么情感?这情感有没有异同点?

  (一)找出词眼:这两首词都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试在词中找出表达情感的词眼。(愁)。

  这两首诗词都写“愁”,究竟愁情有何不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

  (二)走进《醉花阴》

  1、美读诗歌。

  (1)听朗诵作品: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学生朗诵展示。

  2、思考: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愁?

  3、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写作此词的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调官异地。深闺寂寞,她深深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她便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赵明诚。

  《醉花阴》这首词写于北宋末年,当时丈夫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

  《醉花阴》佳节重阳孤寂思夫(相思思念丈夫,南渡前,寂寞无聊之愁。)

  4、词人是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的呢?

  5、上阕中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久。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

  “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

  “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透”点出了秋寒心冷,辗转反侧。

  6、问题探究:这首词的意境是怎样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概括上下片内容。

  凄凉寂寥的意境思念丈夫的情感寂寞忧郁的基调

  上片重阳思亲(写愁)下片饮酒赏菊(写瘦)

  本词通过多方渲染烘托,刻画了一个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

  (三)走进《声声慢》

  如果说《醉花阴》抒写的是早年相思之愁、甜蜜的愁、离愁、闲愁,是闺愁;那么这一首词抒写的是怎样一种“愁”情?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1、美读诗歌:

  (1)听朗诵作品:

  (2)学生朗诵展示。

  同学们已经体会到《声声慢》的愁情了,那么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

  2、请同学们找出直抒胸臆的词句。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动作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环境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心理感受沉痛凄厉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

  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的愁,具体指哪些愁。本课是自主学习课程,下面就请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结合写作背景和诗句赏析这愁包含了哪些情感?

  3、学生合作探究,赏析“愁”

  A、学生小组讨论(5分钟)

  B、学生展示(展示中老师点拨总结)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并非酒淡,而是愁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又让诗人意绪全无。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肠愁更愁。一个“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凄凉,心境的凄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天大雁由北往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故觉得大雁是旧相识,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从而抒发对家乡的怀念。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诗人任凭黄花盛开,此时也无心攀摘,甚至让菊花在枝头堆积,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来赏花,而今谁又有这兴趣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凄凉的心境与残秋败花融为一体,更是愁上加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好不容易到黄昏,偏巧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诗人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那颗破碎的心上。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这些愁都源自国破之悲。

  C、在分析鉴赏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起再诵读这首词,深入地体味李清照无限愁情。

  四、合作探究,拓展研究,品味意象

  1、那么李清照是怎样表现这种愁情的呢?她是借什么来营造这种氛围的?

  找出本词出现的经典意象:

  淡酒、秋风、大雁

  黄花、梧桐、细雨

  2、分组讨论整理含有这些意象的诗句,总结常见意象的象征义。

  (1)有关酒的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师生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雁”意象的诗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3)“黄花”意象的句子: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征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4)有关“梧桐”意象的诗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之物

  (5)有关“秋风”意象的诗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之物

  (6)有关“雨丝”意象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结论:雨丝,即愁丝。

  五、对比鉴赏

  《醉花阴》闺怨之愁(离别、相思)

  《声声慢》家国之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六、课堂小结

  易安体与其他宋词名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充满一种纯净而高雅的女性意识。唐宋词诸多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男性词人塑造的,而在易安体中,女性成了抒情主体,词中的女性形象就是女词人自己。她向整个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描绘自己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步履艰难的一生。李清照的词的主调就是一个“愁”字。这种愁是她心灵的展示,真情的喷涌,表现出一种对生命价值的内醒和感悟。

  七、赏析音乐,深刻体会李清照诗词之美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体会李词的诗情画意的氛围,让生更深刻地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八、课后作业

  1、整理总结这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2、背诵,默写

  3、查找总结李清照的相关知识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词的情感。

  3、鉴赏词的关键词语,体会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鉴赏知人论世和意象、意境的鉴赏方法。

  2、抓关键词语,体会词作情感。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展示、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醉花阴》

  一、导语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这样一类专门表现女子情感的传统题材,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的少女怀春,或“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怀人,或“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宫妇怨情。它们被统称为“闺怨诗”。可惜的是在那样的封建年代中,这些情怀多由男诗人代笔。这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卓然不群的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的两首愁情词。(板书)

  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更得知其为人。大家在下面查阅了不少李清照的资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诗文。那就请你们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二、知识积累

  活动1:教师抽查学生讲解1、4,教师补充2、3。

  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2、生活经历与词风变化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词中多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那今天我们先来看一首她中期的词作——《醉花阴》。

  3、《醉花阴》的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4、字词释义

  永昼:漫长的白天。

  玉枕:枕的美称。

  东篱:种植菊花的园圃。语出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后泛指赏菊之处。

  把酒:端着酒杯喝酒。

  暗香:幽香。文中指菊花的香气。语出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黄花:菊花。

  三、朗读品味,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2、再找个别同学朗读。

  3、教师范读并指导。

  (1)、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答:愁

  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读,不能断开。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

  4、全班集体朗读。

  (2)、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上阕写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

  下阕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

  四、研读课文,学习鉴赏

  活动2: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教师补充完善。

  (一)意象意境,品读情感:

  1、词人的情感主要是借助了什么意象表露出来的呢?营造的意境特点是怎样的?

  明确:诗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冷萧瑟的`画面。薄雾笼罩,浓云密布,室内香气氤氲已尽,天气转凉,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举酒浇愁,怎奈触景又生愁,飒飒西风中,佳人瘦菊孤影相映,只能叹息愁怅。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景为情设,情因景生,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我们来看黄花、西风是经常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我们同学能不能再说出几句利用这两个意象渲染氛围的诗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因此,我们要知道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凄凉萧索的意境相关。

  教师补充总结:因此,分析诗词时,只有把握住重要的有着特定情感倾向的意象,通过想像连缀形成完整的意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二)抓关键词句,品读情感:

  2、请同学们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具体内容。为什么?

  明确:“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句可看出。(可能的答案)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

  3、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还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明确:

  “凉”一语双关。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

  这个字暗含了词人内心难以言说的情绪。由此我们更加明确了愁的内容,就不仅是空泛的“愁绪”,而具体成相思而成的“寂寞之愁”

  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中哪句是重点?这句中哪个字是重点?结合全篇来品品这个“瘦”字的妙处。

  明确:

  ①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

  ③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

  这一“瘦”字恰是全词的“词眼”

  愁——凉——瘦三字前后呼应,情感一气贯穿,内容衔接紧密。

  诗人由愁生凉,满怀寂寞之意;因凉而形瘦,一片忧郁之情,由此,我们知道了,词人的愁是一种闺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忧郁。

  通过对这两个字的品读,我们要能明确,在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这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活用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景物,使得情感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它们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我们在鉴赏一首诗歌时,要特别注意从这些词、句入手深入肌里,去理解诗歌情感。

  五、我的思考问题

  活动3:组内筛选出学生问题中的难点,分组板书到黑板上,学生先讲解,学生讲解不了的,教师讲解完成。

  六、探究提升

  活动4: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完成《清平乐》的鉴赏,教师适当点拨。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问:这首词处处跳动这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具体表现词人情感的词语,说明词人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答案: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用一醉字形象生动地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的悠闲与快乐;“赢得满衣清泪”,用一“泪”字写出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表现了词人内心哀婉幽怨;“故应难看梅花”用一“难看“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更深刻地表达出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造成的难言的凄苦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七、课后练习:完成本课《三维设计》的4、5、6题。

  第二课时《声声慢》

  一、导语

  李清照在词的艺术方面造诣极高,被称为婉约词宗。她的艺术表现最为集中的,当属我们接下来要品味的这首词——《声声慢》。万树的《词律》对她这首词评价道:"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

  二、知识积累

  活动1:教师抽查学生讲解。

  字词释义:

  乍暖还寒:天气忽然回暖,一会儿又寒冷起来。

  降息:休息,调养。

  憔悴损:枯萎凋谢。

  有谁堪摘:有谁堪与共摘。

  怎生得黑:如何能熬到天黑。

  次第:光景,情形。

  了得:包含得尽。

  三、朗读品味,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2、再找个别同学朗读。

  3、教师范读并指导。

  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

  4、全班齐读。

  1、本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声声慢》中的愁和《醉花阴》的愁是否一致?为什么。

  明确:愁。

  《醉花阴》闺怨之愁——寂寞之意,忧郁之情

  《声声慢》家国之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2、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

  上阕主要描绘了清冷孤寂之景,表达了作者孤独的情感;

  下阕主要描写了白昼盼天黑时的残花梧桐细雨的深秋景致,表达了作者无穷无尽的悲愁。

  四、研读课文,学习鉴赏

  活动2: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教师补充完善。

  (一)意象意境,品读情感:

  1、为了抒“情”(愁),词人借助哪些“景物”(意象)呢?

  明确:

  淡酒——借酒浇愁

  晚风——秋风萧瑟

  过雁——北雁南飞,思乡

  黄花——容颜憔悴

  梧桐——丧偶意象

  细雨——与相思愁思有关

  (二)知人论世,品读情感:

  2、《声声慢》中的愁和《醉花阴》的愁是否一致?为什么。

  明确:

  《醉花阴》闺怨之愁——寂寞之意,忧郁之情

  《声声慢》家国之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教师补充: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教师总结: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务必要注重知人论世。

  (三)抓关键词句,品读情感: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都是表现词人内心的愁苦,但各有侧重,您认为三句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明确:

  第一句从神态入笔,写内心之空虚;第二句从环境上着笔,写环境之冷清;第三句从心境落笔,写内心之凄怆。

  教师补充分析:

  后人评价,“首句连下十四个叠词,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那我们也来品一下这首句十四字的妙处。

  ①就三句本身含义看,一写举动,“寻寻觅觅”,作者飘泊异地,前途渺茫,孤立无援。一写环境,“冷冷清清”,丈夫离世,生活无助,度日如年。一写心情,人已黄昏,身体衰弱,内心凄苦。由外而内,由浅入深,三者互为因果,层层推进,为全词奠定了凄凉、悲惨的情感基调。由此可见,开头三句是全词的总纲。

  ②从叠字本身的作用看,同字重叠,回环往复,感情由弱到强不断加剧。冷、清、凄、惨、戚都是形容悲凉心理的,反复叠加,大大强化了词人心情痛苦的程度。总之,叠字能有层次、有深度地增加了感情的表现力。

  ③从音律角度看,十四个字平起仄落,节奏由徐而促,由疏而密,大大加强了词的韵律感。

  教师总结:叠字运用的表达效果,一是加强诗词内容的回环往复,增强情感表现力。二是加强诗词音韵效果。加强节奏感。

  五、我的思考问题:

  活动3:组内筛选出学生问题中的难点,分组板书到黑板上,学生先讲解,学生讲解不了的,教师讲解完成。

  六、探究提升

  活动4: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完成《清平乐》的鉴赏,教师适当点拨。

  我们共同学习了李清照的两首词作。它们如同清泉,涤荡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如许澄澈清明,为此,我们为她赋得一首诗或词表达我对这位卓然千古的才女的敬意。

  自是花中第一流,

  怎奈愁情恨悠悠。

  漱玉飘香天地间,

  独领风骚万古流。

  小结:“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七、课后练习:

  完成本课《三维设计》和《学案》全部习题。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04-06

李清照教学设计05-28

(经典)李清照教学设计05-29

走近李清照教学设计04-21

古词《一剪梅》李清照教学设计04-17

李清照的词精选11-10

李清照词03-24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11-23

醉花阴李清照教学设计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