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林清玄经典散文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林清玄经典散文读后感1
寒假里,我读了《林清玄散文集》。这本书主要写了林清玄在小时候经历的一些事和林清玄对某些事的看法从而引出的道理。一翻开这本书,逐字逐句地读,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细腻、柔软的感觉。据我所知,林清玄是一位男作家,男作家的作文应该是充满阳刚之气的,但林清玄不同,他的文章格外婉转,丝毫不逊于女作家。这种阳刚与阴柔结合为一体的写作方法,令我难以忘怀。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他的文笔多么优美,语言多么华丽,而是这本书的前言,也就是写作目的。前言一共分为五个小故事:“还好,掉下来的不是西瓜”、“酸甜苦辣,各安其位”、“小小的心,大大的世界”和“在挫折中,学习智慧”。这五个小故事都在写各种各样的儿童,遇见了各种各样的事,其中“小小的心,大大的世界”最令我影响深刻。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外国的孩子一出生就有许多的愿望、目标:而中国的孩子非常的保守,没有自己的向往,任由父母指控。
林清玄是这样评价这件事的:认识幸福,比认识世界更重要:关照自己,比国际观紧迫得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只有在小的时候确定志向,朝这个方向去努力,长大了,才会有所收获,有所回报。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几天前的报纸上写的.一则新闻:据一份调查显示,从小就确立志向的孩子长大了有75%几率圆了自己的愿望,甚至有10%的几率被提拔,职位更高,受到了重用,但是从小没有确立志向的人,只有5%的几率获得成功。这则新闻同样告诉了我们“每个人只有在小的时候确定志向,朝这个方向去努力,长大了,才会有所收获,有所回报”的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确立志向看似很简单,但是总很难做到,其实,只是因为少了一颗坚定不移的心而已。
林清玄经典散文读后感2
喜欢林清玄的散文,喜欢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犹如同封面上莲花般的馨香一样。每每走进他的文字,心也会跟着跌宕起伏,然后慢慢静下。暖暖的回味时,内心总会充满宁静与关爱。翻开书的目录,那些题目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如:“暖暖的歌”、“时间道场”、“莲花汤匙”、“友情的茶”……令我不由自主地翻开来津津有味地开读。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将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当读到《天真的心》时,我被文中的一段话打动了:“在被造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知之明。在被误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觉之道。在被毁谤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爱之方。在被打击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愉之法。那是因为我深深地相信: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我读完后,内心像什么东西撞击了,是震撼?是冲击?还是理解?我特别喜欢最后一句:生命的一切都是需要时间。
回顾平时的自己,在学习中我希望自己的成绩能突飞猛进,每次考试都能拿到好成绩,在生活中我也希望能交到更多的知心朋友,爸妈也希望我能快速成长,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我们仿佛生活在着急和焦躁中,总希望自己能一步登顶。而文章中作者对人生的理解使我感到:在人生的历程,不能够着急,不急着看每一回的`结果,我只要在每一个过程中去尽力做好,慢慢地体会,慢慢地成长。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另一篇《不孝的孩子》给我的感受也很多,散文中写到了一位老先生,他的儿女一开始对他很好,可老先生找到了大陆的儿子后他们就变的非常不孝顺了,因为怕他大陆的儿子来抢老先生的遗产。这则故事中的儿女怎能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呢?这世间能有多少子女体贴,孝顺父母的心呀?父母从小养育我们,培养我们,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成才,到最后我们能给予父母什么样的关怀呢?物质的蒙蔽是多么令人寒心呀!
读林清玄的文章,初读清新,再读更是心开意解。我这原本青春年少、浮躁烦乱之心总会在品读他的文字中旋即安定下来,解开心锁,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换句话说,他的文章是启迪星,引领我们观照内心,开启智慧和觉悟。
林清玄经典散文读后感3
最近读了林清玄先生的“菩提系列”作品,深深地被林先生清新淡雅的文风,深厚的文学底蕴,以及他对人生和世界的参悟所吸引。我庆幸我能在茫茫天地间与林清玄先生的文字邂逅。林先生的文章,犹如一道道山泉,带着它的淙淙流水声缓缓地走到我们心中,让我们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总有一种哲学的意味和一点“禅”的味道。读他的散文犹如一次心灵的洗礼,总能给人深深的启迪。
喜欢在安静的夜晚,借着柔和的灯光,手捧一杯香茗,静静地品味林先生的文字。这种感觉是那样的美妙,与心灵对话,与大师对话,获益匪浅。读林先生的文字,真的是对心灵的洗礼。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中,这些文字把读者的心灯点燃,使命途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的人们重新充满期望和信心,如拨云见日把读者的心底照亮。
林先生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于污秽,更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长在人心中的一株树,虽然孤独,但忠实地为我们守住了天上皎洁的月,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来,慢慢地述说,绝少雕饰,犹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写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这些是文章,初读自是清新异常,再品更是心开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读后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
林清玄的文字是平易近人的,这也许与他深谙佛理不无关系,林清玄用他清雅真挚的文字普宁众生的心灵。他说不动的山,也说流动的云,他说不变的芒草,也说无常的芒花,他说欢愉的短暂,也说忧伤的恒久,无论是在山顶,还是在红尘,林清玄总让自我灵光闪动,笔耕不辍,做一个徜徉于文字海洋的修行者。
读了林先生《心的菩提》中《生命的化妆》一文后,感触颇深。是啊,最好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我们不需要用语言、行动来伪装自我、粉饰自我,最美的自我就是真实的自我露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虽然生的化妆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我们要从内在里改革。是的一个人就算是再美丽,却没有气质和内在美,那不是真正的美;一个人用太多的语言、行动来粉饰自我,会适得其反,让人觉得虚伪。
此刻也不再是那个以貌取人的年代了,如果你有才华、气质和内在美,无论你是美丽还是丑陋,都会有人赏识你,不会“怀才不遇”的。生命就是表里如一,诚实无欺、心智纯正、灵魂纯净。不必花时间去思考别人眼中的自我,别人心中的自我。我要我的自我,无须粉饰,更不需要华丽的伪装。生命是一方待琢的玉,圣洁的雕刀,会把一切瑕疵雕落。生命是一块冲浪的帆板,奋力拼搏,才不会被海水吞没。
合拢心中的菩提,望着高楼外的月朗星稀。让他幻化流萤,成为夜间的风景,变做风,穿透我思想的愚懵。化成水,滋润我心壤中一片碧翠。
林清玄,感悟他,感悟的是无比纯净的生活。
林清玄经典散文读后感4
寒假里,我读了著名散文林清玄先生的《林清玄散文精选》,他的语言有时波澜不惊而妙趣横生,有时阅历深刻而深入浅出,散发出无尽的魅力,让人去细细品味和感受。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散文是《清欢》,它出自苏轼的词“人间有味是清欢。”这篇散文包含了林清玄对人生的感悟,他在里面写道:“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于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它的境界很高,它不一样于李白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尽情欢乐,也不一样于杜甫的悲痛心事,更不一样于文天祥的壮怀激烈。想要做到“清欢”是很难的,尤其是生活在此刻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像嘈杂的咖啡厅,或者浓油赤酱的饭馆,还有拥挤的景区,别说清欢了,连欢也不剩了。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舌要清欢,找不到葱茸莴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与其去拥挤,嘈杂的地方,不如静静地坐下来,泡一壶淡淡的`香茗,心也会随着那香醇,变得豁然开朗,这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
在元丰七年岁暮,苏轼罢了汝州职,回宜兴修养。当时,苏轼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加妩媚了。洛涧入淮后水势一片茫茫。苏轼与刘倩叔坐下来野餐。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如翡翠般的春蔬,味道的确不错。但苏轼觉得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了,因为试吃野菜这种平凡的清欢,才使人间更有滋味。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尝试着做到“清欢”,文中提及盛大士说“凡人多熟一份事故,即多一份机智,多一份机智,则少一份高雅。”清欢来自于对平静疏淡简朴的一种热爱,我们也要在此刻喧嚣嘈杂的社会里去维护这种清欢。
林清玄经典散文读后感5
在读了林清玄的散文过之后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作者那易懂的语言,却又含着很深的寓意,哲理。读完后撼动了我的心
这本书的封皮呈黄色,醒目却不刺眼,与它的图案十分相配:一阵风吹来,纯白的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飘渺、空灵,十分简洁唯美,我想也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代的孩子的梦想吧。中央用孩子的字体写着“林清玄”三个大字,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展开封皮,一行小而精练的小字映入眼帘:“期许少年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完美的心,庄严的心……能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欢乐。”正是这一行字,给了我很大的兴趣让我读下去。
正式打开书时,我便被那充天真,无邪的自序吸引。和标题一样,拉近了我们与作者的'距离,向我们诉说了作者不老的心。这本书分四卷,分别是天真的心、纯善的心、完美的心、庄严的心。每一卷的开头都有一首精练的小诗,读来十分趣味,我仿佛能从一首首小诗中看到作者儿时天真可爱的脸。
第一卷“天真的心”:讲述了一件件小事,都是些我们生活中很平凡的事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一只乌龟、一棵树、一些流浪狗、一个传说……而令我感到吃惊的是,作者用孩童般的最单纯天真的视角,把最单纯天真的事情,竟能写出如此多的细节和道理。在作者的笔下,能够从一只乌龟写到身外之物的不重要,写到人只看到名利金钱的悲哀……作者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直击我们的内心——那如白纸般内心的最深处的那片净土。
而第二章“纯善的心”描绘的不是一向再清澈的人或心。而是在尘世扎根,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或心。作者用这“灰色”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的比较,引起了我们对良知的新看法。
第三、第四卷则是继续沿着之前的风格,用孩子般的笔法,给我一种亲近的感觉,让我借作者的文笔来看那充满未知的世界。
看完这本书,突然发现书的最终也有一行小字。它告诉我们:“挫折,学习智慧;离散,学习成长。我们是不是除了课业,更重视这些优良品质的养成那?”或许,这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原因吧。
【林清玄经典散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林清玄散文经典10-02
林清玄散文05-21
林清玄经典散文06-08
林清玄散文精选08-08
(优秀)林清玄经典散文06-18
林清玄经典散文(优秀)06-19
林清玄精彩散文精选10-12
林清玄经典散文六则07-07
林清玄精美散文08-28
林清玄的叙事散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