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抒写的古诗词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抒写的古诗词阅读1
《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乌夜啼》本南朝乐府,传为宋临川王刘义庆所作。后沿为题,多写离别相思之情。李白这首同题诗作,熔古铸今,别具特色。
开头四句,以景起情,兴而兼比。日暮时分,城上黄云片片,城边归鸦群群,它们盘旋着,啼叫着,急切地寻觅着栖息之处。看到这种景象,听着暮鸦归飞的哑哑之声,那位“机中织锦”的“秦川女”怎能不有动于衷?乌鸦至晚尚且归巢,而自己的丈夫却至今未归,由物及人,感事应心,她的所有愁怨,都化作了碧纱窗内那如泣如诉的低微细语。窗外,昏林暮鸦,声声啼叫;窗内,伤心之人,机边细语。而窗上的碧纱,则有如一层烟雾,将窗外的`苍凉与窗内的幽寂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片迷离、朦胧的色彩和令人伤感的气氛,从而为最后两句女主人公的情感深化作了有力的铺垫。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十四个字写尽了人物内心的悲凉。“独宿孤房”,对久经别离之人来说,本极易引起伤感之情,何况正值这暮色茫茫、群鸦乱啼的时分?“停梭”,说明在此之前还在织锦,机鸣之声与鸦啼之声交揉在一起,对人的愁思还能起到一种缓解的作用;可停梭以后,室内一片空寂,惟闻四野哑哑之声,此时此刻,凝神静思,忆及远人,万般愁绪涌上心来,这位独宿者怎能不感到无限的凄凉?怎能不泪如雨下呢?
这首诗,景与情达到了高度的融和。首二句看似写景,但它已令人隐约感受到包围着思妇的幽暗气氛,生发出难以为怀的凄凉之意;次二句看似写人,但从人物所处背景来看,又何尝不是一幅绝妙的画图?在人物的隔窗细语中,又何尝没有透露出浓郁的伤感情怀?末二句正面写“忆远人”和由之产生的人物外表变化,总括前四句所写情景,虽然无一字言及怨、悲,而怨、悲之情愈增其强烈。
李白抒写的古诗词阅读2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属古乐府鼓角横吹曲。李白这首诗,便是通过戍边战士对故乡和亲人的殷切思念,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心理痛苦。
前四句写边关景色,中间四句是对历史的回顾,末四句则是现实的忧思,从而形成由景到事,由事到情的发展线索,而在这一线索中充当主角的,不是诗人,而是“戍客”,景是戍客所望,事乃戍客所想,情为戍客所发,令人读来,如身临其境,真切可感。
先看边关景色:“明月”、“天山”、“玉门关”,从上到下,从西到东,组成了一幅辽阔无比的边塞图景,而在月与山之间,杂有苍茫的云海;在山与关之间,卷动着万里长风。这里的云,决非“云破月来花弄影”之纤云,而是带着苍茫之色的如海之云;这里的风,亦决非“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小风,而是横跨万里、气势劲健的长风。这样的风,这样的云,配上高悬的月,巨大的山,遥远的关,真是雄浑极了!而且“雄浑之中,多少闲雅”!(胡应麟《诗薮》)
然而,往下看去,气氛骤变:“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不是怀古,而是对历史的深思。“下”,指出兵。“白登”,山名,位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当年汉高祖率兵北进,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此。“青海湾”,即今青海湖,唐仪凤、开元年间,曾多次遣军与吐蕃在此一带攻战。“攻城以战,杀人盈城;攻野以战,杀人盈野”(孟子语),试想想,在这血雨腥风的征战之地,能有几人活着返回故乡呢?
李白抒写的古诗词阅读3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这是一首充满浪漫色彩的抒情之作。从表面来看,作者写的是自己对月的认识过程,但实际上,月的每一变化,都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
开篇四句,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明月在幼年李白心中的投影,一“呼”一“疑”,好奇而又迷惑不解的天真烂漫之态呼之欲出。下面四句,诗人借用神话传说,进一步渲染月亮瑰丽神奇的色彩,并以大胆的想象之词,向明月发问:既然人们都说月中有仙人、桂树和白兔捣药的景象,那么,当明月初生、仙人两足已经成形之后,桂树怎么变成了如此光亮的一个圆球?白兔将药捣成以后,又与谁来食用?这两问,问得天真,问得奇妙,它既传神地表现了儿童的'特点,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气氛。
“蟾蜍蚀月影,大明夜已残。”月过中天以后,颓象渐出,原来洁白光亮的“白玉盘”被蟾蜍啮食而残损,变得一片昏暗。这时,诗人想起了古时曾射落九个太阳,为民除害的英雄后羿。倘若后羿复生,便断断不会有蟾蜍蚀月的现象,可惜的是,现实中竟无一个像后羿那样的人了,既然如此,那么这样一团沦没昏惑的暗月还有什么可看的呢?“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以如此忧郁、伤感的心情结束诗篇,令人感到无比沉重。人们要问,仅因一轮明月的被蚀,就值得诗人如此忧郁、伤感吗?在月蚀的背后,会不会隐藏着更严重的因素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李白生活的盛唐时代,早期,因君主励精图治而昌盛一时,有如月在中天;晚期,君主沉湎声色,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恰似蟾蜍蚀月。陈沆谓此诗乃“忧禄山将叛时作”,“禄山之祸兆于女宠,故言蟾蚀月明,以喻宫闱之蛊惑。九乌无羿射,以见太阳之倾危,而究归诸阴精沦惑,则以明皇本英明之辟(君主),若非沉溺声色,何以安危乐亡而不悟耶?危急之际,忧愤之词”(《诗比兴笺》)。这段解释,虽不无穿凿之处,但它指出了本诗的象征意义和诗人的现实忧愤,则大体是正确的。
- 相关推荐
【李白抒写的古诗词阅读】相关文章:
抒写清明节的古诗词04-10
李白唯美古诗词07-12
李白的经典古诗词大全08-29
李白最难超越的古诗词07-21
李白《春思》古诗词05-27
李白古诗词(精选160首)04-26
李白的《将进酒》古诗词赏析08-26
李白描写月亮的古诗词09-07
李白将进酒古诗词赏析06-12
李白《关山月》古诗词鉴赏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