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高句丽》全诗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句丽》
李白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碎叶。25岁起离蜀,在各地漫游。天宝元年(742)被召入京,供奉翰林,不到二年被赐金还乡。安史之乱中,受牵坐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至寻阳。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此诗摘自《全唐诗》,因涉池南史事,故录。
注释:
①《高句丽》一诗,以简洁、生动的笔墨取胜,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李白作此诗,比北周王褒作《高句丽》晚了大约二百年,距唐王朝摧毁高句丽政权也将近百年,但他笔下生动地再现了高句丽人的形象,为我国古代多民族的历史生活画卷增添了栩栩如生的一笔。由此可以想见,李白是与高句丽后人有过直接接触的。唐代有大批高句丽人移居到中原地区甚至黄河以南。盖苏文之子泉男生及泉男生之子泉献诚、泉男生之曾孙泉毖的墓葬,2005年6月7日被张福有在河南洛阳东山岭头村发现并考定。泉男产的墓葬,同日也在洛阳刘坡村发现并考定(详见《东北史地》2005年第4期)。这些移居中原的高句丽人,在一定时期内仍保持着他们独特的民族风习,因而再现于李白诗笔之下,当然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②据《魏略》记叙:“高丽好歌舞,其人自喜跪拜。……大加主著帻,帻无后;小加著折风,形如弁。”又据梁元帝《职贡图》云:“高丽妇人衣白,而男子衣缬锦,饰以金银。贵者冠帻,而后以金银为鹿耳加之帻上;贱者冠折风。”所以,《翰苑》中说高句丽族“插金羽以明贵贱”。折风是一种像汉族人所戴的帽子,本来是高句丽中的“贱者”所用,不加金饰。李白诗中却说“金花折风帽”,显然他所见是帽上加金饰的“贵者”了。
③“海东”,主要指渤海以东的辽东之地。
1、折风帽:《北史·高句丽传》:人皆头著折风,形如弁,士人加插二鸟羽。
2、迟回:即徘徊。
鉴赏
《高句骊》此诗作于天宝元年(742) ,时李白在朝,因目睹高丽来使,即所见而咏之。金花、折风帽、广袖、白马,写高丽来使服饰和坐骑之美。
《高句丽》一诗以简洁、生动的笔墨取胜,比北周王褒作《高句丽》晚了大约二百年,距唐王朝摧毁高句丽政权也将近百年,可以想见,李白与高句丽后人是有过直接接触的。唐代有大批高句丽人移居到中原地区甚至黄河以南。这些移居中原的高句丽人在一定时期内仍保持着他们独特的民族风习,因而再现于李白诗笔之下。
据《魏略》记叙:“高丽好歌舞,其人自喜跪拜。大加主著帻,帻无后。小加著折风,形如弁。”又据梁元帝《职贡图》云:“高丽妇人衣白,而男子衣缬锦,饰以金银。贵者冠帻,而后以金银为鹿耳加之帻上。贱者冠折风。”所以,《翰苑》中说高句丽族“插金羽以明贵贱”。
折风是一种像汉族人所戴的帽子,本来是高句丽中的“贱者”所用,不加金饰。李白诗中却说“金花折风帽”,可见李白写的这位高句丽人是一个身份卑贱但是却有经济实力插金戴银的男子。由于高句丽已经亡国,旧日的等级制度摧毁殆尽,这些移居中原的高句丽后裔一方面保留着本民族的习俗,另一方面也不受等级制度的约束,所以出现了镶嵌着金花的折风帽。
其实这位男子是一位舞者。高句丽亡国之后,相当多的高句丽人内迁,其中就有好多乐舞之人。唐中宗时期,这帮人不受待见,大多流浪江湖。唐玄宗时期,岐王李范跟李隆基请示,又把这个高句丽乐舞斑子搭了起来。金花帽白马广袖,这是当时乐舞之人的标准服饰。李白曾在李范家做客,看到了高句丽舞者的高妙舞艺,因此作了这首诗。
海东来的鸟指海东青,中文名鹧应,即肃慎语“雄库鲁”,意为世界上飞得最高和最快的鸟,有“万鹰之神”的含义。传说中十万只神鹰才出一只“海东青”。海东青不单纯是一种真正存在的物种,类似于汉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根据《山海经》记载,很有可能是肃慎地大荒之中的九凤。后世海东青形象渐小,是海东青世俗化的结果。《本草纲目·禽部》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
李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自称凉武昭王李晨九世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附近),父亲客居绵州昌明(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遂生于此。出生之时,母亲长庚人梦,故取名为白,字太白。幼聪颖,五岁诵六甲,十岁诵诗书并涉猎百家,后于江油大匡山乔松滴翠之坪读书十载。开元八年(720年),苏理出任益州刺史,他于路中投刺谒见,其才能使苏题十分惊异,称赞他说:“这小子天才英特,稍稍再用功学习一下、便可与司马相如比肩。”他喜欢纵横术,好击剑,轻财好施而有侠义之风。曾与邑人东严子隐居阳山数年,郡守举二人有道科,皆推辞不应。后出三峡,与友人吴指南游襄汉、泛洞庭。指南病死,拗哭若天沦,猛虎临前而坚守不动。暂将指南遗体殡于湘水畔,后数年为之营葬。又东至金陵、扬州,不到一年时间散金三十余万。后娶故相许国师孙女,居安陆十年。开元二十三(735年)游太原,识郭子仪于行伍之中,恰遇郭犯有小过,在主帅面前讲情减免了对他的刑责。
与谁郡元参军携技游晋相,浮舟弄水。之后至齐、鲁,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西等会于祖徐山,纵酒为乐,号为“竹溪六逸”。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游会稽,与道士吴病居判中。吴病被召,李白亦随之至长安。往见贺知章,贺读其诗文,赞叹不已,称之为“滴仙人”。又经待盈法师(即玉真公主)举荐,唐玄宗召见于金銮殿。论当世事,草答香书,又上(宣唐鸿批一篇。甚得玄宗嘉赏,以七宝杯赐食,御手亲为调羹,并任命他为供奉翰林,专掌密令,时年四十二岁。李白嗜酒,几乎日日醉于酒肆之中,故与贺知章等八人有“酒中八仙”之称。每当唐玄宗召他之时,几乎都在酒醉之中,故常以水洒面,醉稍解时提笔为文往往一气呵成而婉丽精切。如(出师诏)、(宫中行乐词)、(泛白莲池序)、(清平调)、(龙池柳色)等,皆为应诏之作。多次侍宴玄宗帝,曾因酒醉后令高力士脱靴。高力士深感受辱,故摘(清平调)旬以激怒杨贵妃。
唐玄宗欲封给李白官爵,皆为杨贵妃所阻,同时又不断遭到张用的谗毁。故在京三年,自知难容于近悻而请求还山,玄宗帝乃赐金放归。此后李白便浪迹江湖,游历商、洛、梁、宋、齐、鲁等地,寓家于东鲁,与杜甫、高适、李留交游,并请北海道士高如贵传道篆。然后再北游邯郸、幽州、太原,南至苏州、会稽、扬州、金陵,又往来于宣城、秋浦、南陵等地,前后共约十年时间。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起,李白转徙于宿松、匡庐间。次年,永王李磷起兵,重李白才名而将他辟为僚佐。不久兵败,李白系于得阳狱中。乾元元年(758年),以永王事被为死罪,汾阳王郭子仪请以官爵为赎,始诏令长流夜郎。行至途中,遇赦而还,前往投靠当涂令李阳冰。唐代宗即位后以左拾遗的官职征召他,可惜他已于宝应元年(762年)去世了。卒时赋(临终歌)一篇,时年六十二岁,葬于当涂青山。李白有女名平阳,生卒年不详;有子名伯禽,卒于贞元年(786年);有一个孙儿,出游不知所往;有两个孙女,皆嫁给普通农夫为妻。李白临终时,将诗文草稿托付给李阳冰,李阳冰编为(草堂集),并为之作序。序言中说:“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唐代宗时,下诏以李白诗、裴是剑、张旭草书为“三绝”。杨天惠杨天惠,名集,宇佑甫,又号文伯。
北宋四川郡县(今三台县)人,生卒年月无考。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中进士,历任彭山县承、邓州教授。宋元符二年(1099年)正月调任彰明县令,有政声。宋徽宗时,因上疏言事,被列人“元佑朋党”,于崇宁三年(1104年)七月免职,闲居郸县而终。杨天惠在任彰明县令期间著有(彰明附子记)一文和(彰明逸事)一书。(彰明通事)一书惜已失传,仅能在其他古籍上见到转引该书的文字,这些被转载而保存下来的材料。载,有关李白青。年时期在彰明的一。传闻。事。来为。究纯的学者。重视。(彰明附子记)记述了附子的产地、产销规模、栽培技术和加工方法,总结了附子的生产经验,是一篇难得的古代农业科技论文
- 相关推荐
【李白《高句丽》全诗鉴赏】相关文章:
李白《行路难》全诗鉴赏06-25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鉴赏03-30
《梁甫吟》李白全诗鉴赏12-15
李白《别山僧》全诗翻译鉴赏11-05
李白的诗鉴赏03-31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鉴赏10-28
《拟古十二首(其九)》李白全诗鉴赏06-04
李白《赠别从甥高五》全诗翻译鉴赏12-11
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全诗翻译鉴赏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