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的课文教材解析

2024-07-16 课文大全

  《少年闰土》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下面为您带来关于少年闰土的课文教材解析!

  少年闰土的课文教材解析 篇1

  在《少年闰土》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①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也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

  ②走路的人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这两句话中,同一个“偷”字,所蕴藏的含义却不同。第一句中的“偷”字,展现的是“有钱人家”的一种心态。在旧社会,“有钱人家”对供品和祭器的小心怕被偷走,显示出对带着诚意“拜的人”的多余的担心,正道出了他们心灵深处的委琐与丑恶。第二句中的“偷”字,展现了农民的一种心态,摘个瓜吃,算不上偷,说明了当地农民心胸开阔、纯朴,极富同情心。他们美好的`心灵,与“有钱人家”不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吗?难怪鲁迅先生在文中流露出对“我”所处地位和环境的不满,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由此看,一个“偷”字,作者在运用中却独具匠心,这对于我们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少年闰土的课文教材解析 篇2

  《少年闰土》一文的开头是这样的: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这是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的景物和人物的细致描写,在全文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1、烘托人物出场:

  在看戏时,常常是兵马未出场,战鼓咚咚响。而这一课一开始就勾勒了蓝天,勾勒了碧绿的西瓜地,而在它们之间,又勾画出一轮金黄的圆月。这里的蓝绿黄三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优美的月夜田园图,对一位勇敢机智的少年形象的展现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2、勾画人物形象:

  少年闰土是个什么样子?在这一段话里,用项带银圈,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刺去的外貌形象,写了月夜少年刺猹的情态,给人以形象优美的`感受。而这个机敏勇敢的人正是少年闰土。

  3、设置诱人悬念:

  课文开头如同一幅画卷,有景有人,营造了一种气氛,给人留下了许多悬念:这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是谁?家住在何处?我是怎样和他相识的?吸引着读者迫不及待地把故事读完。

  4、埋下伏笔:

  开头的描写,表明了少年闰土是在海边长大的农村孩子,因此他见多识广、知识丰富,是只看见院子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我无法相比的。这为后文写闰土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知道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埋下了伏笔。而项带银圈与后面对闰土的第二次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戴小毡帽,颈套银圈,见人怕羞也是一个呼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相关推荐

【少年闰土的课文教材解析】相关文章:

课文少年闰土解读12-24

《少年闰土》课文原文03-15

《少年闰土》课文内容10-24

少年闰土的课文内容分析06-07

少年闰土课文内容简析12-05

语文课文《少年闰土》的片断赏析12-07

少年闰土阅读答案03-11

鲁迅的《少年闰土》原文08-14

课文《翠鸟》教材解析与点评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