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0篇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对人生的启示意义《红楼梦》据说是明清曹雪芹的作品,该书问世不久便风靡一时,直至今日仍是人们啧啧称道的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精神财富,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巨著,共120回。《红楼梦》已有16种外文译本,各国红学家集会切磋,对它的研究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了。《红楼梦》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红楼梦》全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贾府衰败为副线展开情节,充分揭示宝黛爱情悲剧主客观因素。《红楼梦》把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事件编织在一起,展开了封建社会末期绚丽多彩的历史生活画卷。《红楼梦》是曹雪芹对本阶级罪恶的判决书,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带有新特点的封建贵族叛逆者形象。《红楼梦》对爱情的脱俗描写,使人耳目一新。在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红楼梦》严谨完整的结构,标志着我国章回小说的结构更趋成熟完美。,《红楼梦》的语言成就最高。是以北方口语为基础通俗而典雅,准确而精练,富有生活气息和神韵。
《红楼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现代意义?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以及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还有红楼中的高超的文学写作技巧!第一,《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生长于中国五千年文化中的一棵大树。 我们研究的红学已经远远超过了研究《红楼梦》本身的范围。在华夏文明中很难找到像《红楼梦》这样集聚众多知识、思想、哲学于一体的煌煌巨著。研究红学其实就是把《红楼梦》作为引子来研究中国社会、中国历史、中国文艺、中国哲学、中国美学等等,换言之也就是研究整个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这是红学研究的第一大意义之所在。
第二,红学研究的意义还在于人们能从中找到终极追问的自我答案。 当人们追问存在的终极意义的时候,当人们探讨传统思想的艰难历程的时候,人们就能在《红楼梦》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也许这一答案只适合于一位追问者,但是每一位追问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关怀。无论社会怎么发展,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一个民族、一个民族文化是永远不能从根本改变的,虽然社会形态决定文化形式,但是构成一种民族文化的灵魂却永远扎根于这个民族的最根部。 第三,红学研究的意义也在于它能展示中国传统学术流派的演变史。 中国是学术大国,传统学术经历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等。
中国现代学术是以红学研究为开端的,从此把学术史分为传统学术史和现代学术史。中国的传统学术是不重知识论的,也可以说有道德传统,少知识性传统,而现代学术史追求学术独立的自觉性,并试图用新的学术观念和方法反思固有学术,追求新解。第四,红学研究的意义还在于通过一部《红楼梦》聚集国际国内众多的文学家、美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医学家、管理学家、社会学家的智慧与灵光把他们的治学方法,治学态度、专业专攻一起融会贯通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从而建立一种博采众长的学术体系,使华夏文化更为光彩夺目。
以下是10个关于阅读《红楼梦》带给我们的启发。
1. 唯美主义的确是无法改变现实的。
《红楼梦》永远是我们心中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中没有疾苦和纷争,只有唯美的诗意与豪华的繁华。
但是,这个唯美的理想世界最终还是无法与现实相融合,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2. 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红楼梦》中很多角色都经历了年华飞逝,荣华富贵后却不得不面对生命短暂的现实。这启示我们珍惜生命,把握当下。
3. 情感的复杂性。
小说中细腻描绘了各个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这启示我们深入理解他人情感,不断修炼自己的感情调控能力。
4.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小说中很多角色 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塑造了他们的性格。这启示我们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
5. 财富、地位并不等于幸福。
《红楼梦》中众多贵族、权贵,在享受着荣华富贵的同时,也难免经历各种烦恼和悲剧。这启示我们应该以内心的平和为主,而不是过分地追求名利,这也是追求幸福的关键。
6. 热爱生活。
《红楼梦》中各个人物品味着生活的各个方面,茶、酒、菜、曲、棋、诗、画无一不是人生的极大享受。这启示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深入生活,热爱生活。
7. 道德观与价值观。
小说中对于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面。这启示我们应该重视道德和价值观的传承,让其焕发更为鲜活的生命力。
8. 深刻而细腻的人物刻画。
《红楼梦》中各个人物生动鲜活,由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他们鲜明的性格、让人难以忘怀的形象、纷繁的心态都使这些人物深深地印入人们的心中。
这启示我们应该在写作和生活中更多地关注人物的内心变化,并尝试用文字表达出来。
9. 重视文学创作。
《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其价值在于其对中国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的贡献。这启示我们应该重视文学教育,现代人们应该更加关注和振兴中国传统文化。
10. 珍视友情与亲情。
小说中开篇就讲述黛玉和宝钗的姊妹情深,亲情和友情一直贯穿小说的主线。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对人生的启示意义
《红楼梦》据说是明清曹雪芹的作品,该书问世不久便风靡一时,直至今日仍是人们啧啧称道的作品,还成立了有名的“红学”研究会。全书一共120回,后40回一半认为是高鹗所作。红楼梦以“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为舞台,以贾宝玉为中心的“女儿国”展开的家族兴衰史。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曹雪芹当年将《红楼梦》一书“于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后,曾题写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也成为“红学”家和读者永远说不完的话题。《红楼梦》作为四大奇书之一,它的叙事宏伟,人物繁多,故事情节丰满,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的地方。
这部内涵丰富的作品,展示了一个多层次、又互相融合的悲剧世界,展示了三重悲剧——悲欢离合的个体悲剧、众生沉浮的社会悲剧、善恶对抗的社会悲剧。这样一个悲剧的作品,蕴含着许多人生哲学,给予我们许多现实启示。关于《红楼梦》的现实启示有许多人写过研究,比如悲剧启示、爱情观启示、人生观启示、人本思想启示、女性观启示等等。本文主要阐述《红楼梦》对我的人生观和自我意识启示。
启示一:《红楼梦》对人生意义问题的思考(人生观)
哲学的开始就是从“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这几个问题开始的,人类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问题,是人类面临的至大至深的人本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曹雪芹通过贾宝玉阐释的问题。
《红楼梦》中,贾宝玉由大荒山而入世,最后又回归青埂峰下,他的身上带着先天的感伤气质和对于人生意义有着形上的本体叩问。宝玉从虚无中来又回到虚无中去体现了一种无意义的虚无感伤情调。在贾宝玉看来。在那样一个封建价值观念压抑个性发展的地方,唯有“情”才是人生意义之所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作品对众女子的美好描写,对她们的赞美,也透露出一种生命价值的关怀。
作者生于官宦家族,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后来家道中落,贫困潦倒。“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曹雪芹的一生起伏巨大,他的人生遭际,使他对人生如梦、荒诞无常有着深刻体会。“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一百二十回)无论是作者还是宝玉,一生辛酸化作人生虚无之感伤情绪,种种荒唐可悲使这种虚无感愈加放大,人生由来就如同一场梦,这是作品中带有的一种人生如梦之叹。
《红楼梦》从第一回里贾宝玉前身的那块石头想要到人间去经历一番时,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话语中已经透露出对虚无意义的总体理解:“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作者从宇宙终极的角度,将人生置于宇宙洪荒中,大荒山的时间维度是无穷无限无边无际的,而在无穷的时空中,个体短短数十载就越显得有限与渺小。
人生如梦,一切都归于虚无。那么我们又如何过好这短暂的一生呢?《红楼梦》有一首《好了歌》将世间人们所追求的列出了几大主要方面,如“功名”“金银”“姣妻”“儿孙”,然后又一一给予了反驳否定。不仅如此,甄士隐听罢随即又做了一“解”让跛足道人听了直呼“解得切,解得切”,在“解”的最后不无总结性的说道:“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第一回)这其中体现出了一种对人的存在意义的虚无感幻灭感。但是,无论是曹雪芹还是贾宝玉,在他们的思想中虽然有着强烈的虚无感,但是他们并不甘于虚无,无论是作者的发愤著书亦或是宝玉对情世界的追求,都是仍然保持对生命价值意义追寻和渴望的证明,他们仍然具有强烈的对虚无的反抗意识,这就是人类宝贵的精神力量的显现。
在宝玉的价值观里真情同其他相比更具有实际意义,对他来说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是人生意义的具体实现。宝玉在对情的追求上既泛情也专情,他对爱情的倾向是明显的,他的精神伴侣始终是林黛玉。在对婚姻爱情的追求上他也透出了一种自由主义倾向,希望拥有自由的爱情和婚姻,宝玉的这种倾向也更是一种人类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这或许可以看作是他在对于人的问题的思考中表露出的一种现代性所在。宝玉的真情和他对人乃至对物的泛爱博爱,正是他对生活的一种渴望是人生意义的实现或者说是独属于宝玉的人生观价值观,仕途经济八
股文章远不及那些闺阁女子不及真情来的更有意义。以上,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的人生观中得到启示:人生是虚无的,但我
们可以反抗这种虚无,对过程的欣赏,对过程的创造就是一种对虚无的反抗,个体以最大限度的创造生命过程,并于其中实现人生意义。即便是宝玉那尘世的一番经历,也不是真的“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虚无,至少不是还有这么一部“编述历历”的“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的《石头记》么?
启示二:《红楼梦》对“自我”的思考与认识(人生观)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红楼梦》也创造了两个宝玉来进行“我是谁”的自发的朴素追问。甄贾两宝玉从外在到内在都几乎是一摸一样,这可以说是人格上的完全重合。这种相似甚至重合的人物,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人的自我意识、自我认识所产生的。
贾宝玉是作者一定程度上将自己带入其中的自传似的人物,宝玉身上寄托了其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和体验。王蒙认为:“少年时代的曹雪芹——在很大程度上是贾宝玉的原型——便是作家曹雪芹脑海这面大镜子中回射出的第一个虚像,我们可以称为‘宝玉’……这位‘宝玉’仍在寻求对自我的审视,于是出现了甄宝玉……”可以说,贾宝玉是作者进行自我观察认识的发生物,是自我的另一个映像。同时甄宝玉又是贾宝玉这个人物的另一个发生物,是由贾宝玉的自我观察生成的。甄贾两宝玉在各自的自我观察认识中相互审视自证,相互成为彼此认识的客体。正是作者有着这样对“我”的一种敏锐的探索意识而生成了贾宝玉,又进一步生成了对照贾宝玉的甄宝玉。这就是自我认识作用下的一种必然结果。
贾宝玉此前因为那场梦以为那个与自己极相似的甄宝玉和自己同心为知己。我们说,人最初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影像并认出自己,这标志着自我意识的形成,当人意识到了物我、人我的分化,将自己与物与他人区别开来,就会随之产生认识自我的愿望。同时,弗洛伊德认为,梦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生理机制,并不是预知未来,而是满足人们无意识中的某种愿望,反映出的是人类精神意识中很重要的潜在部分。在此意义上看,梦就可以反映出宝玉潜意识中对自己的看法和
认识。这样看来或许甄宝玉本来就是另一个贾宝玉,是贾宝玉意识中关于自己的一个映像。他们彼此又成为了相互的观察对象。无论从相貌、性情、处世等等这些方面,甄宝玉打量并评价贾宝玉,贾宝玉打量并评价甄宝玉,都更像是他们在试图探究自己、认识自己,希望能够从对方身上找到“我”究竟是谁的终极答案。“我究竟是谁?我是这样的么?”更可以说,这也是曹雪芹自我意识的作用,他希望从他们这样的相互追问下能够真正认识看清自己。无论是哪个宝玉,在看着对方的时候,就像在观察审视自己,这难道不是对自我的一种动人心魄的认识和思考吗,一种人类对“我是谁”的原始疑问,和对关于自我的种种疑问得到解释?
“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类历史前进的一大步,看清自己才能看清自己的路。对我认识的渴望是原始的自发,同时也是没有终极答案并永远被人类追问下去的。
《红楼梦》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它涉及了哲学、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能带给我们的启示绝不止于现在已有的研究,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关于它的细节研究。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红楼梦》的现实意义
《》在继承中国古代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发展,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峰。问世后,引起人们评论、研究它的浓厚兴趣,并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
《红楼梦》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一、《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形象塑造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塑造出一大批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典型,从而完成了具有中国古代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人物艺术的发展历程。
1.《红楼梦》完全改变了以往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作者严格依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创作,“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正邪两赋,善恶相兼”,大都是多侧面、多棱角、多变化的圆形人物,真正打破了“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传统人物描写模式。
2.《红楼梦》写出了人物形象的独特性格,人各一面,毫不雷同。书中所写多为年轻女性,年龄、身份、教养、生活环境相近,作者以其精湛的技巧塑造了一批同中有异的艺术典型。之所以能达到如此效果,与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有关。第一,打破以往小说的传奇性特征,通过日常琐屑的生活细节,对主要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染。第二,借助于对比与映衬手法,使人物既立体、丰富,又鲜明、独特。作者不仅使那些性格不同的人物在对比中显得特别分明,而且能使那些性格相似的人物显出各自的独特性。第三,通过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衬托人物个性。
3.在《红楼梦》之前,中国古代小说的心理描写相当薄弱,《红楼梦》在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上却最见功力。作者运用多种方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形神毕现,入木三分,成功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深处种种隐微曲折的情感。有时是直接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将人物的所思所想剖得细致入微;有时是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外化为具体可感的、确定性的动作、语言和景物,以之来间接地传达人物的心理;有时还将笔触深入到梦境和潜意识的层面,使心理写实和主观表意相结合。《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心理描写的最高成就。
二、《红楼梦》工于叙事,彻底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为小说能真实地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生动地刻划众多的人物性格,找到了理想的艺术形式。
1.写实与诗化相融合的叙事风格。《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又是一部表意性很强的诗体小说,它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甜美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辉,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即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整部小说雄丽深而又婉约缠绵,既直面现实人生,有人情世态的充畅刻绘,又富于意韵雅趣,有真挚浓郁的感情色彩。这样就真
正在新型的叙事体制中实现了化俗为雅,雅俗兼容,提高了小说的艺术品位,又实现了古代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艺术传统的融合创新。
2.浑然一体的网状叙事结构。《红楼梦》彻底突破了古代长篇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用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全书由神话世界、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构成一个立体交叉的.宏大结构,把众多的人物和纷的事件组织在一起。同时书中的每个事件无不百面贯通,筋络相连,都有它的来龙去脉;各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勾牵,毫不间断。可以说,《红楼梦》是作者用生活的彩线织成的一幅艺术巨锦,巧夺天工而又自然浑成。
3.转换灵活的叙事视角。在叙述者问题上,《红楼梦》突破了说书人叙事的传统,作者与叙述者开始分离,作者退隐到幕后,由作者创造的虚拟化以至角色化的叙述人来叙事,在中国小说史上首次自觉采用了颇有现代意味的叙述人叙事方式。在叙事角度问题上,作品创造性地运用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这样既使叙述视角灵活多变,又有利于多层次、多角度地刻画人物。
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语言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它以当时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粹,经过作者苦心营构,穷力追新,形成了简洁纯净、洗练自然、准确精美、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强烈感染力的文学语言。它的叙事语言平实自然,通俗生动,富有立体感和表现力。它的人物语言能准确地显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能形神兼备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高度的个性化。《红楼梦》的语言确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成熟、最优美的语言。
《红楼梦》利用了神话的背景和浪漫的情调,却没有因此丝毫减弱对于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以及社会的猛烈批判。在作者的笔下,男性世界心智低下、道德败坏、政治黑暗、司法不公、生活糜烂、猥琐无能、奸诈虚伪、贪婪暴虐、无可救药。与丑恶的男性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短暂存在于大观园中的小小“女儿国”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美好品质。然而如斯之美的世界最后也难逃彻底毁灭的命运。这就是《红楼梦》所描绘的最大、最令人痛心的悲剧,是早于艾略特200年的“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这种中国式的“荒原意识”。从思想意义上来看,《红楼梦》的作者在小说中所提出的“不失赤子之心”,显然承继了晚明李贽的“童心说”;而其对于现实的彻底否定,显然又与后世龚自珍的“四海皆秋气,一室难为春”心意相通。《红楼梦》的作者显然有着一脉贯通的价值体系———这就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一个绵长的人文传统:以个体生命反抗历史进程中的暴政、强权和谎言。从政治意义上来看,《红楼梦》的出现仿佛世尊树一指而降,将所谓“盛世”的假相打得粉碎。要而言之,《红楼梦》与现实的关联是多方面的,她不但以精湛的叙事艺术给后人以启迪,而且以深刻锐利的现实批判精神,以及用血泪做诚实见证的文学立场拷问现代作家和诗人的灵魂。
就题材内容而言,《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继《金瓶梅》之后一部伟大的世情小说。它将人情世态寓于粉迹脂痕,把世情小说的创作推向最高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水准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它之后,一些狭邪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都曾模仿其笔法,现代、当代作家中受其沾者也为数不少。
《红楼梦》以其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为当时和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以它为题材的、戏剧、曲艺、绘画、舞蹈、雕塑等作品,举不胜举。《红楼梦》还流播海外,成为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奇葩。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红楼梦》的现实意义
大家知道,《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涵的奇书,《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所以学习研究《红楼梦》当然有他重大的现实意义,不能采取立时见效的实用的态度。譬如用药,有些药是补药,久服可以延年强身,有些药是治病的药,可以立见功效或在较短时间内见效,但如果患疾病而用滋补缓药,当然劳而无功,如果患虚病弱症而用补药,事久必然有效。《红楼梦》是药中的大补,当治患文化虚弱之症,久服必定有效,所以学习《红楼梦》的现实意义,首先是在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提高人们的思想精神境界,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红楼梦》的思想根源。一、外部的思想根源,也就是世界的大环境。曹雪芹大约诞生在清康熙54年,即公元1705年(有争议),卒于乾隆27年即公元1763年。他出生时正值18世纪的开始,欧洲文艺复兴已过去了400年,在这段时间,世界范围的人文思潮进一步发展,其特点是反对中世纪的神权和专治统治,尊重和提倡人的价值,人要自己主宰自己。同时大力提倡科学,产生了哥白尼的太阳学说。中国封建王朝处于康乾鼎盛,而西方进入进一步认识世界的科学时代。1760年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乾隆25年《红楼楼》手抄本诞生并在社会上传播。此时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已开始应用于工业,带来了工业革命的高潮。当时中国与世界的隔绝是比较严重的,但也不是一点风都吹不进来。在明万历10年(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带来了西方文明和科学技术。万历30年利玛窦来到了北京,呈进自鸣钟以讨皇帝的欢欣,同时
带来了万国图,即世界地图,使上层及士大夫开阔了眼界。其后耶稣教士汤若望于清顺治年间来到中国,带来了基督教义与西方文明及科学知识。基督教义是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纳妾等,这些思想不可能不影响到中国社会,特别是上层知识界。
二、内部思想根源及国内政治经济状况。自明朝后期中国的资本主义从萌芽到逐步发展,商品经济进入社会生活,形成了几个大的商业城市,如南京。明朝后期,南京很繁华,商店林立、招牌盈目。比较大的商业城市还有北京、杭州、武汉、广州等。
满清入关以后,对当时的中国经济造成很大的破坏。此后经过顺治、康熙,从政策上进行了调整,经济得到了逐步恢复和发展,到乾隆,不但恢复到明未时期的经济,而且还有相当的发展。
与曹雪芹祖上有关系的纺织业,在以前是受限制的,每户不准超过一定的织机数、梭子数。当时许多织布作坊的老板都去找曹寅,时任江南织造的曹寅将这个意见上奏给皇帝,结果得到了皇帝的恩准,取消对织机数量的限制。据史料记载,到了道光年间一家可以开600张织布机。经济发展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在大城市也发展了,整个社会经济也前进了。
清王朝在安定以后,出现了土地兼并。有势人(皇亲、大臣)圈土地,有钱人买土地,财富集中于少数富人手中,劳动人民被盘剥,越来越穷困,造成社会严重的贫富悬殊。康乾盛世不是对每个人讲的,百姓还是贫困的。
自清康熙时代,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不断大搞文字狱,借以打击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
康乾时代大力推行孔孟之道,而且以程朱理学所释为经典,为正统。科举考试用此命题,以判决才学高低,思想统治十分严重。有压迫就有反抗,即使有严酷的文字狱威慑,也有一批文人批判程朱理学,批判科举制度,如:王船山、李贽、唐甄、戴震等。
李贽(1527—1602)说《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只是当时其弟子的随笔记录,“非万世之至论”,他批判程朱理学。清帝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他,李贽后自杀于狱中。他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卓文君改嫁是有胆量的行为,是一位敢作敢为的女性。他的这些思想对曹雪芹的影响很大,这反映在小说《红楼梦》中。曹雪芹是以文艺形象来反对程朱理学、反对科举制度的反叛者。
在《红楼梦》问世之前,从国外环境、国内形势的发展,封建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新思想的斗争是很激烈的。一些文人指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要甚于“焚书坑儒”。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更加残酷,这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很多的描述。清朝思想家戴震认为“后儒以理杀人”如同“酷吏以法杀人”。我们读《红楼梦》时,要把小说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搞清楚,这样读起来就感受不一样了。
下面我谈一下《红楼梦》的思想。
一、反正统、反科举,不走仕途。《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年龄不大,说话疯疯颠颠,什么也不干,与姐姐妹妹们混一辈子。平时不肯读书,不屑仕途。薛宝钗劝他读书取功名,他让薛宝钗出去,弄得薛宝钗下不了台。他反对读那些经典,认为程朱理学是朱熹、程氏兄弟杜撰的。戴震曾问私塾老师:朱熹解释孔孟之道,他们能说明白吗?他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相差一、二千年,朱熹怎么能理解、解释孔夫子是怎么想的?老师无以应对。戴震还说:读书要解蔽,不能被古人蒙蔽,不能被自己蒙蔽,认为读一点书了不起,自己要独立思考。《红楼梦》里面渗透了这种思想,对抗统治阶级、对抗正统,不走祖辈、父辈给他安排的仕途,宣传自由人生的道路。他不做官的思想与嵇康、阮籍、陶渊明有所不同,有一种反抗精神,这对清代的知识份子是一种诱导。
二、宣传自由恋爱、婚姻自由。过去的小说也有这方面内容的,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张生、崔莺莺一见钟情,自由恋爱,但最后他们还是由皇帝赐婚而结合,被纳入皇权的轨道,没有反抗到底。汤显祖的《牡丹亭》最后也是皇帝赐婚,纳入礼教的轨道。《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并不是一见倾心的,只是一开始有好感罢了。在长时间的相处中,俩人也吵架,再加上薛宝钗从中搅和,以及史湘云、袭人的掺和,贾宝玉、林黛玉从长期相处中相互了解,形成了恋爱关系。贾宝玉的选择不是轻而易举的,他选择的标准是俩人思想一致,情意相投,带有一种叛逆思想,这对封建时代“门当户对”的择婚标准是一种挑战。《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不能混为一谈。前八十回是曹雪芹的亲笔,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带有现代人的思想,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三、反对男尊女卑,封建社会是重男轻女的。他说:女人好,男人不好。主张女尊男卑,这是对当时礼教正统的反叛,对男权社会的抨击和挑战,也是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它包含着男女平等思想。
四、平等友爱思想。《红楼梦》中丫鬟们说宝二爷没上没下,高兴时与丫鬟、仆人们一起玩儿,有时还向我们赔不是。宝二爷不把丫鬟当奴婢看待,并说人都是平等的。封建大家庭中的奴婢是奴隶制度的残余,《红楼梦》是批判的。这种平等友爱的思想,当时是不允许的。
五、曹雪芹写道:何处有相求。也就是何处有干净的理想地方。提出理想社会,走自由人生的道路。人们平等友爱,尊重妇女,这是未来世界才能实现的。他是超前的思想家,把希望寄于未来社会,把批判给了当时的社会。《红楼梦》里处处都有这种思想的反映,内涵很深刻。
曹雪芹的思想是自觉的,也是自然的流露。曹雪芹的父亲没有留下什么诗词文章,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有一些诗作流传下来。他希望子孙好好读书,走仕途道路,但曹雪芹违背前辈的教诲,我行我素。在《红楼梦》里有一段贾政毒打贾宝玉的场面,打得很惨,谁说情也不行,贾政一边打,一边说:我若不打你,你将来要“杀父弑君”。说明了曹雪芹是叛逆的,不听父亲的教导。我认为曹雪芹所表达的这些思想是从无意识发展到自觉的。
最后再谈谈《红楼梦》的特殊表现手法。《红楼梦》是以梦幻开始,所有经历只不过是一场梦。做梦并不稀罕,谁不做梦?曹家从发家到抄家为同一场梦,梦见了荣华富贵,等到醒来小米饭还没熟呢。人生可谓“黄粱一梦”。《红楼梦》有二个人物:一个是贾雨村;一个
是甄士隐,书中反复讲,主要怕引来灾祸,可又怕别人不解真情,把这小说当成说着玩。为此,曹雪芹有诗一首:“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诗讲得多好啊!又亲切、又诚恳。最后慨叹道:谁真正能了解其中的味道。
再说写作中的真与假。假亦真来真亦假;真亦假来假亦真。《红楼梦》中真真假假,世上的人都把真的当假的,而把假的当真的,没才华的甄宝玉走上了仕途做了官;而有才华的贾宝玉却当不成官。
《红楼梦》中贾珍这个名起得太妙了,有着丰富的内涵。贾(假)就是他的珍,而真就是贾(假)。人生下来是真的,经过读四书五经,人的自然本性变成假的,真就是假。其思想内涵就出来了。薛宝钗就是经过四书五经薰陶出来的人,她教训林黛玉说:我也看《西厢记》、《牡丹亭》,后来家里知道了,我就烧了、撕了,我这才学规矩。而贾宝玉就不信四书五经那一套,不走仕途,玩玩乐乐,自主人生,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 相关推荐
【《红楼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精神财富】相关文章:
精神财富散文11-10
带反义词的词语有什么10-14
夏天来了想变成什么诗歌04-28
红楼梦的主旨是什么短文07-08
《红楼梦》到底隐藏了什么真事10-17
三字经蕴含丰富的精神财富10-17
我们为什么会是这样散文07-31
红楼梦中的地名有什么隐藏信息11-02
沧桑的岁月给我带来了什么散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