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古诗

2020-10-22 古诗

  今天我们来赏析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当时苏轼在杭州做官。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译文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

  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赏析

  在众多描绘西湖美景的诗篇中。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可以说是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从诗的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边饮酒,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诗的首句即写阳光照耀下荡漾的湖波,次句写雨幕笼罩下飘渺的山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灿烂的阳光洒在西湖上,粼粼的水波跳跃闪烁,这样的景致是多么的美好;下雨之后,迷茫的雾气充满山峦,回旋不定,那样的景致又是多么的奇妙。诗人开篇直入湖光山色,从内容上不但照应着标题中的“湖”字,而且点出“初晴”。“水光潋滟”写的是湖中初晴之景,“山色空蒙”写的是雨后初晴的山景。“晴方好”、“雨亦奇”更是蕴含着诗人面对美景所产生的喜悦之情。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 读者不仅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 也可以想见诗人挥毫时的兴奋情状及其洒脱开阔的胸怀。

  在下半首诗里, 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 进一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 而是以貌取神,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比喻传达出湖山的神韵:“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就像当年的越国美女西施一样,不管是浓妆,或是淡抹,都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美。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古时候的越国之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也得到了后人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概括性很强。诗人描写的不是西湖的一处之景或一时之态, 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写照和评价, 因而它就具有超越时间的艺术生命, 一直到今天还浮现在西湖游客的心头,使湖山因之生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古诗】相关文章: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苏轼11-03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苏轼05-06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 苏轼10-30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古诗12-20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11-10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08-29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古诗赏析12-17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12-01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05-06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05-06

刘禹锡《望洞庭》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