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2024-10-17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是陶渊明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三首,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翻译】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鉴赏】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拓展阅读:《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06页,今天我们来学习30课诗四首。第一首《归园田居 其三》,作者是陶渊明,上个单元里我们学过了他的《桃花源记》。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41岁时,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诗人陶渊明共写了五首《归园田居》,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转身写板书: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号五柳先生(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未得到证实),东晋著名诗人。

  二、整体感知

  带学生朗读诗文。

  三、诗歌译文(上课时省略)

  我在南山山坡下种了些豆子,杂草长得很茂盛,豆苗却长得很稀少。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扛着锄头回到住的地方。道路很狭窄而草木丛生,夜露打湿了我的衣服。衣服被打湿了不足以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思就行了。

  四、品读诗文(以问题为主展开教学)

  1、这首诗一共有8句,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文。

  2、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明确: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3、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了多长时间?

  明确:锄草。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4、诗的前四句只记豆田锄草一事。

  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南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是草长得茂盛,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可。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兴”,原来的意思就是“起”,“晨兴”就是“早早地起来”;“理”,清理,这里可引申为清除; “荒”,杂草;“秽”,指田中杂草(“秽”的这个意义现已消失,只作肮脏,丑恶解)。第四句说回家已是晚上了。“荷”,担、扛(“荷”是“何”的俗字, “何”的古义有二:担;谁。不用讲给学生听)。

  小结:前四句为第一层,写了种豆锄草的劳动情形。

  5、第五句中“道”指什么? (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明确: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整天,却不以此为苦;及至在归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细节表述了他的意愿。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

  小结:后四句为第二层,借夕露沾衣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五、朗诵诗文

  让同学齐读这首诗,然后试着请同学背诵。

  六、板书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兴:起    秽:田间杂草   前四句:种豆锄草的劳动情形。

  荷:扛着   长:茂盛     后四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相关推荐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相关文章: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实录03-24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教学03-23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赏析01-16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的经典教案04-10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教学04-19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教案04-19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教案04-12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教案03-24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经典教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