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迟子建小说中的儿童视角

2023-05-08 迟子建

  萧红、迟子建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叙述,两人在小说中恰切地运用了儿童视角叙述,使读者既看到了儿童视野中的自然美,也看到了生活的本真面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萧红迟子建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萧红迟子建小说中的儿童视角

  视角原是绘画透视学中的术语,画家观察和描绘人物,需要选择一个较为恰当的视角,才能更准确地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同样,在小说中,作者也需要选定一个能体现其叙述智慧的视角来展开叙事,视角选取的合适与否直接决定小说叙事的成败,同时也影响着整部小说的叙述风格、技巧、节奏等。儿童视角是指作家化身为儿童,以儿童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体味人生百态。鲁迅的《社戏》开了儿童视角抒写乡情的先河,在《社戏》中鲁迅以童年回忆为视角,着重挖掘乡土生活中的真善美,表达了对乡土乡亲的热爱。

  抒情小说普遍采用这一叙事角度与儿童心灵的天真无邪、目光纯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中和混沌的思维中,世上所有的东西都充满了生命活力,颤动着生命的琴弦。而且由于孩子的审美情趣没有受到任何文化传统和意识规范的浸染,他们的审美视野非常开阔,不仅将万物生命化,而且将成人的烦恼和痛苦也纳入审美范畴,将其诗化。

  萧红和迟子建作为乡土抒情派作家,作为对童年生活记忆深刻的敏感女性,采用儿童视角这一叙述方式,很好地达到抒情的目的。萧红的《后花园》、《呼兰河传》、《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手》和《小城三月》都以儿童的视角叙写故事;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雾月牛栏》、《沉睡的大固其固》、《罗索河瘟疫》、《原始风景》也是从儿童视角展开故事,另外迟子建的《岸上的美奴》、《树下》、《日落碗窑》、《逆行精灵》在多重叙述中也插入一些儿童视角的描述。这些从儿童视角进行的小说营构,使萧红、迟子建的小说阅读时特别清新和优美,给人以心灵的陶冶。

  采用儿童视角抒发对大自然的赞歌。萧红和迟子建都出生在东北,辽阔的东北黑土地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白雪、蓝天、彩云、森林、原野、河流、房舍、植物、花鸟虫鱼……这些奇特的自然景观,永远是孩子们感到新奇美妙和吸引人的东西,永远是两位女作家心中的眷恋。对童年生活的记忆让她们魂牵梦绕,对大地之景的感受让她们永生难忘。正如萧红在《呼兰河传》结语中所说:“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这难以忘却的记忆,使萧红、迟子建在许多小说中常描绘着东北美丽的自然风景: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堂堂的,好像是天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堂堂的了,一会金洞洞的了,一会半紫半黄的,一会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黄梨、紫茄子,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五秒之内,天空里有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那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这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面跑着,它的后面似乎还跟了好几条小狗。

  又找到了一个大狮子,和娘娘庙门前的大石头一模一样,也是那么大,也是那样蹲着,很威武的……

  一会功夫火烧云下去了。

  天上缀满了云,雪白雪白的。它们有的像兔子蜷在那里睡觉,有的像猫在捉老鼠,有的像狗、像鱼。

  天边的晚霞,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但是这种景象在儿童的眼中被强化放大了,而且这种美也透出儿童特有的审美倾向:颜色鲜艳多变,赤、橙、黄、绿、青、蓝、紫无不应有尽有,形状常如动物,马、狗、兔、猫、鱼、狮子、猴子生动活泼。在儿童视角中,大自然总是纯真和美好,是五彩斑斓,是神奇和有趣的,是儿童眼中最美的地方。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的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的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了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秋风起了。嫩嫩的苞米粒变硬了,豆角叶变黄了,柿子晒红了脸,沉甸甸的倭瓜拽折了枝蔓。房盖上,红一块,绿一块的,晒满了胡萝卜和豆角丝。

  小燕子练习飞了。它们飞累了,就歇在电线上。

  自然景物在儿童视角的世界是多么美好、新鲜,充满生机也充满童趣,在这个自由的世界中,万物都是活的,有着无限的本领,都是健康漂亮的,有着非凡的美丽,即使平淡简单的现实景物,用儿童的视角一看也变得丰富而奇妙,后花园西北角的大榆树,风来了它会发出啸声,太阳一出来叶子就发光了,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而园子里的大树拍一拍它会发响,对面的土墙小孩叫一叫又像会回答,自然万物在儿童视野中特别亲切、鲜活,而作者的情感在这自然的魅力之下也灵动飞扬喷薄欲出,达到了抒发感情的理想效果。

  对自然美的记忆是儿童天然的能力,因为儿童天性喜欢大自然,喜欢美好的事物,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上,只感知捕捉美的东西,而那些丑的事物很难吸引和进入他们的视野之内,儿童眼中的大自然也因此比客观的大自然更美丽、更新奇、更具有人情味。⑦如迟子建在《原始风景》中描绘的月光之夜:

  我背着一个白色的桦皮篓去冰面上拾月光,冰面上月光很浓厚。我用一只小铲去铲,月光就像奶油那样堆卷在一起,然后我把它们拾起来装在桦皮篓中,背回去用它当柴烧。

  作者把月光描写得是那么奇异那么美丽,仿佛使人置身于童话世界,能清晰地看到童心的欢乐与跳跃。

  “无论是《呼兰河传》中新鲜漂亮的后花园,还是《原始风景》中流金溢彩的金色草垛,无论是《小城三月》中带着呼唤带着蛊惑的春天,还是《北国一片茫茫》中潇洒飘扬能歌善舞的雪花,全都体现了儿童特有的生机、好奇、天真与幻想,因而显得特别美妙新奇,使人过目不忘。”正是这种儿童视角的叙述方式,使成人再次看到了自然之韵,看到了自然对童心的影响,原来大自然是那么鲜活生动,充满生机和神秘;原来童心是这样纯净、清澈、灵动,使小说更具有抒情的感染力。

  运用儿童视角叙写生活中的本真

  叙述中的儿童视角不仅可以表达生活中的美,而且可以表达生活中的真。《小城三月》中翠姨爱上了堂哥,但是在这个偏僻封闭的小镇,翠姨的这种心理和这种理想只能成为无言的结局,传统势力和传统的习俗是容不得翠姨自由恋爱的,翠姨也只能以生命的陨落表达这种爱的追求。小说中翠姨的这种心理通过“我”的眼而表现,充分展示了儿童视角的真诚。

  翠姨对我的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我的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一样的。

  不过哥哥讲故事翠姨总比我们留心听些……

  不过有一天晚饭之后,翠姨和哥哥都没有了。等我到翠姨屋一看。

  不但是翠姨,还有哥哥陪着她看见了我,翠姨就赶快地站起来说:“我们去玩吧。”

  哥哥也说:“我们下棋去”。他们陪我玩棋,这次哥哥总是输,从前是他回回赢我。我觉得奇怪,但是心里高兴极了。⑩

  这段儿童视角的文字虽没有心理描写,但展露的内容已足以表达翠姨和哥哥之间的微妙关系,可以说是儿童的“眼”发现了人物的真,是儿童的心发现了生活的真。而萧红的另一篇小说《呼兰河传》,其中的小团圆媳妇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在婆婆的百般折磨中恐惧不安,哭着要回家。这本是小孩子受惊后的正常表现,可婆婆家非要说她“见鬼了,着魔了”。对于小团圆媳妇的“病”众人皆是附和着,只有同样是小孩子的“我”说“她没病,她好好的”,并大胆地去和她玩玻璃球。小团圆媳妇的大辫子被婆家人剪掉,所有人都相信婆婆所言“睡了一觉就自己掉下来了”,而“我”说“不是的,是用剪刀剪的”。这种“真”的语言也只有同样存有真诚的儿童说出。小说中的“我”还发现有二伯偷东西、跳墙、骂砖头、骂飞鸟,在碾盘上睡觉,被父亲打倒在地上打滚,瘫坐在火堆旁幽幽地哭,这些在我看来皆觉得好玩的东西所隐含的社会内容是儿童永远不理解的。其实在儿童视角的叙述中,许多看似“古怪”“不明白”的东西,正是儿童视角发现的事物本真现象。

  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和《原始风景》也是以“我”这个儿童的视角展开,记述了“我”从父母身边来到了姥姥所住的北极村生活时看到的一切。这里不仅有迷人的风景和浓浓的亲情,同样也有让小姑娘隐隐感觉到政治风云带来的阴影:大舅死了姥爷却不敢说,苏联老奶奶真诚待人却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和同情,只有“我”这个懵懂无知的小姑娘仍然无所顾忌地和苏联老奶奶亲密相处,和心中悲苦的姥爷嬉闹着,生活的苦涩在这里通过儿童的视角窥视到。

  《树下》是迟子建的长篇小说,其中的一个人物七斗是一个失去父母的小姑娘,到姥爷家去看望病危的姥爷时,意外地得到了姥爷留给妈妈的一份遗产――金子,继姥姥(妈妈的继母)和姨妈(妈妈的同父异母妹妹)为占有这份遗产,想从七斗那里把金子拿走的一场表演,在儿童的视野中真是再丑恶不过了。继姥姥是威逼利诱:“金子先拿出来让你姨妈保管着,别在半道上让人偷了去,回家后,金子就先放在你姨妈手里,你大了许了婆家时给你当陪嫁。”姨妈接过七斗的金子掂了掂,面上露出惊愕(因为姥爷分金子时特意多给七斗一些),继姥姥狐疑地看着姨妈,想去掂那份金子,可很有心计的姨妈马上就把它放入旅行袋中……不满意的继姥姥想办法支开姨妈,当着七斗的面“取出金子掂了掂”,母女之间的诡计不相上下。姨妈为了私吞这份金子,在回乡的船上虚伪地大哭大叫着说她的旅行包被偷了,并大肆声张地告诉船长装有金子的旅行包被偷了,她认为这样可以骗过七斗,而七斗在领略了以前姨妈为一只银戒指做手脚的事后,心知肚明“姨妈之所以喊来船长把事情闹大,只是做给七斗一人看的”。儿童视角中的目光其实是世间最真实的目光,正如张爱玲指出儿童视角的独特性所说:“小孩子不像我的想象那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为人。”

  作者选用儿童视角进行叙述,表层反映的是对自然、生活、人物的描摹,但深层折射出的是作家的心理世界,它与从成人的视角看到的现实世界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如萧红小说《呼兰河传》写扎彩铺的一节,就反映出两种视角的不同,从儿童视角看,直接映入他们“视野”的是那用纸扎成的活灵活现、万分好看的各种人物与事物,大到聚宝盆、大金山,小到使女、厨子、鸡、鸭、鹅,样样都是那么漂亮。至于为什么要扎这些东西,儿童就不知道了。但用成人的视角看,这一切都是为死人准备的,“穷人们看了这些竟觉得活着没有死了好”,阴间与阳间一样有高低贵贱之分。儿童视角的理想色彩与成人的视角的现实荒谬形成强烈的对比,两种视角的对比、反差和衬托构成了作品的内涵多重性、丰富性及叙事结构的复调意味。

  在这些作品中,作家运用儿童的视角去构造作品,表面上看是小说叙事的形式问题,但实质上与作家的情感、心理、个性以及世界观、认识论、价值观等都有密切关系,它一方面决定着作品的叙事方式,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作者的情感判断、价值取向与人生态度。

  迟子建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叙事

  1、童年生活与故乡风光

  迟子建出生于黑龙江漠河市的北极村,这个位于中国最北的村子,坐落在黑龙江畔,大兴安岭深处,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远离喧嚣的城市,大兴安岭深处的积雪,黑龙江畔晶莹的卵石,夏夜天空绚丽神秘的极光构成了迟子建多彩的童年。迟子建曾在一次访谈中說道:“我的故乡有广袤的原野和森林,每年有多半的时间是在寒冷中生活,大雪、炉火、雪爬犁、木刻楞房屋、菜园、晚霞......这都是我童年时最熟悉的事物,忆起他们时总有一种亲切感,而他们最后也经常出现在我的作品当中。”一个作家每创作一部作品,所采用的叙事方式和叙事内容,大多都会受到作家人生经历的影响,迟子建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在写这片养育了她的黑土地,都在写这山这水,这人这树。而迟子建作品的叙事方式也多借助儿童的视角,为读者展现出这片黑土地上的风土人情,也借此表达出对一种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童年是一个人的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童年的美好经历也会变成记忆,被作家永久珍藏在头脑中。作家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作家某种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当生活中偶然的灵感激发起作家创作的欲望时,那些美好的记忆便会从作家的笔尖不经意的流露出来,再经过作家的一番加工创作,进而转化成优美的文字。迟子建在将记忆转化成文字的过程中,借助儿童的视角加以叙述,也借以引导读者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来了解作家所构建的美好纯真的世界。在这些文字背后,迟子建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原汁原味的东北,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东北独特的风土人情,进而从中了解到东北发展的历史。这片藏在大兴安岭深处不为人知的黑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清晰的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迟子建在许多作品中都融进了她自己的人生经历,都可以看做是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如小说《世界上的所有夜晚》中的女主人公的丈夫死于一场车祸,而在现实生活中迟子建的丈夫也是因车祸去世。这种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其中最为典型的还是要数她的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这部小说可以看做是迟子建的童年自传,小说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是她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小说的主人公“灯子”是一个处在七八岁柳芽般年龄的小女孩,因为调皮口无遮拦,被父母送到了北极村的外婆家。在这个看似无聊的村子里,却上演着动人的故事。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以主人公灯子的口吻叙述她的所见所闻,为我们展现出北极村独特的风土人情。灯子刚刚被父母送到北极村的时候,看到姥姥家新盖的木刻楞房子的房梁上拴着红布条,姥姥说那是用来辟邪的;姥姥家东头住着一个“老苏联”,她皮肤白白的,穿着和村里其他妇女不一样的长裙子,而且她还会跳舞;中秋节姥姥买了月饼,要先拿到院子里放在桌子上“供月”。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东北独具特色的农村生活。

  2、儿童语言与情感

  因为采用儿童视角叙事的方法,所以小说中大量运用儿童独特的语言。因为童言无忌,所以儿童和大人相比就多了一些独有的权利,叙述故事的主人公变成了儿童,便可以借助儿童的眼睛,看到那些大人们看不到的事情,从儿童的嘴里也可以说出那些大人们不敢说的话。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儿童对事物具有更加敏锐的洞察力,也更具想象力。因为采用儿童视角叙述,所以行文间都呈现出儿童特有的思维特征,作家也必须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进行创作。因此迟子建的许多小说中不乏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儿童独特的语言。《北极村童话》中迎灯来到北极村的姥姥家,看身边的一切都新鲜:“天上缀满了云,雪白雪白的。它们有的像兔子蜷在那儿睡觉,有的像猫在捕捉老鼠,还有的像狗、像鱼。”这些在大人眼中看似平常的东西,却被孩子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孩子对大自然总是有着独特的想象,孩子眼中总能看到大人们看不到的奇妙风景。此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儿童语言的巧妙运用。在小说《没有夏天了》里面,主人公小凤也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小凤的妈妈教她剁菜馅,并且告诉她一边剁馅一边喊“剁王八肉”,小凤也很高兴的学着妈妈的样子一边剁菜馅一边骂人。小凤母亲口中的“王八”,是指村里现任的小学校长王标。小凤的父亲因为犯了错误被撤掉小学校长的职务,小凤的母亲便把这一切迁怒于接替丈夫职务的王标,连剁菜馅的时候都在宣泄自己的不满。而小凤并不明白母亲为何会有这样的言行,也并不知道母亲教她的话里面有什么含义,只是单纯的出于一个孩子好奇和模仿的天性来模仿母亲的行为。同样的一句话,从大人嘴里面说出,就会让人觉得她泼辣蛮横,但是从小凤这样一个孩子嘴里面说出来,反倒让人觉得有几分可爱。在短篇小说《雾月牛栏》中,主人公宝坠小的时候被继父失手打伤了头部,智力开始出现缺陷。之后他执意搬到牛屋里和牛一起生活。他的继父对此一直很愧疚,直至自己临死之际,还想劝宝坠从牛屋里搬回家里住,但是宝坠却坚决不肯,还说叔要是死了就再找个活的叔来跟妈一起住。如果换做一个成年人,是万万不会说出这种话的,但是因为宝坠是一个智力有缺陷的孩子,这话出自他口,便也显得合乎情理了。

  童年是快乐的,但也是孤独的。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纯真的童年时代,但是长大成人的我们反观童年,却很难再次走进那段我们都曾经历过的生活,也很难再理解我们曾经都有过的心路历程。儿童的思维方式并不同于成年人,儿童思考问题的方式,具有很强的跳跃性,有时甚至并没有什么逻辑可言。因此迟子建采用儿童视角叙事方法创造出的小说在情节上并不紧凑,这种散漫的叙事方式使小说显现出一种散文化的特点。再加之作者对儿童语言的巧妙运动,让作品还呈现出一种诗意的美感。

  迟子建小说中还经常会出现一些动物,其中比较常见的意象便是狗,故事中的孩子似乎总有一条狗作为童年的玩伴。《北极村童话》中灯子在姥姥家时和姥姥家养的傻子狗成为了好朋友,她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灯子走后,傻子狗为了追随自己的小主人,为了这段友情甚至跳下黑龙江“殉情”。《日落碗窑》中的关晓明家有一条叫冰溜的狗。关晓明在城里看完了马戏表演,就每天回家训练自己家的冰溜练习顶碗,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带着自家的冰溜去表演马戏。除此之外,迟子建小说中也不乏一些对其他动物的描写,如《雾月牛栏》中住在牛屋里的宝坠不愿意和继父住在一起,只想和家里的牛朝夕相伴,家里的几头牛成了他唯一的朋友。如果儿童代表着天真无邪,那动物则代表着自然纯真,儿童和动物之间的友谊,超越了种族的界限,是那的样洁净美好。让人们透过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感受到人世间的单纯与美好。故事中的孩子带着自己心爱的宠物,在宁静淳朴的乡村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童年,给宁静的乡村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正是因为儿童视角的运用,让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多了许多乐趣,也为人们营造出一个别致的诗意世界。

  3、童年生活的苦与乐

  童年的生活固然快乐,但是生活中难免会有些许痛苦。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迟子建的作品在描写温情浪漫的童真之余也表现出生活中让人觉得辛酸无奈的一面。迟子建借助儿童的视角,展现生活对于孩子的特殊影响,有些作品虽然并没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但是却借着孩子的所见所闻,为人们展现出那些让人充满苦涩回忆的年代。《北极村童话》中,灯子因为口无遮拦的乱说话,被母亲送到了外婆家。

  生与死相互对立,但又是互相依存的两端。迟子建的小说中,死亡似乎是个永恒的主题,许多作品中,都或多或少的描写到了死亡。如《没有夏天了》中傻二毛的意外落井和小凤父亲的突然离世。《世界上的所有夜晚》中主人公的丈夫因车祸去世和乌塘小镇中因矿难离世后尸体被妻子保存在自家冰箱里的蒋百。《北极村童话》中孤独终老的“老苏联”、为了灯子“殉情”的傻子狗,还有并没有提及死因的大舅“柱儿”。几乎在她的每一篇小说当中,都表达出了人生的种种不幸,当儿童视角和对死亡的叙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便赋予了小说一种独特的内涵。《没有夏天了》里面的小凤,因为无意间的一句话害死了傻子二毛,遭到了母亲的毒打,而父亲的死更是让这个原本争吵不断的不幸家庭雪上加霜。《世界上的所有夜晚》中,三生因父亲的离去变得沉默寡言,失去了那个年纪的孩子应有的活泼与灵动。《北极村童话》中灯子因为无意间知道了大舅去世的秘密,心中徒增了一丝沉重,“老苏联”的去世,让她失去了童年的朋友和知己,傻子狗的“殉情”更是让她失去了童年的另一个朋友。

  相较于成年人来说,儿童对生活并没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当他们面对死亡的时候表现的反倒比成年人更加的冷静,因为他们大多数并不理解死亡的含义。小说中的死亡场景,并没有多么悲壮,在儿童眼中的死亡反而显得异常的平静。所以当小说从儿童视角出发来描写死亡才能够显得客观而冷静。《没有夏天了》里面,傻子二毛坠之后井后,亲眼目睹了二毛坠井的小凤并没有觉得害怕,反倒想起了家里死去的老山羊,还幻想着二毛可能是到井底下玩去了,她甚至还幻想井底下有很长的通道,里面有马骑,有烧饼吃,甚至还可以玩皮球。而旁边的大人则发疯似得打捞二毛的尸体。只因小凤是一个孩子,所以面对死亡,她并没有觉得害怕,反而多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联想。而对小凤父亲去世时的场景是这样描写的:“地当央,躺着爸爸,他的嘴紫红紫红,嘴角还挂着笑,只是笑得不睁眼睛。我不知道他睡觉怎么会睡到了地上?”故事中小凤的母亲在丈夫死后如同遭到了晴天霹雳,而小凤看到了躺在地上的父亲,还以为他是在睡觉。作者正是借助儿童视角,客观的进行对死亡的描写。

  迟子建的作品中,死亡似乎总是不期而至,而儿童面对死亡,虽未表现出像成年人那样的悲伤和痛苦,但是死亡多多少少也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烙上了深刻的烙印,也加深了他们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正如《北极村童话》中,苏联老奶奶去世后,灯子也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几岁。当儿童见证过死亡之后,他们对于生命也开始有了新的认识,这些不寻常的经历也让他们从中收获成长。儿童视角下看似幼稚的话语也开始变得富有道理,从而使小说的主题得到升华。

  作为当代文坛独具特色的女性作家,迟子建多年来笔耕不辍,为我们带来一部部生动形象的作品。她笔下的孩子身上,都闪现着人性的光辉,为我们展现的是他们真纯美丽的心灵世界,孩子的内心,是成年人所向往的精神家园。迟子建在小说中运用独特的儿童的视角,让我们透过孩子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穿过现代社会城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带我们领略边陲小城里的宁静质朴,带我们感悟白山黑水间的神奇灵动。带我们透过人性的贪婪和虚伪,寻找最初的那份善良與纯洁。她的文字让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寻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内心的纯净家园。

  • 相关推荐

【萧红迟子建小说中的儿童视角】相关文章:

迟子建小说中的死亡意识浅析02-21

《迟子建》语录11-10

迟子建:必要的丧失02-27

迟子建的经典语录11-11

王安忆评说迟子建02-21

迟子建散文评价12-21

迟子建的散文特点12-21

迟子建作品精选《鱼骨》04-22

迟子建作品欣赏03-06

迟子建爱人原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