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下面是《采薇》完整教学设计,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教材分析:
《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小雅》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
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学习第一篇《氓》时,已经带着学生复习了《诗经》的知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等,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赋、比、兴在诗歌中的体现,并培养一定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正如教材中所说,“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对诗歌的鉴赏,特别是对古诗鉴赏能力较弱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现代诗歌,掌握了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篇,对《诗经》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诗经》的语言和现代汉语,甚至和常见的文言文都相去甚远,所以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诗歌学习时重背诵轻理解,学生对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尤其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情感,通常是理解的比较浅且片面,这在考试中的诗歌鉴赏题中表现得很明显在这种现状下,要尽力帮助学生解决语言障碍,让他们透过语言理解深刻而细腻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丰富而细腻的感情,思乡与爱国的矛盾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对战争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1)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2)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军训时学了军歌,大家还记得吗?有一首很好听的军歌,叫做《说句心里话》,听过吗?唱的是什么啊?(学生答:想家)什么人想家?(学生答:战士),学过范仲淹的《渔家傲》吗?(学生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种表达战士思乡的感情,我们现在歌唱,宋人也在歌唱,那么更早的时候有没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经·小雅》的《采薇》
二、朗读课文
三、内容分析
1.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战士思乡
由此引出诗歌的两大主题:思乡 战争(板书)
2.划分段落
明确:123章写集中写思乡,45章集中写战争,6章写归乡
3.前三章写的思乡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怎么体现出来的?
明确:1)逐渐加深
2)直接表现的语句: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
间接表现的句子:薇的变化(作 柔 刚) 时间的流逝(莫止 阳止)
分析: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联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歌前三节诗句有什么的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手法: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
作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5.我们学习过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前三章中找一找
明确:前三章整体上是赋,采薇是兴
6.四五章描写战争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感情?
提示:写战争一般应该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而本诗这样写了吗?没有
明确: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7.结合前三章,说一说诗中对战争的情感、态度如何?
明确:既有自豪感,荣誉感,是出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又有无奈厌倦,是由于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和苦难
8.最后一章写了什么景?什么情?
明确:大雪纷飞,一个疲惫的戍卒孤独的走在漫长的回家路上充满了哀伤的感情
9.为什么凯旋生还,还要伤悲?(讨论)
明确:1)雨雪霏霏,载渴载饥,长路漫漫
2)对家人的担心(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长久的战争造成的伤害
10.本诗的最后一章历来评价很高,《世说新语》:谢公(谢安)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圣经若论佳句,譬诸九天而较其高也试着赏析一下
鉴赏: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
评价:
1、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眼前之乐衬内心的悲苦
2、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
4、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景实悲
5、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四、小结
读罢全诗,我仿佛看到了这个身心交瘁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五、拓展
分析《采葛》的表现手法
【教学反思】
《采薇》的课时安排为一课时,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篇幅也不算短,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四十分钟的时间内既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又要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必然要有所取舍,由于在《氓》一篇中已经带学生理解语言,学生对诗经的语言也有所了解了,经过考虑,我选择了把冲破语言关放在课前预习,并在学案中加以检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研习文本,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所以把教学目标设定为:
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通过这个目标,本堂课试图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这节课有得有失,下面首先说一下不足之处:
1.字句:《诗经》涉及到大量的文学常识,又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所以我让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诗经》有关的文学知识、艺术特色以及有关难字词这对培养学生自主讨探究的能力是好的,但是把这部分内容完全放手交给学生是不行的,在课堂上明显感觉的得到学生理解字句吃力所以应该有一个教师指导和讲解字句的环节,这样对内容的理解以及下面对情感的把握都会很有好处
2.情感:在情感的分析上,《采薇》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思乡的分析没有什么争议,学生分析的也很清楚,但是对战争的理解,我引导学生分析出了保家卫国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对战争的无奈和厌倦,接下来总结说中华民族一向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属于过分拔高,实际上应该归结为战争带给人民的伤害更为合理
另外,在分析情感时,为求清晰,把诗歌分为思乡、战争和回乡三块,而忽视了其中的联系,实际上前三章也写了战争,四五章写紧张的战斗又何尝不隐含了思乡之情呢?这样理解诗歌就会有一种割裂之感
3.教法:吟诵不足,诗歌有其自身的音韵美,古典诗歌尤其如此,虽然诗经时代里我们时间久远,上古音和现代汉语差异很大,但大体而言,这一篇按现代汉语的音来读,也是能押韵的,充分的吟诵会帮助学生体会这种四言诗的古朴典雅的韵律,也能帮助理解内容,这节课的朗读做的还不够,特别是在分析结束时,更应该让学生带着感情吟诵诗歌另外,在分析内容时,有时脱离了文本,当然分析是从诗中来的,但是要回到诗中去才行,不然就讲成了思想研究,而不是诗歌研究了另外,课堂上我尽力引导学生去领略诗歌丰富的内涵,但还是取舍欠当,有些仓促,不太到位的地方
如果说这节课有其可取之处的话,我想可能是下面两点:
1.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个引导者,应该通过合适的引导、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而不应该代替学生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我在这节课设计的几个问题,考虑了问题的难度,难易结合,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在关键的问题上,放开让学生去说,同时给与评价和引导,最终答案是由学生给出的,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情感体验作为课堂的重中之重学习诗歌,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情感高一的学生记忆力很好,但是理解能力还比较差,又由于生活经验少,理解起诗歌中复杂的情感,就相对而言困难些我常说读诗要把自己的心放进去,对古人要有“同情之理解”,想象自己就是诗中的主人公,这样能够得到更好的情感体验本课最后一章的解读,学生的表现很出色,不论是从情感上,还是手法上,都分析得很到位说到底,表现手法还是为情感服务的,学生能够真正自己读懂诗,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
- 相关推荐
【《采薇》完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采薇完整教案设计03-27
《采薇》完整教案04-12
采薇教学设计04-20
《采薇》的教学设计04-20
《采薇》优秀教学设计04-24
《诗经·采薇》教学设计06-13
《采薇》优质教学设计04-20
《采薇》课文经典教学设计04-07
诗经采薇教学设计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