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手抄报内容四年级

2024-06-09 板报大全

  在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手抄报吧,手抄报具有开拓视野、积累知识的作用。那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好的手抄报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手抄报内容四年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阅读手抄报内容四年级

  课外阅读

  提倡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是毋庸置疑的真理,但“应该读什么”是必须要思考的话题。学生的甄别能力有限,作为教师就必须义无反顾地承担起“选择”的重任。课外阅读是需要的,教材也是不能丢弃的,教材中的一篇篇范文是编者精心挑选的,是适合该年段学生阅读的精华所在。于是,笔者就想,能否在教材与课外阅读之间打开一条通道,构建起“文本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阅读链,即为学生寻找到跟教材文本有契合点的各类课外阅读材料,让他们既能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又可以让这些阅读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教材文本,汲取范文的精华;反过来也让文本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笔者认为,构建“文本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阅读链有以下一些策略,依此可进行课外阅读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推动和深化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阅读与文本同一作者的作品

  语文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以此为契机,在教学前后,把名家同一系列的书推荐给学生。学生在由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阅读中,不仅能更立体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激起他们读名著、名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比如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在介绍史铁生的同时也介绍他的作品:《合欢树》《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很自然地打通了文本与课外阅读的通道,把一篇文章置于作者的一组文章之中,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大气而深刻。比如《病隙碎笔》中的那一句“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一个‘更’字”,就能让学生对文本中所指的“好好儿活”的理解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这样围绕着作者来组织读物,互文理解,教材外文章的阅读能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由教材又引出作者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去读教材外更多的文章、书籍,巧妙处理好了“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的关系。

  二、阅读与文本同一主题的作品

  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是以“主题”来组建的。为了丰盈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人文教育,教师可以在学习一组课文时向学生推荐与该主题相关的文章或书籍。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第二组课文为“难忘童年”,除了和学生一起阅读《城南旧事》之外,还可以阅读高尔基的《童年》、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扣扣小妖的《回不去的小时候》、詹姆斯·巴里的系列小说《彼得·潘》、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这里不仅有对原著的完整阅读,有自传体小说的深刻映照,还有梦幻童年的神奇想象等等,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审视“童年”这一主题的机会。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以“人生感悟”为主题,可以让学生去读读《打开心灵的门窗》《莲花开落》《白雪少年》等作品,也可以读读毕淑敏的很多作品,都会引起学生对人生更多的感悟与思考。

  三、阅读与文本历史背景相关的作品

  在阅读有些文本时,只有让它置身于创作的历史背景中,才能更准确地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让学生适当地了解作者的一些生平是十分必要的。如要理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景语的背后究竟要抒发怎样的一种情感,特别是“春风”这一意象的文化内涵,就必须要了解王安石当时正处于政治生涯中的又一次转机这一创作背景。又如学习《长相思》,就有必要让学生读读《全清史》中对纳兰性德进行专门介绍的章节。

  即便是一些现代文,用一些背景资料作支撑,也能使我们看待文本的视野更开阔、更全面。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就应当推荐学生阅读《雨果致巴特莱的信》。信中雨果高度评价了圆明园这座充满梦幻色彩、神奇得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圆明园。同时,作为法国人的雨果,重申了对自己国家这次远征的强烈谴责:“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这两个强盗分别叫作法兰西和英格兰。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其次,再让学生去读一读吕厚龙的《告别圆明园》、樊美平的《透过圆明园的硝烟》、李钟琴的《由庚子国难看“愤青”的虚火》、袁伟时的《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以及《圆明园埋下了什么》等书籍,还原历史真相,让学生读后能留下更多的思考。这也是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成功做法。

  四、阅读与文本关联的原著作品

  在人教版每册教材中都会有一些改编自历史原著的文本,如五年级下册的《晏子使楚》《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课文。收入教材时,编者都将其进行了改动,有的全部变成了白话文,有的基本保留原著面貌,但也有适当改动。这些文章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单靠读编者改编过的孤立文本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有必要带领学生去读一读这些文本背后的经典原著。

  另外,学习《杨氏之子》读读《世说新语》、学习《学弈》读读《孟子》、学习《伯牙绝弦》读读《吕氏春秋》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定会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小古文的`能力,让他们爱上国学经典。

  当然,构建“文本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阅读链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围绕文本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让学生的阅读从课堂向课外自然延伸,由狭窄的教材天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无痕拓展。

  同样的课外阅读,因为是基于文本出发的,所以学生更有亲切感,更有阅读的动机与兴趣。这样的阅读,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更多与文本相关的信息,能够以更广阔的视域来审视和接纳文本,能够更准确、更深刻地解读文本,而且长期坚持必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助于学生文化底蕴的积淀,进而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

  浅阅读与深阅读

  阅读有深浅之分,浅阅读是指浏览式的、泛泛的阅读,不用对所阅读的内容做深入的思考;深阅读是指进入内容情境,加进许多深刻思考的阅读。浅阅读和深阅读既是阅读的态度,也是我们阅读不同内容时所应采取的不同方式。适合浅阅读的,我们不必去深度阅读,同样,适合深度阅读的,也不应浅阅读。如何区分,这需要智慧。现在令人担忧的阅读现象是,浅阅读成为大多数人醉心阅读的方式,将阅读娱乐化、游戏化、碎片化当成时髦,对内容追求浅易,不愿做深入思考,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屏幕阅读适合浅阅读,无论电脑还是手机,只要打开,信息就会蜂拥而至,令人有应接不暇之感。猎奇心总会驱使我们不断地进行点击搜索,可是我们又总不能安下心来静静地阅读。我们会轻易得到大量信息,但是我们得到的知识很少,更不用说思想和智慧。毋庸置疑,有的纸质读物也适合浅阅读,如一些生活类报纸和非学术类刊物以及导游、指南、漫画类图书,提供的多是信息和基本知识,可随手浏览翻阅,不必投入过多精力去研究。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获取的信息加以整理,撷取精华,淘汰垃圾,万万不可在海量信息面前无所适从而被淹没。

  不可否认,人文经典是要求深度阅读的,并且最好的方式是纸质阅读。何为经典?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列举了十四条经典的标准,首条便是非常经典的表述:“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美国作家莫提默·艾德勒、查理·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指出:“人间有许多问题是没有解决方案的。一些人与人之间,或人与非人世界之间的关系,谁也不能下定论。这不光在科学与哲学的领域中是如此,因为关于自然与其定律,存在与演变,谁都还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最终的理解,就是在一些我们熟悉的日常事物,诸如男人与女人,父母与孩子,或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都如此。此事你不能想太多,也想不好。伟大的经典就是在帮助你把这些问题想得更清楚一点,因为这些书的作者都是比一般人思想更深刻的人。”他们对经典的表述,绝对是经典的。经典是作者对时代、社会、历史人生深邃思索的产物,超越时间空间,具有普世价值。

  中国古代也有关于经典的精彩表述,魏征在《隋书·经籍志序》曰:“夫经籍者也,神机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经典的产生,不是在轻松状态下完成,大多都是经过了精神磨难。外国作家也有许多经典,有些经典可以成为我们一生的精神导师。

  阅读经典要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认识结合起来,因此,深度阅读有时是伴随着对历史、社会、人生一起思考的,有时兴奋,有时忧郁,有时痛苦,掩卷深思而苦苦寻求答案。读《论语》、《老子》、《庄子》,圣贤的思想光芒穿越几千年,仍然使我们心灵震颤。当代也有经典,如卡森的《寂静的春天》、贾雷德·戴蒙德的《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前者开启了世界环保运动,功不可没;后者探讨了世界环保问题与人类未来命运的关系。梁晓声在参加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评选时发表感言,认为戴蒙德的《崩溃》“像一位教士在拉动连接教堂大钟的绳索,也像中国的僧人们在—下下用悬木推敲寺钟。有信仰的人面对危机大抵是不动声色的,由他们所敲响的警世钟声却是振聋发聩的”。阅读这类经典,每一个有良知的读者都会对作者肃然起敬,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刻思索。

  我们提倡读经典,但不提倡所有人都读经典。图书是分不同种类和层次的,读者的文化水平也不同,如果让那些初等文化和中等文化程度的人读高深的经典,他们就会望而却步,硬着头皮读下去也会搞得一塌糊涂,收效甚微,不如建议他们对一些通俗浅显的读物进行深度阅读,那样收获会更大一些。比如,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与其让他读儒家、道家的经典,不如读一些通俗易懂的介绍性读物来得实际;读《一本书读懂中国近代史》,可能比读蒋廷黼的《中国近代史》收获更大,尽管后者是公认的经典。因为读书最反对装门面,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要提倡读原著,细细体会经典的深厚内蕴,不必再听别人转述,因为这毕竟离经典远一些,重要的是要从经典中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可惜现在只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笼统地提倡阅读经典,而关于怎么读和读什么都讲不清楚,对读者的分层指导也不够,以致整个社会的阅读效果依然很差。

  阅读句子

  1、在科学著作中,最好读最新的书;在文学著作中,最好读最老的书。古典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衰老。

  2、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3、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4、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5、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6、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7、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8、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9、读书就像一根强心剂,注入我的体内,带给我巨大的力量,在读书中授予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处事的原则,传授我无尽的知识。

  10、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11、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12、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13、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14、喜欢读书,心境不好时,读书得以改变心境。心境好时,心境可以改变书的意境。当所有的渴望都离我远去时,只要手中还有书在,那希望就没有离去。

  15、读书是一种驰骋,在风云变幻改朝换代的轮回中,读书人的思想与八百里秦川厚土与贯穿数千年的历险情节一起,驰骋与一片朔风疆场,找到了一具粗犷而强悍的生命原形,上面刻着“人生真谛”。

  16、书读得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的很多。可是,当你读书而思考得很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还很少。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19、书,如细雨过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出了青绿。在清闲午后,子落日黄昏,用眼睛读书,用心读书。读不尽精彩丰富的书。

  20、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2、我在书海中寻找着,我相信书中的知识将给我插上飞翔的翅膀,我相信只要我能刻苦努力,我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23、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24、书让你走人生路途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缤纷;书让你在浩瀚海洋中尽情畅游;书点燃希望,让你在无穷无尽的人生漫漫路上永远不会迷失方向,一直像帆一样将你这只小船送道路的终极。

  25、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26、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

  27、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

  28、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29、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30、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31、无论在什么时候,要想摆脱令人烦恼的胡思乱想,不妨去求助于书本。书本总和蔼可亲地欢迎你。

  32、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33、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34、有创见的书籍传播在黑暗的时代里,有如太阳照耀在荒凉的沙漠上,为的是化黑暗为光明。这些书是人类精神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人们是凭着它们的原则,向种种新的发现迈进。

  35、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

  36、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37、一本新书象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

  38、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39、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0、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已,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

  41、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42、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43、读书需要一种心境,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的。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适合阅读。心无旁骛,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书卷上,唯有此时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4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5、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46、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47、我爱读书它可以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教育鼓舞我们,我认为读书贵在勤奋。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的精深来源于勤奋。

  48、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49、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50、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去跨越。每跨越一步台阶,将得到不可估量的财富,而下一步台阶,又将带我步入一个新的境界,获取新的知识。

  阅读四年级日记

  我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它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

  小时候通常都是爸爸或妈妈给我讲故事,我偶尔也会看看绘本。可到四五岁时,我发现爸爸和妈妈都忙于工作,没有什么空闲时间给我讲故事。所以我从那时候开始慢慢接触一些无拼音的书,虽然看不懂的字我会跳过,但每个情节的大体意思我都看得懂。爸爸和妈妈偶尔有空的时候还会听听我的口述读后感。

  等到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不会写、念的字可以查字典,不会写的字是可以用拼音代替的。

  其实有很多的时候,我会感觉到阅读比玩那些电子产品有趣的多。希望大家都热爱阅读,热爱书藉

  阅读四年级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书是我忠城的朋友,是我无声的老师,它带给我无穷的快乐。我不是音乐高手,也不是植物专家,但我却是一个不折不扣、被大家嘲笑的“书虫”。

  遨游书海,我感到无比的快乐!三岁时,妈妈问我,你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爸爸送我书。”后来,我就越来越沉迷于书,无论何时何地,一有时间我就钻进书的海洋,寻找乐趣。有时在昏暗的路灯下看书,有时在公交车上看书,有时一边上厕所一边看书……上学后,课间休息时,大家都在外面玩耍,我却在教室里陶醉在故事中。

  为了看书,我甚至变成了一只狡猾的“狐狸”。有一次上课时,坐在第一排的我,把课本竖起来,下面却藏着一本课外书,当老师叫我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却浑然不知。老师非常生气,让我在走廊上反省,但我却跑到图书馆继续遨游书海……

  但是,看书也有一定的好处。有一次,大家学到了李白的古诗《赠汪伦》时,老师问道:“汪伦是怎样请李白到桃花村的?”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我却脱口而出:“‘先生好饮,我这儿有万家酒馆;先生好赏,我这儿有千里桃花。’王伦用上面这句妙语请李白的。”老师非常惊讶,“你怎么知道?”我却不以为然的说:“从课外书中学到的。”这时,全班同学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老师也情不自禁地表扬我:“爱阅读是个好习惯,你能学到很多知识。但是你也要注意看书的时间和地点,这样你一定会获得更大的进步。”那一刻我激动不已,也把老师的话铭记在心。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我永恒的精神食粮,阅读不仅让我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还带给我许许多多的快乐。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