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夜》主要描写在清明节的夜晚,白居易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表现了的是一种闲适心情。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白居易《清明夜》的译文及赏析。
《清明夜》
唐代: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夜》译文
清明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在回旋的.走廊走走停停,听着远处弦管乐声默默欣赏着院中盛开的花。
《清明夜》注释
清明夜:清明节的夜晚。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砌(qì):台阶。
独:独自。
回廊:回旋的走廊。
遥:遥远,远远。
看花:赏花。
《清明夜》赏析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写的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
“好风胧月清明夜”描写出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胧的,美好的月色使诗人迷醉于清明之夜,对环境的交待衬托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爱惜,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碧砌红轩刺史家”在微风拂过的月色朦胧的清明之夜,诗人处在碧玉栏杆和红砖墙下的府邸里。诗人用“碧和红”字显示了自己愉悦的内心,在夜晚所望之处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细琢的建筑,喜笑开颜,好不爽朗。
“独绕回廊行复歇”则写了诗人独自踱步在回旋的走廊中歌唱。诗人处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头,开怀歌唱,在回廊里唱着歌抒发着内心愉悦的情怀。
“遥听弦管暗看花”交待出诗人思绪飘向了远方,恰又听到了远方的管弦之声,于是诗人安静下来认真倾听着弦声,自是不休闲。从另一方面,“遥听”和“暗看”却也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
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清明夜》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其他诗句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天津桥》
唐·白居易
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
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
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葺葺雨剪齐。
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鸟不成啼。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夏南池独酌》
唐·白居易
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绿蘋散还合,赪鲤跳复沈。新叶有佳色,残莺犹好音。
依然谢家物,池酌对风琴。惭无康乐作,秉笔思沈吟。
境胜才思劣,诗成不称心。
【白居易《清明夜》鉴赏 《清明夜》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白居易《清明夜·好风胧月清明夜》翻译赏析09-01
白居易《清明夜》全诗赏析12-25
白居易《阴雨》鉴赏译文及赏析11-21
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翁》鉴赏及赏析01-07
白居易《忆江南》鉴赏译文及赏析11-09
柳永《安公子·梦觉清宵半》译文及鉴赏11-09
白居易《望月有感》译文及鉴赏11-20
秦观《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译文及赏析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