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2024-06-02 好文

  在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篇1

  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2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29)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4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篇2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量: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mm(毫米),一般每天8时和20时各测量一次,测量结果之和为日降水量。(注:日平均气温取四时刻的.平均值,日降水量取两时刻的和)。

  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4.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①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地区少雨;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少雨、东岸多雨;③中纬地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④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篇3

  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

  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篇4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球形”;现在(测量计算)——不规则的椭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概念

  2、地轴——假想轴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 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 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四、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

  (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 白昼时间最长。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

  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0°~23.5°S(23.5°N)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66.5°S~90°S为南寒带。

  3、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篇5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约24小时/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地理常考知识点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少多

  主要地形平原与高原为主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图的基本要素

  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

  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

  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表现形式: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性质: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反之则相反。

  经纬线和经纬度

  ①经线与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经线有无数条,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经度的最高度数为180°。

  ②纬线与纬度: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纬线也有无数条,到两极等距离的纬线叫0°纬线(又叫赤道),纬度的最高度数为90°。

  初中生如何学好地理的方法

  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着上课睡觉而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保障。

  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初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然后是山川、河流、城市的地理位置。因为地图一旦记住了就经久难忘,便于运用,所以学好地理一定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这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篇6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又称已发展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发达国家大多具有较高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指经济、社会方面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通常指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许多战略要地,无论从经济、贸易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南北对话:

  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成为“南北对话”。

  发达国家的'特点:1.人均GDP高;

  2.工业技术先进;

  3.科学技术先进;

  4.社会福利高。

  发展中国家特点:1.技术低下,主要依靠资源出口;

  2.人口众多,人均GDP不足;

  3.医疗水平、社会福利差。

  南北差距的原因及改变措施:

  1.历史原因:近代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剥削和侵略;

  2.根本原因:贸易不公平,南北经济合作中存在剪刀差。

  3.改进措施:发展中国家应当改进生产方式,开发新兴产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篇7

  1、世界人口的增长

  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②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用公式表示为: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稠密可用人口稠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的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人口分布的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

  3、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问题

  ①衣——需求量大;②食——粮食紧缺;③住——住房紧张;④行——交通拥挤;⑤上学、就业、看病难

  人口少→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城市化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计划膨胀,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

  不同人种类型: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

  不同人种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篇8

  1.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2.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篇9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

  (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等级划分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的等级。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单位:毫米。

  2、降水分布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多。

  3)在温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篇10

  1.气候的要素:气温、降水

  2.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3.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海陆因素

  ②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

  ③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

  人为因素

  ④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4.降水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

  纬度因素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海陆因素

  ③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

  地形因素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北风坡降水少

  5.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人类活动。

  6.几种主要的气候及其特点: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气候特点

  终年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火热干燥

  终年温和多雨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7.以上气候图的分析方法:先看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月份——确定南北半球

  第二,看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值(年较差)——确定所处温度带

  第三,看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确定气候类型

  老师这样认为:学会运用地图,你就能学好地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篇11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1/1000或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012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10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篇12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篇13

  1.气温的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单位:℃(摄氏度)。日平均气温一般取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

  2.气温的变化:(见P51图3.12、3.13,会做活动题1.2)。

  ⑴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的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

  ⑵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3.气温分布规律:(见P53图3.17)。

  ⑴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不同纬度)。

  ⑵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同纬不同海陆)。

  ⑶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同纬同陆)。

  ⑷世界最低气温分布在南极地区,最高气温在西亚巴士拉。

  4.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

  5.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6.等温线判断:⑴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

  ⑵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

  ⑷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

  ⑸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

  ⑹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

  7.两地温差=两地相对高度/100×0.6℃。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03-04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推荐】03-04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03-04

地理备考七年级下册知识点03-04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12-19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02-28

七年级上册语文主要知识点03-04

江苏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12-19

七年级语文上册填空知识点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