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2023-11-05 好文

  白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大家吃一样食物之前都会了解一下它的功效和作用吧,有些中药材并不适合所有人食用,而且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作用的药材,大家知道白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吗?一起来看本篇文章,教你正确养生。

  白茯苓的功效和作用1

  白茯苓的功效

  白茯苓的功效还是比较广泛的,中医说白茯苓有以下的功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白茯苓的功效是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

  白茯苓的作用

  白茯苓的作用还是比较多的,是对比较多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的。以下就是白茯苓的.一些作用:利尿作用。抗菌作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白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抗肿瘤作用:白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白茯苓聚糖,含量很高。

  白茯苓多糖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各种白茯苓多糖体在体内均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能使环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白茯苓有镇静作用。

  白茯苓可健脾,对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

  白茯苓的功效和作用2

  1、白茯苓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2、白茯苓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

  3、白茯苓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白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4、白茯苓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白茯苓三两(一法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5、白茯苓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6、白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7、白茯苓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白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

  8、白茯苓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别录》

  9、白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10、白茯苓治痰饮;白茯苓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若饮停于味而呕吐者,多和半夏、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汤

  11、白茯苓,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祛惊痫,厚肠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故多服最能损目,久弱极不相宜。若以人乳拌晒,乳粉既多,补阴亦妙。

  12、白茯苓治水肿:白水(净)二钱,白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加生姜汁煎。

  13、白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

  14、白茯苓治湿泻:白术一两,白茯苓(去皮)七钱半。上细切,水煎一两,食前服。

  15、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16、夫气以润而行,水以气而运,水停即气阻,气阻则水淤。白茯苓者,纯以气为用,故其治咸以水为事,观于仲景书,其显然可识者,如随气之阻而宣水(白茯苓甘草汤);随水之淤而化气(五苓散);气以水而逆,则冠以导水而下气随之(白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白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水以气而涌,则首以下气而导水为佐(桂枝五味甘草及诸加减汤);水与气并壅于上,则从旁泄而虑伤无过(白茯苓杏仁甘草汤、白茯苓戎盐汤、白茯苓泽泻汤);气与水偕溢于外,则从内挽而防脱其阳(防己白茯苓汤);气外耗则水内迫,故为君于启阳之剂(白茯苓四逆汤);气下阻则水中停,故见功于妊娠之疴(桂枝白茯苓丸、葵子白茯苓散)。凡此皆起阴以从阳,布阳以化阴,使清者条鬯,浊者自然退听,或从下行,或从外达,是用白茯苓之旨,在补不在泄,白茯苓之用,在泄不在补矣。

  17、白茯苓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上以白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

  18、白茯苓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19、白茯苓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汤调白茯苓末服之。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