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游戏中的观察与分析

2024-08-26 好文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的建构活动往往是“尝试性”而非表征性的,他们常常为了发现材料能干什么而使用材料,也会通过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不断改变自己的建构意图。这一特点对教师的观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以理解幼儿的行为,还要对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评价,确定幼儿所需要的帮助,计划下一步应该“怎么办”,采取什么行动以扩展幼儿的经验。

  “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两个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或公式,教师必须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地进行观察和引导,提高自身对问题的敏感性以及对幼儿行为的分析能力,以便更好地帮助幼儿实现建构意图。以下通过个案“小承的中国馆”,介绍我对幼儿个体建构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小承来到建构区,她先看了看四周,接着直接来到放满红色条状积木的筐前,搜集所有最长的红色积木,堆放在一边,然后开始建构。几分钟后,“中国馆”完成了。小承兴奋地四处向别人介绍她的作品,其中也包括我。

  依据日常我对小承的了解,这段观察让我获得以下信息:

  1.自主性。小承对自己即将进行的建构有简单的计划。这很可能与她刚去参观过中国馆有关,虽然她的“中国馆”在外形上有点问题,但她还是借助建构表现出对物体外形特征的认知和再现能力。

  2.快乐分享。小承的表情和行为让我看到她的身心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她还是个乐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快乐的孩子。从她对伙伴的盛情邀请,我也看到了她的自信和成功的愉悦。

  3.建构技巧。从小承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她在积木垒高过程中对于下大上小以及交错点位置的选择,反映出她已初步形成保持积木平衡稳定的建构方法。

  面对小承注视我的热切目光,我也对她的作品进行了表扬。尤其强调了整体布局和色彩的运用。继而,我指着墙上图片中的中国馆笑着对她说:“哦,真像,就是有些地方还不够像。”小承盯着图片若有所思后,回到她的作品前开始拆除。接着,她的“中国馆”发生了变化,底部出现了4根短柱,中间依然保持原来的建构方式,当她再次邀请我欣赏的耐候,上面只留了两层小长条积木。

  这段观察又让我获得如下信息:

  1.自我调控。小承的建构过程比较主动地运用了多种感官联合进行活动,尤其对他人信息的倾听和接纳。我的提示让她意识到,她的作品与实物相比,上下两个部位在大小上存在差异,继而她又内化理解,进行自我调整,表现出初步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观察能力。在提示她的过程中,我的语言和肢体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性。因为当时我觉得她作品的最大问题是中国馆整体布局颠倒,期望通过我的提示促使她进行自我调整。果然,小承不仅调整了我指出的范围,还在作品下方增加了4根短柱,使作品与实物更接近,可见其正在形成整体观察的意识。

  一个小小的建构场景,反映出了小承的情感、认知、观察、自我调整等诸多能力在同龄幼儿中处于较高水平,也让我对小承的学习能力有了一定了解。为了实现个体经验在群体中的共享,在游戏结束后的讲评时间,我和大家分享了“小承的中国馆”这个故事。当我对这个故事再次进行反思时,我发现我的指导方式应该更“退后”一些,还有两个地方需要调整:

  第一,提供更开放的问题情景。小承是个文静却很聪慧的女孩,这个内秀的女孩身上所反映的特质告诉我,在今后针对她的指导方式上,我可以更加“退后”,如把她带到中国馆照片前,只是告诉她这里有张中国馆的照片,不进行任何有指向性的提示。

  第二,提供重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在游戏讲评时,我很激动地代替小承讲述了整个故事。如果让小承自己先说,效果应该更好。我可以问她:“是你自己说还是我说?”鼓励她尝试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我再进行补充。这对能力强的幼儿是新的挑战,他们在表述中可以对自己的游戏行为进行梳理,进一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

  • 相关推荐

【结构游戏中的观察与分析】相关文章:

文章的结构03-12

文章的结构14篇(优)03-12

【推荐】文章的结构14篇03-13

【精品】文章的结构14篇03-13

文章的结构(实用14篇)03-13

主题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12-14

文章的结构14篇【通用】03-13

文章的结构[优秀14篇]03-13

游三游洞作文09-11

游桂林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