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丽西双版纳》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丽西双版纳》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初二汉语文教材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初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过《阿里山纪行》,对游记的学习有了一些基础,此时的他们天真,活泼,想像力丰富,而且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所以根据这些将本节课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②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同学们介绍。
③了解运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文中相关注解,理解文章内容。
②倡导学生课前查找收集关于版纳的资料。
③课堂中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3。根据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①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②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同学们介绍。
难点:
①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②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说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法
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欣赏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感受当地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而文章中所反映出的人文思想,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想才能体会得出。
另外,我们现在提倡的教学是注重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因此,要让学生自主的选择性地开展学习。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教学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①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学会快速阅读,并掌握在快速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②学会赏析优美语句和语段。学会赏析语句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文句的赏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聆听美
(播放音乐)首先,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感染学生的情绪,接着以充满激情的开场白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
(出示教学目标)完成教学目标是学生课堂的主要任务,也是课堂的主线。接下来教学目标的显示就会把学生带入更新的学习境地。
二走进版纳,感受美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牵出神奇秀丽心驰神往这条明线后,再要求以"《西双版纳》美在……"说说版纳的美。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了解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
三浏览版纳,品味美
(课件展示)西双版纳是我国的风景胜地,有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接下来的板书让学生了解本文作者从众多可写材料中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方法。了解这三个小标题从三个方面突出了总标题中的"美丽"二字。了解"美丽"既点出了版纳的特点,又在文中起照应题目,总领全文的作用。
(课件展示)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学习任务,内容需要形式来表达。因此,还要在阅读过程中分析和欣赏作者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精彩之处。这一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朗读,说说他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学生找出之后,再请他们有感情地读一读,以此感受那种神奇,秀丽的美。
(课件)作者以丰富,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美丽的西双版纳,然而我们的学生大部分并没有亲自感受到。因此选择大量的图片,并配以生动的解说直观的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景及民风民俗,这样会使学生对西双版纳有直观的印象。
四深入探究,展现美
人文景观的美
(课件)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文中提供的信息中去考察人文景观的美。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傣族的风俗文化,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的人文景观的美。
畅游西双版纳
汉语课毕竟不同于地理课,仅仅使学生感知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这种自然美及人文美,学会用文字来表现美的方法
(课件展示)这个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同学们介绍。这样的设计既把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又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展示自己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五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文章的认识已从开始的感知形象过渡到理性的认识。此时由学生自我总结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我通过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谈学习这一课的感受。
六作业
设计一张介绍西双版纳的小报相互传看。这节课的作业设计,既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最后在美丽的葫芦丝曲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美丽西双版纳》说课稿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美丽的西双版纳》,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过《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对游记的学习有了一些基础,且游记属于散文的一种,这类散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因此我的目标设置为: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了解运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方法。
3、学习通过对照手法表现西双版纳神奇秀丽自然风光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中相关注解,理解文章内容。
2、倡导学生课前查找收集关于版纳的资料增加感性认识。
3、课堂上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会傣族人民独特的人文风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难点:
1、通过对照手法体会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的神奇秀丽和人文景观的质朴意深的特点。
2、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法
教学中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欣赏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感受当地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而文章中所反映出的人文思想,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想才能体会得出。
对照手法的运用是难点,在问题设计中我用了填空题的格式做引导。为了帮助学生赏析语言,我提供了示例和赏析格式。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教学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①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学会快速阅读,并掌握在快速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②学会赏析优美语句和语段,学会赏析语句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文句的赏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程序
本课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有两个目标:
1、通过欣赏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
2、体会对照手法的运用,深层次感悟“美”的内涵。
(一)、故事导入
上课开始,我讲述了关于泼水节传说的故事,目的之一:激发兴趣:之二:为后面讲解傣族人对待水的态度蓄势,提供铺垫。
(二)、感受美(浏览课文,探美)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牵出神奇秀丽心驰神往这条明线后,再要求以"《西双版纳》美在……"说说版纳的美。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了解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
(三)、品读美(朗读课文,寻美)
这一环节设计了小组合作,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体会西双版纳的美。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通过问题由浅入深地体会热带雨林的特点,其中穿插对照手法是为了点明西双版纳的神奇的特点。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文中提供的信息中去考察人文景观的美,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傣族的风俗文化,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的人文景观的美。
人文美是重点,在问题的设计上与前面一致,先概括在整理表达,对“妩媚”一词含义的理解是难点,目的想点明作者对这幅风情画的喜爱之情。概括,西双版纳的风俗美美在互助友爱、善良虔诚、乐观从容、质朴意深……
(四)、表达美(神游图片,悟美)
出示西双版纳代表性景观图片,配葫芦丝乐曲。增加感性认识,结合课文内容深切感受西双版纳之美。
畅游西双版纳回眸那个金孔雀飞出的地方,那片神秘珍贵的热带雨林,那颗我国西南部边境线上“璀璨的明珠”,那片地球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那被冠以“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王国”的美丽的西双版纳……
美就大声赞:西双版纳美在……美在……
示例:美在山,一年四季总是浓的化不开的碧绿。
美在水,无论是江是河是泉是溪都清一色软软地淌,娇娇地流。
(五)、内化美
在我看来,西双版纳之美,美在神秘、美在包容、美在和谐、美在自由、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图片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对比播放,为了唤醒同学们善待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提示:你从傣家人对待水的态度中感悟到了什么,我们如何看待人与自然这个永恒的话题。
表达:亚马孙热带雨林已经遭到破坏,美丽的西双版纳未来的命运如何?(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一段感悟性的文字表达你对“美”的理解。
设计意图:我认为一切的美都先源自人的心里,美先在心里才会在眼里。真正的美是心灵美,是善良,是真诚的态度。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是我上完可以后的深刻体会。课堂最后以不圆满结束,前一节课安排见学生时我已预料到。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客观原因:
1、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课文,对内容较陌生对西双版纳没有一点积累和印象。
2、由于对信息把握不准,我按第二课时准备的学案。3、我所抽的班级没有固定的小组,上课前才临时分的导致课堂效率过低。
主观原因:
1、个人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
2、对学案式的精神理解不到位,没有坚持在课堂上使用。
3、备课过于注重实效,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
总之,这次任务完成了,无论结果如何我尽力了。在这过程中我收获的不只是失落更有深深的教训,有对今后教学的思考。至少,这个过程中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我完成了一次“寻美”的历程,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也许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所在,也是做语文老师的幸福。感谢这次公开课的洗礼,致敬!
《美丽西双版纳》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古人笔下的永州小石潭,水清境幽;黄州的承天寺,积水空明;海峡那边的阿里山上,风光如画;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神奇秀丽;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别具魅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江山多娇,下面我将以《美丽的西双版纳》的解析来呈现这一主题。
首先请大家看一下我的解说思路。
解说思路:课标要求、教材分析与处理,与其它内容的联系、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教法选用、环节设计、环节设计的意图。
一、课标要求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写景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在新课标中它和写景散文的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是一样的:
1、理清思路,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对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3、在理解鉴赏作品的基础上,受到高尚情趣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一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自读课文,在第四单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能让学生感受到本单元”江山多娇”壮美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本单元人文教育的情怀。
新课标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体会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培养学生体验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增强保护美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用小标题巧妙布局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与其它内容的联系
如何培养学生体验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呢?我们首先要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江山多娇,他们访名山游大川,把所见所闻所感
所思真切地记下来,但每篇文章的写作重点有略有区别,《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是文言文,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贬谪生活中微妙复杂的感情;《阿里山纪行》、《蓝蓝的威尼斯》是现代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绘了如画、奇特、瑰丽的自然风光;而《美丽的西双版纳》作者除了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还小标题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西双版纳古老质朴的民俗风情,这样不仅体现了“江山多娇”的主题,还更好的升华了人文教育的主题。
四、教材知识点
课标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以此为依据,我认为本文应让学生把握的知识点有:
1、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品读文章精美片段、赏析文中优美词句。
3、从“笑对生与死”片段入手,明确作者写作意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死观。
4、学会用导游词向别人介绍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5、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和对照手法的运用。
五、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美国教育学家说:“科学地确定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欣赏作品,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我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确定了文章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学习文章运用小标题构建文章的方法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会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培养学生体验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运用小标题构建文章的方法。体会文章的人文美,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品味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我发现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美,感受到了西双版纳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更欣赏到了作者字里行间对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热爱的思想感情。那么,选用什么样的教法,怎样设计教学环节,才能让学生也身临其境呢?
六、教法选用
美文要美读,美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文阅读方法。其目的在于传达语文课文所蕴涵的美,获得美感,引起共鸣,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那么如何进行语文课文的美读呢?如何使美读发挥美感效应呢? 1.提倡吟诵:若是读白话文,要反复朗读,达到吟诵;若是文言文,要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读出韵味。 2.注重语感:尤其是那壮美的感受,必须要美读才能获得;语感的加强,又会增强美读的效果和对课文的深入理解。3.调动想象:人们通过想象活动,把自己的情感熔铸到感知的对象中去,从而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美读的好处在于能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引起对作品的情感共鸣。所以在教学中,我用“读”贯穿课堂始终,用媒体演示法、启发点拨法、角色转换法、评价激励法,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激情、愉悦、和谐的氛围中欣赏美、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把握写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法:媒体演示——启发点拨——角色转换——评价激励
七、环节设计
以“导学讲练”模式为依据,以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审美为目的,我的教学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体验美(音乐里的西双版纳)
(美文要美教: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光图片,播放傣族民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音乐里的西双版纳)
(二)整体感知,感受美(课文里的西双版纳)
(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所以我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是朗读课文——感受西双版纳的景物美。
朗读课文,自主思考:
(1)西双版纳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以“西双版纳”美在......",说说西双版纳的美。
(这一环节采取的形式是自学,让学生自主明确西双版纳的景物特点。)
(三)重点研读,鉴赏美(摄影师眼里的西双版纳)(文章表现了西双版纳的景美、人美,这些都通过作者优美的语言来体现。我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是选读画面,鉴赏文章的语言美。)
1、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
2.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请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设计你的拍摄角度,并说说你是依据文中的哪些词句来设计的,请用这样的句式描述你的设计:
我喜欢,我将以(仰视/俯视/远观/近看/特写等)的角度,这样能体现景物的等特点。我是依据
文章的(词或句子)来设计的,因为这个(词或句子) 。(赏析)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批注,分析内容,体会富有感情、生动形象的语言美)
3、同桌交流,在想像中与作者同游同赏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同桌对学的方式与作者同游同赏,鉴赏文章的语言。)
(四)小组合作,表现美(导游眼中的西双版纳)
(本文是一篇游记,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将怎样带领你的游客神游西双版,我设计的第四个环节是:跳读课文——身临其境表现美)
跳读课文,神游版纳,结合有代表性的图片,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选择一处文中你最喜欢的片段,以导游词的形式向游客介绍。
请你用这样的开头:“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它美在??”。(请你声情并茂朗读,达到吸引并感染游客的目的,也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以导游身份介绍这一美景。)
(学生角色转换,变成导游,通过活动来完成朗读理解与欣赏内容,完成目标,使学生耳目一新。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群学的方式来进行表现。)
(四)写法探究,探寻美(作者眼里的西双版纳)
(小标题构建文章是本文的一大亮点,由此我设计了第四个环节——写法探究,探寻美)略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文章在写法上值得借鉴的地方有哪些?
(这一个环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重点点拨的方式来进行)
(五)、学以致用:创造美(我们眼里的西双版纳)
(明确了写法,就要学以致用。选取家乡一处旅游景点,写一段导游词,由此引出第五个环节:学以致用——创造美]
(师引导学生探究写作特色,今后借鉴)。
1、请你采用导游词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最喜欢的家乡名胜。
2、学习课文的小标题形式,为你的导游词拟一个精彩的标题。
(这一环节是课堂反馈环节,采用自主完成、组内交流、班级展示的方式进行)
(六)、总结提升:畅想美(未来的西双版纳)
《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是景美、人美、语言美的完美结合,整节课我们共同穿梭在美丽的热带雨林,做客在翠竹掩映的傣家竹楼,感受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如果大家都拥有发现美的眼睛,鉴赏美的心灵,创造美的言行,让我们放飞了,大家看想象,发挥联想,畅想一下未来的西双版纳,由此引出最后一个环节: 总结提升----畅想美.
八、环节设计意图
下面我谈一下,我设计这些环节的意图:
1、有机整合文本,体现教师理性思考。
这篇课文内容较多,我重新组合文本内容,明晰教学思路。我抓住文章题目中的“美丽”一词,从景色美、人文美、语言美三个层次解读文本,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三个维度的目标意识。
2、巧设教学情境,通过活动解读文本。
我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时,分别设计了“摄影师”、“导游”角色,让学生兴趣盎然的欣赏美。
3、充分利用资源,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文章散发着浓浓的傣家少数民族气息,但江南水乡离北国学生的生活较远,我利用课前时间播放我的教育博客中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激趣,增强了学生对西双版纳的感性认识,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我觉得课堂永远没有“完美”二字,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遗憾,我才能有探究课堂教学的不竭动力,教海探幽无止境,我要用我的教育智慧减少教学中的遗憾,让我的每一节课都精彩无限!(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 相关推荐
【《美丽西双版纳》说课稿】相关文章:
《美丽的西双版纳》说课稿06-24
《美丽西双版纳》说课稿09-09
《美丽的西双版纳》说课稿范文11-05
西双版纳说课稿范文03-16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03-17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08-29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12-20
《美丽的西双版纳》经典教案07-16
美丽的西双版纳的教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