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5-25 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众多的人口第一课时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第一册第三章<中国的人口>第一节的内容。教材编排是以人口—环境—资源为主线,正确阐明了人地关系,学习本课内容是学习本章其它部分知识的基础,也是为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社会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确定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人口基本国策;通过读图,找出我国人口分布情况等。

  技能培养: 学会计算人口密度;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我国人口,使学生认识中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初步树立必须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加强我国国情、国策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及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理由是计划生育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同时也为初三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上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受到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制约。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认识的内容。)

  难点: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或影响。(理由是根据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及学生大多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本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质疑,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运用读图分析法、启发诱导法、分组讨论法。

  三、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读、思、议,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读: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习惯和能力。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议:学生围绕教师的质疑,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知识。

  四、教学程序

  问题导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是哪个国家,我国在1995年抽样调查、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是多少,分布情况如何,过多的人口带来哪些问题或影响,该如何控制?(理由: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对我国人口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同时可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有个粗略的认识。)

  探究新知,师生互动:[课件]播放一组人口众多的照片和录像ィ嵛剩菡庑┱掌和录像给大家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师归纳小结。(能使学生感性认识我国人口众多)接着展示[课件]我国人口增长图师指出1995年、20xx年世界人口总数,并让学生计算一下,当时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启发学生从图中发现“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及引导学生分析研究840年—1949年百年多时间与1949年—20xx年50多年时间人口增长情况,并讨论分析其原因。[课件]显示“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1999)”图[提问]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哪个,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是哪个?(学生读图回答)(通过这些数据,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中国人口数量多的特点,各省数量相差大,为学习下一知识点作基础)接着师也联系一下本地实际(加强乡土教育)针对前面得出的结论,师分组让学生思考讨论: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或影响(设计意图:可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利于加强我国国情教育,可培养学生识图和解题能力及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接着设问:针对我国人口众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那么应用什么方法解决?(前后衔接,通过学生思考、回答,突破重点)

  关于人口密度教学:可以这样转入,我国人口众多,这么多的人口分布在哪里?从地图上怎么阅读?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状况用什么表示,怎样计算?为了理解人口密度启发学生计算江苏、山东、新疆、西藏四省的人口密度(作业本),并根据结果思考:我国人口分布有何特点?(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充分理解人口密度,并为学习接下来的内容作准备,同时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显示“中国人口密度图”[读图提示]1.A、B两点的人口密度各在什么范围?2.我国哪些部分人口密度大,哪些部分人口密度小?3.我国人口界线是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4。在图中找出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和人口密度最小的一个自治区。师指导学生读图,归纳小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为突破重点奠定了基础)[课件]闪烁“黑河、腾冲”的名称和之间的人口界线ィ嵛剩萑丝诮缦叨南、西北两部分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各是多少?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南部稠密、西北部稀疏(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层层设问推进,实现重点的突破)

  归纳小结:根据本节课知识内容和特点,对照地图采取概括式小结方式(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对所学的知识运用,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反馈练习:为了真正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引入练习

  板书设计:

  人口总数:1995年20xx年

  人口最多的省区和最少的省区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影响

  人口增长快

  最大的省区

  人口密度人口国策

  人口分布界线最小的省区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这是一节以计算为主的综合活动,感知物体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它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而数学是枯燥无味又抽象的一门学科,特别是中班幼儿,往往对学习数学很不感兴趣。针对孩子这与特点,我运用了故事引发孩子兴趣、请小朋友帮忙鼓励孩子参与其中、利用游戏这一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轻松获得知识、经验,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主要考虑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把数学融入到故事、情节、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说说玩玩中理解、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

  说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根据《纲要》这一精神,结合中班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能力目标:了解几种常见飞禽的本领,激发幼儿观察、探索飞禽的兴趣。

  3、技能目标:帮助幼儿理解5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物体,正确认读数字5,学习5的形成,知道4添1是5。在本次活动中,我还大胆的尝试利用二次比本领的机会,让孩子在理解5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向孩子渗透顺数、倒数、单数、双数等粗浅的数学知识,加大了难度,给孩子一定的挑战。

  说准备:在活动过程中,我准备了必须的图片,方便孩子直观的了解数的形成,为孩子获得知识提供必要的辅助。

  说教法和活动过程:

  活动分成5大环节:

  首先,老师运用故事导入法,向孩子介绍燕子、猫头鹰、啄木鸟这几种飞禽在吵架引出本次活动,由于孩子平时缺少对飞禽这方面的了解,所以,本环节以老师的介绍为主,孩子的讨论交流为辅。

  第二个环节我运用了情景感染法:请孩子们帮小鸟们比本领这一情景,让孩子在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的过程中,重点了解5的形成,难点是比较4和5之间多1少1的关系。

  第三个环节运用的是游戏探索法:《规程》指出:“幼儿园活动组织应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教育寓游戏之中。”根据这一精神,我采用了游戏探索法,利用手指游戏,来进行巩固复习,手指用起来比较方便,游戏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而且在生活中随时可以带孩子玩一玩,进行巩固复习。

  第四个环节我运用的是逻辑推理法:让孩子第二次为飞禽们比本领,在这一环节运用了猜测、推理、点数、验证的方法,向孩子初步介绍顺数、倒数、单数、双数,并没有要求孩子一定要掌握,只是渗透这一方面的知识,然后我变了一个小魔术,把四副挂图折叠起来,装订后变成了一本绘本,可以让孩子随时翻看,讲一讲,说一说,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最后我运用的是交流提升法:“开心聊吧”,在活动中孩子对飞禽有了一定兴趣,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飞禽,讲一讲它的本领,鼓励孩子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绘本,或者利用早间区域活动时间和小朋友合作来画绘本,做好了可以用来讲故事,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动口能力,还能复习数学知识,一举多得。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上飞机》。这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手法,形象的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

  课文故事性强,情景极富趣味性,语言生动活泼,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艰涩的术语,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是加强语言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

  一、说教学理念、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悟第一自然段,体会小海鸥见到水上飞机时奇怪的原因。会用“究竟”造句。

  二、说教学内容、过程

  为了实现本文的教学目标,我把本文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1、学习生字新词,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读悟第一自然段,体会小海鸥见到水上飞机时奇怪的原因。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过程分成五个环节:一是猜谜导入,激趣设悬;二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三是精读第一自然段;四是作业;五是板书设计。

  第一环节猜谜导入,激趣设悬。本环节我用猜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形成了“未有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待揭谜后出示飞机画面,然后揭题读课题让学生质疑。明代学者陈敏章说:“学贵有疑“一开始就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二环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字词教学是学好一篇课文的关键所在,起到基垫作用,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放手让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完成,人们常说的”给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然后出课件出示生字新词,进行自读检查生字词认读和理解情况,并相机指导,和学生共同学习记忆生字的方法。第三环节,走进文本第一自然段,读悟体会小海鸥见到大船为什么奇怪,怎么想的?抓住小海鸥说话时的语气和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并在学习本段的过程中练习用“究竟”说话。第四环节的作业布置不容忽视。作业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积累,也是为上好下节课做好垫基作用,要适中适量。第五环节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学内容的精装版浓缩,简单明了的板书是课文的点睛之笔,通过板书可将本节课的内容影射出来,板书不在多而在精。

  三、说教法、学法

  三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再结合教材本身特点,我让学生通过反复认读生字、新词再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的知识。这体现在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中。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极富趣味性,语言生动活泼。为此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采用以读代讲法,抓住小海鸥的语气和文中关键词感情朗读贯穿教学。在小学生面前,枯燥的讲解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以读代讲不但可以培养兴趣,还可以帮助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正如朱熹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我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老师请来了书中的生字宝宝,看大家能不能正确读出它们的名字。现在让我们再去看看小海鸥吧!”的语言,努力营造出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高效的掌握了知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揭题后,就让学生质疑课题,如“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在字词教学和第一自然段的课文教学过程中我也抓住教学的疑点、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学生思索,逐步解疑。

  四、说课后反思

  通过反复的研读文本,我设计了以上说课内容。我想只要肯花心思,肯动脑筋,就一定能有效的利用好教材并开发出教材中激发孩子兴趣和创造力的新枝绿叶来。

  说课完毕,谢谢!

说课稿 篇4

  一、 说学生

  《比的化简 》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比的认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比的化简部分,因此,在本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说内容

  《比的化简 》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合理运用归纳思想、整体思想,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渗透探索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2、在形成猜想与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本节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祥地中寻找快乐。

  2、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由旧到新、由新到旧的训练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通过同学们自主探究,突出重点

  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作为基础 ,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的知识建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互助互学,构建活动化教学过程。

  五、说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主要采用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当今数学教学提倡的学习方向。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猜想——合作交流验证——发现;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景,注重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教具准备:

  情境图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

  (二)激趣,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激趣、让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主动探究加点动力。]

  (三)猜想:如何化简比有谁知道?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学一学。

  课件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的对话。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学看书,学习有目的性、针对性,提高学生自学的质量。]

  活动二:说一说。(反馈看书、自学情况)

  1、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时教学比的化简的方法。

  师小结:通过化简我们知道:淘气和笑笑两人调制的蜂蜜水一样甜。把40:360化成1:9这个过程就叫比的化简。下面哪个同学能把刚才化简比的过程说一遍。

  生说,师再课件出示比的化简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句,分析什么叫“最简整数比”。

  2、比的化简与分数的约分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说出: 比的前项是分子,后项是分母,约分是写成最简分数,化简比到最后应化成最简整数比。

  [设计意图:根据思考题中的3个问题展开,让学生逐一说一说,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师过渡:关于化简比,同学们是不是掌握了呢?我们进行几道练习。

  活动三:练一练

  14:21 0.5:2.5 :

  课件出示思考讨论题:

  A、3道题有什么不同点,它们各用什么方法进行化简的?

  B、1、2题化简比的过程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如何变化的? 。

  C、比的化简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

  (1)生:练习,讨论。

  (2)反馈,集体订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整数比:可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或像分数约分那样进行化简。

  小数比:可以先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其转化为整数比,然后再化简。

  分数比:可以前项除以后项,再根据比值写出最简单的整数比。;

  生3:回答讨论题第2、3题。

  (3)回顾:关于比的化简的方法,哪位同学能完整地告诉大家?[生说师课件出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比值不变。]并验证新课开始前那位同学的猜想。

  (4)质疑问难:学了今天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简的方法基础上让学生练习三种不同情况的化简比,加深学生对比的化简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四、分层练习。

  1、化简比。15:21 0.12:0.4 0.7 : 0.08 1:

  2、连一连,完成P53的第1题。

  3、联系实际:数数我们班的人数,你能发现有关比的哪些知识?

  4、请选择!

  (1)0.75:0.1化简后的最简整数比是( )。

  A、7.5:1 B、75:10 C、15:2

  (2)比的前项是8,后项是2,比值是( )。

  A、4:1 B、4 C、1:4

  (3)4和它的倒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A、4:1 B、1:4 C、16:1

  5、(灵活题)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小正方形边长是3厘米。

  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比值是( )。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的学习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

  (二)教材地位

  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后启现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及其作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欣赏,评论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培养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国家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学重难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设计意图: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在我国古代文学上最具代表性。故设定为重点。)

  难点: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文化史的基本理论指出,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反映。学生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还停留在感性认识层次,所以确定其为本课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合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材料的刺激,能够更有效获取知识信息。所以,本课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积极创造有效情景,使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以换取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实效。

  根据美国教育家兰·本达女士“探究—研讨”教学法。为了解决本课难点,我将采用探究法。由学生就本课难点题开展的探究活动,。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真正融入课堂,其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说学法:

  高二普通班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他们基础较为薄弱,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播放歌曲《诗经·采薇》,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高超艺术,由此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比较形象直观,自然能把学生带入一种相对“古朴”的意境,在这种氛围中,再去学习古典文学,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学习新课(约30分钟)

  在新课学习中我将本课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诗经》和楚辞。

  听完歌曲《诗经·采薇》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经》的诗的主要特点。最后让学生归纳指出《诗经》地位和价值。

  (设计意图:由《采薇》分析出《诗经》的特点,符合史学的基本理论——论从史出。并且学生在高一语文课已经学习了《诗经》的选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普通班的学生更加容易的融入到课堂中来。)

  接着采用实践探究法,从端午节这一民俗入手并欣赏《离骚》中的名句向学生介绍屈原和《离骚》这一知识点。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可以换取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第二部分“汉赋和唐诗”

  我将重点放在唐代诗歌上。

  我将通过,“唐诗接龙”的比赛活动,因为学生在语文课中学过的唐诗非常之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抛出探究问题——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从而探究中国古代一定社会的文化现象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及文化政策之间的关系,由此帮助学生理清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设计意图: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指出,评判历史应该从技术和策略角度来分析。引导学生从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这样的讨论法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三部分“宋词和元曲”

  这部分的学习我将重点放在宋词上,采取举办宋词朗诵会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的朗诵中,感受宋词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第四部分“明清小说”

  老师简单介绍我国小说的产生后,通过举行明清小说故事会,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些小说的内容。

  (设计意图:从小说内容分析小说产生的历史背景符合陈寅恪“文史互证”的历史观。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小结、巩固新课(约5分钟)

  我先总结我国古代文学形式的主要发展脉络,再要求学生将本课内容概括为“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① 这节课的设计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创设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 本堂课有两处高潮。第一次高潮是活动——唐诗接龙,这一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性,课堂气氛热烈。第二次高潮是活动——宋词朗诵会。

  ③ 本堂课存在着不足之处:学生的参与性没有预设中那么高,部分预设过于理想化。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设计,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

  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3、教学难点

  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二、教法设计

  课件图片展示、讲授、练习

  三、学法:

  鉴赏课本、观察、思维、想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美术作品并非完全是对客观现实的“如实”再现,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在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并已成为艺术家关注的重点。

  教师活动:(1)展示作品《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

  (2)提出问题:找出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活动:(1)讨论(2)回答

  师生总结:这是两件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而《马蒂斯夫人像》则是用笔粗放、用色大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

  这说明,《马蒂斯夫人像》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种表现方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

  (引出课题并板书:)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2、什么是意象艺术

  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这句话从意象艺术的一个极端方面来解释意象艺术的,因为在一般人看来,意象艺术的作品往往是怪异的。这样解释主要是为了打消一般人因为习惯于具象艺术的真实性而对意象艺术产生的不理解和排斥心理。指出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教师活动:(1)板书:什么是意象艺术

  (2)提出问题:A、从下面即将展示的作品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分析,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和我们习惯上对具象艺术作品的认识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B、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3)展示作品:《圣维克多山》、《呐喊》《星月夜》《内战的预感》

  (4)提问

  (5)板书: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3、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这一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学生这样两个理解的切入点,那就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突出的就是“感觉”和“想”。

  教师活动:(1)板书: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展示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

  (3)提出问题:A、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提示:我们从《教皇英诺森十世》中感觉到的对象的性格特点,在培根《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情绪和气氛,即紧张和惶恐)

  (4)展示:朱耷的《鹌鹑图》

  (5)提出问题:画面中鹌鹑的眼睛有什么特点?现实中会出现吗?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理解意象艺术从以下两个角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意象艺术的特点: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B、艺术形象更集中更典型。C、超越了具象艺术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

  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感觉是不同的,所以意象艺术作品才给我们以怪异的感觉。

  板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4、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我们知道,意象艺术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理解意象艺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抽象艺术,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四篇

2.【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八篇

3.【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4.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八篇

5.【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6.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7.【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8.【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