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4-07 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人口的迁移》是人口机械增长的表现,是引起人口增长的另一种原因。本节内容的教学从知识能力要求的角度要求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掌握阅读人口迁移路线图的能力和结合实例分析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的角度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具体人口迁移的知识,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培养憎恶殖民统治和种族、民族歧视,同情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为了更好地实现知识培养和情感培养目标,教学中通过国际、国内人口迁移不同时期的四个人口迁移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阅读人口迁移路线图,并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故教学重点在案例分析,难点在于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课标分析

  课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活动建议:

  1.运用比较法,对比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方向、迁移路线、迁移原因等方面的差异。

  2.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3.结合其他案例对人口迁移的原因进行探究。

  4.举行小型辩论会,加深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理解。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能利用资料或图表,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具有的不同特点。

  3.联系当地及古今中外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人口迁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3. 培养憎恶殖民统治和种族、民族歧视,同情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四、说学情

  在讲国际、国内人口迁移时会涉及历史知识,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学过,可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掌握。

  本课的学习要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学习时我会将相关资料准备好,让学生分析。另外对于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比较,要引导学生看图,对重点的迁移流向及迁移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五、说教法

  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

  六、说教学程序

  1.教学用具:

  多媒体展示;人口迁移的视频。

  2.设计思路:

  本课没有完全按照教材顺序走,而是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在讲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知识时,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基本都涉及到了,因此,可以直接用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大量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导入时,用一组对比鲜明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情感。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然后换位思考,可能会引起人口迁移。结束时,再让学生观看这些图片,并进行情感的升华。

  3.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放映两组图片,一组是天津的美好生活图片,另一组是西部贫困生活的图片,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产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的感触。

  提问: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住所,你会选择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们站在西部这些贫困孩子的角度,你们会选择什么地方呢?

  我们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就可能发生人口迁移。

  多媒体展示:

  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 ——布洛赫《希望原理》

  (二)讲授新课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提问:什么是人口迁移?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板书]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提问:旅游、购物、出差等属于人口迁移吗?为什么,请简单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出符合“人口迁移”的3个要素:(1)空间移位(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区界限);(2)居住地变更(迁移目的是改变“定居地”);(3)时间限度(一般在一年以上)。

  多媒体展示:超越行政区域界限的判断。

  学生活动:

  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并说出判断理由。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7.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由于不同的缘故、特点,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人口迁移”,请大家看书本,找一下 “人口迁移”有哪些类型?(永久迁移、季节迁移——这是按时间划分;自发迁移、有组织迁移;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这是按迁移方式划分;国际迁移、国内迁移——这是按地理范围划分。“人口迁移”类型的划分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按地理范围(也就是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划分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是主要的分类方法。

  多媒体展示:为什么要迁移呢?

  引发学生的思考进入下面的学习。

  问卷调查:家族人口迁移的过程及原因,分析图表,结合现实举例、分析回答问题。

  问卷结果可能有两种时期的人口迁移,一个是改革开放前的,一个是改革开放后的,让同学们总结人口迁移的的方向和原因。

  (投影显示: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路线图)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20世纪50年代支援边疆建设有组织的人口迁移”、“20世纪80年代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的迁移路线,得出结论: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1.改革开放前

  让改革开放前人口迁移的同学结合调查结果,回答问题。

  提问 1:当时人口迁移的路线是什么? 迁出地在哪?迁入地在哪?

  提问 2:哪类地区的经济水平较高?哪类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好?

  提问 3:当时人口这样迁移的原因何在?

  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图把迁入区和迁出区总结一下。

  [板书] 迁移特点:人口自由迁移较少,国家大规模有组织的迁移

  迁移方向:从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由沿海向内地迁移

  净迁出区:上海、四川、浙江、江苏等地

  净迁入区:东北、内蒙古、青海、西*等地

  迁移原因:响应国家号召,开发内地和边疆(国家政策)。

  老师简介当时人口自由迁移较少的原因。

  2.改革开放后

  探究活动:

  材料1:截至20xx年年底,本市常住人口为1075万 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

  计算人口增长率:

  材料2:本市20xx年人口出生率为7.67 ‰ ,死亡率为6.07 ‰

  计算自然增长率:

  以上两个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3:天津市流动人口快速增加,从1987年的3.03万人,迅速增加到20xx年的89.14万人。流动人口年均增加速度达到25.19%。

  说明我国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新的特点?

  观看民工潮的图片,让学生感知流动人口确实在增加。

  课外调查:

  选择一个建筑工地走访和调查:

  1. 建筑工地人员数量、年龄和性别比例

  2. 建筑工地人员收入和居住情况调查

  3. 建筑工地人员子女生活状况调查

  4. 建筑工地人员外出打工的原因

  5. 建筑工地人员家乡所在省或地区

  让学生汇报调查的结果,并进行整理,总结人口流动的特点。得出结论:

  从性别构成看:流动人口以____性为主

  从年龄构成看:流动人口以____为主

  从迁移方向看: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迁移原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前两个特点,几个工地可能不能完全概括出这个特点,这样,就选择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春运时民工返乡的`图片来反映。

  观看春运图片,让学生体会图片中反应的男女性别比例,年龄特征等。

  针对人口流动的方向,让学生观看改革开放后流动人口流向图,概括总结。

  强调: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国内人口迁移的一种重要形式。

  课堂活动:

  组织一个小型辩论会,让学生体会民工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这部分知识算是对课标的延伸,让学生正确认识民工潮,产生尊重民工的感情。

  由于课时有限,所以辩论会要限时3分钟,并让学生在课下充分查找资料,从民工潮对迁入地和迁出地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辩论。共计6人,3人作为正方,辩题是:民工潮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利大于弊。另外3个人是反方,辩题是:民工潮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弊大于利。

  同学们辩论的真是很激烈,说明课下真的下了不少功夫,查找了大量资料,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感谢。

  目前,我国正进行西部大开发,人口流动出现了新变化,谈谈西部大开发对我国人口迁移的影响,并说出西部大开发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政策移民(政治因素)

  结合以下案例说明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案例一:三峡移民的图片和资料

  三峡移民的原因:生态环境因素

  案例二:巴勒斯坦难民图和资料

  分析迁移原因:战争(政治因素)

  案例三:印巴分治的图片和资料

  迁移原因:(民族歧视)社会文化因素

  最后,让学生再举出一些人口迁移的例子,并分析原因。

  总结:经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其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板书]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结束语:再观看图片引出结束语:再次看图片大家又有什么感触呢?我们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如果大家都进行迁移,谁来开发自己的家乡。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并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的过程,由于初三学生是首次接触双曲线这种函数图象,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形象和直观的认识。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我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互相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

  3.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列表、描点、连线,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通过观察图象,概括反比例函数的有关性质,训练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堂课的重点是:

  1、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

  2、探索并研究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本堂课的难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及性质的探究.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并制作了能动态演示函数图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函数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思想政治高一下册第六课第一节第一框题银行的产生,学生对银行的知识了解较少,经过第一框题的学习对银行的产生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框题知识的学习将对学习银行的业务作用,存款储蓄及债券与商业保险做好了铺垫,是关键环节。在充分考虑了学情和本课内容在学习备考中的地位,考虑到政治课自身的学科特色,结合课题研究方向确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总体设计意图:

  整体的思路:知识点:点点到位,详略突出;

  重难点:逻辑分析,落实教材;

  以考纲和教材为依据,结合现实进行扩展,体现新课程理念,锻炼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四种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金融、金融机构的含义、银行的基本含义

  理解:银行的产生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框题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国家观念,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银行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银行的产生

  二、说教法

  讲授法与学生自读相结合。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课文,针对重点问题——银行的含义,采用归纳法由具体到抽象,分析银行产生过程的三个阶段,引出银行的主要标志和特性,从而自然地概括出银行的含义。对于“银行的产生过程”详细讲解,使学生便于理解。

  依据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理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来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说过程

  导入:展示各银行的标志,让学生识别,激发学生兴趣。

  一、银行的产生(板书)

  由于银行是一种金融机构,这里有必要先了解金融和金融业。

  1、金融和金融机构

  金融和金融机构的含义不是本课的重点,弄清其含义是为了更好理解银行的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会有一部分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出售产品和提供劳务时,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资金;而另一部分生产者和经营者由于经营不善,或急于更新设备,或是白手起家而急需大量资金,造成资金短缺。这里面就形成了两类特殊的群体,一类是有钱者,一类是缺钱者。这样缺钱者需要向有钱者借款,有钱者又愿意向缺钱者贷款。这就需要资金的融通。货币资金的融通简称金融。充当资金融通的中介机构就是金融机构。资金融通的中介机构就出现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诸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构成了我国的金融体系。

  (这部分用图片导入比较形象生动,用多媒体形式表现缺钱者和有钱者的关系,从而看出这个中介的作用,要让学生搞清楚金融机构和银行的联系和区别,不要混淆)

  2、银行是主要的金融机构(多媒体显示)

  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语Banca,原意为商业交易所用的桌子和椅子。它是最早的市场上货币兑换商的营业用具。英语转化为Bank,原意为存钱的柜子。在我国,之所以有“银行”之称,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有关。在我国历史上,白银一直是主要的货币材料之一。“银”往往代表的就是货币。“而”行“则是对大商业机构的称谓。把办理与银钱有关的大金融机构称为银行。最早见于太平天国洪仁玕所著的《资政新篇》。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有个大概了解。

  3、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一阶段: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第二阶段:增加了货币保管和收付业务即由货币兑换业演变成货币经营业;第三阶段:兼营货币保管、收付、结算、放款等业务,这里货币兑换业便发展为银行业。通过这部分学习,使学生了解银行的产生有个过程,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步步形成的。可见,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部分专业用语较多,由教师讲解,但不要过细,只要求学生理解银行不是从来就有的,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银行的含义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可由教师讲解,最后由学生概括。

  从银行的产生过程来看,银行的主要业务是经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进一步让学生分析出银行一方面,它以吸收存款的方式,把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金和小额节余集中起来,然后以贷的方式借给需要补充货币的人去使用。在这里,银行充当贷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另一方面,银行为商品生产者和商人办理货币的收付、结算等业务,它又充当支付中介。总之,银行是信用中介作用。其次要进一步分析什么是信用,什么是信贷,在教师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分析银行的含义,首先银行是金融机构, 第二银行是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第三银行是依照法律规定建立的金融机构。最后把这三点合在一起,形成银行的含义。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基本观点: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两个基本概念;金融机构、银行。重点是银行的含义。

  课堂练习与思考

  课后作业 :

  1、银行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生产,也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辨析:专门从事资金融通业务的机构就是银行。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爷爷的猫》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饱含情感的叙事文。课文讲述了我一年级时,爷爷和大黄猫形影不离,大黄猫死后,我和爸爸为安慰爷爷,消除爷爷心中失去大黄猫的悲伤和孤寂,喂养了大白猫陪伴爷爷,而这只大白猫也抚慰了爷爷的心灵,使爷爷重新获得了快乐。文章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叙述了爷爷与猫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和父亲关心爷爷,关爱老人的深刻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爷爷和猫的表情、语言、动作,体会爷爷对猫的喜爱以及爷爷和猫之间深厚的情谊。

  3.感受我和父亲对爷爷的关心,学会关爱老人。

  教学重点:

  能抓住爷爷和猫的表情、语言、动作,体会爷爷对猫的喜爱以及爷爷和猫之间深厚的情谊。

  教学难点:

  感受我和父亲对爷爷的关心,学会关爱老人。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字词,根据相关字词复述课文内容

  出示本课相关词语 : 大黄猫、 咪咪、 柔顺、抚摸、笑容

  生病、 冷冷清清、寂寞、安慰 、同伴

  大白猫、 喵喵、 乖巧、 醒悟、 开朗、快乐 ,将这些词语按照故事发展顺序以及词语的词性排列,指名学生朗读。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第一课时中学过的字词,也能通过老师适当的引导理解词语的词性,感受词语的用法,并且能够使学生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熟练掌握词语的基础上,老师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爷爷和猫之间有什么故事?谁能选择你刚才读的词语把课文中的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这样,学生就能很有条理地复述文章的内容:我一年级时,大黄猫是爷爷的同伴,给爷爷带来了笑容,大黄猫生病死去,爷爷很寂寞,我和爸爸养了大白猫安慰爷爷,大白猫让爷爷又快乐起来,我也很快乐。 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把所有词语都用上,复述过长,老师可以做适时点拨和引导,让学生明白复述的含义。

  二、 细读课文,体会爷爷对猫的喜爱及爷爷与猫的深厚情谊

  提问:读了文章,我们都知道爷爷很喜欢猫,那么爷爷共有几只猫呢?分别是什么猫?学生自然回答爷爷有两只猫,一只大黄猫,一只大白猫。再提问:爷爷喜爱猫,老师不禁好奇,这两只猫是怎样的猫呢?请你用文中第1和第3小节的词语分别来概括。相信学生通过第一块的复习词语,再联系课文,很快能找出两只猫的特点:大黄猫柔顺,大白猫乖巧。此时,让学生在进入文本第1,第3小节,找出描写大黄猫柔顺,大白猫乖巧的相关词句划一划,并交流为什么。让学生动脑,动手,读中感悟和思考,给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再请他们交流互动,从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在后面跟着、跳到沙发上、卧在爷爷身边、安安静静地陪体现大黄猫的柔顺,静静地卧、抬头看、“喵喵”地叫体现大白猫的乖巧,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其中关键的动词:跟、跳、卧、陪、抬、叫等,并让学生加上神态做做这些动作,感受动作描写中动词使用的精妙,感悟两只猫的柔顺乖巧。

  接着,老师抛下问题:这么可爱的两只猫,难怪爷爷喜爱他们,请你们再次开动脑筋,拿起笔,一、三小节找一找表现爷爷喜爱大黄猫和大白猫的词句。学生交流,语言:“咪咪”“好好好,我知道了”感受爷爷对猫的宠爱,动作上:一边看书一边抚摸,体现爷爷对大黄猫的爱,神情上,露出笑容体现有了同伴的幸福等。让学生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感受爷爷对猫的喜爱。

  然后提问:除了这两小节,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出爷爷对大黄猫的喜爱?让学生带着问题从第二小节中找出答案,失去大黄猫的家里“冷冷清清”,爷爷“很寂寞”,说明了爷爷失去同伴的悲痛和孤单,侧面反映出爷爷对大黄猫的喜爱。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大黄猫死去后,爷爷会有什么样的心理,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同时交流“寂寞”的含义,理解“寂寞”,爷爷为什么寂寞,那是因为没有别人的陪伴,他十分孤单,大黄猫的陪伴让爷爷不再寂寞,大黄猫已经是爷爷的好伙伴,爷爷和大黄猫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

  此时,相信学生能够感受到爷爷与猫之间难以分割的深厚情感,也能明白老人的孤独与有人陪伴、关爱的需要。

  三、 深入挖掘,感受我和父亲对爷爷的关心,学会关爱老人

  大黄猫的离去,使爷爷陷入了寂寞和冷清之中,可是幸好,一只乖巧的大白猫来到了爷爷的生活中,它的出现让爷爷脸上又有了开朗的笑容。那这只大白猫是哪来的?让学生找出第二小节相关语句,明白我和爸爸为了安慰爷爷,喂养了这只大白猫,提问,我和爸爸为什么用这种方式安慰爷爷?总结出,我和爸爸理解了爷爷的寂寞孤单,知道大黄猫对于爷爷的意义,希望爷爷能够扫去心中失去同伴的伤痛,而这只大白猫正代表着我和爸爸对爷爷的关爱,所以我和爸爸耐心地喂养白猫,让白猫与爷爷作伴。有了白猫的陪伴,爷爷又获得了快乐,而我也跟着一起快乐,体现了孙子对爷爷的爱。

  此处,我们可以做一个思维拓展,让学生想象,我和爸爸除了耐心喂养白猫,为了让爷爷一直保持开朗的笑容,我们还会怎样做。相信通过前面的体悟,学生能够理解关爱老人,陪伴老人的重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一定能够从学生的想法中感受到他们关爱老人的美好心灵。

  四、 总结提升,联系生活,播洒关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爷爷奶奶,他们有的像文中的爷爷那样幸运,有猫儿做同伴,有子孙的关爱,也有一些老人,他们的朋友叫“寂寞”,学习了这一课,希望大家都能把关爱播撒出去,让身边的老人都能远离寂寞,得到陪伴和关爱!

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给傅聪的一封信》,下面我将从四大部分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给傅聪的一封信》选自《傅雷家书》,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展开两代人之间的心灵对话。傅聪远赴欧洲学习音乐,家书成为他们一家沟通的重要纽带,亲情溢于字里行间。本文是一封情真意切的家书,也是一篇意味深长的散文。语言朴实无华、真挚感人。特别是父子关系变为朋友关系,值得大家深思与学习。文中大量的词、句融入浓浓的父爱与母爱,应该反复研读。

  2.教学目标 ⑴ 准确掌握书信格式。 ⑵ 品味赏析文中朴实无华、真挚感人的语言。 ⑶ 理解父子关系与朋友关系的交融。学会与父母相处,理解父母。

  3.教学重难点 深入课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圈划,反复朗读与品味,领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能够准确把握“儿子变了朋友”的内涵,懂得如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关系。

  二、说教法 本文安排一课时组织课堂教学。

  1.本节课主要采用“听——读——赏——悟——写”的教学组织方式。通过听《一封家书》的歌曲,让学生感受孩子对父母的深切的爱,为下面学习课文中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做铺垫,并进行对比。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赏析令你感动的地方。反复阅读蕴含感情的语句,领悟出建立和谐父子关系的最高境界。最后让学生写写自己对父母的心里话,增进与父母间的交流,学会理解父母。

  2.多媒体的运用 本堂课主要是运用多媒体把教学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把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多媒体 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教学思路清晰,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读写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阅读,体会文中的感情。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小组交流,加以赏析,说出赏析的理由。学生动手写自己对父母的心里话,升华感情。

  四、说教学程序

  1. 歌曲导入,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⑴ 从家书入手,介绍各类家书。 a 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提到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背影》中,父亲的家书'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朱自清读后泪如泉涌,他被深深地触动了,就创作了《背影》。 ⑵ 听歌曲《一封家书》,设置情境,体会儿子对父母的感情。导入《傅雷家书》,交代背景。 ⑶ 介绍傅雷及《傅雷家书》 ⑷ 交代背景

  2.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概括这封信主要说的是什么。整体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 潜心会文,品读圈划 ⑴请学生品读全文,划出令你感动的词、句,并说出理由。 ⑵反复阅读,推敲重点语句,体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⑶作者眼中理想的父子关系是父子变成了朋友,文中的哪些地方体现出这样的观点?

  4. 联系实际,加深感悟 ⑴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和父母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 ⑵你们希望与父母建立怎样的关系?小组讨论后发信。

  5. 技能培训 介绍书信格式 6. 布置作业 ⑴说说心里话 请同学们写一封信给父母,说出你们的心里话,注重信件的格式,字数不限。 ⑵阅读《傅雷家书》其他篇目。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关于说课稿汇编五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汇编6篇

2.关于说课稿汇编8篇

3.关于说课稿汇编九篇

4.关于说课稿汇编4篇

5.关于说课稿汇编9篇

6.关于说课稿汇编5篇

7.关于说课稿汇编五篇

8.关于说课稿汇编10篇

9.关于说课稿汇编八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