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2篇讲读课文,教学本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了一些铺垫。为此,我们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评价对孩子所起的作用。
3、通过学习,总结生活中对爱的点滴感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明白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对孩子的爱。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恰当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们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辩论之中悟情明理——综合实践锻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四、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有不同风格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们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激趣,导入新课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上课伊始,老师引导学生背诵《题西林壁》,以此引导学生领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个人或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进而老师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对于作者“我”所写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分别是怎样评价的?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复习旧知而揭示课文主要内容,既激发兴趣,又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新课改指出,教师应定好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位置,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者”,为激励、组织学生主动的“学道、悟道”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特殊“学者”,这是学生得以自主学习的前提。这种教师角色位置的变换,在这一环节设计中体现尤为突出。
老师过渡:“我既得到母亲的赞扬,又得到父亲的批评,究竟这两种评价对“我”有什么作用呢?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
课文第二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15——17自然段。接着运用“质疑法”理解课文内容。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体现教材重难点的问题加以梳理,最后形成两个重点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言以后,引导学生领悟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作者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这样学生就在读、悟、问、议的过程中解决课文重难点。最后,多形式的朗读读好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三)拓展文本,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因而我们设计了“拓展文本,联系生活”这一环节。
首先,安排一场小小的辩论会: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母爱,一种是严厉的父爱,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在这里,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实践证明,辩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互相启发、活跃思维的过程。
在辩论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应及时予以点拨引导。通过辩论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两种爱都好,缺一不可,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辩论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后老师进一步拓展激趣:“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巴迪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我们就是童年的巴迪。请大家用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学生就走出文本,积极主动地学习,创新的潜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师生、生生灵活互动,既渗透了思想教育,又碰撞出哲理的火花。
(四)以诗结尾,升华情感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精彩极了”和“糟糕头了”》结课时,老师提供一首现代诗《教育与孩子》让学生齐读,来结束我们这次爱的行程。
教育与孩子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涩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这样以诗结尾,既能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又能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情感得到自然升华。
(五)推荐美文,拓展延伸
《父爱,在拐弯处》《爱的教育》等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在设计板书时,紧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人物、关键语句,用帆船代表人生方向,帆上的“心”中写了“爱”,帆下船体写了“成功”,意思是慈母的鼓励和严父的批评都是对孩子的爱,他们能让孩子把握住人生方向,扬起“爱”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这样的设计就使静态的文字、图案中包含了动态的思路,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乐学情绪,强化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文是第五组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在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它是前四组文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
(三)课时划分:
本课的教学分为二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导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第二课时:精读文章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总结全文。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教学理念的定位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这节课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定位为: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3、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理念的定位,联系学生实际,我准备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充分讨论中,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对话。同时,辅以“谈话法”、“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说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板书内容的文字贴画
3、写着“小记者”和写着“巴德舒尔伯格”的牌子各一块
4、记者证一份
学具:记者证若干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课,设疑导入
1、谈话引入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出对比的语气)。
2、学生简述文章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3、设疑导入:“我既得到母亲的赞扬,又受到父亲的批评,究竟成年后‘我’对这两种不同评价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从课题入手,通过复习旧知,并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1、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课件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并自由提出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以下的问题:
①“我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句中“不得不”一词说明了什么?
②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③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④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⑤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⑥“‘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也是创新学习的开端。】
2、归纳整理,引出重点
(1)师生共同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性问题理解课文。[课件出示重点问题: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在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达成共识,使接下来的学习目标更明确。】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2)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他小组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见板书设计)
4、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让学生在读中深化理解。(自由读、开火车读、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也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5、现场采访,加深感悟
(1)激趣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也就是巴迪先生。大家想不想采访他?不过巴迪先生有一个要求:[课件出示:
①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②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③“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④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他请大家读懂上面的句子,并能针对其中一个句子向他提个问题,他才会接受大家的采访。同学们同意吗?那就开始吧!
(2)学生自由读句子,领悟句子的含义,并想好准备提出的问题。
(3)召开“‘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
A、说明活动要求:[出示课件:“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
①全班学生按意愿分为两组:一组当“小记者”,一组当“巴迪先生” 。
②采访时,“巴迪先生”回答“小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个“巴迪”答不完整,其他的“巴迪”再补充。
B、展开采访活动。
①把写着“小记者”和写着“巴德舒尔伯格”的牌子分别摆放在其扮演者的座位前,“记者”的扮演者戴上记者证。
②教师示范采访。
③学生进行采访。[教师相机点击课件,对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④教师小结。
(4)感情朗读重点句子,读中品味、加深感悟。(自由读、同桌互读、擂台赛读、齐读)
【创设“‘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现场采访,意在激发学生的“读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读”、去“悟”。通过采访,师生、生生灵活互动,真正实现与文本间的对话。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及感悟。】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出示要求:
①谈一谈:学了本文,自己有什么收获。
②说一说: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看到的、听到的类似巴迪的事例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2、小组交流、汇报。
3、以诗作结。
①课件出示现代诗《教育与孩子》,同时播放乐曲《爱的奉献》。
②教师饱含激情地进行配乐朗诵。
③学生一齐配乐朗诵。
教育与孩子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涩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
【这个环节的设计,从教材延伸到生活,进一步增进体验。以诗作结,既点明文章的主旨,又能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布置作业,迁移内化
[出示课件]作业自助餐:
1、喜欢积累的你,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必做)
2、懂得感恩的你,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到卡片上,送给他们。(必做)
3、乐于写作的你,联系实际,以“他表扬了我”或“他批评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记下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后的感受。(选做)
【作业布置采取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
板书设计:
1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成功
慈祥→爱←严厉
【本幅板书设计,用帆船代表人生方向,帆上中间写着“爱”,“爱”字上边写着“成功”,意思是慈母的鼓励和严父的批评都是对孩子的爱,他们能让孩子把握住人生方向,扬起“爱”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这样的设计使静态的文字、图案中包含了动态的思路,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的乐学情绪,强化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也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一) 教学目的
针对文章特点,本组课文训练重点及课文在本组中的安排,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基于此,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为:
1、读准生字字音,正确认读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二、说教法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形式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也曾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定行动计划,可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基于此,结合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从看题目质疑入手导入新课,以亲切、平等的谈话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激励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力求建立起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1、课前:回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你做过的一件事,父母却有截然相反的评价。如果有这样的经历,请写在日记里。这一环节的安排,既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伏笔,又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
2、课上:自主、合作、探究。具体表现在自主选择读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探究的方式。通过读、思、议、写学习课文。
3、课后:自学生字。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下面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直接板书课题,生看题目质疑。
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探究者。并且,为学生初读课文指明方向,激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教师对有价值的问题及时予以肯定并过渡到下一环节: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爱动脑。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到哪里去寻找呢?
(二)带着质疑时所提问题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小声读,也可以默读、站起来读。
读的方式的自主选择给了学生宽松的自读自悟的空间,而且有效缓解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情绪。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后的收获。教师相机点拨。
3、小结,引出本课时重难点,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通过自读课文,我们了解到面对孩子的诗,父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个说“精彩极了”,一个说“糟糕透了”。此时,你的脑中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呢?(生答)是呀,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这第二次质疑,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篇4
一、导课激趣,复习检测
(屏显)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百倍!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公正与成实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齐读)、谈话:这首诗其实告诉了我们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德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倾心交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德·舒尔伯格的家,继续聆听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突现主题)
二、研读课文、交流评价、加深体验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迪的第一首诗竟遭到父母两种极端的评价,这到底是为什么?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父母亲评价语言的句子,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来,并读一读。
2、想一想:同一首诗父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画完这些句子,别忘了和小组同学的讨论交流。)
1.找出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练习朗读。
(1)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我看到了你的眼睛亮亮的。你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响?让你的眼睛再亮点。指名读——齐读。
(2)师生对话:请教你个问题,当儿子把他写的第一首诗拿给你看时,你当时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我非常惊喜,我的儿子竟然会写诗了!)
说真心话,您认为儿子写的'这首诗真的那么精彩吗?(不是)
可是您却用“精彩极了”来评价这首诗,这是为什么?(他需要鼓励)
那么您的这句话更多的是评价儿子的诗,还是儿子写诗的行为?
是啊,儿子竟然能写诗了,做母亲的该是多么惊喜和激动!这位母亲,你愿意把当时对儿子说的那句话给大家读一遍吗?
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这样一位母亲,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充满信心等)
2、师过渡:有这样的母亲真好,让我对写作充满了兴趣。请同学们找出父亲批评我的句子,来读读。
A.指名男生当父亲读。
课件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一男生口气比较强硬,师点拨:父亲忍心这样批评我吗?点明父亲虽然是在批评我的,可他的内心还是充满爱的,所以不应该这样读。)
B.请问这位父亲,当您听说这是儿子写的第一首诗时,您的心情怎样?(还是很高兴的,我的儿子竟然会写诗了!)
C.可是您却迎头给孩子泼了一盆凉水,这是为什么?(我是想让他看到自己的真实水平,这首诗的确写得不怎么样!我是怕他骄傲,何况他妈妈已经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我就有必要让他清醒一下。)
D.您怎么就知道小巴迪这时非常骄傲、得意呢?(从文中找到依据)“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这明显是在显示他自己。他把诗放在餐桌我的位置上,从这里我也能感觉到他就是想让我表扬他。
E.看来,这位父亲是一位善于观察也非常理性的父亲。父亲与母亲的观点发生了冲突。我们一起进入情境读读这部分文字,揣摩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合作朗读)
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一起再现当时的一幕?(生举手,师指名)老师和你配合,我们直接开始对话,好吗?别忘了,我们如果读得好,给掌声啊!(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夫妻俩争吵的部分)
F.你们的掌声中我们听出了“精彩”,我们还需要给一些建议?
是啊,我们既需要精彩极了的评价,也需要糟糕透了的评价。
3.面对不同的评价,我的感受是不同的。从文中找出我听到母亲的评价时是怎样的心情?画出关键词。(得意扬扬)
4、当我等待父亲回来时,我做了些什么?是怎样的心情?圈出关键词
5.听父亲评价后,我有什么样的表现?请你找出有关词语。(沉重)
6.母亲的评价让我登上希望的高峰,父亲的评价让我跌入失望的低谷,找出描写我痛哭的句子。
7.请同学们拿出笔,走进巴迪的内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课件出示: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我在心里对父亲说:“()。”配乐,生写。
10.是的,七八岁的巴迪还小,他还无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然而今天,成年后的巴迪——巴德·舒尔伯格已经是一位享誉全美的著名作家、编剧,他又是如何看待这评价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近成年后的巴迪,去听听他后来的认识。
同学们,咱们学习语文不能读读课文,讨论一下就行了,文章中的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味慢慢的揣摩的。来,自己读读这几句话。
咱们读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抓住一个字,看你能读懂什么,也可以抓住一个词,看看你体会到了什么。甚至可以抓住有些重要的语句,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来,自己再读读这几句话。
生:我从“母亲的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可以看出母亲看到巴迪的诗的时候是惊讶的,她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能写出这样精彩的诗。
师:对呀,你从人物神态的描写体会到了母亲当时的高兴。
生:我从“兴奋的嚷着”可以看出,母亲当时看到巴迪写出这首诗,非常高兴,因为如果母亲不是非常高兴,作者可能会用“说”这个词,而这里面却是“嚷”,所以我认为母亲当时非常高兴。
师:真佩服你,好眼力!一下抓住了对母亲“嚷”这个动作的描写,体会到了母亲当时的高兴。那么,你能不能把母亲“嚷着”说出来的话读给大家听。老师不提示你。26:00
生:母亲一念过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这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师:母亲发自己内心的赞叹。
生:我从母亲说的话“巴迪真是你定的吗?”看出来,母亲一看到巴迪的那首诗非常高兴,高兴得很不可思议,明明是巴迪写的,还要问巴迪是不是他写的。
师:那你是抓住了对母亲的语言描写体会到的。能不能把母亲说的话,完整的读出来。谁可以读,26:50
生: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母亲为儿子的成功感到高兴极了。
师:刚才发言的这几位同学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那就是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来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来让我们再一次把这热情洋溢的鼓励送给巴迪。一起来!
(我们读书,不仅要读字面意思,还要想一想,书中母亲和父亲的评价为什么不一样?)
同学们,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另一种是严厉的爱,你更想得到哪一种爱?
师: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理解了吗?
生:不理解。
师:的确是的,父母的评价对于当时的小巴迪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这需要很长时间,几年,几十年
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请同学们读这一段课文,
出示幻灯片: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不满十二岁。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迪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读了这段话,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知道了作者在母亲的鼓励下,一直在写作。
生:作者一开始父亲评价他“糟糕透了”他还哭了,这次父亲的评价并不怎么样,他没有哭还根据父亲的批语学着修改了。
师:画曲线:一直写作学着修改,指导朗读。
(小结):几年后,巴迪不仅年龄在长大,对父亲的批评也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有了认识的变化,所以在听到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时不再是哭,而是学着修改自己的诗。因为母亲一直鼓励他所以他还是一直写作。
师:我们来看题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仔细看课题,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题目中的两句评价是完全相反的,可以说是极端的,一句是表扬,一句是批评。师:真好,你一定做了大量的预习,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句话是别人说的话。是对别人的批评和表扬。
师:老师最喜欢发表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篇5
【教学目的】
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课的类型】
新授、讲读。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问导课
1、做“推测过程”的小游戏:
⑴ 教师板书:(7、8岁)→(长大后)
第一首诗:作家。
⑵ 一个人7、8岁时写了第一首诗,长大后成了作家,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⑶ 学生自主说。
⑷ 这个人是美国作家巴迪·舒尔伯格,他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方面呢?我们一起到19课中去找答案。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
2、听完课文,指名说作者主要写什么原因: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3、这两句话第一次出现,在作者7、8岁时,听了这两句话作者分别有什么表现?默读第一至十四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4、指名读句。
5、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得意扬扬、痛哭
6、四人小组结合实际讨论:
为什么对同一件事,父母的评价会截然相反?
7、指名答。
8、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说明什么?
9、引导学生说认识。
板书:
不理解
10、现在呢?我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指名读第16、17自然段,学生独立思考。)
11、指名答:
板书:
体会幸运
12、齐读最后两段。
三、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1、感情范读,深化中心:
⑴ 教师范读《爱》:
小小的童年,我幸运不随意,小小的童年,我快乐无忧虑,
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
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爱意,留给我永生难忘的记忆,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
⑵ 学生设想:
假如看到第一首诗时,父母亲的评价一样,都是鼓励的或都是严厉的,结果会怎样?
(补充课题:和)
⑶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父母。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出示幻灯片:
在___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自信,但过分自信,容易 ____,所以需要___。
在___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___,所以需要____。
四、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并试着提几个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 会认“誊、励、篇”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父母分别是怎样评价“我”的诗的,“我”对父母评价的认识前后有怎样的变化。
3.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体会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不同。
4.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
l重点
体会父母爱自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母爱宽容、和蔼、鼓励;父爱理性、深沉、严格。
l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糟糕透了”的评价也是一种爱。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7个生字,其中“誊、励、篇”特别容易读错,要重点进行强调和指导。另外,五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比较强了,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识字,如查字典、询问他人,学会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大胆猜读、跳读。
学习字词时,要做到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随文学习相结合。
2.阅读理解。
课文主要写作者在八九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的作家,揭示了父母对自己的两种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的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所以在教学时,要坚持以生为本,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有声有色地朗读,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在文本语境中同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应该更多地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
3.表达运用。
在生活中,同学们每天都感受着来自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本质是一样的,但表现形式是有区别的。通过学习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对两种爱的方式要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学会感恩。
预习提纲
(1)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有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使用其他工具书解决。
(2)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父母之爱的不同。
(3)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旁做批注。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幅图画:一幅是孩子跌倒了,抬头看着妈妈,喊道:“妈妈,快来……”另一幅是子跌倒了,抬头看着爸爸,喊道:“爸爸,快来……”
学生看图,理解两幅图的内容,思考:两幅图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爸爸、妈妈面对跌倒的孩子,采取的态度和方式会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爸爸和妈妈采取的方式和态度往往是不一样的。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师板书课题)
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新颖、直观、生动,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他人,然后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1)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组词读。)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誊”易读错成“yù”,“歧”易读错成“qǐ”等。
(3)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可以抽查、轮读,也可以分角色朗读。学生之间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分别讲了什么事?
交流:(1)八九岁时→几年后→现在。
(2)八九岁时“我”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我”难过得哭了。几年后,“我”在母亲的鼓励下继续写作,父亲依然对“我”的作品作出如实的评价。现在,“我”已经成了一名作家,真正理解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爱,人生离不开这两种爱。(教师适时板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由浅入深的学习进程, 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本文所写的场景,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以问促读,深入学文。
1.课件出示问题。
妈妈读了“我”的诗后,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呢?
生读第1自然段,然后畅所欲言,交流汇报。
师小结:妈妈非常高兴、惊讶。主要表现在她的神态( “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她的语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和她的动作(“她搂住了我”“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妈妈作出这么高的评价,不是因为“我”的诗写得好,而是因为“我”在八九岁时就开始写诗,她为此感到高兴,她要鼓励“我”。这是妈妈对“我”的爱和鼓励。(教师适时板书:神态、 语言、动作)
2.听了妈妈的评价,“我”有什么表现?
生:“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师:在这种既害羞又得意的心理状态下,“我”产生了怎样的期待呢?这种期待的程度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生读第2~4自然段,然后畅所欲言,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明确:
“我”产生的期待是:希望爸爸能读“我”的诗,并给予较高的评价。此时,“我”的期待很急切、很强烈。
表现在:“我”迫不及待地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在等待爸爸的时候,“我”把诗重新誊写一遍,还做了装饰,并满怀信心地把诗放到显眼的地方。这些语言、动作、心理上的描写,说明了“我”很渴望得到爸爸的表扬。(教师适时板书:心理描写)
过渡:可事实上,巴迪等来了爸爸的表扬吗?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4.学生朗读第5~14自然段,思考:
(1)巴迪等来了爸爸的表扬吗?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总结:没有得到爸爸的表扬,反而受到了批评。当时,爸爸回来了,“我”紧张极了,他读了“我”的诗,认为这首诗糟糕透了。(“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教师适时强调动作、语言描写)
(2)听了这样的评价,妈妈和“我”的反应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妈妈和父亲争吵,希望父亲能鼓励“我”。“我”难过得跑到自己的卧室里失声痛哭起来。
5.几年以后,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读第1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巴迪承认了自己当时的那首诗的确相当的糟糕,他已经认识到了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因为母亲一如既往地鼓励,巴迪还一直在写作并把自己新的文章给父亲看。
父亲的态度也有了变化,虽然还带着批评,但没有全盘否定,而是在批评中带着鼓励,这在无形中给了作者勇气,让他有再写下去的动力。
6.最终作者成功了,在他成名之后,他体会到了什么?
(1)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默读第16、17自然段, 然后回答问题。
(2)阅读成果汇报: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7.“精彩极了”是一种怎样的爱?
慈祥的母亲一句鼓励的话“精彩极了”,饱含着多少爱呀!正是这种爱,使“我”有了写作的兴趣,写作的信心,写作的灵感。这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呀!
长大后的巴迪有了巨大的成就,这个时候他体会到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有母亲那作为创作灵感和创作源泉的爱。
8.“糟糕透了”是一种怎样的爱?
严厉的父亲一句警告的话“糟糕透了”,又饱含着多少爱呀!正是这种爱,使“我”时时看到不足,使“我”戒骄戒躁,使“我”永远向新的高度奋进,这是一股多么沉重的力量呀!
母亲赞美的爱给了他前进的力量,而父亲批评的爱给了他思考和反省的空间。这两种爱让巴迪在面对赞美和批评的时候保持了一颗清醒的头脑,最终他成功了。
9.正是这些赞美和批评使作者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同时他也体会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10.从巴迪的经历中,你读懂了什么?
要谨慎地对待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同时也体会到父母用各自不同的爱在鼓舞着我们。母亲赞美的爱,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而父亲的爱则是鞭策着我们做得更好,不要骄傲。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感恩父母的爱。
五、教师小结,结束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懂得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父母的爱,也要懂得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今天大家应该都是收获满满,希望这堂课对今后的人生有所帮助。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2.小练笔:文中巴迪认为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赞美的爱,一种是批评的爱。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篇7
一、谈话导入:
1.每个身上都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做好了——表扬,做错了——批评,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中的孩子做了一件事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今天我们就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2.谈对课题的理解,为什么课文提名中有引号?(引用人物的语言),我们读文章理解课题很重要,就象我们写作文是的审题一样。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走进“童年的故事”,自由朗读1—14自然段:
1.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两种评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看大屏幕,读懂了吗?(课件出示:是什么使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小巴迪的反应如何?)一生回答。
3.找读母亲的话,师范读。这里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写?(动作神态语言)谁能读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一生朗读。
4.巴迪的反应如何,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
5.巴迪此时最想的是什么,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回来?
(1)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时却说,——现在你就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样说这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互相交流。请你说说这句话。
(2)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一下。(难过/沮丧/伤心?)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
(3)出示句子(关于巴迪听了爸爸地话后的句子),什么描写?动作,如果把冲改为跑,把跑改为走,把扑改成躺行不行?交流。读读这句话,只读有动作的句子,然后把换完后的句子读一读。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自主探究“后来的认识”,默读课文15-17自然段:
过渡:此时的巴迪理解父亲的评价吗?确实,“精彩极了”,巴蒂得意极了,糟糕透了,巴蒂很难过,随着巴蒂一天天长大,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默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2、主要交流的句子:
“一个作家,应该视生活中的?总结,提高”
(1)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鼓励?)还有一种力量,父亲给我的事什么力量?(警告,批评)板书。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或者只有父亲的警告,巴蒂就不会健康的成长。
(2)合作读这段话,女同学读写母亲的句子,男同学读写父亲的句子,齐读后面的部分(我从心底知道?那就是爱),老师做过渡。
(3)这种爱你能体会吗?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理解“批评也是爱:
情景:小屋被你搞的乱七八糟,你怎样理解母亲的批评?
3、又一次没完成作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你,你怎么理解?类似的事在你身上有过吗?交流。
生活中的批评多了,巴蒂把这句话对父母说,您想把这句话对谁说?(对我自己)为什么?好,把这句话说给自己听。想把这句话送给老师听吗?起立,喊一声老师,对老师说。对于给过你爱的人,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回去把你想说的话,写到卡片上,送给你想说的人,好吗?这是课下作业。
四、总结:
看来同学们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文章,你想怎么做?
老师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共勉: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五、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鼓励警告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研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并背诵下来。
3、读懂课文,感悟作者对父母不同评价的理解。
【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主要采用四法:自读自悟法;自主探究法;文本对话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怎样逐步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
自制无字的小书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你们各自的理想是什么?(指名回答)我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早日理想成真,但是理想的实现是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的。今天,老师想给大家推荐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并且它对你早日实现理想很有帮助。(板书课题)
二、破题质疑
1、读了课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词。
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词。
3、通读课文(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加上批注。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分哪几部分来写的?
5、通过初读课文,你解决了质疑中的哪些问题?
⑴ “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话,“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话。
⑵ 是针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
……
6、熟读课文,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作上标记。
第二课时
一、转换角色,导入新课
孩子们,我是谁呀?(毛老师)不错,可是现在我想以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身份和大家聊聊天,你们愿意吗?现在开始大家可以叫我巴德先生。我比你们还小的时候,就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当一名大作家。在七八岁时我就写了第一首诗。现在我的理想实现了,我写下了许多作品,发表了不少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对于我的成功,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呢?(学生自由采访:成功的秘决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我给你们的一篇文章中。请看题目。
(板书课题。)
二、自主发现,提出问题
上节课,你们已经从题目入手初读了课文,感知了大意,知道了我的这篇文章写了两部分,你认为哪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呢?这一部分中你有哪些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请提出来。
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并板书:
1、为什么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2、为什么说仅有母亲的力量是不全面的?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过渡:
不过,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还请大家先跟随我回到我的童年时代,了解我的童年故事。
1、出示要求,自主交流:
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
⑴ 请同学们把我的童年故事认认真真地读一遍。
⑵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对于我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各是怎样评价的?他们的评价你赞成吗?为什么?
(学生按要求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交流汇报:
⑴ 对于我的第一首诗,母亲是怎样评价的?你赞成吗?为什么?
① 自由汇报。
② 指导朗读重点句。
③ 追问:
我写的第一首是真的是好到了极点了吗?难道是母亲不会欣赏吗?原因是什么?
④ 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
⑤ 你认为“精彩极了”是一种爱吗?是一种怎样的爱?
总结:慈祥的母亲一句鼓励的话“精彩极了”,饱含着多少爱呀!正是这种爱,使我有了写作的兴趣,写作的信心,写作的灵感。这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呀!
⑵ 对于我写的第一首诗,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你赞成吗?为什么?
① 指名自由汇报。
② 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③ 追问:
你有过和我相似的经历吗?
④ 我们来假想:如果当时父亲也和母亲一样对我的诗大加赞赏说“精彩极了”,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⑤ 你认为“糟糕透了”是一种爱吗?是一种怎样的爱?
总结:严厉的父亲一句警告的话“糟糕透了”,又饱含着多少爱呀!正是这种爱,使我时时看到不足,使我戒骄戒躁,使我永远向新的高度奋进,这是一股多么重的力量呀!
⑶ 孩子们,请把我的童年故事中母亲说的话和父亲说的话再细心地读一读,品味一下这两种不同的爱!
⑷ 现在,“为什么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这个问题你理解吗?谁来谈一谈?(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重点句: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孩子们,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我的这句话,再仔细品味品味。
⑸ 孩子们,你们已经读了我的童年故事,那么,你找到我成功的秘诀了吗?
(指名自由谈。)
过渡:现在,我已经成了美国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顾我的成长道路,我感触很深,也总结出了我成功的秘诀,就在我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请默读第二部分,看谁最先找得到?
① 指名汇报。
② 课件出示:
一个作家……“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③ 教师范读。
④ 学生自由读。
⑤ 现在“为什么说仅有母爱的力量是不全面的”这个问题大家明白了吗?
(指名回答。)
追问:如果仅有父爱的力量全面吗?
⑥ 今天,我想把它作为见面礼送给大家,大家愿意接受吗?那就请大家试着背诵下来。
⑦ 根据课件提示学生试着背诵。
总结: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声音一直回荡在我的耳旁,给我鼓励,给我警告,使我谨慎地驾驶着生活小船在不平静的道路上平稳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教师完善板书。)
四、书写感想,全班共赏
同学们,请拿出昨天你自己制作的小书签,让我们用最简练的语言把自己这节课最大的收获写下来。
1、播放音乐,学生书写感想。
2、师生交流,相互学习:
屏幕显示教师感言:
每一个孩子都犹如一棵小树,在它成材的过程中,既离不开雨露的滋润,也少不了修枝剪叶的阵痛。
五、课堂总结,升华主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还是简单的两种评价吗?不,它们是爱,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两股风,两种考验,两种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每个人都驾驶着自己生活的小船,高扬自己努力的风帆,借助风的力量,驶向成功的彼岸。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慈祥的爱
成功
严厉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洋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里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里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预习提纲:
1、熟练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糟糕、自豪、奇妙、判断、湿润、出版、歧途、谨慎、一如既往”等词语。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1、朗读课题,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词语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要读出来,再读。更何况这是引用了人物的(语言),感情色彩应该更浓,再来读。你能结合题目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检查生字词
师:课文内容预习不错,检查一下生词掌握情况,拿出练习本听写。(师念词语)—板书纠正易错字
3、朗读、感悟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师: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叫什么?(巴德.舒尔伯格)几年以后,成为美国著名的作家。有一次,他的作品荣获了一项国际大奖。站在领奖台上,他感慨万千。按照惯例,他将发表一段获奖感言。获奖感言一般是用来表达谢意的,通过课文的预习你认为,他应该感谢谁?(爸爸和妈妈)为什么?
正像文中他这样说到:“一个作家……提高。”
师:你认为他的这段话可以分几部分来理解?(两部分)首先是——(母爱)这种爱的力量是通过哪句话来传递的?(“精彩极了”)让我们回到从前,(出示第一段)咱们来看这段句,谁来读?(抽生读)这是母亲在(表扬)他,不仅有语言上的,还有——动作、神态。如果让你读这段话,你觉得怎样才能把它读好呢?自己试着读一读。(抽生读)
师:这是巴迪第一次写诗,你猜,听了母亲的表扬后他还会……(写很多)母亲也还会(表扬鼓励他)是啊,母亲还是会一如既往地鼓励他,这种爱的力量真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啊,可是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让我有点担心,你猜是哪个词?(得意扬扬)你猜我担心什么?(生交流)这真是引入歧途啦。(借助想象理解“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还平衡,这警告的力量来自谁?(父亲)来看这段话(出示父亲的批评)可以看出,父亲在(批评)他。谁来试着读一读?来看最后一句话,这是一个(反问句。你能不改变句子意思换一种说法吗?(陈述句)这里为什么要用反问句?谁再来读?批评的话应该怎样读?
师:这样严厉的父亲,这样严厉的批评,以至于让我受不了,让我失声痛哭。那为什么你们认为也要感谢他呢?
小结:是啊,父亲实事求是的批评也是很重要,他时刻让我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修改提高。真应该感谢父亲,感谢他的爱。
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充满爱的不同评价一直交织在作者的耳际,他把他们比喻成了“两股风”(出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可以联系你的生活来谈。(生谈)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再次朗读这段话,将它铭记于心。
4、完成获奖感言。(书面)
5、学生发表获奖感言,师生共同赏析。
6、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板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赞扬 鼓励
两股风 爱
父亲:批评、教育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篇10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面对巴迪的诗歌时矛盾的心情,以及父亲用警告来表现对巴迪的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有一个有意思的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谁愿意来读一读?注意紧凑不拖腔。(2——3人)
仔细观察,说说这个课题有什么特点。(加了引号,有一组反义词,极和透都表示一个界限不能逾越,意思相近)齐读题目,说说你什么时候会听到“精彩极了”。
2、自学课文:
(1)检查读词语
(2)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听着妈妈说的“精彩极了”,和爸爸说的“糟糕透了”,长大后我成了怎么样的人呢?
(3)课文中的“我”长大后取得了哪些成绩?
①出示补充资料:本文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这是他的有关资料。请你读一读。(投影介绍作者的主要文学创作成就)瞧他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人呀!
3、深究“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作者取得这样的成就最应该感谢谁?(感谢自己的父亲和母亲)
(2)关于对母亲的感谢。
①感谢母亲可以理解,我知道母亲经常鼓励我,当我写第一首诗的时候,母亲怎样鼓励我?
小结: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为什么要感谢父亲?是呀,父亲其实也是爱我的这种爱就是对我的。
原来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精彩极了的鼓励,一种是糟糕透了的警告。他们都给了作者成长的力量,成功的动力。他们是如何作用,让作者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探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相关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说课稿08-2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说课稿05-0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01-0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04-2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1-0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1-0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06-2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07-1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