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随机事件说课稿范例(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随机事件说课稿 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第一课时《随机事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前面所学的数学问题,其结果往往是确定的,而从本节课开始就要接触结果不确定的情况——随机事件。它既是概率论的基础,又是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现象的一个反映。因此,学好它,既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演示,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乐于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
难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四)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以前未接触过结果不确定的数学问题,所以对随机事件概念的出现一时难以适应,教师只有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
二、教法分析
为了说明什么是随机事件和它有什么特点,我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讨论总结概括出定义,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它的特点,我通过一定的例题加以巩固,特别让学生对“生死签”问题进行思考、再讨论,既能发现学生对随机事件的'特点掌握怎样?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具体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充分讨论和交流。逐步加深对随机事件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四、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10月22日晴早上,我迟到了。于是就急忙去学校上学,可是在楼梯上遇到了班主任,她批评了我一顿。我想我真不走运,她经常在办公室的啊,今天我真倒霉。我明天不能再迟到了,不然明天早上我将在楼梯上遇到班主任。中午放学回家,我看了一场篮球赛,我想长大后我会比姚明还高,我将长到10米高。看完比赛后,我又回到学校上学。下午放学后,我开始写作业。今天作业太多了,我不停的写啊,一直写到太阳从西边落下。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师通过小朋友写的日记,关注的不是日记写的好坏,而是试图让学生能找出不可能的事情,进而发现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从而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起到以趣引入的作用。
做一做、游戏规则:座号是:1号、14号、22号、28号、36号、49号上台来,公证员:数学科代表。号数之和是50的一组,小号数的同学拿住袋子,大号数的同学摸球,公证员记入结果。连续摸三次球,每次摸一个球,摸到三个都是黄球的一组胜出。
奖品:让你有惊喜。
教师指导学生做好游戏。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是否认真思考。
通过此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还有一些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议一议:
(1)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你能举出例子吗?
(2)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你能举出例子吗?
(3)生活中,有些事情有时会发生,有时不会发生,你能举出例子吗?教师让学生互相讨论,并举出一些实例。
学生要会举例子,就必须对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试一试:抢答,有奖哦!下列事件中哪些必然会发生,哪些必然不会发生,哪些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发生?
(1)在地球上,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2)有一匹马奔跑的速度是70千米/秒。
(3)明天,我买一注体育彩票,得500万大奖。
(4)用长为3cm、4cm、7cm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构成一个三角形。
(5)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
(6)20xx年12月1日当天我市下雨。
(7)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0摄氏度以下,纯净水会结成冰。
教师以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做好这7题,并给予答对的同学一定的奖励。同时再次提醒同学注意哪些是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事件。以抢答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相对于学生以前学习过的传统的数学知识,做为概率论的第一课,对随机事件的提法与描述,学生是会感到陌生和困难的,因此,再举一些例子加深学生对随机事件及其特点的理解与认识。
归纳与总结:数学中在一定条件下:
(1)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必然事件;
(2)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
(3)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
同学之间通过充分交流、讨论,然后归纳出概念。有了以上的大量的感性认识,再归纳出概念显得顺理成章。例题分析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桶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下从签桶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
(1)抽到的序号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抽到的序号会是0吗?
(3)抽到的序号会是1吗?
(4)抽到的序号小于6吗?
请几名同学到台上来进行演示试验。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学生是否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随机事件说课稿 2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课程标准要求:“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并指出:“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要求“教师应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试验,正确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并尝试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错误认识.”本节课“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研究事件的分类,概率的意义,概率的定义及统计算法。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作为“概率统计”这个学习领域中的第一节课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以初中概率学为基础,又为选修2—3重新进行了知识建构,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含义和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结合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存在着统计规律性,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4)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同时,概率的定义与性质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基石,其中也蕴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因此,我确定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如下:
2、教学重点:
①事件的分类;
②概率的统计定义;
③概率的性质。
3、教学难点:随机事件的发生所呈现的规律性。
4、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教学辅助。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对频率与概率的关联有一定的认识,有阅读、观察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能力。但学生的表达能力、归纳能力相对较弱,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发掘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事件的分类;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概率的稳定性;正确理解概率的定义。
难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
由于概念比较抽象,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是注重它们的实际意义,通过实例、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五、学法与教学用具: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分析,结果可定性地分为三类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自主发发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及确定其大小的方法;
2、教学用具:硬币,幻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上述例子中涉及到了一个事件:“麦迪投三分球命中”谈谈上述这个事件的特点。并举出生活中属于此类的事件。生活中的事件还有哪些不属于此类?总结说明:事件分为以下三类:在一定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S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提问:“7月麦子成熟”这个事件属于哪个事件?必须加前提“在条件S下”才能将事件准确的分类。通过同学们举例我们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随机事件的世界里。同时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像天灾、人祸等这样的随机事件,可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终日惶恐不安。也没有因为实现人生目标这个事件是一个随机事件而放弃今天的努力,是因为在我们与随机事件接触的过程当中,我们对随机事件发生的规律性有着感性的`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之分的,因此人们就开始用数量、数值来度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我们把这样的数值称之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在数学中,计算事件的概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分支,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可以为我们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思考:
(1)每个人投三分球命中都是一个随机事件,为什么比赛的最后时刻是让麦蒂投三分球而不是姚明呢?
(2)如果我们使用两个人在以往比赛中的命中率来说明此问题兴趣,调动听课者情绪。对随机事件的概念,直接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重点放在对生活中随机事件的讨论上,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活跃了气氛。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总能想到一些奇特的例子,生动活泼,出人意料。最后老师进行总结,给出三种事件的定义。并且加以说明,高中对于随机事件的定义与初中教材的中的定义的差别。
学生亲历随机试验过程,更能理解试验的随机性,并体会出大量重复试验后的规律性,结合历史上数学家所做的努力,及电脑模拟,更加深对频率的认识,并意识到概率概念的雏形。
随机事件说课稿 3
随机事件说课稿“随机事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的第一课时内容,为更好地把握这一课时内容,对本课时教案予以说明:
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都源于现实生活,在平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条件发生变化,这三类事件也会互相转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具有不确定性。另外,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也可能不同。这一课内容实际上是为后面的概率意义、概率的求法作准备、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三种事件的异同。
2、数学思考:
(1)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2)从事件的实际情形出发,会简单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解决问题: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与他人合作。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促进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本课时内容在数学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位
1、前两个学段内容分析:
第一学段即一年级至三年级,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第二学段即四年级至六年级,要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会阐明自己的理由。
通过前两个学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初步认识,本课时正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抽象,为进一步求解简单事件的概率的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虽然有了前两个学段的知识作基础,但本课时内容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小学阶段是较为直观、表面化的认识,而概率初步开始把具体事件抽象化,是概率知识的基石,是接通小学和高中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桥梁。
四、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在生命科学、密码学、气象学等很多学科中,概率知识都体现了它的重要作用,生活中,发行各类彩票,比赛抽签决定主动权等事件都离不开概率知识。同时,这些学科中及生活中俯拾皆是的事件为理解本课时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五、教学诊断分析
有前两学段的统计与概率知识作为基础,加之本课时通过抽签、掷骰子探究三类典型事件,摸球活动探究随机事件的可能性的变化规律,都直观明了,学生已在生活中有相关体验,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但在无条件约束的情况下,三类事件可互相转化,如:问题3中,摸出一个白球,在看不到的情况下,是随机事件,如果在看得到白球的情况下,则转化为必然事件或不可能事件,即成为确定性事件。
六、教学方法和特点
1、情境式教学法:
课的开头引入部分,通过谁将得到刘翔北京奥运会比赛门票问题情境化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求知的欲望。
2、游戏法:贯穿整堂课的抽纸签、掷骰子、摸乒乓球等活动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形象直观又富有趣味性,教学目标在游戏中实现,真正做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3、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学生以生活事例为素材,展开讨论,猜想游戏结果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
通过应用多媒体展示事件转化的内在联系,呈现丰富多彩的操作素材,同时,适当进行自由选题、选图答题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竞争、审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层层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个性化地、愉快地参与探究。
七、效果分析
有以前统计与概率知识作基础,以及本节课大量的游戏操作为手段,三类事件的概念以及随机事件可能性的变化规律应该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有部分学生易受课堂上几大活动的开展而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其对知识的更深层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活动时,要注意组织和协调。
随机事件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三章、第1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入门课,也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概率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模型。概率已经成为一个常用词汇,为人们做决策提供依据。
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研究概率涉及了必然与偶然的辨证关系,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
2、重点:
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
难点:
①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
虽然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概率的定义过于抽象,学生较难理解。
2、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1)初中已经学习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概率可能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3)学生思维比较灵活,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较好的实验基础。
3、动机和兴趣。
概率与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由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理解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
(2)通过抛掷硬币实验,正确理解频率、概率概念,及其两者关系。
(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试验,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理论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强化辨证思维,通过数学史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教学手段:
(1)精心设计教学结构,使学生经历质疑——解惑——应用的体验探究过程。
(2)努力创设情境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3)合理设计数学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做”数学的精神,享受“做”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
(4)充分利用软件辅助教学,便于课堂操作和知识条理化,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2、教学方法:
本节课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采取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着重于学生实验、探索研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分组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用具
计算机、硬币、学生生日调查表。
六、教学程序及设计的七个环节
1、情境引入:引出本章的课题,让学生体验学习概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用“班级有无同生日的问题”引入课题。
设计这个引入有两个理由:
(1)学生非常重视生日,对这个问题充满兴趣;
(2)学生普遍有一个错误的认识:“班里有同生日的人”是个小概率事件。
当认知到“50个人中有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可以高达96.5%,基本上的班级都会有生日相同的人”,与原有的认识存大很大的差距,充分感受到概率的神奇。
事先合理设计表格,现场调查班级生日情况,发现确实有同生日的人,充分调动班级气氛,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万一没有生日相同的学生,解说即使发生的可能性高达96.5%,也还是存在不发生的可能。再让学生举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例子,再结合章头图,学生会感知到概率无处不在,概率是有用的,数学也是有用的,认识到学习概率的重要性。
2、明确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研究重点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通过区分四个事件的差异,引出事件的分类,并总结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明确本节课研究的重点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例1的设计意图:加深对事件的分类和概念的理解,通过对“事件B”条件的改变,强调结果是相对条件而言的;
练习1的设计意图:引入典故“守株待兔” ,让学生用数学概率的知识来辨析这个典故,渗透数学的教育意义,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学生会感知到: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大小有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3、概念建构:寻求获得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并得出概率的概念,并对频率和概率作了对比和辨析。
第一个步骤:引导学生用试验得到的频率去估计事件的概率。
现场创设情景:学生现场“掰手腕“比试,引导学生感知到解决问题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试验。
第二个步骤:通过掷硬币试验,引出概率的定义,突破难点
(1)组织学生动手掷硬币。根据以往的实践为了追求比较好的试验效果,先对抛掷的方式作了一定的引导,保证试验的随机性,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个教学理念。对于概念的理解,也会产生积极的意义。具体操作的环节如下:
严格按照书本的要求,让每位学生做10次抛掷硬币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书本表格中。四个学生一组,将本组同学的实验结果统计好,填入表格中。充分利用excel软件辅助教学的强大功能,计算出各组频率并绘制出折线图。学生亲身体验到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试验次数比较小时,频率是不稳定的,在汇总数据环节让学生观察表格,直观感知频率是不稳定的。
(2)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重复做大量的掷硬币试验,动态的让学生感知:每次试验频率是不确定的,但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
(3)结合历史上数学家所做的大量独立重复试验,对比两张频率的折线图,得出结论,形成概率的统计定义。
这一段是本节内容的难点,需要把对数据、图表的直观印象转化为抽象的概率定义。而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图表、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很好的突破了这一难点,并实现了通过抛掷硬币实验,正确理解频率、概率概念,及其两者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团队精神这一教学目标。
4、概念深化:进一步明确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我安排了两个练习。
例2即时训练,设计意图是落实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这一方法,强调频率的稳定性和概率的确定性;
练习2的设计意图是是为了说明每次试验的结果具有随机性,进一步提升本堂课的主题;
通过表格和图像两种语言,生动直观的让学生感觉到:
不同点:频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概率是确定的值,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无关
联系: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稳定在一个常数附近,得到概率的估计值。
5、练习反馈。
(1)练习3的设计意图:这个练习综合了本节课的重点,能很好的反馈落实情况,而且通过训练巩固了所学知识点
6、归纳小结。
小结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味与深化,使知识成为系统。让学生尝试小结知识内容及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反思、总结的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会补充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新知识。特别地,在小结过程中会提出本节课的数学思想:实验、观察、归纳和总结。
7、课后探究。
书本练习1
这个探究题的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本节课的内容,也为下节课的学习搭好桥梁。
七、板书
设计意图:合理、整洁的板书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结构更好的掌握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理解与设计,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随机事件说课稿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正确认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并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体验中去感受数学,喜欢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并掌握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变化规律。
难点:
1、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2、探究随机事件可能性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口袋、小球、扑克牌、骰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篮球比赛前,有这样一位新裁判员想以抽签方式决定两支球队的进攻方向,他准备了三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写有1、0、0,在看不到纸签上的数字情况下,让其中一方队长从三根纸签中任意地抽取一根,抽到数字是1的纸签则拥有选择权,抽到数字是0的纸签则选择权给对方。
[师生行为]结合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队长会去抽吗?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谈谈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学完本节课内容后用严谨的数学知识可以解答。
[设计意图] 从篮球比赛中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活动1:猜牌游戏
1、展示四张红桃A,然后洗牌抽出一张,让学生猜这张是什么A?问可能是黑桃A吗?
2、展示红桃A、黑桃A、方块A、梅花A各一张,然后洗牌抽出一张,猜是什么A?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归纳出在一定条件下判断事件发生的结果有三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三、活动2:投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每位学生掷10次并记录每次向上一面骰子的点数。
问:
(1)通过实验推断老师任意的投掷一次骰子而向上一面可能出现哪些点数?
(2)出现的点数大于0。
(3)出现的点数会是7。
(4)出现的点数会是4。
在(2)(3)(4)三种结果中哪些是必然(一定)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是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游戏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解决数学问题,引出三个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四、活动3:我说你判断
在一个袋中有4个黄球,2个白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白球,它是随机事件吗?
[师生行为] 实验论证:
(1)袋中每个白球都变了形的前提下摸白球是必然事件。
(2)在形状、大小、质地等相同的情况下,让学生看到并摸出白球,也是必然事件。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中发现原题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完善题目,得出一个结论:随机事件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活动4:我能说
让学生在生活中举出随机事件的实例。
[师生行为]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判断举例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在举例与判断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
六、活动5:
(1)袋子中装有4个黄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是白球。
(2)袋子中装有4个黄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是黄球。
[师生行为] 教师让一部分学生动手操作并把摸出的白、黄球分成两类。让学生通过它们数量差异归纳结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所感知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并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出结论:随机事件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可能不同。
七、活动6:练习
1、说一说: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在地球上抛向空中的球会下落。
(2)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360度。
(3)经过城市中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
2、想一想:已知地球上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之比为3:7,如果宇宙中飞来一块陨石落在地球上,可能性大的是落在海洋里还是落在陆地上?
3、议一议:在[活动1]中为了使抽签公平,你能帮助裁判改进方法吗?
[师生行为]学生口答,教师要注意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判断,巩固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八、 活动7:砸蛋游戏
在三个蛋中隐藏一幅田园风光图,让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蛋1:小结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蛋2:一幅田园风光图
蛋3:一幅漫画
作业:P138练习
[师生行为]让学生自由选择每个蛋,在砸蛋游戏中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1、小结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2、结合田园风光图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陶冶情操。
3、在漫画中隐藏了一个数学问题,把课堂引申到课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板书设计:
25。1随机事件
定义:在一定条件,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性质: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能不同。
探究:机会均等
关于教案设计的说明
教学思想:
数学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打破纯数学知识教学给学生带来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在教师创设的篮球比赛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猜牌游戏、投掷骰子活动、摸球游戏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各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师安排的砸蛋游戏中进行知识的梳理,通过田园风光图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同时在一幅漫画中引发思考把课堂引申到课外。
教学流程:
1、通过一幅篮球比赛的图片引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凭生活经验进行解答,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可以更准确地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猜牌游戏中得出判断事件发生结果的三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3、让全班学生动手操作投掷骰子,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引出三个定义: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4、在教师安排的摸球游戏中让学生不断完善题目,从而逐步完善随机事件的定义。
5、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例举出生活中随机事件的实例,让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6、再次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师生活动中自主构建数学知识,得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变化规律。
7、在练习中让学生巩固新知,提升技能。
8、在砸蛋游戏中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在一幅美丽的乡村油菜花图片中陶冶情操(环境很美,我们要用心呵护它,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心旷神怡;数学不难,我们要努力学好它,因为它可以为我们生活服务)。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把学生从课堂引申到课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相关推荐
【随机事件说课稿】相关文章:
随机事件说课稿07-15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01-12
随机事件教学反思08-18
随机事件教学设计(精选9篇)07-01
科目四随机试题模拟精选09-24
随机应变造句大全09-24
双随机自查报告03-01
随机应变造句大全10-21
随机应变的成语故事08-04
双随机检查医院整改报告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