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施方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施方案 篇1
摘要:本文对电工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论述了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电工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系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实验技能的一门关键性课程。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新兴专业、边缘学科的不断出现,给电工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行知先生提出“在做中教,乃是真教,从做中学,乃是实学。”因此,对《电工学》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了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对电工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全面改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的高技能人才。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电工学教学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电工技术”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及控制;“电子技术”主要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基本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计算。随着现代化社会对学生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在教改活动中请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根据知识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突出实用性,删除那些陈旧的、次要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推导过程,降低课程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使他们树立学好专业课程的信心和决心。补充目前工业企业生产中的新知识、新内容,尤其是新器件在相关领域的使用,从而确定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同时,可将优化的某些课程内容分模块进行教学,模块中包含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根据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制定各模块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针对知识点和技能面确定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内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等内容,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为主,推行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实训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边做实验边讨论,引导他们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在实训中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必将显著提高,激发学习兴趣。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电工学
“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极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仅要有驾驭课题、组织教学的能力,还要具备工程师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双师型”的人才,才能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工作。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基于项目的。我们在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某电子产品的制作为工作任务,比如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数字钟电路,这个项目中整合了门电路、计数、显示与驱动、振荡器等知识点。学生在清楚工作任务的同时,要设计出布局合理的电路,在正确安装电路后,能检测并能排除电路故障,使电路正常工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统一,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教师的示范性和学生动手体验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概括起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阶段:
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查找、分析和整理相关信息。
2.制定工作计划阶段本阶段中,学生按照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通过讨论确定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等,并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这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3.项目实施阶段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eda软件进行仿真设计,检验设计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翻阅资料、修正电路来消化各知识点,完成理论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转化。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根据仿真电路,在实验箱搭接实际电路,验证器件功能,出现故障,小组讨论、查找并排除。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各种器件的规格、型号及性能,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检查、评价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可改进的方法。并对本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同时还要对工作安全和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从实践中看,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使之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过去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实验成绩占的比例非常小,甚至有时还不计成绩。为综合评定学生的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开,单独考核实验考试可以考核学生对仪器功能、实验原理、数据分析、实验电路设计等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考核学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技能、故障排除及实验数据的测试及分析处理等知识,实验考试的内容分基础实验和设计实验两部分,基础部分占40%,设计部分占60%,教师精心设计多套实验操作考题,并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学生各自的测试内容可以采取抽签方式决定。
2.实验成绩评定实验成绩评定可分为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3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占40%,对实验提出好的改进意见,对在平时创作等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分。
3.理论课考试理论课成绩仍然采取考试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理论课成绩和实验成绩综合而成,各占50%。
4.尝试开卷考试在少数班级尝试开卷考试方式,有的以试卷形式进行,有的以论文形式进行,论文形式需要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高职高专教育的职责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因此,教师应该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培养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性教法推动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培优本地区优秀教师,以市“两名三提高”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为借鉴,以理论学、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网络研修、主题沙龙、专家引领为主要研修形式,通过成员自主研修和集中研修,切实提高工作室成员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努力培养成员逐步成为学校乃至本地区教育教学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并努力建设充满合作与好学的教育智慧的优师工作室团队,为我校乃至我区甚至我市教师发展做出贡献。
二、工作室定位和目标
定位:以“专业引领 同伴互助 交流研讨 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校本教研为主题,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双向交流为载体,融学习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研修团队。
目标:工作室将围绕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遵循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通过三年为一个周期的工作计划的实施,有效的推动优师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力争形成在本区、市有较大影响力、具有真正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小学优秀教师团队。
具体专业发展目标:
(1)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目标
具有较高的个人师德修养,积极主动投身小学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在本地区教育领域有较好的口碑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逐步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积极申报并主持课题研究,积极参加教学经验的撰写,参加比赛和投稿
(2)依托校本主题教研提升专业素养
工作室以学校校本教研为依托,以主题校本教研为载体和凭借,立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研究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和问题的解决,努力形成有效的课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主要工作:
1.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工作室成员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出本人的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今后自己专业发的目标和步骤。
强化自主的教育理论学习。工作室负责人向成员推荐教育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每位成员依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读书计划,每年完成不少于100万字的读书量。
2.有效的利用QQ群,通过网络传播和在线互动,有效的使工作室成为动态的工作站,充分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
3.加强教育教学和小策略研究的交流。定期集中开展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同时以读书沙龙或者在线交流读书或者教学感悟等多种ing生活的研修交流活动。
开展各种主题研修,定期集中(每月一次),就各学科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课例研究、观课议课等活动,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自主教学实践。组织开展工作室研讨课、交流课等活动,每位工作室成员,每学期至少有一节校级公开课或观摩课,一次专题讲座。
5.开展小专题或者课题研究。工作室成员可以围绕一个或者几个专题,或者承担子课题研究,确保每年有一篇较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获奖或者发表。
6.外出观摩学习。抓住机会安排工作室成员外出培训、观摩、考察学习,借鉴他山之石,促进专业提升。
四、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主要形式
1.自主研修:专著阅读,做好读书笔记,认真撰写读书心得;网络研修,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安排的网络研修课程,随时学习同伴上传的学习资料,认真做好学习研修作业
2.团队互助。依托工作室活动的开展,积极承担研修任务,研修过程中积极发言并相互学习。
3.辐射带动。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在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传承传帮带的活习惯,主动与新教师结对子,与薄弱学科教师结对子,在听评课指导过程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也为自己实践搭建平台。
4.专家引领。聘请本地区教研室资深教研员深入学校进行指导。
实施方案 篇3
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安全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的发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不断加强学校管理,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学生的幸福成长保驾护航,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平安校园"的创建活动,全面建立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长效工作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支书为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靠上抓,有关科室主任及安全人员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学校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横面。"三线一面"相互兼顾,健全了安全工作管理网络,落实岗位职责,形成了安全工作合力。学校注重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即:不发生重大政治事件,确保重大活动及敏感日期间的校园稳定;不发生师生犯罪案事件,确保校园治安秩序稳定;不发生学生非法聚集、串联活动,确保校园政治稳定;不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确保广大师生人身安全;不发生师生集体中毒事件,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安全。校园安全稳定的局面更加巩固;学生法制教育更加全面;学校安全防范措施更加完善;校园治安秩序更加良好;广大师生安全感更加增强。
(一)校园内部
1、完善校园安全工作制度。学校与各教师、学生家长分别签定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学校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安全巡查检查、安全隐患整改、师生法制教育等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由派出所领导王成担任学校的综治副校长,负责学校的治安防范、交通和消防安全等宣传教育工作。
2、加强校园保卫力量建设。设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小组,组长:李小勇;成员:缪元寿,缪文华,申海峰,缪志军,申宝兵,殷俊,薛生。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主要是防火、防盗及学校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3、严格食品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配合卫生部门,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
4、认真排查整治校园安全隐患。学校要对要害和易发事故部位,如校门、围墙、供水、供电、防火、防盗等进行治安隐患的定期排查,并及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整改和清理危险设施。
5、坚决杜绝校园暴力。学校要加强学生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严格校规校纪,杜绝群殴事件和严重伤害案件发生。对发生在校园及周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权利的刑事和治安案件,及时上报由公安机关处理。
6、创设邪教远离校园的教育氛围,巩固教育成果。通过课堂、课外实践活动、板报、标语、专栏、国旗下的讲话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科学思想,揭批邪教本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人生观、价值观。
7、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畅通青少年学生的权益申诉渠道,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二)校园周边
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消除围墙及墙外的安全隐患,清理墙外的堆积物。各班要密切注视校园的周边安全环境,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学校,由学校与公安派出所等执法部门取得联系,协同解决。建立健全群防群控的工作机制,努力为广大师生营造安全有序的工作学习环境。
(三)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根据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平安校园建设八项制度:
1、安全工作制度。明确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内容和目标,规范工作程序,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2、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和责任,细化工作职能,签订责任状,建立层层负责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机制;
3、信息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程序和要求,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形成科学规范、畅通、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
4、突发事件处置制度。明确预警、防控和处理的工作事项,结合实际制定并不断完善紧急处理工作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紧急事件,能够做到反应迅速、措施有力、处置得当;
5、危险物品管理制度。明确危险物品的保管人、保管场所、保管方法等,按照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定期实行安全检查,以保证教师、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6、消防工作制度。明确消防工作各重点部位的职责和具体负责人,加强消防技术训练和消防灭火器材设备的维护与更换,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正常使用和运行;
7、食品安全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的各项标准,严格执行卫生管理要求,预防食物中毒等食品卫生安全事故;
8、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重点部位及其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加强安全警戒,实施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二、保障措施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师,要切实提高"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同时将有力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将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综治组织牵头,教育部门、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的'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2、抓好各项保卫措施的落实。做到"一个结合",抓住"两个重点",不忘"两个坚持"。即把平日与节假日的安全保卫工作结合起来;注意重点时间重点防范、重点部门重点防范;坚持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制度,坚持安全月检、责任追究、事故上报等各项安全保卫制度,把责任细化分工、落实到人,加强安全保卫设施的配备,防范措施到位。
3、加强内部常规管理,严格报告制度,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保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体育活动,减少事故。在组织师生外出活动前,必须严格按照报告制度的要求办事。在获得许可后,方可组织外出,同时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对学生外出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做出全面的估计,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在活动中,严格按照教育局的有关规定配备教师,带队领导、教师尽职尽责,全力保证学生的安全。
4、广泛发动,形成全力。
学校将通过会议部署和校内各种板报、广播等阵地,结合思想品德课和法制课,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形成创建活动,做到人人关心、个个参与。学校要紧紧依靠综治、公安等有关部门,整合力量,齐抓共管,构筑起维护校园稳定的保障体系。
5、完善经常性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校为主,相关部门配合,校内外互动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学校牵头,主动参与,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支持,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经常性的整治机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实施方案 篇4
一、申请条件及认定办法
本次分配限价商品住房143套,其中东湖小区60套,广安小区83套。申请分配对象以家庭为单位,采取个人申请、政府审核、社会监督的方式进行。
(一)申请条件
1、申请家庭应当推举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申请人必须具有我县城镇常住户口,并在我县工作、居住;离异或单身家庭提出申请的,申请人必须年满30周岁。
2、申请人上年度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县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度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以下(含1.0倍)。
3、申请人及家庭成员无自有住房(转让住房及其它房屋超过3年的,视为无自有住房)或者家庭住房人均建筑面积低于20平方米,并且住房总建筑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下(含60平方米)。
4、申请人家庭成员属异地户口或非城镇户口的,需提供其所在单位或乡镇出具的收入证明,合并计算申请人家庭的收入、住房面积,但异地或非城镇人口不纳入住房保障人口。
(二)申请条件认定
1、家庭认定。按县公安部门核发的户口簿,实行一簿一户认定。婚后无房,与父母同住,按分户认定;无配偶、无父母和无子女的单身人员,按一户认定。
2、家庭人口数量认定。下列人员计入申请家庭人口:申请人、配偶、未婚子女。申请家庭成员之间应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者抚养关系,包括申请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等。
3、无房户的认定。家庭住房是指家庭全部成员名下承租的公有住房和拥有的私有住房。申请家庭没有私有住房,居住临时简易房、亲友住房或从市场上承租私有住房,已婚的和父母同住的应当认定为无房户。
4、住房建筑面积认定。申请家庭现有两处或两处以上住房的,面积应合并计算;有私有住房的,住房建筑面积以房屋所有权证上注明的建筑面积为准。
5、家庭收入的认定。家庭收入是指全部家庭成员的收入总和,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劳动收入和储蓄存款利息等财产性收入。
(三)优先准入条件
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属于下列三类家庭之一的,可优先购买:
1、解危排险、旧城改造和风貌保护、环境整治、保障性住房项目和重点工程等公益性项目所涉及的被拆迁或腾退家庭;
2、家庭成员中有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的老人、严重残疾人、患有大病或做过大手术的人员、优抚对象的家庭;
3、已通过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或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审核、自愿放弃的家庭。
二、申请分配程序
(一)申请程序
1、申请。由申请人持户口簿、身份证到所在单位或乡镇安居办申请,填写《广平县限价商品住房申请表》。
2、提交证明材料。申请人如实填写《广平县限价商品住房申请表》后,并附以下资料:
(1)家庭收入证明。提供家庭成员工资、奖金、经营性收入等证明;
(2)住房情况证明。现住房产权证或租赁住房协议;
(3)家庭成员户口簿和身份证明;
(4)申请人符合优先购买条件的,还应提供其它相关证明材料。
(二)审查、公示程序
1、初审。申请人所在单位自受理之日起3日内,就申请人的收入、人口、住房等状况进行初审,有主管单位的须经主管单位复审。初(复)审合格且在本单位公示7日无异议的,申请人单位或主管单位将初(复)审意见加盖公章后和申请材料一并报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
2、核准。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为申请购买限价商品房的核准部门,自收到申请人所在单位或主管单位审核材料后15日内对申请人的住房、人口、居住等状况进行复核并提出复核意见。
3、准入。复核通过后,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将相关材料报县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审查,确定准入意见。符合条件的,在县广播电视台、广平报、政府信息网等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15天。公示无异议或经调查异议不成立的,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根据年度房源情况、保障对象的住房困难程度和申请顺序等因素,确定分配对象。
(三)分配程序
1、对于符合购买限价商品住房条件的家庭,向限价商品住房业主单位按规定缴纳首付款后,在县住建、纪检监察、公证等有关单位的全程监督下,以公开抓阄的形式进行分配。
2、提前公示。抓阄前15天由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向社会公告以下事项:
(1)抓阄时间和地点;
(2)限价商品住房房源的套数、户型、面积、位置等情况;
(3)抓阄操作规程。
3、抓阄程序。现场抓阄分两轮进行:
第一轮:工作人员将选房顺序号放入抓阄箱,经公证人员现场验证后,申请人进行抓阄,确定选房顺序号。
第二轮:申请人按照选房顺序号从小到大逐一抓取房号,确定限价商品住房的单元、楼层、面积、楼号等。因故放弃第二轮抽签,则视为放弃选房的权利,按选房顺序号依次替补。
4、抓阄结果。第二轮抓阄结束后,由公证人员现场宣布抓阄结果,明确抓阄人所抓取的限价商品房的单元、楼层、楼号等内容。
5、结果公示。分配结束后,由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在县广播电视台、广平报、政府信息网等新闻媒体上公示分配结果。
6、取得限价商品住房的家庭,自房屋交付使用起,不再享受住房租赁补贴。
三、监督管理
(一)由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会同县纪检监察、公证等部门对本次限价商品住房分配工作进行审查、监督。
(二)对弄虚作假、骗取限价商品住房的个人,由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取消其购房资格,收回已分配的限价商品住房;对出具虚假证明的单位,由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单位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县纪检监察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责,对因失职渎职造成限价商品住房分配出现严重问题、产生不良影响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涉及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要畅通限价商品住房投诉渠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处理工作制度,对投诉举报的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并向投诉举报人反馈结果,相关材料要建档备查。
实施方案 篇5
为大力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进一步激发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创办高标准、现代化、有特色,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教育,现拟在20xx年教师节期间,对教书育人先进单位、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为做好推荐评选表彰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评选表彰类型及名额
教书育人先进单位15个;先进个人184,其中优秀教师86名,优秀教育工作者47名;师德先进个人51名。
二、评选范围
(一)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参评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自愿申报,局党委根据十二五期间各申报单位具体工作实绩确定。
(二)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师德先进个人参评对象:
十二五期间在全市教育系统从事教育教学、教学研究、管理服务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十二五期间没有评过市级以上同类优秀个人。其中,全市优秀教师和师德先进个人的参评对象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线专任教师(指导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参评对象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和其他教育机构管理人员。
三、评选条件
(一)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条件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模范履行职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思想,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培养人才方面成绩显著。
2、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成绩突出。
3、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成绩显著。
4、在学校建设、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师生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凡有违反师德师风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人员一律不得参评。
(二)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评选条件
1、十二五期间至少有两年被评为目标责任书先进单位或政绩突出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有大局意识,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开展和谐党支部创建和创先争优工作,成效显著,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团结务实,较好地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2、依法治教,办学行为规范,无违规办学行为。
实施方案 篇6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近年来,由于手机、电脑等带电子屏幕产品(以下简称电子产品)的普及,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防控近视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
到20xx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xx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到20xx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二、各相关方面的行动
(一)家庭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当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
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每天接触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支持孩子参加体育冬夏令营等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家庭作业。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避免孩子学习和娱乐活动过多使用电子产品。
减轻课外学习负担。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课外培训,杜绝盲目参加培训。坚决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不问兴趣、跟风报班。
避免不良用眼行为。不让孩子在走路时、吃饭时、床上、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下看书或电子产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保障睡眠和营养。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8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注意关注孩子视力异常的迹象,了解到孩子出现需要坐到课堂前排才能看清黑板、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治,尽量到眼科医疗机构验光或采取其他矫治措施,避免因不正确的验光配镜导致近视加重。经常关注家庭室内照明状况,根据相应标准选购和使用照明产品。
(二)学校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
加强考试管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严禁以各种形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
改善视觉环境。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根据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加快消除“大班额”现象。
坚持眼保健操等护眼措施。中小学校要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教师要督促学生读书写字时身体坐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提醒学生遵守“一尺、一拳、一寸”要求。
强化户外体育锻炼。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和教师要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控制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得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
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警示教育,为其开具个人运动处方和保健处方,及时告知家长带学生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等报告和统计分析,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要了解其视力情况。
加强视力健康管理。建立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保健教师)、学生视力保护委员和志愿者等学生代表为一体的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园文化。加强医务室(卫生室、校医院、保健室等)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积极利用学校闭路电视、广播、宣传栏、家长会等形式对学生和家长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
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严格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视生活和游戏对3—6岁儿童成长的价值,严禁“小学化”教学。要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结合地区、季节、学龄阶段特点,为儿童提供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促进视力保护。
(三)医疗卫生机构
建立视力档案。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做到早发现、早干预,20xx年起,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在检查的基础上,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并及时更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在学校配合下,认真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筛查,筛查出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后,及时更新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规范诊断治疗。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普遍开展眼科医疗服务,认真落实《近视防治指南》等诊疗规范,不断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根据儿童青少年视觉症状,进行科学验光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按照诊疗规范进行规范矫治。叮嘱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应遵从医嘱进行随诊,以便及时调整采用适宜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患者,应充分告知疾病的危害,提醒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或降低并发症的危害。制定跟踪干预措施,检查和矫治情况及时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积极开展近视防治相关研究,加强防治近视科研成果与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作用,制定实施中西医一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推广应用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法。
加强健康教育。针对人们缺乏近视防治知识、对近视危害健康严重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发挥眼科、视光学、疾病防控、中医药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作用,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加强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健康指导和服务。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四)学生
强化健康意识。每个学生都要强化“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并向家长宣传。积极关注自身视力状况,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
养成健康习惯。自觉遵守学校近视防控的各项要求,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3次以上,培养良好生活方式,不熬夜、少吃糖、不挑食,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五)有关部门
教育部。加快修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成立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科学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等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试点工作,强化示范引领。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发展制度和体系,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加快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聚焦“教”(教会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练”(经常性课余训练和常规性体育作业)“赛”(广泛开展班级、年级和跨校体育竞赛活动),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校园体育项目建设。推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等机构建设,按照标准和要求强化人员和设备配备。鼓励高校特别是医学高校开设眼视光、健康管理等相关专业,培养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管理专门人才,积极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相关研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国学校校医等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情况专项督导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坚决治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每年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配备、电子产品等达标情况开展全覆盖专项检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面加强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网络、数据收集与信息化建设。会同教育部组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卫生健康、教育、体育等部门和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科学指导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管理工作。20xx年年底前,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强制性标准,适用对象为儿童青少年的教材、教辅、报刊及其他印刷品、出版物等的字体、纸张要有利于保护视力。卫生健康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采光和照明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学校、托幼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教室(教学场所)以“双随机”(随机抽取卫生监督人员,随机抽取学校、托幼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方式进行抽检、记录并公布。
体育总局。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冬夏令营、训练营和体育赛事等,吸引儿童青少年广泛参加体育运动,动员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广大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指导。持续推动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向儿童青少年开放。
财政部。合理安排投入,积极支持相关部门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完善中小学和高校校医、保健教师和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政策。
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作用,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推广近视防治知识。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都要关心、支持、参与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在全社会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来。
三、加强考核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的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国务院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逐级签订责任书。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建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评议考核办法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总局制订,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核实各地20xx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基础上,从20xx年起,每年开展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实施方案汇编6篇】相关文章:
实施方案汇编7篇05-10
实施方案模板汇编5篇05-17
课题实施方案汇编四篇05-07
安全管理实施方案模板汇编四篇05-08
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汇编六篇04-17
工会实施方案04-30
教育培训实施方案03-19
实施方案6篇05-21
实施方案8篇05-13
实施方案3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