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营造氛围:
1、结合屈原两次被贬的原因及经过,突现其才华和正直的品格:
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有旷世之才,却被小人陷害,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正直的人遭到不幸,同样有深刻的震撼力。突出渲染诗人的才华和正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小人的憎恨,对诗人的景仰和惋惜之情,为与文本对话作好准备。
2、介绍后人凭吊屈原的对联,进一步渲染悲剧气氛,为学习文本蓄势:
向学生介绍后人凭吊屈子的几副对联,如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等,让学生从对联中概括凭吊者的感情。学生很快从对联中抓住悲字,体味到后人的悲叹和惋惜之情。
3、介绍屈子名句,展示诗人情怀:
让学生将课下搜集的屈原的名句拿来互相交流。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等,通过这些名句的介绍、玩味来让学生感受诗人的崇高人格。在营造足了氛围之后,开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第二步披文入情:
首先,采用问题发现法,鼓励学生自主认知。
鼓励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讲给大家听,讲句意,讲自己的感受、理解或句中的情感,目的在于督促学生主动去探讨课文内涵。因为分析对象为自主选择,避免了被动状态。在师生互动的状态中完成对诗句内涵的理解。
其次,整合学生认知,梳理诗人情感。
要求学生找出诗中表现情感的.词,并总结每一种情感针对的对象及产生的原因。内容概括如下:哀民生多艰
怨──君王不察
悔──相道不察
忧──国运艰难
愤──奸佞当道这一步,就是对学生自主认知的进一步整合。通过这样一个整合,照顾自主认知不主动的一部分同学,也照顾善于课后领悟、复习的同学,同时,让学生更深入地体味诗人的情感,做到以情领起,以情贯穿。
第三,披文入情,品味人情美。
在整合文本中蕴涵的情感之后,顺势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人情美,将教学深化一步。
这段引导不妨这样设计:人情美是指融注在诗歌意境中的人的感情所产生的美感,是真挚、纯洁、高尚、无私、诚实、善良的,而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强烈的忧愤、怨恨之情,那么它的人情美是怎么体现的?这样就由抓文中直接表露的情感深入到思考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高尚情怀,忧愤、怨恨之情不是仅因个人遭遇产生的,更是因为楚国民生的艰难,那一声长太息中蕴藉了诗人太多的忧和痛。??
第三步沿情寻志:
1、探究人格:
在对诗人的情感加以定位后,继续深入,鉴赏诗中蕴涵的人格美,达到沿情寻志的目的。在此,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屈原入则与王图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有这样的才华,不被楚怀王重用,何愁找不到重用他的君王,为什么选择汨罗江作为他的归宿?关键在于诗人的清高、忠心、执著决定了这样一个归宿。清高使他不愿向世俗低头,他不违背为臣的原则,执著的信念,使他对理想不言放弃。在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选择了汨罗江。?
2、追寻理想:
这一步的实施,先引导学生借助文前的阅读提示,学生很快就抓住了美政,这时,老师向学生介绍屈原的美政思想:圣君贤相和民本。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以情贯穿,以美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将人文精神落到实处。再回味悼念屈子的对联:湘流应识九歌心。整个教学用三个课时,重铺垫,重设疑,精心设计导语,注重步步深入,既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感受悲剧色彩,又让学生接受一次心灵的净化。
【怎么教学生学会诗歌鉴赏】相关文章:
诗歌鉴赏:怎么了05-28
诗歌鉴赏:我怎么忍心11-24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掌握诗歌鉴赏术语(粤教版高三)12-06
学会生活-散文诗歌鉴赏04-21
有关《怎么像梦》诗歌鉴赏05-28
诗歌鉴赏题怎么做12-08
鉴赏咏史-诗歌鉴赏04-05
小学生诗歌鉴赏06-14
学会高考诗歌鉴赏万能句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