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嚣的十字路口,远远地我就瞅见一个人影在晃动,走近前,才发现是个挑货郎担的。这是时下十分少见的。他站在交通的十字交叉的坐标处,眼神迷茫地等车或是想通过。我也呆呆的望着这位饱经风雨的男子和他那苍桑古旧的货担,飒飒的寒风轻轻拨弄着我记忆的琴弦,思维也随着装满童年故事的货担延伸开来
……
山村里孩子的童年总是简单而有滋味的,采野果、掏鸟窝、下河摸鱼……童年生活丰富精彩,乐趣无穷。但说起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卖货郎的到来了,他的到来总能给静谧的小山村带来一阵骚动,仿佛一颗小石子投入到平静的湖面。“咚隆隆、咚隆隆”的拨浪鼓声清脆地响起,伴随着“鸭毛鸡毛换糖换米线”的叫卖声,由远及近,接连不断。孩提时代的我们正应验了老人们说的一句话:“锣鼓响,脚底痒。”诱人的声音激起了我浑身的精神,十分兴奋,撒腿就跑,不管当时是在帮母亲摇线还是扒饭吃,都会立马停下,一溜烟地聚到货郎的小推车旁,将老货郎的“百宝箱”围个水泄不通。仔细地看自己心仪的物品,那场面热闹非凡,每个孩子都沉醉在无言的快乐之中。
老货郎早已看惯了这架势,他见怪不怪地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取下扁担上的那条发了黄的毛巾,拭去额头上的汗珠,然后气定神闲地点燃旱烟,吞云吐雾一番。我们时常为争同一样糖果而到一边比个高低,而老货郎却是心平气和地帮我们挑挑拣拣,巧妙地帮助平息了孩子们的吵闹。我们屏息着,隔着那层被老货郎擦得透亮能倒映出我们调皮脑袋的玻璃,选好了自己想要的物品,如扇子糖、姜糖、橡皮筋之类,会飞奔着回家找院子里平时积攒下来的鸡毛、猪毛,和捡来的废塑料或酒瓶,兴高采烈地捧着给货郎换取糖果和玩具。如果是高档一些的如水枪、哨子一些物品,只有回家讨钱了,为使老货郎放心地等我们,也怕老货郎等久了,临走还回头交待一句:“我家很近的,等我回来。”没讨到钱的.孩子只好郁郁地站在一旁,羡慕地看着买到玩具的伙伴满村跑。
当然,货郎的“百宝箱”里并不只是我们小孩子的天下,也常常有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们出来光顾,拿着平日里剪掉的头发、吃剩的乌龟壳、攒下的碎布头等换取梳子、红头绳、针线钮扣等生活用品。对待她们的讨价还价,老货郎总是笑呵呵地说:“换不着了,折本了。”但每次估价时他都会让一点利,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们总会满意地拿着自己喜欢的物品回家去。
等到货郎立起身,弯下腰颤巍巍地挑起货担向前走时,后面便跟上了我们这群孩子,声斯力竭地吆喝着“鸡毛鸭毛换糖喽……”当时不知道意思,只是跟着老货郎“唱”,走走停停,一直到村子的尽头。
二三十年过去了,走村串巷,风餐露宿的老货郎恐怕早已作古。随着时代的更替,物质已极大丰富,新农村的超市遍布各个角落,购物变得越来越方便。但对于那个时代走过的我们,每每看到这些带有时代特征的物件,总能回味出一股清甜的味道。望着眼前的这副货担,似乎又听到了熟悉的拔浪鼓声和一代老货郎们的吆喝声,永久的回响在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