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哲学刍议(论坛精华帖)

发布时间:2016-2-3编辑:互联网

论坛精华帖://www.helloknj.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1627

黄行福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语文教育改革风起云涌,语文教坛名家辈出,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显示出勃勃生机。然而近年来,曾经开风气之先的语文教学改革竟变得沉寂,教育的发展遇到了语文的瓶颈。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并非个别,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苦苦思考,企盼语文教坛梅开二度,语文教改的第二个春天来临。

语文教学改革成为今天的局面,语文教育工作者明确意识到:语文教育事业要继续向前发展,需要理论上的突破,需要科学的语文教育理论上的指导。而当前理论上的分歧,不可能给实践以有力的指导。于是,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语文教学是什么?语文教学干什么?现在仍然在扯皮。把语文教学看作是文学教育,看作是文化教育,看作是美学教育,看作是政治教育,看作是道德教育,看作是思想教育的议论与作法,真是说不清,道不完。”

今天,语文教学实践的发展,语文教育的一些理论已经明显暴露出指导上的无力,观念陈旧、理论滞后。比如,语文学科的性质,由50年代的政治性、思想性到80年代的工具性。虽然工具性的提出,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活力,使语文教学摆脱了政治的附庸、斗争的工具和地位,推动了语文教育的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工具性已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无法解释蕴含于其中的人的情感、个性、意志等因素的存在。于是人文性应运而生,并已成为共识。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语言不是锄头、镰刀之类纯粹供人使用的工具,它是属于人的东西,与人的心灵相沟通。然而,人文性毕竟是在交了一笔巨额学费之后的醒悟,已是亡羊补牢。更重要的是,交学费后,我们应该明白:语文教育的发展再也经不起今天种观点,明天一个口号的折腾,它必须有一个根本的支点,一块坚固的基石。这块基石就是哲学,语文教育哲学。

语文教育领域中的许多问题,都有从哲学上作一番理论抽象的必要。当前的语文教育理论研究,根基不深,经验描述占了很大比重。在一些问题的论述上,常常从现象出发,规定“应该”的多,探讨“为什么”的少,未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认识。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往往各执一端,各立山头。在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上,经常是今天你有一种观点面世,明天我必有一种相反的提法提出,后天他一定会来一个综合,和和稀泥。如在学校教育改革与语文教育改革的关系问题上,有人认为学校教育改革带动语文教育改革,有人认为没有各学科的改革就不可能有学校教育的改革,语文教育改革先于学校教育改革。议论纷纷。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未能从整体上进行辨证分析。

所以,有识之士提出,从哲学高度研究语文教育,迫在眉睫。

特级教师于漪在95年第6期《语文学习》撰文《弘扬人文,改革弊端》,提出语文教育“怎样定位”的问题。

湖南李海林94年在第4期《语文学习》上发表《椭园形------语文教育研究形态描述》一文,认为当前语文教育理论研究中,实践论研究膨胀,本体论、工具论研究薄弱。并尖锐指出,语文教育的本体论研究中,第一缺乏理论深度,在重复前人的研究;“第二缺乏理论勇气”,“打不起旗号,建立不起完整的理论体系”,“有价值的闪现着智慧的局部观点、看法、主张和思考,基本上处于散兵游勇自生自灭的状况。”

韦志成在《语文教学通讯》92年5、6期上发表《科学化、现代化、中国化》一文,呼吁“要从哲学上研究语文教育。”提出“哲学-----教育哲学------语文教育哲学,是语文教育理论的基础。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语文教育的认识。”

这是实践的必然反映,也是理论发展的重要契机。

马克思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乔治F 奈勒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哲学解放了教师的想象力,同时又指导着他的理智。--------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哲学,是智慧之学,用哲学的眼光审视语文教育,必然能够使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教育基础理论的发展为语文教育的哲学研究提出了理论基础。近年来,教育理论研究向着纵深发展,教育理论内部不断分化,新学科纷纷产生,一改过去一门教育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  教育文化学等一系列分支学科纷纷创立。有的学科以基本成型或初现雏形。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在我国以有几十年的历史,从二十年代第一部专著问世,到今天框架体系的基本形成,标志着教育哲学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为语文教育哲学的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

语文教育理论本身的发展,也为语文教育哲学的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以往,在语文教育理论中,教学论一花独放,人们将语文教学法或教材教法当作全部的语文教育理论研究。语文教育实践的发展,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发现:语文教育是一个广阔的领域,教学法之外尚有一片宽广的空间还是理论上的不毛之处。于是,人们纷纷将眼光投向这片荒芜之地,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新的学科相继产生。到目前为止,语文教育理论内部,语文教育学、语文教育史、语文教育学法论、语文教育心理学、写作教育心理学、语文教师能力学、语文教育美学、语文教育教书学等学科有的已基本建立起学科体系,有的也正在搭架之中。这些学生的创立,既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育理论宝库,给语文教育实践以有力指导;也给语文教育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语文教育哲学,作为语文教育理论中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以其它分支学科为基础,如果说,其它分支学科是皇冠,语文教育哲学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使皇冠熠熠生辉。

语文教育哲学能否在语文教育学科中占有一席之地,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

毛主席说:“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一门科学的对象。”语文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语文教育领域中的“特殊矛盾性”,它是语文教育哲学区别于语文教育理论中任何一门分支学科的主要根据。那么,这个“特殊矛盾性”是什么呢?是语文教育领域中思维与存在(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一研究对象的确立,是以哲学研究对象为基础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育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它正以它所特有的魅力“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有识之士,都在这片广阔天地辛勤开拓,精耕细作,结出了累累硕果,创立了许多分支学科。尽管尚有荒芜之地急需开垦,但它不是哲学的目标,而是其它分之学科进军的领域。象语文教师人才的成长,应由语文教师人才学研究;阅读教学的规律。应由阅读教学去研究。各个具体的领域,要由具体学科去研究。但是,各门分支学科,其理论的客观性如何,它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语文教育的实际?这就需要进行研究了。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上,它虽然也有与其它分支学科相一致的地方,但研究的侧重点绝不相同。比如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语文教学论主要研究有哪些性质,语文教育哲学则研究语文教育所揭示的那些性质的客观性、真理性,考察这些观点与语文学科的实际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观点的实际价值。

澄清学科研究的对象,可以分清对象与非对象,否则,如果将非对象的东西纳入对象之中,就使对象的范畴过宽,容易与其它学科混淆;反之,将对象的东西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就缺乏完整性,只是半壁江山。

具体说来,语文教育哲学研究:

第一、语文教育的观念、思想同语文教育实践的关系,揭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规律。第二,研究语文教育的思想、观念与整个教育实践的关系。第三,研究语文教育与人或人类社会的关系。语文教育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哲学和语文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现代科学的发展,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交叉学科的产生。哲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是一切科学理论的基础,它与各门学科都存在着普遍的、必然的联系,理所当然的,也包括语文教育学。因而,也就必然会形成一系列的哲学与其它具体学科的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语文教育哲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它是哲学和语文教育中各分支学科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语文教育哲学是哲学在语文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门应用哲学,它是从哲学的高度解释和说明语文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规律,探索语文教育与社会各领域的关系及作用,考察语文教育在人的形成与发展中的意义。因而,它是 哲学基本原理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哲学,按其作用、任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理论哲学和应用哲学;按其应用领域的不同,又可分为科学哲学、艺术哲学、法律哲学、教育哲学等。语文教育哲学是从属于教育哲学的一门应用哲学。因为语文教育只是整个语文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发展受到整个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教育哲学的基本观点对语文教育哲学具有重要 的指导作用。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教育哲学是语文教育哲学与哲学的中介,三者的关系是:哲学------教育哲学-------语文教育哲学。

语文教育哲学是一门微观哲学。如果说哲学是宏观哲学,教育哲学是中观哲学,语文教育哲学则是微观哲学。哲学,研究思维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揭示其规律;教育哲学,研究教育领域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并探讨它们的规律;语文教育哲学则以研究语文教育中思维与存在(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为己任,探讨语文教育理论中的观念、思想与语文教育的实践及与其它关系的关系及其规律。

语文教育哲学,横跨哲学和语文教育两个领域,是用哲学观点研究语文教育。因而,语文教育哲学的研究,就有两种思路:一是从哲学的观点出发去论述语文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探讨语文教育领域里理论与实践关系中的一系列问题,其体系是哲学的。但是由这一思路进行研究,切忌照搬哲学观点,将哲学上的条条远原原本本搬到对语文教育的研究中。一是从语文教育的基本观点上升到哲学高度。这是从语文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出发,用哲学观点进行分析、概括。近年来,一些杂志上发表过一些用哲学观点分析语文教育中某一具体问题的文章。就是这种思路的研究。例如《安徽教育学院学报》92年第1期登载李敦凯的文章《语文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作者将语文教改当中的一些问题,从语文的形式与内容,学生指导,教法学法流派三方面进行哲学分析,使 语文教改中的具体问题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江西教育学院学报》93年第1期发表的许明亮的文章《语文教学中的辩证法》,就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矛盾,运用辨证观点进行分析。如教与学,行与神,死与活,同与异,蘩与简,庄与谐等。进行辨证的分析,消除了人们在这些问题上的疑惑。用这种思路进行语文教育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能够及时解决语文教师的认识问题,直接为教学实践服务。

语文教育哲学的领域广阔,内容繁复。为了便于研究,我们认为,可以将研究的内容划分为三大块: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本体论主要研究语文教育的本质及其存在的根据。中国语文教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语文教育的本质就象一个斯芬克斯之谜,困惑着人们。语文教育的本体论研究就是要揭开这一个谜。在中外语文教育的漫长历程中,对语文教育本质的探讨存在过哪些学说及它们在揭示语文教育本质上的贡献与不足;当前语文教育的本质应该怎样理解,语文教育的发展规律、动力等,都是本体论所要研究的课题。当代语文哲学的提出,为我们解开这一个谜提供了有利条件。哲学家们孜孜探求语言与世界、语言与人的关系。他们提出的关于语言在人的成长中的意义的哲学观点,给我们解开语文教育本质之谜提供了一把钥匙。

素质教育时代,语文教育本质的揭示,是时代的要求。正确解开这个谜,对于大力开发语文教育的资源,推动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价值,是一个哲学上的关系概念,而不是实体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客体的属性与主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客体的属性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就产生价值。语文教育哲学的价值论研究,就是要探究语文教育客观存在的价值。语文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就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从哲学上研究语文教育的价值,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入手。根据语文教育价值本身的特点,可以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布鲁巴克在他的《现代教育哲学》一书中指出:“工具性价值(外在价值)就是因为这些价值对与有用处而判断它们是好的那种价值。它们的价值依赖于它们去达到另一种价值时所产生的后果。例如我们为学生拟订学习计划时,我们要考虑应该包括哪些学科或价值。这要看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内在价值就是我们不是因为它们对于另外某种事物有用处,而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好的价值。它们的价值并不是它们对于另外一些它们本身之外、并且超过它们的价值有什么好处。而是它们本身固有的,是内在的。”语文教育的内在价值,是指它本身所固有的价值,而不是指它对于其它事物的价值。一般地,语文教育具有启智价值、审美价值、立德价值。外在价值是指语文教育对其它事物的价值。语文教育的外在价值又哟偶两个层面。首先是它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要研究它对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如语文学科对于其它各门学科的价值。另一层面是语文教育在社会大系统中的价值,对社会系统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子系统发展的价值。价值论的研究,将帮助广大关心、支持语文教育工作的人们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语文教育存在的重大意义,从而开掘语文教育的丰富资源。

实践,也是一个哲学范畴。语文教育的过程是认识过程,也是实践过程,是时间与认识的统一。语文教育的实践论,就是要从哲学上去探明它们两者结合的规律。尽管语文教育的其他分支学科,有很多学科就是直接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但这些研究,都是研究它的操作层面的,她们所要研究的是语文教育实践中的技术性的规律, 旨在帮助教师掌握实践中的技术性的、技巧性的知识,以提高实践 的效率。哲学上的探讨,意在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给他们这样做的知识。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丰县付坊中学

邮编:344506

E-mail:  [email]nfhuangxingfu@sohu.com[/email] 

----《教育专题研究》97年地6期

 

 //www.helloknj.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1627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