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8-9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品读写景画面,学习作者分层次描绘春景的方法;

3、赏析语言,学习本文用词精当、修辞恰切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美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培养学生朗读写景抒情散文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难点】  

1、品味语言的清新优美,抓住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写作方法。

2、体会作者情感。 

【方法手段】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多媒体展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这样导入课文有如下作用:①帮助学生回忆获得春天时的美好感受,为课文教学做情感的铺垫;②轻松自然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作者简介

方法:学生展示预习情况,最后简化为如下知识点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    

①字词疏导:叫学生在多媒体上注音,后纠正。  

朗(lǎng)      润钻(zuān)        出嫩(nn)绿 

眨(zhǎ)眼     酝酿(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wǎn)转     蓑(suō)衣         稀疏(shū)       抖擞(sǒu)精神  

②多音字: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        捉迷藏cáng       黄晕yùn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      宝藏zàng     头晕yūn

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音听《春》的朗读,把握文章的情感。

2.朗读课文, 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做好总结,并展示。

 3.理清文章结构: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明确: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  

(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部分)  

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读后请回答: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3)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第三部分):

请同学们朗读第三段,读后请回答:    

(1)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教师明确:嫩、绿、多   

(2)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教师明确:“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3)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

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总结: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五、当堂检测

方法:多媒体出示题目,学生先做,做完后师生互动、点评。

目的:学习中掌握知识,训练中巩固知识。  

六、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背诵课文。

2、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片段,训练写作能力。

提示:在我们陇西,初春的景致同样富有特色,请根据你的观察和感受,调动多种感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描绘初春的景象,展示一下你的风采吧。

板书设计:

               

当堂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朗润(  )      抚摸(  )       抖擞(  )      撑伞(  )

 liáo亮(  )        yùnniàng(  )        黄yùn(  )          suō衣(  ) 

2.结合语境,给加粗的多音字写出正确的读音:

 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  )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②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  )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  )着。 

④上灯了,一点点黄晕(  )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3.下列各项中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朗润:明朗润泽。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B.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繁花:密密地开着的花。

 C.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指引同伴。舒活:舒展.活动。

 D.卖弄:炫耀。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5.填空。

 ①《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春的       ,春的       ,春的        ,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 

②默写: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春天像小姑娘,,,。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③在横线上填一个词或短语,要求符合文章内容。 

春草春花春风

 春雨春人     

6.积累。

 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默写一首有关咏春的古诗词。

教学反思

我坚信: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节课,是对语感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在指导学生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喜欢这节课,我甚感欣慰。  但是,我对语感教学只是初窥门径,理论上掌握得不多,教学实践更少,上这节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课堂驾驭能力不强,由于师生对话多,秩序有点乱。教学过程中的四大步骤平均用力,造成用时紧张,虎头蛇尾。今后要注意删繁就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的能力较低,课堂练笔差,记忆能力也低。今后必须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后进生,关注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雷立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