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们学校月考,考题中有一道传统的“下定义”题。
原题是这样的:
将下列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图表教学法”下定义,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 图表教学法是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2) 图表教学法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而建立起来的。
(3) 它通过各种信号简要地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联想和记忆,迅速理解和抓住知识要点,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思维能力。
(4) 这些信号一般是由字母、单词、数字等直观性较强的事物组成的。
参考答案是这样的:
图表教学法是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而建立的一种通过由字母、单词、数字等直观性较强的事物组成的各种信号简要地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联想和记忆,迅速理解和抓住知识要点,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各位同仁,你们在阅读和生活中读到过上面“参考答案”所给的这样的句子吗?
语言是为了表达交流,表达交流要有对象意识,阅读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憋气,有一点吧!读后获得了哪些信息?不是一下子就能说清吧!是不是得重新看一遍,重新梳理一下呢!如果阅读效果是这样的,那么这样的句子显然不能有利于交流!也就不是一个好的表达!
进一步推理,短句变长句题型是不是在故弄玄虚?是不是在“反语文”?
也许有人说,像“参考答案”这样的句子用于科学论文,这样组织语言,有利于体现科学知识的准确严谨性。然而,科学知识的准确依靠科学知识本身而准确,严谨性依靠表达逻辑而严谨,就像上面试题中那一组分开叙述的稍短的句子,你能说它们组合表达就没有准确严谨性吗?仔细想想,你得诚实的承认那一组短句并没有消减意义表达的准确严谨性。而且,短句组式表达,更使得信息要点显豁,更利于知识传播。既然一组短句并没有消减表达的严谨性,那为什么还要采用令人阅读不舒服的“下定义”式长句呢?也许长句作者想刻意给人留下高深感吧!
真正的科学大家,往往语言表达更流畅、更简明。越是科学大家,越不会写令人生厌的佶屈聱牙的长句来故显高深!
笔者查阅了一下近年高考题,只有2006年全国卷出过上面那种短句变长句下定义题,最近几年再没出过。这种形势也许正能说明这种题型不受欢迎。出题人也许还想考考学生对于“单句”这一语法知识的掌握,但“淡化语法”早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界的共识,出题人还这样考差不多是逆流而动吧?
我真不希望再见到短句变长句下定义式题型了!
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