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 闫飞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相关文学常识;熟练背诵并默写诗歌。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境。3、探寻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作家及相关文学常识;熟练背诵并默写诗歌。探寻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境。3、探寻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点拨指导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及内容 解析点拨 个案补充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载历史长河中无数诗人词客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且熠熠生辉的优秀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很多诗词都和钓鱼有关。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分享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父》,感受他的“钓鱼世界”,以及在这个世界中他独特的“钓鱼情怀”。
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在教师引导下诵读诗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次,自己要觉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读出词儿的味道来,那你就已经很了不起。
鹭(lù) 鳜(guì) 箬笠(ruò) 蓑(suō)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仅仅读懂词义还很肤浅,我们接着来品一品这首词。许多同学也知道,诗人张志和与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好朋友,颜真卿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笔墨飞舞,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了这么多遍了,你眼中呈现什么画面了?如果同学们眼前的画面还不够清晰的话,请大家闭上眼睛,让老师带给你那遥远而又美好的画面。
(一)、感悟美景
1、轻闭双眼,用心感悟。闭着眼,把你心中呈现的画面轻声诵读出来。
2、轻轻地睁开眼睛,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西塞山 白鹭 桃花 流水 鳜鱼 箬笠 蓑衣 斜风 细雨
3、我们再来读诗,看一看这些景都是什么样的景?
4、大家描述的真好!那样的情景可真让人神往,只是同学们刚才把它零散化了。哪位同学能给我们描述一幅完整而优美的画面?
(西塞山苍茫葱郁,白鹭在山前悠然飞过。流水潺潺,岸边的桃花在绿树掩映中粉粉的开着;清澈见底的溪水里,鳜鱼自由自在游来游去。微风吹过,细雨迷蒙,一位戴着箬笠披着蓑衣的渔父在小溪边安然垂钓……)
(二)侧耳聆听
我们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美好的画卷,那么,侧耳聆听,我们又能听到什么呢?闭上眼,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白鹭的叫声、流水声、风声、雨声、其它的鸟叫声、风吹过、雨打着桃叶沙沙作响的声音、鱼儿跃出水面又跌落的声音……
(三)深闻体味
我们看见的景色如此美好,我们听到的声音也这般灵动,我们再仔细地闻一闻,又会闻到什么呢? (围绕主题,创设情境及悬念,调整自己和学生最好的课堂状态。)
(此过程目的是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初步“读”懂词义。)
(背景音乐响起,教师感情浓郁的朗诵。待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句时,感情更加浓郁,重复诵读。)
(学生谈一谈,用一些形容词来描绘一下这些景致)
导学过程及内容 解析点拨 个案补充
风细雨中桃花的芬芳、空气新鲜潮湿、闻到了泥土的清香溪水清冽甘甜的味道……
的确呢,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真想吟诵一曲《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三、品读课文、感悟深意
仅仅27个字,便将如此丰富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中国文化的魅力,当然也是艺术的魅力。“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老师也告诉过大家“文学即人学,文品即人品”。那么,张志和这首《渔歌子》透射出他怎样的“品”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张志和的生平。
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哥哥这首词写什么?仅仅是叫弟弟回家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见解。
1、这样吧,我当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咱们来一次作诗和诗吧。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哪!
生:不须归呀!
师:弟弟啊,为何不归?
生1: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
生2:哥哥,我不想去做官了,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场上的人争斗了。
生3:哥哥啊,看到那些官场上的人那么明争暗斗,我实在不想跟他们一起,在这里,我天天在钓鱼,多舒服啊。
师: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哪?
生1:我钓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
生2:我钓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3:哥哥啊,我钓到了自由、闲适,我钓到了一份干干净净、一份心安理得。
明白了,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张志和就这样直钩垂钓,天天在溪流边,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镜子,每天透过这面镜子,想着想着,仿佛自己就是跟一些神仙高人在谈话。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这也解释了诗最后的三个字“不须归”,让我们再来诵读。
四、延读课文,提升理解
张志和垂钓,他钓的是一份悠闲,钓的是一份自在,更重要的,钓的是一种心灵的归宿。可同为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垂钓,感觉就迥然不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至此我们已然明白,张志和钓的不是鱼,而是一份闲适、一份自在;柳宗元钓的也不是鱼,他钓的又是什么?
寂寞
(老师闭着眼睛作深呼吸状,学生下意识地模仿老师。)
学生和老师一起吟诵: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不仅是一位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但他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从此再也不做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多媒体课件展示《江雪》)
解析点拨
个案补充
师:对,是寂寞!为什么寂寞?
生:因为孤独。
师:为什么孤独?
生:因为倔强。
师:为什么倔强?
生(略微讨论后):因为不愿同流合污!
师:为什么不愿同流合污?
为什么能做到不同流合污?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钓”的是一份操守,这“钓”的又何尝不是一种坚持?!古代文人的这一“钓”,并不是我们少年纯真的心灵所能轻易悟透的,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大家还会读出越来越多让我们肃然起敬的生命含义。
五、巩固练习、加深记忆
1、背会这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2、默写张诗兄弟的这两首词。
3、练习个案补充。
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课后反思
闫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