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框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条主线,分析什么是传统文化,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 化,内容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 传统文化的能力。除了让学生了解教材基本内容,还联系海南传统文化的继承,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二 的学生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自我探究能力有所提高。传统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学生平时有所闻、 有所见、有所感,对研究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状况这一课题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参与积极性。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来讲还不够宽,思考问题的角 度还不够广。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知识目标
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及其影响、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3、能力目标
结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体会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
五、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学习迁移法。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及其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让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并发现问题,查找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幻灯片。
2、思考教材中的“探究活动”。
(二)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竹竿舞音乐。竹竿舞是传统的民族舞蹈,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今天开始学习第四课第一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三)学习新课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
(师生探究)
1、传统文化的含义。
学生回答: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从含义、影响、地位三个方面探究)
图片1:中秋赏月和月饼(表现人们赏月的图片)。
(学生讨论)中秋赏月的习俗为什么能保留至今?
(教师归纳)根本原因是它符合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从中秋习俗与阖家团圆、与农业节气的关系,可以看出中秋节对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图片2:海口的骑楼建筑
(学生讨论):在海口老城区的改扩建工程中,海口的骑楼是否应该保留?
(教师归纳)海口的骑楼,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的建筑,这种“外廊式”的建筑能替行人遮挡日晒雨淋。既具有南欧风格,又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是海口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是展现海南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视频:琼剧
图片3:琼剧(学生讨论):海南电视台举办琼剧“海选”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教 师归纳)琼剧已有350年的历史,比称为国粹的京剧还早一百多年。琼剧在其发展过程中,既保留了基本特征,又随着时代而创新,这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 定性。不仅深受海南人民的喜爱,还作为海南形象的代表走向全国,蜚声东南亚华人世界。再来看中国的传统文艺,除了传统戏曲,还以古代文学、传统绘画为代 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给人以美感、以力量、以心灵的震撼,彰显着民族精神!文学艺术被誉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4:孔夫子、孙中山像
(学生小组讨论)儒家思想和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对当今中国有没有影响?
(教师归纳)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曾说:“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可见,传统思想成为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概括传统文化集中表现略)
从传统文化对我们多方面的影响,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能否运用以上事例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3、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性、相对的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教师归纳略) 下面我们一起来继续探讨传统文化在今天起什么作用。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P42第一自然段)传统文化的“贵和”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有怎样的作用?
(教师归纳)传统文化的“贵和”思想保留了和谐融合的基本特征,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图片5:海南三亚市举办“三月三”庆祝活动的场景
(学生讨论)为什么旅居海外的台胞也纷纷赶来参加这次活动?
(教师归纳):因为传统节日引发了他们无限的亲情。两岸人民同根同祖本是一家人!
图片6:台湾诗人余光中及《乡愁》
(学生朗读诗词,升华情感)
(学生讨论)“乡愁”是一种怎样的中华传统思想,在今天它有什么作用?
(激发情感)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学生讨论)“贵和”和“乡愁”传统思想在今天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没有起消极作用的传统文化?
(教师归纳)
(1)顺应社会的变迁,传统文化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们成长的消极作用
(设问)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
(三)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图片7:过年了,燃放烟花爆竹
(辩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传统习俗是财富还是包袱”?
(讨 论归纳)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代表着中华民族乐观与豁达的精神传承,增强了民族认同感,但这一传统习俗引发的灾难不该忘却,攀比、迷信的心理成为人们的精神包 袱。所以,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采取积极的应对和改造措施,做到平平安安、高高兴兴过大年。所以,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正确态度呢?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中什么样的部分是精华?什么样的部分是糟粕?
(教师归纳)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学生讨论)怎么理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教师归纳)要经过具体的分析过程,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精神,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
(五)课堂巩固(略)
(六)课后探究:
请同学们选择海南文化的一个侧面,谈谈它在今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